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在三國中是什麼樣的定位?

2020-12-17 閒看三國

兩千多年前的東漢末年,有一百年的時間被後世稱之為三國時代,在那個紛爭不斷的年代中,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人物與精彩故事。經過了三國前期的大浪淘沙之後,天下只剩下了三個大勢力逐鹿中原,分別是曹魏、蜀漢與東吳。那麼,這三個政權分別是什麼定位,東吳又處在哪一個位置上呢?

先簡單說下曹魏與蜀漢,這兩個政權都是有著自己明確方向的。曹魏的目標就是要統一天下,蜀漢的目標就是要消滅曹魏集團,恢復漢室天下。這種刻在基因中的屬性直到三國結束也沒有改變。

而東吳卻不是這樣,仔細看三國故事會發現,東吳就像一棵牆頭草,但不是隨風飄搖,而是逆風而上。東吳就像就像水平尺中的氣泡,哪頭重了,就向另一頭跑,目標是要讓處於絕對兩端的曹魏與蜀漢保持一個微妙的平衡。

東吳是三國之中立場最不堅定的一方,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政治觀點。東吳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保,能保障自己在江東統治的穩固是首要目標。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時候,東吳可以稱臣;曹丕自立為帝後,東吳還是可以欣然接受曹魏的封賞;劉備大兵伐吳之時,東吳也率先表示出了割地求和的示弱態度,只不過劉備拒絕才不得不被動開戰。

東吳孫權不是明主麼?當然是!而且是被曹操與劉備等人認可的明主,那為什麼東吳的表現卻與其他兩大集團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這其實還是要從根源說起。

東吳的開創者是孫堅,做大者是孫策,至於孫權,只是一個守成者。江東猛虎孫堅、小霸王孫策,都是強勢派,趁著天下大亂之機,以老家為根據地,不斷擴充地盤,直到佔據了長江天險,東吳這才有了自保的根本,只可惜孫堅與孫策命短,打下了東吳根基之後就死去了。

孫權接手東吳後,時機也是不好,不再像其父兄時代一樣有那麼多的機會。天下大勢已基本定形,曹操北佔天時,劉備赤壁之戰後迅速崛起佔了人和;而孫權只好實打實的佔著地利的優勢了,而地利這一點,自保有餘,後勁卻是不足。

東吳魚米之鄉,所以天生水軍強大,但卻幾乎沒有可以在平原馳騁的戰馬 ;而步兵又不如其他兩大集團強大。因此也註定了東吳難以繼續擴張,僅能在蜀漢與曹魏之間遊走,加入弱示的一方,再憑藉長江天險勉強自保。

