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你知多少?98%的人對茶葉的發酵存在誤解!

2021-02-07 茶資訊

通常所說的發酵,多是指生物體對於有機物的某種分解過程,茶葉的發酵有區別。


說起茶葉,大家常常說「全發酵」「半發酵」「輕發酵」,這跟我們常見的「發酵食品」酸奶、葡萄酒、食醋等,是同一個發酵嗎?他們有什麼樣的不同?


1.何謂「發酵」


通常所說的發酵,多是指生物體對於有機物的某種分解過程。發酵現象早已被人們所認識,但了解它的本質卻是近200年來的事。最早詞彙的出現也是用於描述酵母作用於果汁或麥芽浸出液時的現象。此外,不同行業對此也有不同的定義。



微生物生理學嚴格定義的「發酵」:


有機物被生物體氧化降解成氧化產物並釋放能量的過程統稱為生物氧化。


工業生產上定義的發酵——「工業發酵」:


工業生產上籠統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而實現的工業生產均稱為「發酵」,比如啤酒釀造、味精生產等


此外,「發酵」這個詞彙在生活中往往是人聯想到發麵製作饅頭、麵包,醃製泡菜,製作腐乳,或者聯想到食品酸敗物品黴爛。


2.食品中的「發酵」


發酵食品是指人們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製造的一類食品,具有獨特的風味,如酸奶、乾酪、酒釀、泡菜、醬油、食醋、豆豉、黃酒、啤酒、葡萄酒等。


通常,食品中的發酵一般是將原料降解成氧化產物。例如最常用的有酵母菌、麴黴以及細菌中的乳酸菌、醋酸菌、黃短桿菌、棒狀桿菌等。通過這些微生物作用製成的食品通常有以下5類:



1)酒精飲料,如蒸餾酒、黃酒、果酒、啤酒等;

2)乳製品,如酸奶、酸性奶油、馬奶酒、乾酪等;

3)豆製品,如豆腐乳、豆豉、納豆等;


4)發酵蔬菜,如泡菜、酸菜等;

5)調味品,如醋、黃醬、醬油、甜味劑(如天冬甜味精)、增味劑(如5′-核苷酸)和味精等。


3.茶葉的「發酵」——生物氧化


人們常說,中國茶葉按照「發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綜合製法,分為六大茶類。但這裡的「發酵」一詞,在中國茶葉的慣用語境中,則與上述微生物發酵全然不同。


「在茶葉中,同一片綠葉是通過控制生物氧化而被加工成綠茶、紅茶、烏龍茶等,這一過程也被錯誤地稱作「發酵」。這一過程更像是一系列的酶促反應,也許更應該被稱作「生物氧化」。茶葉的「生物氧化「是細胞壁破損後,存在於細胞壁中的氧化酶類促進兒茶素類進行的一系列的氧化過程」。



在茶葉的細胞裡,兒茶素類存在於細胞液中,而氧化酶主要則存在於細胞壁中,而非主要存在於微生物中,所以需要使細胞壁破損。這也自然解釋了「發酵」茶需要揉捻的原因。根據多酚類物質氧化程度的不同,也就區分了「全發酵」、「半發酵」、「輕發酵」。在紅茶中,多酚類氧化程度很高,則稱之「全發酵」;烏龍茶中多酚類的氧化程度約一半左右,則被稱為「半發酵」。


例如在紅茶加工中,發酵目的是使葉子中所含兒茶素氧化。葉色由綠色轉變成銅紅色,生成紅茶特有的顏色。茶葉液胞膜受損傷後,液泡內的多酚類、胺基酸等物質,逐步被氧化,同時由於兒茶素氧化,使葉子中一部分物質進行化學作用,生成紅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質。



以上是中國茶葉常說的「發酵」基本含義。不過,由於中國茶葉種類繁多,加工工藝和製法豐富多彩,品質形成的界定各有不同,在有些茶葉的製作和品質形成過程中,除了上述的除自身酶促反應的生物氧化意義上的「發酵」外,有些環節也會有微生物也會參與。


例如,普洱茶熟茶的渥堆發酵過程,除酶促作用外,也有微生物的參與。經分離研究,主要的微生物有黑麴黴、米麴黴、棒麴黴、灰綠麴黴、根黴、乳酸菌及酵母菌等。湖南黑茶的發酵過程,也有微生物參與。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有必要區分清楚微生物參與的「發酵「和生物氧化意義上的「發酵」——否則,概念上的含混不清,容易導致大家對茶葉品質形成機理的誤讀。


