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專訪職業打假人 經驗:購物留心買假索賠500元是起步價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2015年4月15日,當購物遇上欺詐,哪些情況適用三倍賠償?哪些又適用十倍賠償?市面上不同類別的商品哪些最容易出現問題?最容易出現什麼問題?普通消費者在維權時要注意什麼?在這些問題上我們不能沒文化,因為花的是自己兜裡的錢!為此,本報記者特別採訪到了職業打假人劉豔清,他用十餘年的打假經驗告訴消費者--購物要留心,不能太任性!

打假人普法:賠償標準都是怎麼規定的?

1,賠償500元是「起步價」

去年3月15日正式實施的新消法規定了500元的最低賠償標準。也就是說,當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價格很低,三倍甚至十倍賠償後仍不足500元的,商家需給予最低500元的賠償。

新消法實施當天,劉豔清就跑到家門口的一家大型連鎖超市花5.5元買了一個漱口杯。因杯子材質與標稱不符,他投訴到工商要求500元賠償,最終經過協商雙方達成和解,超市除退貨外,一個杯子賠了他200元。

劉豔清說,他還曾經花3.2元從某超市買到了過期的豆腐絲,即便依據《食品安全法》規定的十倍賠償標準他也只能拿到32元的賠償額。因此,這時候就沒必要依據《食品安全法》來索賠了,完全可以要求超市按照新消法給予最低500元的賠償。

2,三倍賠償

一般來說,除食品、藥品、化妝品、保健品以外的其他商品或服務,如果存在欺詐行為,均可向商家要求三倍賠償。

但如果食品、藥品、化妝品、保健品等本身沒有安全問題,只是標識標註不清,或存在虛假誇大宣傳、以次充好低、等級冒充高等級的,一般也只能按照新消法提起三倍賠償,而不能要求十倍。

【法條】《消法》第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十倍賠償

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比如添加劑超標、食品過期、農藥殘留、營養成分含量與標註不符等情況,均適用十倍賠償標準。藥品、化妝品和保健品也適用這一賠償規定。需注意的是,十倍賠償一定是針對於上述商品本身的安全問題,如化妝品鉛汞砷超標、藥品添加的成分超標或違規添加等。

【法條】《食品安全法》第96條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5條規定,生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支付價款十倍賠償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的其他賠償標準要求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17條規定:消費者與化妝品、保健品等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推薦者、檢驗機構等主體之間的糾紛,參照適用本規定。

4,假一賠十假一賠百承諾能兌現嗎?

劉豔清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銷售者在宣傳中打出「假一賠十」甚至「假一賠百」的承諾,遠遠超過法定的賠償額。但劉豔清說,在實踐中他還沒有遇到法院全額支持商家承諾的情況,即便有過這樣的案例恐怕也是極少數的。在工商調解或法院調解階段,他曾經有過商家以和解的方式同意給予最多20倍賠償的經歷。

打假人經驗:哪些商品愛出問題?

食品類:

添加劑超標或者菌落總數超標:真空包裝類食品尤其是熟食中較容易出現。添加劑超標一般表現在延長保質期的防腐劑(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等)以及著色劑(紅曲紅、胭脂紅等)超標。

淨含量不足,俗稱的缺斤少兩:罐頭類食品較容易出現,因為很少有人會把罐頭中的固體食物撈出來稱量。還有方便麵、帶包裝的5公斤以上的米麵、桶裝食用油等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通常沒人會把這些東西單獨拿出來稱重,但職業打假人就有這樣的「強迫症」。

含量標識與國家標準不符:劉豔清就發現過市場上的某款原味茶飲料,瓶子上標註的茶多酚含量標識低於國家標準。劉豔清說,根據規定,茶多酚含量低於國家標準的就不能叫原味茶飲料,而應叫做調味茶飲料。

以次充好,低等級冒充高等級:茶葉類尤其常見。劉豔清多次打過西湖龍井、鐵觀音和碧螺春,他發現這些茶葉的等級合格率非常低,很多標稱「特級」的檢測下來卻都在二級以下。

農藥殘留:常出現在茶葉類商品上。普洱的菌落總數和黃麴黴素B1(農藥殘留)不合格率高,鐵觀音則容易出現稀土超標(重金屬農藥殘留)。

保健品類:非法添加或者虛假、誇大宣傳現象較易出現:很多保健品在宣傳中總是喜歡被冠以藥品的療效。

化妝品類:包裝上生產日期 、保質期缺失:劉豔清曾經在國內某知名電商網站上銷售的國際知名品牌護膚品上發現過此問題。鉛汞砷重金屬超標:尤其祛斑、美白類的化妝品中汞含量超標的可能性很大。

