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康熙六十一年,對皇四子胤禛的繼位過程做好一切安排的康熙皇帝,於暢春園內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張廷玉和隆科多的堅定站位和絕對支持下,在鄔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的完美配合下,皇四子胤禛得以無驚無險地接過了大清皇位。
但是,對於剛剛升級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而言,對大清皇權的承繼過程還遠遠沒有徹底結束,對於雍正皇權的諸多威脅還遠遠沒有消除。掌握自己太多陰謀權謀和負面信息的鄔思道,算是影響雍正皇帝正面形象和皇帝權威的一個隱患,但他遠遠不足以讓雍正皇帝在繼位當晚,會捨棄「孝子守靈」的祖制傳統,返回潛邸。
那麼,能夠讓雍正皇帝敢於冒著「不孝」之名,也要匆忙返回潛邸的真正原因何在?
康雍兩朝皇權更迭過程,可謂將「九王奪嫡」事件推向了決戰的巔峰時刻,康熙皇帝長達十幾年的周密安排、勢力管控、朝臣部署,還是讓皇四子胤禛的繼位過程充滿了驚險。在張廷玉、隆科多、鄔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的鼎力相助下,皇四子胤禛雖然暫時壓制住了實力強大、心有不甘的「八爺黨」,但實際上,對於剛剛繼位之雍正皇帝的威脅,遠遠沒有消除和結束。
雍正皇帝在繼位當晚返回潛邸,見到鄔思道以後,給予了此時返回潛邸的原因說明:
「按理說,孝子守靈,今晚我不該回來啊!只是乍逢大變,宮裡情形不明,回來略住一住,隨便來看看你!」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雍正皇帝此時返回潛邸,絕對沒有「看看」鄔思道的目的所在,就算是回來「看」,也是來看一看是不是應該處死鄔思道。畢竟,作為「四爺黨」的「智囊」,鄔思道掌握了雍正皇帝太多的陰謀面,對於雍正皇帝曾經的「李世民之心」明確了解。
鄔思道對於自己和雍正皇帝的定位,也很能說明問題:
「臣雖然小有才氣,卻是陰謀為體。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用的自然是光明正大之臣!」
也就是說,鄔思道的存在會直接證明雍正皇帝在「奪嫡」過程中的「陰謀為體」,而並非表面看起那樣的「光明正大」、「一心為公」。為了維護自身正面形象和皇帝權威,雍正皇帝有太多的理由除掉鄔思道。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疑問:
雍正皇帝返回潛邸的時候,鄔思道並未到院中跪迎,而是「待在自己房裡」。是鄔思道在等著雍正皇帝來「看」,還是鄔思道已經被雍正皇帝下令看管起來,不能離開房間了?
從劇情分析,鄔思道被看管起來的可能性更大。
那麼,既然鄔思道已經被看管起來了,雍正皇帝還需要頂著「不孝」的名聲,不在宮中守靈,急匆匆地返回潛邸,親自處決鄔思道嗎?
第二天或者將鄔思道看管起來,等到自己完全掌控了朝政大權,再將其處死,就來不及了?
當然不是!
這說明,雍正皇帝之所以於繼位當晚返回潛邸,是因為有著更重要、更關鍵的問題需要迫切解決。
能夠讓雍正皇帝在繼位當晚,在康熙皇帝駕崩的當晚,不於宮中守靈,也要返回潛邸解決的問題,肯定直接關乎雍正皇帝的皇權穩固和對「八爺黨」的防範問題。
而且,在雍正皇帝繼承皇位的整個過程中,有著諸多沒有明確交代、而且漏洞明顯的問題存在:
1、康熙皇帝對於隆科多「兩份聖旨」的制約和拉攏,雍正皇帝並不清楚,也就是說,隆科多雖然按照如實宣讀了康熙皇帝的傳位詔書,但其是在皇十三子胤祥帶兵包圍暢春園以後,才有的舉動,並不能證明隆科多對於雍正皇帝的堅定站位。
那麼,雍正皇帝就立馬將隆科多視為「擁立功臣」,沒有絲毫戒備和防範了?
2、從皇四子胤禛離開潛邸時,交給鄔思道的欽差「關防大印」到胤禛剛一繼承皇位就讓張五哥交給鄔思道的「金牌令箭」,鄔思道在雍正皇帝繼承皇位的同時,幾乎掌握了大清王朝所有的武裝力量。
「金牌令箭」釋放出了皇十三子胤祥,讓胤祥掌管了豐臺大營的兵權,保證了雍正皇帝繼位過程的順暢;那麼,鄔思道手中並未起到實際作用的「關防大印」呢?