編輯 / 茶資訊小皮


茶小妹小洋:13532971523

❶ 私信茶小妹,了解更多

❷ 賣茶買茶,可以撩她哦。

❸ 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好友

相關焦點

  • 茶葉發酵
    工業生產上定義的發酵——「工業發酵」:工業生產上籠統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而實現的工業生產均稱為「發酵」,比如啤酒釀造、味精生產等此外,「發酵」這個詞彙在生活中往往是人聯想到發麵製作饅頭、麵包,醃製泡菜,製作腐乳,或者聯想到食品酸敗物品黴爛。
  • 茶葉發酵是怎麼回事?
    茶裡的發酵,除了黑茶之外,基本都沒有微生物參與分解反應過程。故而可以說,只有黑茶是真正意義上的發酵茶,別的茶類更適宜的稱謂應該是「氧化茶」。只是多年來沿用「發酵」這一說法,將茶葉的氧化過程稱謂「發酵」也就被認可了。通行的茶葉分類標準,就是以發酵程度的不同來進行劃分的。
  • 茶葉知識——紅茶是如何發酵的?
    發酵是紅茶的關鍵之處,也是在所有茶葉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紅茶的主要製作工藝主要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做好每一道工序,這對紅茶品質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紅茶的發酵條件紅茶的發酵程度好與茶葉的質量、茶葉的品種、溫度、溼度、通氧量等因素有著重要的相關性。紅茶的製作與茶葉的品種也息息相關,選定好茶樹的品種鮮葉,是取決於一杯好的紅茶開端。
  • 孩子該怎麼吃發酵食品?這些發酵食物是益生菌的替代品
    比起益生菌,更能維護孩子腸道菌群平衡的秘訣其實就藏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裡——發酵食品。發酵食品可以適量給孩子經常吃,不像藥物多少會有副作用。今天講一講孩子該怎麼吃發酵食品。發酵的食物通常更好消化發酵食品,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製造的一類食品。給食物發酵,不僅可以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還能改善食物的品味和風味。
  • 全發酵茶和半發酵茶該怎麼辨別?
    我們如今說起茶葉的分類時,往往會脫口而出綠茶、黃茶、白茶等六大茶類,也是很多人熟知的茶葉分類方式之一,之所以說之一,是因為我國目前尚無統一的劃分方法,若是根據其他劃分方式,那麼又有不同的劃分。而六大茶類劃分是我國著名茶學家陳椽先生在1979年提出的,他以茶葉變色理論為基礎,系統地把茶葉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紅茶六大茶類。六大茶類的排列是根據各類茶葉葉綠素破壞程度及黃烷醇類變化程度的順序。
  • 紅茶發酵和普洱熟茶發酵有何不同?看完這幾點,你就懂了!
    首先,紅茶是全發酵茶所謂全發酵茶指的就是在茶葉的加工製作過程中進行發酵,發酵的程度要達到80%~90%以上。紅茶就是這種全發酵茶,它在茶葉的製作過程中,通過萎凋之後就要進行揉捻和發酵,然後再通過烘乾製成成品茶。所以它的發酵過程是在茶葉的烘乾製作之前完成的。
  • 發酵不是紅茶製作的關鍵工序
    看了《2017年傳統工藝青年論壇文集》,文中提到「非遺傳承過程的核心工序的傳承」,對於其他傳統工藝我不了解,但對制茶我有自己的理解,我認為制茶不存在「核心技術」(在文中我把核心工序翻譯成「關鍵工序」),因此對其他傳統工藝是不是也存在「核心工序」產生了懷疑,分享一些自己的見解,希望有機會接觸更多品類的傳統工藝從業人員探討這個問題
  • 發酵與未發酵差別竟然這麼大
    生普洱是通過自然發酵而成的,較為刺激,一般腸胃虛弱的老人、幼童是不適合飲用的。需要存放多年後經過自然發酵,才會變得溫和,適合飲用,味道上就像酒一樣時間越久,味道越香。通常自然發酵的時間都不會太短,大概需要5-8年茶性才會溫和。
  • 你對茶葉了解多少?——茶葉基礎知識小科普
    比如該怎麼去分辨茶的種類,而不同種類的茶葉又有哪些保健功能呢?這些知之甚少。所以,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下一些茶葉相關的基礎知識!目前行業內統一認可的茶葉分類是按照發酵程度來劃分的,由於制茶工藝的不同,導致了茶葉發酵程度的不一樣,進而影響到茶葉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在我國,茶葉主要分為六大類,分別是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烏龍茶)、紅茶和黑茶。
  • 發酵原理、發酵作用
    對這個定義作如下解釋: (1)「發酵」有「微生物生理學嚴格定義的發酵」和「工業發酵」,詞條「發酵原理」中的「發酵」應該是「工業發酵」。 (2)工業生產上通過「工業發酵」來加工或製作產品,其對應的加工或製作工藝被稱為「發酵工藝」。為實現工業化生產,就必須解決實現這些工藝(發酵工藝)的工業生產環境、設備和過程控制的工程學的問題,因此,就有了「發酵工程」。
