北京又一紙媒將停刊,讀者問「明年我該訂哪種報紙」

2020-12-22 騰訊網

近日,北京報業改革傳來新動態,有媒體稱《京郊日報》將於元旦起停刊。北京本地的媒體人告訴媒通社,停刊傳聞應該為真。

「它發行到北京郊區的各級部門和村子,一般人看不到。」

知情人士表示,作為一家區域性報紙,《京郊日報》在行業的影響力沒有當初的《京華時報》、《北京晨報》、《法制晚報》那麼大,其退出報業江湖的消息自然也沒有掀起太大波瀾。

公開資料顯示,《京郊日報》原名北京日報郊區版,始創於1980年10月3日,是北京日報社主辦的、在首都郊區發行量最大的一張綜合性報紙,也是北京地區唯一一家立足郊區、溝通城鄉的媒體。其訂閱者遍布京郊,受眾達50萬,內容涵蓋了北京城鄉的各個領域。

該報已有38年發展歷史,據悉,創刊早期作為北京日報的郊區版,主要面向京郊地區的廣大幹部農民。由於廣受好評,1993年,為滿足讀者需要,北京日報郊區版改擴為《京郊日報》,獨立出版發行。

原北京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徐惟誠曾回憶起創辦北京日報郊區版時擬定的一個目標:當年對郊區版的要求很簡單,一個月出版九期,老百姓訂報花兩毛七分錢,可以得到兩塊七的好處,就算這個報紙辦好了。

「言外之意,就是報紙要有用。」

《京郊日報》專欄作者孟春明認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城鄉之間的差距日漸縮短與模糊,即使是京郊,也早就不是用傳統的郊區可以衡量的地區。

換句話說,《京郊日報》正在喪失其發行的邊界和基礎,「京郊」這個說法僅在地理意義上就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目前,《京郊日報》的官微仍有動態,微信公眾號自7月後未再更新。一位自費訂閱《京郊日報》和《北京晨報》多年的報人感慨:

沒想到,這兩份報紙都再也不見了。明年,我該訂哪種報紙呢?

對於生活在北京的報紙讀者而言,明年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報紙的確少了一些。就在本月初,同屬於北京日報報業集團的《北京文摘》也宣布將於2019年1月1日起停刊。

自2015年開始,紙媒集中選擇在元旦停刊成為一大現象。其中,15年元旦停了4家,16年為10家,17年為6家,18年高達19家。去年以天津報業報紙居多,今年則輪到了北京報業。

而據不完全統計,自下半年以來,已有以下報紙公開宣布了停刊或休刊消息。

6月30日,《新疆都市報》在它的第5869期發布停刊致讀者信,宣布從7月1日起停刊,正式與讀者告別;8月27日,北京晨報在一張北京地區的郵局徵訂通知上預告了停刊的消息:根據報社通知,2019年度《北京晨報》報紙停刊,不再向讀者徵訂;9月28日,《地鐵時報》在2版上發布了休刊公告,內容簡短扼要:地鐵時報自2018年9月29日休刊;10月24日,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宣布決定,《黑龍江晨報》將從2019年1月1日起休刊;11月21日,上海地區傳來知名報刊「告別」的消息:《申江服務導報》即將於2018年11月28日起休刊;11月30日,《羊城地鐵報》A2版刊發《休刊啟事》稱,因全面轉型升級工作的需要,羊城地鐵報自2018年12月起休刊;12月1日,《法制晚報》發布休刊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休刊,整體向新媒體領域進軍,採編團隊將與上級單位北京青年報社的採編團隊整合,打造「北京頭條」客戶端;12月13日,《北京文摘》致讀者,宣布將於2019年1月1日起停刊,部分內容將在北京日報客戶端上呈現;12月18日,上海老牌紙媒《生活周刊》發布休刊公告:為深化青年報社的媒體融合發展工作,《生活周刊》自2019年1月1日起休刊,內容併入《青年報》周日刊出版。

變化是唯一的不變,這一點在近幾年的傳媒市場展現得淋漓盡致。今年北京日報報業集團改革動作頻仍,其進程和成效也備受外界期待。至於《京郊日報》,它在轉型期以一種離場的方式促進著整體的發展,這最終也算是不違背「有用」的原則。

