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性汶
企業的軟實力一種模糊的表述是企業文化,而在中國早期的企業文化認識中,企業文化作為企業軟實力的內容,都不外乎包括了一些願景似的口號,企業員工歸屬感及價值認同一類的體系。
企業產品品牌化後,品牌也視為企業的軟實力,品牌建設寬泛了企業軟實力的內容。
寬闊的廠房,高檔的寫字樓,龐大的員工隊伍,這些都被視做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重資產企業從外表形象來看,總是被商業社會視作一種實力的重要體現。
在網際網路革命之前,貫穿整個工業革命時期代表企業實力的象徵,都是一些符合重資產的標準。
在工業革命早期,應該沒人相信廠房會比品牌廉價。固定資產是唯一可以用貨幣估值的資產。品牌資產是20世紀80年代才在營銷研究和實踐領域新出現的一個重要概念。20世紀90年代以後,Aaker(1991)Kapferer(1992),Keller(1993)等人逐步提出並完善了基於消費者的品牌權(Customer-Based-Brand-Equity)概念。在中文語境中,通常用「品牌資產」(而不是品牌權益)指代Brand Equity。
品牌資產出現後,作為充實企業軟實力的內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認同及重視。
可以說,整個工業文明後期,網際網路時期的價值投資邏輯都是圍繞企業軟實力展開的。
而且,在網際網路、物聯網及高技術興起的今天,企業的軟實力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在近代,我們研究早期創業企業獲得風投投資的案例及數據發現,投資傾向日益偏重企業軟實力。
所以,企業軟實力認知已經不是企業文化這麼簡單及線性化了,企業的軟實力變得豐富及多維化。可以說,你不理解企業的軟實力,你就不懂得投資。投資邏輯在今天也發生了深刻變革,在過去幾十年間出現的偉大企業,在成長早期,職業投資家看到的都是企業早創時期的軟實力。
那麼企業的軟實力包括哪些內容呢?
1、當然傳統的企業文化認知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沒有願景的企業是長不大的,一個沒有靈活人物的企業是沒有凝聚力的。思想、視覺必須圍繞這些願景構築;
2、只有樹立品牌形象的產品才足以支持企業完成願景,所以產品設計、產品品質是構築企業軟實力的最核心部分,有了形成品牌的產品,品牌資產在日後的推廣中才會實現增值;
3、傳統觀點認為,重資產在企業綜合實力中佔據非常大的比重,如果我們把企業願景比喻成一次海上航行,那麼我們相信輕裝出行的船隻應該航行更遠。在網際網路、物聯網及高技術革命興起的今天,企業的綜合實力應該重新進行評估和實時矯正。
在對比傳統重資產的工業企業和新興的網際網路企業數據後,你會發現輕資產的企業會更具備綜合競爭力,企業發展速度往往超過這些重資產的傳統企業。
4、企業資源的內部及跨界整合能力應該看作是企業的軟實力體現,投資邏輯改變了企業多元化的擔憂,企業多元化化的能力在於橫向及縱向的打通,形成產業邏輯比什麼都重要,在被投資的標的上要能形成互為支撐的產業格局,割裂的投資會讓企業疲於奔命。
5、現金流作為企業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必須要提及的。在產品為王的時代,產品過剩、存貨、庫存這些都是企業繞不開的話題。網際網路、物聯網整合消費者過後,我們相信,這種企業問題及焦慮會得到緩解。未來具備良好現金流的企業在企業綜合實力排行上一定佔據顯眼榜首。
6、戰略眼光,基於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預測,一家形成戰略眼光的企業往往會比對手搶得先機。
7、人才發展及儲備的機制,企業開放的格局等等這些都可以看作企業的軟實力。
8、企業面對危機及拐點的決策及執行力。
企業的軟實力羅列起來或許還不止這些,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興起,產業浪潮的衝擊,企業軟實力的定義我們也應該要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