東吳,就像一個配重用的砝碼,在蜀漢與曹魏即將失衡之時果斷出手,保證三國鼎立的穩定局面。

相關焦點

  • 東吳,由著孫氏一族創立,在三國時期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導讀:東吳,由著孫氏一族創立,在三國時期有著什麼樣的意義東吳,也就是指孫吳,是孫堅孫策孫權父子三人創下的一片江山。其中是孫堅留下的底蘊,孫策打下的大片江山,孫權將其帶到的巔峰。但是東吳一直是個很奇怪的存在,他仿佛永遠不是最有佔便宜的一方,但是他也永遠不會是吃虧的那一方,換句話說,他永遠不是最弱的一方,但也絕對不是最強的一方。
  • 三國中,東吳為什麼最後一個被滅?
    當《三國演義》成為文學經典後,三國這段歷史被更多的人熟知。不過,無論是演義還是歷史,它們共同留下一個令人疑惑的問題,那就是東吳憑什麼能夠與曹魏、蜀漢相抗衡?論名將,東吳不及曹魏多,論政治奇才,東吳沒有諸葛亮。
  • 三國時期東吳四個名門之後,赫赫有名,號稱「東吳四友」!
    在漢末三國時期,很多諸侯和文臣武將,基本上都來自於世家大族,也即出自名門之後。比如袁紹和袁術,出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再比如曹操手下的荀彧、荀攸,出身潁川荀氏,是荀子之後。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東吳來說,「東吳四友」就是名門之後的典型。
  • 東吳男團亮相!《戰三國 八陣奇謀》東吳四英傑解析
    說起三國,大家更熟悉的往往是蜀國、魏國的將領們,東吳方面的人物卻少有人能如數家珍。然而這片江東富饒之地上,同樣有著許許多多青史留名的角色,比如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周瑜、陸遜、呂蒙、魯肅,被並稱為「東吳四英傑」的他們,在《戰三國 八陣奇謀》裡又有怎樣的表現呢?
  • 三國殺:大都督名震八方!東吳四英傑誰最強?
    在大量的國產遊戲之中,《三國殺移動版》不僅實現了全國範圍的普及,更是創造了大量優秀的遊戲人物。在遊戲中,歷史上的"東吳四英傑"有擁有著什麼樣的實力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一二。第一位:周瑜在三國時期,周瑜是孫權上位後的首位大都督,除了擁有著"周郎"的美名,更是赤壁之戰的主要指揮官。遊戲中,周瑜擁有著【英姿】與【反間】兩個技能,既能屯牌,也能攻擊,擁有著十分不錯的聲譽。第二位:魯肅"魯大師"之名,想必不少玩家早已有所耳聞。作為高超的換牌武將,魯肅除了可以擾亂對手陣腳,也能為己方帶來意想不到的優勢。
  • 三國時,東吳的大都督為什麼身體都不好?
    三國時期,東吳的大都督為什麼身體都不好?這要分什麼情況來說了。先說一下大環境。大家都知道,南方由於氣候溫暖甚至是炎熱,而且溼度很大。所以,南方人的壽命普遍比北方人要短一些。比如,世界公認,印度人的壽命要比中國人短。
  • 三國法律之東吳篇:沒有戰亂的東吳百姓過得幸福嗎?
    東吳的法律可以說是三國裡最嚴的了,相比於蜀漢,劉備是個嚴守道德底線的君子,他為人寬厚,雖然蜀漢執法較嚴,但蜀漢嚴法主要是打擊豪強地主的,對百姓還算寬仁。孫權則與劉備相反,孫權為人尖酸刻薄,胸無大志。道德對孫權來說毫無約束力,孫權眼裡只有利益,沒有道德。
  • 三國時代的東吳,隱藏著八位絕世人物
    提到三國幾乎所有人都會想到連續幾十年的武將PK、謀士獻計、政客政權,今天小編就和各位看官分享下三國時代關於文化方面的冷門知識。既然要講冷門,那便從三國時代人氣和魏蜀兩國較低的東吳說起吧!東吳雖然在《三國演義》裡描述篇幅不如魏國、蜀國多,但是歷史上的東吳可算是「文體兩開花「,多年的軍事戰爭並沒有影響到江南地區文化藝術的發展。下面小編就要隆重介紹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吳中八絕「,這八位人物可了不得,在書法、繪畫、佔卜、棋藝、風水等專業領域可算行業開山鼻祖級的大神。
  • 三國時期東吳人才輩出,怪不得三分天下有其一
    漢末三國時期的中國戰事不斷,想要成就一番霸業人才絕對是很關鍵的。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時候,東吳的孫權在江東成為霸主。縱觀孫權從繼位到後來稱帝,他手下的人才濟濟,這才是他能稱霸的原因。就拿東吳最高軍事統帥來說吧,孫權在位的時候一連換了好幾個,但各個都不白給,沒有他們就沒有後來強盛的東吳政權。孫權年紀輕輕便因為哥哥早死繼承了父兄的基業,這時候他手下的人才班底基本都是他的哥哥孫策留給他的。比如說周瑜。周瑜最大的貢獻莫過於赤壁之戰。在真實的歷史之中,赤壁之戰的最大功臣是周瑜,他打敗了南下攻打東吳的曹軍,讓曹操不敢再輕易南下攻打東吳。
  • 三國名將系列之東吳二路五虎將
    #三國#江東歷經三世,民心歸附,人傑地靈。名將雖沒有頂尖高手,但拿得出手的武將還是有很多。孫權也多虧了這些武將,才能保住江東之地甚至奪取荊州。但當這些勇將凋零,東吳再無人可用,「金陵王氣黯然收」便是結局。