或許也正如孟春明在一篇文章中所言: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已經描繪出未來北京的發展藍圖,我們從中已經很難看出傳統意義的城區和郊區的概念,因此,京郊已經成為或很快成為歷史,那麼,面向京郊的報紙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從這個角度說,《京郊日報》未忘初心,不辱使命,可以算作壽終正寢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紙媒「寒冬」襲擊時尚領域,《伊周Femina》明年停刊
    紙媒「寒冬」襲擊時尚領域,《伊周Femina》明年停刊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綜合報導 2016-11-24 21:14 來源:澎湃新聞
  • 紙媒記者如何勸說身邊人訂份報紙?
    紙媒記者如何勸說身邊人訂份報紙(純乾貨+話術+收藏)◎作者:陳安慶◎來源:南方傳媒書院記者作為一名媒體人那些對新聞滿懷期待與熱血的新人,恐怕不知道有些「任務」,能讓記者們頭痛萬分還無可奈何——定量徵訂報紙。@人人都來愛裘爺:今天主任和我說每個人都有十二份訂晚報任務……X,萬能的網友們,你們誰還沒訂晚報啊,來我這訂一份唄。徵訂報紙的任務年年如常下達。
  • 紙媒「大逃殺」:2021年,你還看報紙嗎?
    在告別中,該報最後一份告別詞這樣寫到: 這份報紙承載了我們許多新聞人的理想、青春、熱血、初心,亦承載了許多見過面或未曾謀面讀者朋友的關懷、支持、回憶、期待。二十年芳華已逝,相信留給我們的一定是最美好的記憶!面對時代大潮,我們選擇與時俱進,主動轉型。形式變化,初心未改。今天我們在晨刊惜別,明天我們在銅陵日報再見!感謝您二十年長路相伴,願您仍與我萬水千山相隨!
  • 《壹讀》雜誌也停刊了,細數2014年以來沒有熬過「寒冬」的紙媒
    雜誌停刊2014年8月,香港年輕人娛樂雜誌《YES!!》宣布停刊,之後將轉戰網絡平臺,以電子版形式報導娛樂訊息。消息一出,不少看《YES!!》長大的年輕人紛紛在網上留言表示「不捨得」:「又少了一本能在課堂偷偷看的雜誌!」更有80後、90後翻出過往珍藏的雜誌,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YES!!》
  • 紙媒失去「紙張的枷鎖」 新聞獲得的是整個世界?
    對於選擇自謀職業的員工,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也將尊重個人意願,按照法律規定妥善解決相關問題。 28日,《國際先驅導報》宣布停刊 28日晚,國際先驅導報宣布停刊,其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人生無處不離別》,代之以專欄作者的文章,回顧國際先驅導報創刊的點滴故事,文字不無傷感卻帶著力量:「再見,親愛的讀者,深深感謝你。
  • 2019紙媒又停刊一大波!追憶那些年我看過的青春雜誌……
    如果沒有你,可能沒有我文/貓咪不差錢2008年之後,紙媒斷崖式下滑,一些陪伴我們十幾年的雜誌紛紛停刊,能堅持到現在的也多向新媒體轉型。2019年,北京的多家報紙期刊再度傳出停刊的聲音……好吧,在此好好回憶一下曾經看過的青春雜誌們。我的故事你的歌若要回憶一本「小時候肯定讀過」的雜誌,可能除了《故事會》就是《當代歌壇》了。10元一本的雜誌被全班同學視為珍寶,每個人都要借來仔細饕餮一番。
  • 又到元旦盤點:2020年,這些紙媒你見不到了!
    搜了下過往紀錄,2016、2017、2018、2019……這已經是第五年在元旦前後盤點這一年告別的紙媒了。近年來紙媒停刊盤點:盤點:2019年,這些紙媒你見不到了2018:今天,至少10家報紙宣布停刊!
  • 英國新報紙《新的一天》創刊 紙媒逆襲盼拉回讀者
    原標題:紙媒逆襲 英國新報紙創刊   在媒體電子化大潮中,一份紙質報紙2月29日在英國創刊。什麼原因讓它逆勢而動?   不設網站   這份報紙名為《新的一天》(The New Day),由英國鏡報集團主辦。這是英國30年來首次發行付費閱讀的全國性報紙。
  • 印刷版《計算機世界》停刊
    《計算機世界》總編輯Scot Finnie最近表示,印刷版《計算機世界》將在月底停刊,改版後的雜誌內容將通過電子雜誌、網站呈現,內容終端顯示將有相適應的改變。這是一本有著47年歷史的知名科技雜誌。  Scot Finnie表示,雖然心有不舍,但他強調,印刷版《計算機世界》的停刊並不意味著這本雜誌的死亡,今後編輯部將轉型數字渠道,通過電子雜誌和網站為讀者呈現最新的內容。
  • 英國報紙科普:如何讀報學英文?《獨立報》停刊,還有一大波報刊可以看!
    ·英文報紙要怎麼選?首先,看難度是否適合自己(參見第一問)。一般來說,越嚴肅的報刊難度越高,不信你比較一下《經濟學人》和《每日郵報》。另外,報紙中的個人專欄往往文風更多變,生詞也可能會更多。其次,看你的興趣。
  • 業內人說38期:新聞周刊停止印刷 傳統紙媒何去何從