3、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而且胤祥已經派兵將創春園團團圍住,就連皇位繼承都能保證順利進行,雍正皇帝還需要擔心在暢春園守靈的安保問題?
本文就依據這三個疑問,對雍正皇帝繼位當晚,返回潛邸的真正目的所在,意義詳細解析。
01 對隆科多的防範
按照路程和時間計算,返回紫禁城乾清宮取回康熙皇帝傳位詔書的隆科多,怎麼著也應該比皇十三子胤祥提前返回暢春園,為雍正皇帝合法繼位增添一份最有分量的砝碼。可是,隆科多反而落在了胤祥的後面,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隆科多雖然被康熙皇帝兩份聖旨制約和拉攏,但其在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之間的政治站位和擁立選擇,直到壓倒性優勢出現之前,一直都沒有明確表示。這是隆科多「投機取巧」的小聰明,但在當時的複雜環境下,也不失為一種較為理性的自保選擇。
對於隆科多的「遲到」,雍正皇帝會不留心注意?
在皇四子胤禛奉詔離開潛邸,趕到暢春園之前,胤禛就對鄔思道說過:
「門外就是步軍衙門的人,說是奉命保護我去暢春園,我懷疑隆科多是老八的人。」
這說明,從之前的交往過程到皇位傳承的最後階段,皇四子胤禛一直到都沒有信任過隆科多,一直將隆科多視為「八爺黨」成員。
所以,在隆科多選擇性站位的表現出現以後,雍正皇帝就更確定了他站位的臨時性和隨機性。所以,對於隆科多的防範,才是雍正皇帝繼位以後首次需要重視的問題。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隆科多擔任著步軍統領衙門都統一職,還兼領領侍衛內大臣,是京城防務、皇宮禁衛、外城巡捕五營的絕對領導,在雍正皇帝剛剛繼位,還未形成對諸多武裝力量的有效管控之前,有著絕對力量和皇十三子胤祥手中的豐臺大營兵力對抗。
所以,如果雍正皇帝留在暢春園守靈,一旦隆科多臨時變心和皇八子胤禩等人之間再次出現結盟,才是對雍正皇帝皇權和人身安全的絕對有效威脅。
對於雍親王府已經在鄔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的聯合安排下,形成了善撲營、步軍衙門、豐臺大營、皇宮禁衛、順天府等五路不相統屬人馬的共同護衛體系,雍正皇帝早就接到了匯報。這也是雍正皇帝對鄔思道「虛假」抱怨胤祥「太過費事」的原因所在。
對於這種部署,鄔思道回答道:
「五路人馬,平素不相統屬,共同護駕,十三爺居中指揮,才不至於出意外。這個時候,越小心越好啊!」
這就能很好的制約隆科多所能管轄之步軍衙門和皇宮禁衛對於雍正皇帝皇權和人身安全的巨大威脅,相互制約、相互監護,才能達到的護衛效果,才是雍正皇帝返回潛邸的真正原因。
也就是說,雍正皇帝那句「乍奉大變,宮中情形不明,略回來住一住」,並不是簡單說說,更不是刻意掩飾,而是出於對當前政局環境、武裝力量分配和統屬詳細分析後的理性選擇。
02 對「關防大印」的回收
對於鄔思道的殺心,在皇四子胤禛向鄔思道拋出「先生雖有房杜之才,無奈胤禛卻無李世民之命」的關鍵威脅以後,就已經開始出現。鄔思道在無可奈何給出康熙皇帝皇位傳承傾向分析以後,也已經開始了逃離的打算。
按照皇四子胤禛離開潛邸時,和鄔思道的對話,可以看出對於胤禛隨身攜帶之欽差「關防大印」的重要用處。
鄔思道:
您放心去,如果到了申時,還沒有您的消息,我就用這顆「關防大印」派人去放了十三爺出來。他有很多故舊部下,一呼百應,讓他們前去救你。
注意:此時的胤禛面對鄔思道索要「關防大印」的要求,明顯遲疑了。
而且,雍正皇帝在接過皇位,被「扶到偏殿暫歇」的時候,讓張五哥取出了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讓張五哥親手「交給」鄔先生,依計行事。
再回到雍親王府。
面對手持「金牌令箭」的張五哥,鄔思道這樣回答:
「蒼天啊,終於大功造成了!」
然後才是對張五哥的安排:
「張五哥聽令,命你拿這支金牌,急速趕往宗人府,赦出十三爺,叫他立即趕往豐臺大營,接管兵權並依計行事。」
注意:在安排張五哥的過程中,鄔思道連「金牌令箭」碰都沒碰。而且,這次過程中,那顆被鄔思道專門要來的「關防大印」,連面都沒露。
既然「關防大印」能夠釋放出皇十三子胤祥,雍正皇帝為何還需要將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
這說明,「關防大印」能夠起到的作用還是有限的,對於胤禛的保護,單憑這顆「關防大印」也是無法完成的!