服裝皮具類:

甲醛超標:有時會在內衣中出現。

質地與標稱的成分含量不符:常出現在羊絨羊毛、 純棉製品、羽絨製品上。

非真皮製品:劉豔清普及常識,無論是皮包、皮夾克還是皮鞋等皮具製品,只要標註「真皮」的,皮面的90%必須是一張皮料上下來的頭層皮才能叫「真皮」 製品。

掉漿、脫色、抗拉力達不到國家標準:皮夾克、皮鞋上較容易出現。

電器電子類:

顯示屏尺寸與標稱不符,誇大宣傳:電腦、電視類商品中容易出現。

以舊翻新、假冒偽劣、水貨:網店及電子城中出售的大品牌的電腦、相機、手機中較多出現。

內存量達不到標稱的內存:市場上的U盤產品通常存在這樣的問題。劉豔清曾經為此與某連鎖電器商城交涉,最終獲得了1倍賠償。

珠寶首飾類

與標稱材質不符:鎬石、水晶、紅藍寶石通常用「天然」定名,但檢測後很多卻是合成的;人工處理的注膠、注色、注蠟翡翠飾品冒充天然翡翠;養殖珍珠冒充天然珍珠;鑽石中較易出現以次充好、低等級冒充高等級的現象;市面上凡是「18K白金」的標註都是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按照國家標準「白金」就是指鉑金,是以Pt打頭的,而K金就是指黃金。正確的標註方式應該是18K白色黃金或白色18K金,如果是鉑金則應該用諸如鉑Pt950 或白金Pt950來標註;市場上凡是「24K金」的叫法嚴格來講都屬於虛假宣傳,因為按照國家標準,只有含金量達到100%才能被稱為"24K";在手機、手錶類商品中一些屏幕或攝像頭被標稱為藍寶石水晶,檢測的結果往往是合成藍寶石。

重金屬超標:白色18K金中容易存在鎳(重金屬有害元素)含量或鎳的釋放量超標的情形,而這種超標元素一般存在於黃金外的銀色塗層中;銀製品,尤其是兒童手鐲、長命鎖有時存在鉛砷等重金屬超標問題;市場上的瑪瑙95%都是人工注色的,按照國家標準這是被允許的,但注色使用的化工原料中很容易出現鉛砷等重金屬超標的現象。

打假人支招:維權時要注意什麼?

1,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要留意商家在票據上標註的商品名稱與購買的商品名稱是否一致,如鑽石不能寫成首飾,必要時還應要求商家將宣傳的材質標註在發票上。

2,購物後要注意留存票據,買帶包裝的商品回去後別急於扔掉包裝。

3,大件商品或單價高的商品一定要索要發票,以備維權時用。發票上蓋章的單位往往就是日後起訴的對象,這在小票上通常是顯示不出來的。如果是商場的櫃檯,小票上一般只顯示租賃櫃檯的公司名稱,而發票通常是商場出具的,維權時只有持發票才能找到商場。

4,後期如發現質量問題要求退賠時,票據原件儘量不要交給商家,最好出示複印件。如對方非要求出示原件,可以將票據原件裝在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中,隔著袋子讓對方看,以防對方將原件撕毀。若帶原件去找商家退賠,家中要留存複印件,當原件被銷毀時複印件也可作為證據使用。

5,找商家協商解決時最好帶著錄音設備做錄音記錄。

6,若商場主動提出給予高於法律規定的賠償數額,多餘的部分不要接受,以防「被敲詐」。

7,在已協商解決的情況下,退賠完成後商家通常會出具賠償協議,協議內容一定要看清再籤字,以防對方設置陷阱。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張蕾