    12月24日,美國知名刊物《新聞周刊》聲明,將於12月31日停止發行印刷版雜誌,全面轉向名為「新聞周刊全球」的數字版刊物。《新聞周刊》已在Twitter上發布了最後一期印刷版雜誌的封面(如下圖)。這一封面採用了一張黑白老照片,為紐約新聞周刊大廈舊址。該雜誌已於1994年搬離這座大廈。
  • 新聞荒漠與幽靈報紙:加速消失的地方媒體、讀者和記者
    站在具有分水嶺意義的2020年,該研究團隊試圖描繪地方新聞從過去到現在的版圖,並對其未來提出一些展望。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摘編這份報告的報紙部分,從地方報紙的失落、本地數字新聞的發展等角度,帶你看看紙媒凋敝對地方新聞的影響。
  • 新媒體衝擊下《報紙編輯學》教學革新與思考
    摘 要:新媒體衝擊下,報紙的全媒體之路逐漸鋪開,報紙編輯進入了「大編輯」時代,即既要掌握平面媒體的編輯,還要熟悉新媒體的運作,不僅懂得內容生產,還需強化用戶意識。基於此,高校的《報紙編輯學》課程教學應注意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以適應全媒體時代的需要,本文將著重探討新媒體環境下該課程教學的革新,以期提供借鑑。
  • 生活日報停刊,和她背後隨風飄逝的報紙混戰硝煙(附全本終刊詞)
    由於早在月初就已經確定停刊,這告別的一幕並不突然,但略顯悲涼。不過,令人意外的是,一份存在了23年的報紙,在她停刊之際,我們卻沒有看到刷屏朋友圈的戀戀不捨,轉發最多的竟然是一條盤點該報曾出版過的紀念號收藏文章,這或許與山東人的含蓄內斂不無關係,不善於情緒性的傾訴,更願意默默告別一段過往。
  • 你知道臺灣人還看報紙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在大陸,已經很少有人看報紙了。但在臺灣,卻還是有很多人在看報紙,當然,比起以前也是少很多了。那麼,關於臺灣的報紙,你知道多少呢?首先,臺灣人不「訂」報紙的,都是零售。但臺灣是沒有書報攤的,想零買報紙,就去便利商店。大街小巷滿滿的便利商店,要買報紙太方便了,而且你每天都可以選擇,不用一年都被一家報紙綁死,今天沒啥新聞你就不用買了。臺灣最大的報紙是什麼呢?答案是《蘋果日報》。《蘋果日報》,簡稱「蘋果」,是臺灣的第一大報,不管發行量和廣告量以及傳閱率上都是。
  • 「新紙媒」探路 人民日報推進報紙傳播形態創新
    一個月來,人民日報已推出帶二維碼的多媒體報導162篇,這是人民日報在推出網絡版、法人微博、移動客戶端、電子閱報欄之後,對媒介融合和傳統媒體創新發展的又一全新探索。 近年來,隨著技術日新月異,傳統媒體面臨的競爭壓力日增,也迎來融合和創新的機遇期。如何融合、下一個創新點在哪裡,打造什麼樣的「新紙媒」,國內外的很多傳統媒體都在結合各自實際,進行實踐與探索。
  • 香港媒體戰(上集):紙媒之死
    《壹周刊》轉型的經驗,不啻是整個香港傳媒轉型的重要一章。  《壹周刊》無力轉型  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令印刷媒體(又稱紙媒)讀者人數大減,這是老掉牙的全球大勢。香港最早嚴陣以待的當數壹集團旗下的報章《蘋果日報》,老闆黎智英在網上節目多次斷言,「將來一定是手機天下」。但同屬壹傳媒集團的周刊《壹周刊》,它的轉型卻來得特別的晚。
  • 《壹讀》紙刊停刊精力轉投網際網路產品 盤點2014年夭折的平媒
    《壹讀》雜誌是一本新聞生活類雜誌,2012年8月6日正式創刊,雙周一出版,全國發行,零售價12元。2014年9月轉為單月刊,零售價15元。2014年12月起停刊,總計五十餘期。主編林楚方今日也向鈦媒體證實,雜誌停刊確實有一段時間了,去年12月開始停刊。 主編兼壹讀傳媒出品人林楚方,原效力於《南方周末》,後擔任《看天下》雜誌主編,他主政《看天下》期間,該雜誌風行一時。
  • 紙媒六大模式,融合發展尋突破
    圖書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最早的傳媒,是其他傳媒的源頭,但報紙作為最早的新聞傳媒,後來居上。報紙在19世紀末「大眾化」完成之後,發行量直線上升,讀者範圍不斷擴大,在新聞的時效性以及傳播力、影響力方面,都遠勝圖書以及在報紙之後出現的期刊。即使在電影、廣播、電視等當時的「新興媒體」相繼挑戰之下,報紙依然是人們獲知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紙媒中最具代表性。
  • 【報紙訂閱方法】報刊訂閱手續辦理 訂報紙怎麼訂 報紙訂閱的五種...
    【報紙訂閱方法】訂報紙怎麼訂 報刊訂閱手續辦理 報紙訂閱的五種方法 一、怎樣辦理報刊訂閱手續 首先是如何選擇訂閱報刊的品種。解決辦法是查閱郵局編印的《報刊目錄》後選訂。例如,讀者預訂《人民日報》一份,訂期是一個月,那麼,訂閱報刊份數應寫1份,而不要寫成30份或31份。 4、報刊預訂起止期的填寫規定是:報紙寫月份(如1-3月、1-6月、1-12月);雜誌寫季度(如1季度、1-2季度、1-4季度);雙月刊、季刊按半年收訂寫「上半年」、「下半年」或「全年」。非整月、整季破訂,報刊起止期應詢問郵局報刊發行員後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