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記者如何勸說身邊人訂份報紙
(純乾貨+話術+收藏)
◎作者:陳安慶
◎來源:南方傳媒書院
記者作為一名媒體人,一天天地跑新聞、跟熱點,廢寢忘食累得夠嗆。但你以為,記者之累僅僅在於做新聞嗎?
那些對新聞滿懷期待與熱血的新人,恐怕不知道有些「任務」,能讓記者們頭痛萬分還無可奈何——定量徵訂報紙。
@人人都來愛裘爺:今天主任和我說每個人都有十二份訂晚報任務……X,萬能的網友們,你們誰還沒訂晚報啊,來我這訂一份唄。
徵訂報紙的任務年年如常下達。報紙發行量大了,所在媒體運營良好,記者工資不愁,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才有所保證。
網上流傳一名媒體人正在讀小學的兒子寫的作文,題目是《我的爸爸還沒完成訂報任務》,摘錄幾段:
我爸爸是報社的一名編輯,每晚的工作就是排版、編稿子——為什麼說每晚呢? 因為他是一名夜班編輯。
今年報社的訂報任務聽爸爸說還欠好多好多沒完成,現在每天晚上上班,白天都在外面跑市場拜訪客戶,挖掘客戶篩求,給客戶做策劃,約客戶出去吃飯喝茶聊天增進感情,但距離完成指標還差很多。
加上今年紙媒行業形勢非常糟,我非常擔心你們不從我爸那兒訂報,這樣他就完不成訂報任務,如果這樣,他就拿不到工資,一年又白幹了! 他拿不到工資就不會給我買魚買肉吃,不能吃魚吃肉我就會記憶力下降,上課聽不進去,成績就上不去,我成績上不去就會被罵,我就會失去信心。
這封信看得大家啼笑皆非,但仔細想想卻是現下報紙編輯們的無奈。
記者這個職業確實具有很高的信仰與崇高感,可是記者本身也是人,西北風誰能喝?
而且有些資深記者年紀漸長,上有老下有小,不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一家老小的口糧總得賺回來吧,教育孩子贍養父母的負擔也並不輕鬆。
部分記者是主動地負責報紙的徵訂,也許這樣可以從中分成,多一份收入生活就多一份保障,孰是孰非先不論,填飽肚子再說。
但有些媒體,將徵訂報紙數納入每月工作考核,報紙發行不出定數,本月工作績效就不達標,神似某些銷售崗位。
為了完成報紙的徵訂,媒體記者和編輯們想著咋和身邊人說呢,單位的任務這當然沒有開脫的藉口,但也確實是百般無奈。那怎麼說服別人訂閱報紙呢?
在移動網際網路廣泛發展的今天,還有必要看報紙嗎?
實際上,自數字媒體出現以來,一直存在手機閱讀效果的爭論。
手機閱讀滿足了碎片化時間下的閱讀需求,同時其一目十行的「淺閱讀」方式也引起廣泛爭議。
這種狀態下的閱讀對內容理解流於表面,很難達到傳統紙質閱讀過程中深度投入與思考的「深閱讀」形式。
在手機閱讀盛行的時代,究竟手機閱讀效果與傳統紙質閱讀相比有何不同?是否應該提倡手機閱讀?
第一,要告訴對方一個常識:相比「一人成報」、信息簡單羅列的移動網際網路,報紙的內容更精準,更符合中國的文字表達,更少差錯。報紙上發布的信息更權威、更可靠。
接下來你要說,報紙是一種高質量的閱讀,讀報會更加快捷地找到最重要的信息。
第二,你要告訴他,報紙是以「平面」形式傳遞信息的,讀者首先看到的是一個一個報紙版面。而迄今為止,所有網絡信息傳播都是一條一條進行的,無論是移動端還是電腦網頁上,我們看到的都是信息的簡單羅列。
第三,你要告訴對方,報紙不是無序推送新聞。而是由一群專業新聞人按照定位,把讀者應知預知而未知的內容,按規律組合成版面。比如放在左上角、標題放大的內容,就是提醒你要重視。
這個時候,你還需要一點營銷的場景感(最好帶一份報紙,然後淡然的鋪展開)。
你告訴對方,只要展開一張報紙,什麼是今天的頭條,哪裡是報導重點,都一目了然。當信息泛濫的時候,這種新聞提示才更有利於您走出碎片化閱讀,拓展認識,形成對世界的整體判斷。
第四,也是最最重要的,報紙具有權威性。這種權威性當然來自報社和核心信息源建立的穩固聯繫,更體現在報導準確性上。不需要向您介紹編輯部把關的各個環節,讀者如果有機會到報社檢校部門看看就夠了。
從每個檢校人員身邊厚厚的詞典,從校對老師身後一摞摞參考資料書籍中,您就能體會到這種準確性是多麼來之不易。一份報紙要面世,要經過許多道關口。報紙出現錯別字,從記者到編輯到校對再到籤樣人,那是要一層層承擔責任的。
第五,你要攻擊詆毀下對手,碾壓下競品,你要這樣說——手機上絕大多數網站客戶端,自己無法生產新聞,只是「新聞的搬運工」。讀者看到的有影響力的正能量內容,絕大多數來自傳統媒體。
第六,你也不要過度營銷,你還是需要客觀一點。你要說當然了,報紙也有短板,在今天尤需補強。比如,如何有更加接地氣的表達,如何有更加有效的互動手段。報紙還要學習借鑑網際網路傳播技術,也要運用網際網路拓展自己的社會職能,行走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大道上。
這樣一番口舌之後,估計對方就願意訂一份報紙了!加油啊!
(傳媒智庫—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陳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