相關焦點

  • 北京一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 再審反轉不支持十倍索賠
    央廣網北京10月9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職業打假人劉某買「問題」海參索賠「退一賠十」案作出再審判決,判令被告方向劉某退還貨款,不支持十倍賠償。
  • 「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案」再審落錘:不支持十倍賠償
    今年,「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案」廣受關注,判決結果經歷了兩次反轉。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撤銷了原二審判決,判決商家退貨退款,不支持職業打假人的十倍索賠訴求。,時常有一批固定的「職業打假人」,頻繁光顧超市,總能想方設法找出超市裡的一些問題商品進行理賠甚至敲詐。
  • 職業打假人的春天來了?
    欺詐消費者的懲罰性賠償提至「退一賠三」,明確支持「購買者」在食品藥品等領域知假買假……這些新規似乎讓沉寂多年的職業打假人前途一片光明王海是職業打假的代表人物。他的喜怒哀樂,是這一群體生存境遇的「晴雨表」。3月14日下午3時,王海戴著他標誌性的墨鏡走進中央財經大學學術報告樓六層的一間會議室。他是來參加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舉辦的「知假打假」打假名人座談會。
  • 職業打假人索賠百萬敗訴,惡意打假不該支持
    曾引起廣泛關注的「職業打假人買海參後索賠百萬案」近日再審落槌:北京高院撤銷原二審判決,不支持職業打假人的十倍索賠訴求。(10月11日澎湃新聞)這起打假索賠案一波三折。5年前,劉某在北京的一個展銷活動上花10萬餘元購買86盒海參,隨後以未標生產日期、標籤中標明的產品標準號非海參為由,將銷售商、生產商、展銷公司訴至法院,索賠十倍貨款賠償等費用,總計百萬餘元。
  • 職業打假人王海:網紅帶貨多涉假,辛巴羅永浩都被打臉
    戴上,他是犀利的打假人王海,隔著這副眼鏡絲毫看不到他的眼神;摘下,他是一個笑呵呵的溫和的中年男人,背著雙肩包來去匆匆,既為如何管理公司傷腦筋,也為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而煩惱。  1995年,當時只有22歲的王海因為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嘗試購假索賠一戰成名,成為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設立的「消費者打假獎」首名獲得者,獲得獎金5000元。
  • 職業打假人「百萬」索賠案!再審,判了
    職業打假人花10萬餘元買「問題」海參起訴索賠「退一賠十」一審判決退還貨款不支持十倍賠償至此,這一歷經5年的職業打假人「百萬」索賠案結案1 劉某花10萬餘元請公證員隨行購買「問題」海參將銷售商及生產商告上法庭
  • 全國人大回應地方立法限制職業打假,專家建議界定打假與假打
    打假成為一項「職業」,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出現,這與當時的市場環境有一定關係。這個職業也一直伴隨著爭議,各地判例常常互相矛盾。不過,2009年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對消費者買假後索賠提供了支持。當時有評論認為,這是來自消費者的「另一種監督」。
  • 「人民日報」北京一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終審
    北京一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終審:不支持十倍賠償人民日報 2020.10.7關注職業打假人花10萬餘元買「問題」海參起訴索賠「退一賠十」一審判決退還貨款不支持十倍賠償二審改判退還貨款再增加十倍賠償共計107萬餘元經營者不服向北京市高院申請再審近日法院作出終審判決
  • 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終審:不支持十倍賠償
    職業打假人花10萬餘元買「問題」海參起訴索賠「退一賠十」一審判決退還貨款不支持十倍賠償二審改判退還貨款再增加十倍賠償至此,這一歷經5年的職業打假人「百萬」索賠案結案2一審法院判決支持劉某退貨但因其為職業打假索賠人
  • 職業打假人投訴同仁堂 一泡舒涉嫌法人造假?
    職業打假人為何投訴同仁堂  在北京大柵欄同仁堂藥店的樓道裡,本報記者見到了幾位舉報人。  其中職業打假人劉殿林說:他今年2月6日在大柵欄同仁堂總店購買了一盒「一泡舒」保健足浴液,金額為88元。在觀看該保健用品的說明書時,發現其批准文號存在問題,是嚴重的法人造假行為。
