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今說起茶葉的分類時,往往會脫口而出綠茶、黃茶、白茶等六大茶類,也是很多人熟知的茶葉分類方式之一,之所以說之一,是因為我國目前尚無統一的劃分方法,若是根據其他劃分方式,那麼又有不同的劃分。而六大茶類劃分是我國著名茶學家陳椽先生在1979年提出的,他以茶葉變色理論為基礎,系統地把茶葉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紅茶六大茶類。六大茶類的排列是根據各類茶葉葉綠素破壞程度及黃烷醇類變化程度的順序。
或者說是根據茶葉的加工工藝的不同以及茶葉品質上的差異,而加工工藝的不同主要表現在發酵程度上,即綠茶是不發酵茶,白茶是微發酵茶,黃茶是輕發酵茶,青茶是半發酵茶,紅茶是全發酵茶,黑茶是後發酵茶。綠茶的殺青工藝使其自身保留綠色格調,殺青是不發酵的關鍵所在,殺青就是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這也是綠茶有綠湯綠葉的原因所在。
而發酵不可避免會讓葉子變紅,因為發酵的目的就是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在酶的促進作用下發生氧化作用,主要表現就是茶葉變紅等。言歸正傳,很多人分不清全發酵茶與半發酵茶,即紅茶與烏龍茶(紅茶的加工工藝為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烏龍茶加工工藝為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乾燥)。比如不少人就將大紅袍當成紅茶,其實大紅袍是烏龍茶。那麼我們該如何辨別烏龍茶與紅茶?
其實兩者有較大區別,很好區分。首先因為發酵程度不同的緣故,不同之處表現在茶葉色澤上,紅茶有紅湯紅葉的特點,而烏龍茶的幹茶顏色是砂綠或寶色,湯色是金黃色的。紅茶滋味醇厚,苦澀味比烏龍茶來得少,因為全發酵的原因,紅茶所以對腸胃刺激也較小。紅茶的主產地在我國、斯裡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肯亞,而烏龍茶主要產於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
總的來講,紅茶色澤偏黑,湯色較重,滋味濃,而烏龍茶湯色以金黃為主,顏色以砂綠為主,比如鐵觀音。紅茶香氣濃鬱,而烏龍茶七泡有餘香之譽。紅茶香高味醇,而烏龍茶醇厚甘鮮,回甘悠久。
文|小詹茶肆(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更多精彩茶知識,歡迎關注【小詹茶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