  • 三國時期,東吳實力遠超蜀國,為何不北伐
    三國時期,東吳實力遠超蜀國,為何不北伐 2020-12-10 16:19
  • 三國東吳後期兩個來自臨沂的名臣 你猜到是誰了嗎?
    三國時期,東吳有一大批山東名臣,其中甚至還有幾個「臨沂」籍的名臣,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三國東吳後期非常活躍的臨沂人士。諸葛靚是東吳中後期的第一位著名臨沂官員,是琅琊縣陽都縣,現為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諸葛靚是魏朝名將諸葛誕之子,東吳重臣諸葛瑾的侄子。從發音來看,他和表哥諸葛亮的發音是一樣的,不過相比於諸葛亮的赫赫威名,他還是差了一些。
  • 三國晚期為何遠比蜀國強大的東吳卻存在感極弱?三個方面深度分析
    讀過《三國演義》或者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大概都會存在這樣一種錯覺:那就是到了三國晚期以後,東吳的存在感忽然之間直線下降,一直到滅亡時都顯得波瀾不驚,湮於平靜。那麼作為一個地處「魚米之鄉」的政權,其綜合國力和地理優勢都遠在蜀國之上,東吳為何還顯得如此沒有「存在感」呢?是因為孫權失去了上進心,滿足於現狀嗎?
  • 三國殺:東吳最後的守護人,一代天將,沒有他吳國早滅亡八年
    各位客官老爺們,這裡是假裝說歷史,正經玩遊戲的小鋒戲三國。評述技能,比拼歷史,小鋒為您的遊戲助力。三國殺移動版上新武將中存在著這樣一位天將,他是孫吳的最後一位輔國大將,更是他抵擋住了敵人幾倍於自己兵力的數萬大軍,為吳國日益墮落的政治局面保留了一絲生機。
  • 三國時代的終結,恰好與東吳有關,西晉滅吳為何如此之快?
    如果說到三國時期,或許有很多人都在表示,那個時候三國時代開始就應該在赤壁之戰說起。當發生這一場戰爭的時候,曹操走向了失敗,當時的魏蜀吳也就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勢。不過讓大家覺著比較戲劇性的就是,在三國時期結束的時候,也正好和東吳有著關係,這就是西晉當年發起的滅吳大戰。
  • 同屬三國,為何發家最早的東吳,存在感最低
    經過數十年的相互徵伐,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這三個國家中,孫吳是發家最早,也是國運最長的。但無論是在正史,還是野史中,孫吳好像一直都是「打醬油」的存在,這究竟是為何。孫家的事業開端,要從孫堅這裡開始算起。孫堅為吳郡富春人,靠著「黃巾起義」中的軍功積累一直做到長沙太守。
  • 苗懷明:夾縫中的尷尬生存——論《三國演義》的東吳描寫及其缺憾
    夾縫生存是東吳一方在《三國演義》一書中實際生態狀況的一個較為準確形象的描述,儘管這一描述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因為在三國鼎立的政治格局中,任何一方都是處在其它兩個國家之間的夾縫狀態,東吳如此,蜀、魏兩方也不例外。
  • 東吳在三國中最不起眼,卻因為做了兩件小事,影響了日本兩千年
    即便是在劉備的蜀漢丟掉荊州,成為了勢力最弱的一國之後,東吳仍然是三者之中最不起眼的一個。東吳的存在感之所以會這麼低,一方面是因為其君主孫權只是個坐享其成的主公,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在魏國與蜀國之間的搖擺不定。這才導致了其在世人眼中,只是制衡魏蜀相爭的另一股力量罷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偏安東南一隅,存在感超低的勢力,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上卻相當活躍。
  • 為什麼感覺東吳的實力強於蜀國,但是在三國歷史存在感不如蜀國?
    三國時魏蜀吳三國鼎立,共同演繹了一曲氣壯山河、盪氣迴腸的歷史讚歌;但看完小說的人常常會掩卷遐思 ,感覺三國裡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吳國的少,好像存在感不如蜀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東吳也是三國時期雄踞一方的霸主,為什麼關羽卻始終看不起東吳?
    關羽看不起東吳是有道理的。三國歷史上,曹操憑藉自己的能力,組建軍隊,滅了袁紹,呂布等諸侯,平定北方;劉備是關羽的大哥,也是白手起家,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做了江東之主,孫權屬於富二代,所以關羽瞧不上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