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報紙《新的一天》創刊 紙媒逆襲盼拉回讀者

2020-12-16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紙媒逆襲 英國新報紙創刊

  在媒體電子化大潮中,一份紙質報紙2月29日在英國創刊。什麼原因讓它逆勢而動?

  不設網站

  這份報紙名為《新的一天》(The New Day),由英國鏡報集團主辦。這是英國30年來首次發行付費閱讀的全國性報紙。這份報紙厚40頁,發行最初兩周定價為每份25便士(約合35美分),然後定價為50便士(70美分)。不過,發行第一天,它免費奉送。

  創刊號請來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寫專欄文章,他呼籲民眾支持英國留在歐洲聯盟。

  鏡報集團執行長西蒙·福克斯說,這份報紙銷量達到大約10萬份即可保本,希望銷量能達到20萬份。

  受網絡化衝擊,紙質媒體讀者迅速減少,報社紛紛推出網站、客戶端。就在一周前,英國《獨立報》宣布,將在3月發行最後一期紙質版,然後完全轉為網絡版。《新的一天》則不設網站。不過,它在社交網站臉書和推特上有主頁。

  主要以摘要形式呈現

  《新的一天》編輯部表示,這份報紙特點突出,相信能贏得讀者。「當然,如果我們僅僅又發行一份報紙,就是瘋了。是的,我們刊登新聞,是紙質媒體。但是,相似點僅此而已。我們知道,它不能僅僅是又一份報紙。」

  《新的一天》刊登的基本新聞內容轉引自《每日鏡報》、鏡報網絡版和通訊社,主要以摘要形式呈現;分析、特寫等內容則由一支25人組成的採編隊伍完成。

  該報還有五六名固定專欄作家。不過,與競爭對手不同,這家報紙的專欄作家不是在固定日期發表文章,而是隨時寫作。

  這份報紙以35至55歲的人群為目標讀者,承諾將不同於《每日鏡報》偏左的政治立場,將保持「政治中立」,「正能量」和負面新聞都報。

  報社編輯艾莉森·菲利普說,保持觀點平衡,將使這份報紙與競爭對手《每日郵報》和《每日快報》區別開來,後兩者立場偏右,多負面新聞,愛用聳人聽聞的標題。「《每日郵報》辦得很成功,但是……我們將用現代家庭所用的語言敘事,報導他們生活中所感到的積極面。」

  不能盈利則停辦

  福克斯表示,創辦《新的一天》,初衷並非是與其他小報爭奪市場,而是希望把讀者拉回紙媒。「不管他們出於什麼原因不再喜歡(看報),如果我們能把他們吸引回來,就達到了目的。」

  「不過,我們仍然現實,」他說,「如果我們2017年不能實現盈利,就不會繼續辦下去。」

  《每日郵報》去年銷量減少9.2%,鏡報集團紙媒業務收入減少9.5%,而電子媒體部分收入增長21.9%。(新華社特稿 惠曉霜)

(責編:宋心蕊、燕帥)