  • 何為「發酵梯次」「反梯次」,你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
    之所以這樣梯次鮮明,主要是和茶葉的內含物種類和含量大小有關係,上面說了,現在細說。內含物種類多而且豐富的茶葉發酵周期較長,內含物類別少而且含量小的最容易完成發酵。、過膠,以及一些微量的物質發酵就完畢了,發酵時間短,其他類型的茶葉基本處在這二者之間,以此類推。
  • 做米酒的溫度是多少,米酒多少溫度多少發酵比較好
    大家都知道米酒是發酵出來的產物,在米酒發酵的時候都是要使用酒麴的,酒麴就是我們熟知的酵母,酵母其實是一種單細胞真菌,是人類文明史中被應用得最早的微生物。所以,我們在釀製米酒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條件,比如衛生條件,釀造時間和釀造溫度等.之所以要控制釀製的溫度,主要就是和酵母的生存環境相關的,那麼做米酒的溫度是多少比較合適呢?
  • 比傳統發酵更乾淨的現代熟茶新工藝,你一定要知道!
    我國作為產茶大國,茶葉按不同的加工工藝被分為不同的種類。而普洱茶按地域、加工工藝劃分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為「後發酵」茶。其中普洱熟茶的歷史已有40多年,加上因特殊的渥堆發酵工藝逐漸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 別再傻傻的買益生菌了,這些發酵食物是益生菌替代品,便宜又好吃
    比起益生菌,更能維護腸道菌群平衡的秘訣其實就藏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裡——發酵食品。發酵食品可以適量的經常吃,不像藥物多少會有副作用。今天講一講小孩子該怎麼吃發酵食品。發酵的食物通常更好消化發酵食品,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製造的一類食品。
  • 硬核|普洱熟茶地堆發酵的那些事
    因為擁有了自主經營的出口許可權,雲南省茶葉公司很想擴大外部市場,於是才有了那一年的春天,勐海茶廠(鄒炳良、曹振興)、昆明茶廠(吳啟英、安增榮、李桂英)、下關茶廠兩人共7人赴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學習「發水茶」。很多茶企、茶人講起熟茶的發酵技術,要不張口就來瞎說,要不就一知半解,還有的就是瞎編,更有甚者把這個當成了看家的秘密。
  • 認識麵團的發酵與不同
    想要製作理想或真正像樣的歐式麵包,了解並運用「預先發酵 - 預發酵」就是一個相當重要學習歷程。至於啥是「預先發酵?」,它存在著許多不同稱呼,例如大家常聽到的中種麵團,酵頭,老面,酸面種或酵母種。無論是以上哪一種,它們都歸屬於麵包製作程環節裡的『預先發酵』範圍。
  • 發酵飲料,並無特殊功效
    其實,與寇小姐一樣,很多人開始關注發酵飲料——以前熱衷於喝碳酸飲料,現在發酵飲料主打健康,又適合冰飲,因而成為了喝飲料時的首選。    在北京的一些超市裡,產品名稱或宣傳詞中帶有「發酵」飲料的品牌有近10個,如果按照產品不同口味和宣傳效果加以細分,則將近20個,包括秋林「格瓦斯」、三得利「暢益多乳味飲料」等,各色包裝上都以圖片搭配營養成分進行宣傳。
  • 茶葉知多少:綠茶紅茶的功效和各自適應人群
    並且茶葉中富含茶多酚、胺基酸、維生素等成分,不僅能清熱降火,更是能有效降低膽固醇和血壓,防治心血管疾病。而作為日常喝茶中,最經常接觸的綠茶和紅茶,究竟哪一個更適合人體健康呢?1、綠茶的功效綠茶是指沒有經過發酵的茶,保持著天然茶葉的新鮮和滋味,大多是以新冒出的茶梢為原料,經過典型的工藝過程製成,保留了茶葉本身的三大成分: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綠茶除了保留了茶葉本身的天然營養,有提神清心,消暑解熱的作用,同時對於喉嚨上火化痰等情況也有一定緩解作用。
  • 不懂二次發酵和初次發酵的區別,你很可能就把麵包做失敗了!
    山形麵包整形:這一步驟是個熟練的過程,就是您要反覆練習,有的人可能會感覺很無聊,但是任何絕世武功都是要從一招一式開始,所以初學者還是要安住自己的心,去苦練一番吐司方形麵包麵包的造型有多少?這問題真不好說,說上百種絕不誇張,因為人的創意是不斷延展的。真正從歷史延續下來的比較普遍和代表性的麵包造型也就幾十種。
  • 酵素的黃金髮酵溫度是多少?
    國內的酵素主要採用單一或多種水果經過自然發酵、恆溫或少數二階段發酵法進行發酵。有的企業還開發出「四季發酵法」,目前酵素生產工藝缺乏基礎研究,也缺少行業標準。室溫+升溫+低溫模式發酵初期有機酸含量迅速升高,總酸含量達 7.67g/L,其中乳酸產量最高(3.27g/L),甲酸含量最低(1.01g/L),而經升溫後各類有機酸產量 遠遠高於其它兩個溫控模式各時期的產量,進入低溫階段後有機酸含量迅速回落;低溫發酵過程中有機酸含量先下降,到發酵末期開始上升;室溫發酵中有機酸含量一直緩慢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