  • 職業打假人看走眼 千元買24包牛排結果沒過期
    陳先生購買的24包牛排  「職業打假人」陳先生在貴陽文昌路一超市購買了牛排和羊腿,懷疑是過期產品,便將廠家和賣家投訴到工商部門。  據陳先生介紹,他是一位「職業打假人」,專門以打擊假冒偽劣為職業,以提高大家的維權意識。11月26日,他在超市發現這批牛排有「貓膩」後,買下24包,花了一千多元,隨後將情況反映到南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西湖路分局。
  • 網紅辛巴、羅永浩接連被舉報 職業打假再起爭議
    而在辛巴「假燕窩」事件之後,王海又將矛頭對準了「初代網紅」羅永浩。12月13日,王海發布微博,直指羅永浩推薦的漱口水產品涉及虛假宣傳。13日至15日三天內,王海陸續發布了7條相關微博,對該漱口水產品的功效、相關的廠名廠址、產品開發者的宣傳圖以及商標代工廠等方面,均提出了質疑,並稱羅永浩「得準備錢退一賠三,起步價500元了」。
  • 帶貨直播被職業打假人盯上,「知假買假」有錯嗎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不論是在「辛巴燕窩事件」中,還是「羅永浩漱口水事件」中,提出指控的都不是一般的消費者,而是經常在類似事件中拋頭露面的「職業打假人」王海。所謂「職業打假人」,指的是那些以打假為工作、靠打假賺錢的人。
  • 新消法提高欺詐賠償 職業打假人獲利空間有望倍增
    憑藉《消法》這把「尚方寶劍」,職業打假人從最初的「小打小鬧」到今天的「重磅發力」,打假領域也逐漸發展到食品、保健品、醫療器械、家用電器、通訊產品等各個領域。隨著新《消法》實施,「知假售假退一賠三」的懲罰性賠償條款,未來可能給這一特殊職業帶來更大的「獲利空間」。
  • 「天價海參索賠案」反轉!職業打假索賠人,非以生活目的購買商品,不支持十倍賠償
    去年,一則「職業打假人花10萬買問題海參,終審獲賠天價賠償」的案例,引發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了再審判決,撤銷了二審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十倍天價賠償,維持了一審判決。一審判決:一審法院支持劉某退貨,但因其為職業打假索賠人,非以生活目的購買商品,不支持十倍賠償。
  • 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北京高院再審宣判:不支持十倍賠償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周琦)5年前,劉某先後在北京馬甸大型服裝服飾購物節的展銷活動上花10萬餘元購買86盒海參,隨後以未標生產日期、標籤中標明的產品標準號非海參為由,將銷售商、生產商、展銷公司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方返還購物款、公證費,以及增加十倍貨款賠償等費用,總計百萬餘元賠款。
  • 職業打假人獲利空間有望倍增 新《消法》將消費欺詐的賠償額度提高...
    當年,以王海為代表的國內第一代職業打假人讓普通市民懂得了什麼是「消費維權」。憑藉《消法》這把「尚方寶劍」,職業打假人從最初的「小打小鬧」到今天的「重磅發力」,打假領域也逐漸發展到食品、保健品、醫療器械、家用電器、通訊產品等各個領域。隨著新《消法》實施,「知假售假退一賠三」的懲罰性賠償條款,未來可能給這一特殊職業帶來更大的「獲利空間」。
  • 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賠償要求被一審、二審判決駁回法院:意圖...
    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究竟是維權還是唯利?其行為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近日,市人民法院在審理一起茶葉買賣合同糾紛案時,就表明了鮮明的立場:鑑於原告謝某紅為職業打假人,其維權動機並非為淨化市場,而是意圖通過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違反誠信原則,一審判決駁回其全部訴訟請求。
  • 盯上羅永浩的「職業打假人」:以正義之名,做年入百萬的索賠生意!
    猶記得1個月前,王海揭秘辛巴賣假燕窩,「職業打假人」身份也漸漸為人所知。更多網友表達了支持,覺得王海是正義的化身。 如今,隨著王海和辛巴的紛爭愈演愈烈,王海又瞄準了觀眾緣一向不錯的羅永浩,職業打假人的動機也漸漸受到網友們的懷疑:「是職業打假,還是職業敲詐?」
  • 職業打假人獲十倍賠償,走紅判決書引熱議
    在判決書的說理部分,審判法官對「知假買假的職業打假人是否屬於消費者」「職業打假人通過訴訟獲利,法院要不要支持」等熱點問題的論證廣受熱議。有人認為「說理語言直白、透徹又通俗易懂」,甚至稱其為「漂亮、完美的優秀裁判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