相關焦點

  • 「新紙媒」探路 人民日報推進報紙傳播形態創新
    如何融合、下一個創新點在哪裡,打造什麼樣的「新紙媒」,國內外的很多傳統媒體都在結合各自實際,進行實踐與探索。 多平臺:新聞生產的大趨勢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多平臺應用已經成為媒體消費的一個共同趨勢。去年尼爾森在上海的一項調查顯示,半數消費者會進行多屏媒體的同步消費。
  • 北京又一紙媒將停刊,讀者問「明年我該訂哪種報紙」
    近日,北京報業改革傳來新動態,有媒體稱《京郊日報》將於元旦起停刊。北京本地的媒體人告訴媒通社,停刊傳聞應該為真。「它發行到北京郊區的各級部門和村子,一般人看不到。」該報已有38年發展歷史,據悉,創刊早期作為北京日報的郊區版,主要面向京郊地區的廣大幹部農民。由於廣受好評,1993年,為滿足讀者需要,北京日報郊區版改擴為《京郊日報》,獨立出版發行。原北京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徐惟誠曾回憶起創辦北京日報郊區版時擬定的一個目標:當年對郊區版的要求很簡單,一個月出版九期,老百姓訂報花兩毛七分錢,可以得到兩塊七的好處,就算這個報紙辦好了。
  • 紙媒「大逃殺」:2021年,你還看報紙嗎?
    《都市消費晨報》創刊22年,曾經是烏魯木齊第一大報,是新疆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一周6期每天4開56個版,發行量20萬份,廣告最高達到4個億,與《新疆都市報》《烏魯木齊晚報》形成三國鼎立的局勢。如今,三大報相繼關停退出,只剩下《烏魯木齊晚報》一家。
  • 媒體、平臺花式拉新,社媒廣告費首超紙媒廣告
    新聞媒體《衛報》、《電訊報》、《華盛頓郵報》紛紛改版以求新用戶,領英、Reddit、Snapchat紛紛在社交領域推出新玩法,吸引年輕群體;傳統媒體日漸衰落,社交媒體廣告位列第三,紙媒消失成必然?全媒派(ID:quanmeipai)貼心整理最近海外傳媒行業新動向,為你獨家呈現。
  • 「紙媒已死」波及英倫 古板的英國人也不再看報紙了……
    近年來,在全球日報類印刷媒體飽受數字媒體衝擊的同時,英國同行卻一直能獨善其身。在進入網絡化媒體時代20年之後,英國至少有10家全國性報紙目前依然能堅守陣地。不過,英國報業終於也開始感受到壓力了。多家報紙在減少職位,想方設法保住廣告業務和發行量。《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今年3月停止發行印刷版,轉向單一數位化發展戰略。
  • 又到元旦盤點:2020年,這些紙媒你見不到了!
    搜了下過往紀錄,2016、2017、2018、2019……這已經是第五年在元旦前後盤點這一年告別的紙媒了。近年來紙媒停刊盤點:盤點:2019年,這些紙媒你見不到了2018:今天,至少10家報紙宣布停刊!
  • 紙媒失去「紙張的枷鎖」 新聞獲得的是整個世界?
    28日,《國際先驅導報》宣布停刊 28日晚,國際先驅導報宣布停刊,其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人生無處不離別》,代之以專欄作者的文章,回顧國際先驅導報創刊的點滴故事,文字不無傷感卻帶著力量:「再見,親愛的讀者,深深感謝你。
  • 浙江第一份全英文新聞周刊《ZhejiangWeekly》創刊
    昨日,浙江第一份全英文新聞周刊《Zhejiang Weekly》正式創刊,浙江與世界又多了一個相互了解的窗口。此前,中國日報社和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正式達成協議,結成全面戰略合作夥伴。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洪祝為此專門作出批示。《Zhejiang Weekly》的創刊,標誌著兩大集團的戰略合作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 對新時期傳統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的思考
    傳統紙媒為了擴大訂閱數量,在出版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出版物的電子化,數字版的報紙訂閱費用,在省去印刷、紙張、物流的成本費用後,往往比紙質版訂閱費用低30%-50%,民眾更願意訂購價格低廉的數字版。傳統紙媒一般是黑白印製和彩色印刷兩種,受版面的限制,刊物上的圖片數量有現,更不可能出現新媒體上的短視頻、動畫等新業態。因而傳統紙媒與新媒體相比展示新聞的方式比較單一,吸引受眾的能力相對較弱。   新聞的時效性比較弱。
  • 紙媒六大模式,融合發展尋突破
    圖書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最早的傳媒,是其他傳媒的源頭,但報紙作為最早的新聞傳媒,後來居上。報紙在19世紀末「大眾化」完成之後,發行量直線上升,讀者範圍不斷擴大,在新聞的時效性以及傳播力、影響力方面,都遠勝圖書以及在報紙之後出現的期刊。即使在電影、廣播、電視等當時的「新興媒體」相繼挑戰之下,報紙依然是人們獲知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紙媒中最具代表性。
  • 文化漫談:2020年,報紙還好嗎
    2019年4月1日,英國《金融時報》宣布其「付費牆」付費用戶數量破百萬,數字訂閱在《金融時報》總發行量中的佔比超過75%。2019年6月,英國脫歐黨領袖法拉奇決定創辦新報紙《脫歐支持者》,該報創刊號300萬份。2019年8月25日,《紐約時報》推出長約1.1米、寬約0.5米的巨幅插畫,來呈現美國網球公開賽在夜晚舉行的主題,新穎的插畫再次為傳統報紙圈粉。