就皇十三子胤祥在豐臺大營對兵權的接管過程來看,如果沒有「金牌令箭」,是根本無法完成的;鄔思道口中所說「胤祥能夠對故舊部下,一呼百應」的情況真的能夠按照計劃出現?
恐怕連胤祥也會橫死在豐臺大營提督成文運的手下。
這說明,鄔思道索要「關防大印」的目的根本不在於釋放皇十三子胤祥,更不在於解救皇四子胤禛,而在於對自己後路的安排和打算。
皇四子胤禛在將「關防大印」交給鄔思道的時候,也想到了這一層,只是礙於對胤祥的希望寄託和對當前局勢的分析做出的無奈選擇罷了。
等到張五哥將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而且還很安全的消息告知鄔思道以後,鄔思道知道自己用「關防大印」來躲避層層關卡、官兵追捕之用的打算已經破滅,已經失去意義,所以才開始了對雍正皇帝「鼎力相助」的表演。
那句「蒼天啊,終於大功造成了」的感嘆之辭,是說給誰聽?
說給張五哥背後的雍正皇帝聽的。
雍正皇帝命令張五哥將「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而鄔思道則連「金牌令箭」碰都沒碰,直接安排了張五哥前往釋放皇十三子胤祥。鄔思道為何不敢接下「金牌令箭」?
這就是通過張五哥,向雍正皇帝表明自己對於「權力」的刻意斷絕,打消雍正皇帝對於自己同時擁有「關防大印」和「金牌令箭」以後的忌憚。
這都是鄔思道在自己計劃失敗以後的必然表現和自保需要。
可是,鄔思道這「一言一行」反倒有了欲蓋彌彰的反作用,讓雍正皇帝對鄔思道的忌憚和懷疑更深,也是雍正皇帝對鄔思道殺心更重的原因所在。
雍正皇帝返回潛邸,有對鄔思道的殺心,更有對鄔思道的不舍,這都取決於鄔思道的選擇和說辭。
但,不管鄔思道如何選擇,如何打動雍正皇帝,只要鄔思道手中還留著「關防大印」,雍正皇帝再想找到鄔思道、除掉鄔思道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度降低,這對於雍正皇帝需要掌握鄔思道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預設目標是嚴重違背的。
所以,雍正皇帝必須親自要回這顆「關防大印」,才能放心的放走鄔思道。
03 引兵回府,保護對自己能夠起到制約的「家人」
雍正皇帝繼位以後,如果張廷玉能夠堅定站位,不懼隆科多手握重兵的威脅,或許還能對隆科多起到一定製約,再加上胤祥對於暢春園的有效護衛,雍正皇帝所能受到的威脅和挑戰,或許還能控制。
但,就算如此,雍正皇帝也不是萬無一失的,他還是有著被對手制約的可能,這份制約就來自於雍親王府中,雍正皇帝的妻兒。
就算是妻妾不足為慮,當時已經45歲的雍正皇帝不會不考慮到自己兒子的安危,這關乎皇位傳承,更關乎皇權穩固,甚至直接關係到雍正皇帝還能不能繼續坐在龍椅之上。
也就是說,此時的雍親王府是雍正皇帝必須著重保護的對象。
如果,雍正皇帝獨自呆在暢春園,讓下令派重兵守衛雍親王府,就會落入類似胤禵「名正言順,他怕什麼變故」一樣的詬病和輿論壓力之中。既然名正言順、合法合情的承繼皇位,為何會擔心自己的家眷會遭遇不測?
如果,雍正皇帝自己返回潛邸,那麼對於雍親王府在鄭重其事、再費事的武裝力量護衛安排也不足為過,也不會授人以柄,畢竟在暢春園內已經發生了不和諧、不愉快。
就像雍正皇帝,返回潛邸剛見到鄔思道時候,明顯的神情放鬆時,說道:
「今晚這一見十分難得呀,只在家裡住一宿,過了明天就又是個忙法了!」
過了今晚,雍正皇帝的家眷就會和自己一起進入宮中,為康熙皇帝守靈哭喪,以後也就會搬進宮中,就再也不需要擔心他們的安危。所以,今晚「很難得」、「很關鍵」。
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或許直到將傳位密詔封進密匣,晉封皇四子弘曆為監國的時候,才是可以真正放心、真正放下所有防備的時候吧!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