  • 英國報紙變形記:大報版式歸於政治管控,小報趨勢源於市場變化
    很快,新修訂的法案對報紙的樣式、紙張大小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對報業的管控更加細緻和嚴格。此後的100多年,英國報刊進行了激烈反抗印花稅的鬥爭。1800年,議會終於同意報紙的大小增加兩英寸半,由原本的28英寸×20英寸,改為321/2英寸×20英寸,超過這個尺寸則要按照2張紙納稅。
  • 紙媒記者如何勸說身邊人訂份報紙?
    紙媒記者如何勸說身邊人訂份報紙(純乾貨+話術+收藏)◎作者:陳安慶◎來源:南方傳媒書院記者作為一名媒體人,一天天地跑新聞、跟熱點,廢寢忘食累得夠嗆。加上今年紙媒行業形勢非常糟,我非常擔心你們不從我爸那兒訂報,這樣他就完不成訂報任務,如果這樣,他就拿不到工資,一年又白幹了! 他拿不到工資就不會給我買魚買肉吃,不能吃魚吃肉我就會記憶力下降,上課聽不進去,成績就上不去,我成績上不去就會被罵,我就會失去信心。這封信看得大家啼笑皆非,但仔細想想卻是現下報紙編輯們的無奈。
  • 紙媒的黃昏:《新周刊》和《三聯生活周刊》主編卸任
    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紙質媒體受到的衝擊非常大,周刊的成長非常有挑戰性。在這個紙媒的黃昏,周刊將如何走向,是累了嗎?錢江晚報首席記者 王湛 實習生 盧潔霞每每為這樣的稿子恨不得將自己的頭髮揪起來,就感慨於每人為何不能盡心做好自己的事,少給他人添堵?好在這一切終於可結束了。明天是操心的最後一天了。」12月21日18點,《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朱偉在新浪微博發布消息,稱自己將於12月22日離職。「我就是退休,並不會到其他地方任職。該到了聽聽音樂看看書的日子了。」
  • 新冠疫情下的全球媒體百態
    (編譯自3月23日mediapost.com) 英報紙因疫情「放假」2000人 因疫情導致廣告滑坡和紙媒發行量減少,英國全國的新聞機構都在採取無薪休假、減少工資或停止印刷等措施加以應對。
  • 《壹讀》雜誌也停刊了,細數2014年以來沒有熬過「寒冬」的紙媒
    >很抱歉,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我們不得不艱難地決定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簡單說,依舊訂閱《壹讀》雜誌的讀者,將不會再收到這本紙質的雜誌了。面對網際網路的衝擊,平媒衰弱的情況也日漸嚴重,2014年的寒冬,我們告別的不僅是自己的過去,也有不少優秀的紙媒。如華商傳媒集團的《錢經》、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風尚周報》、現代傳播的純文學雜誌《天南》、專業數碼遊戲刊《數字通訊》、港臺流行文化雜誌《YES!》、日本版權合作時尚刊《Oggi今日風採》、財訊傳媒兩本國外版權合作刊《動感駕馭》和《科技新時代 Popular Science》。
  • 新傳考研必知!中國7大報紙類型的歷史發展
    除《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外,著名的宗教報紙有: 1833年傳教士郭士立(郭實臘)在廣州創辦中文月刊《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 1853年英國傳教士麥都思在香港創辦《遐邇貫珍》, 1857年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在上海創辦中文報刊《六合叢談》, 1868年美國傳教士林樂知在上海創辦《中國教會新報》,後於1874年9月更名為《萬國公報》,等等。
  • 《新課程評論》今日創刊:評新課程,論大教育
    人民網長沙6月1日電 今日,《新課程評論》雜誌正式創刊。創刊號推出專題,關注「農村教育向何處去」,刊發《農村教育向何處去》、《我國中部地區鄉村教育發展的困境與出路》、《一方鄉村教育的「逆生長」》、《學校本位課程讓電光小學放「電」發「光」》等組稿,希望喚起更多的人聚焦農村教育現狀,追問農村教育發展。
  • 柬埔寨首份純電子版中文報紙創刊
    原標題:柬埔寨首份純電子版中文報紙創刊  新華網金邊3月27日電 柬埔寨首份純電子版中文報紙《吳哥時報》27日正式創刊,為當地華僑華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信息平臺。   在柬埔寨,由於交通不便,紙質媒體很難送達偏遠地區,同時,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多地用手機通過網絡獲取信息。
  • 香港媒體戰(上集):紙媒之死
    端傳媒記者 何雪瑩  香港紙媒正經歷裁員風波,新技術衝擊,未能及時扭轉方向盤的都觸礁下沉,沒人知道哪天才會停止。  《壹周刊》無力轉型  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令印刷媒體(又稱紙媒)讀者人數大減,這是老掉牙的全球大勢。香港最早嚴陣以待的當數壹集團旗下的報章《蘋果日報》,老闆黎智英在網上節目多次斷言,「將來一定是手機天下」。但同屬壹傳媒集團的周刊《壹周刊》,它的轉型卻來得特別的晚。  《壹周刊》創辦於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