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也是三國時期雄踞一方的霸主,為什麼關羽卻始終看不起東吳?

2021-01-07 鮮花暢談歷史

關羽看不起東吳是有道理的。

三國歷史上,曹操憑藉自己的能力,組建軍隊,滅了袁紹,呂布等諸侯,平定北方;劉備是關羽的大哥,也是白手起家,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做了江東之主,孫權屬於富二代,所以關羽瞧不上孫權。

孫權相比於曹操,劉備,屬於守業之主,能把孫策留下的地盤守住就不錯了。孫權打仗也確實不怎麼樣,他兩次親徵合肥,第一次是赤壁之戰後,孫權想趁機佔領合肥,曹操派大將張遼鎮守合肥,兩軍大小十餘戰,孫權也佔不了什麼便宜。周瑜派程普和魯肅前來增援,孫權有了援軍,馬上和張遼開戰,沒想到兩次遭遇慘敗,大將太史慈也被射死了,孫權無奈罷兵回東吳了。

第二次徵合肥,孫權親統十萬大軍,呂蒙,甘寧,蔣欽,潘璋,周泰,陳武,董襲,徐盛等江東頂尖的大將跟隨出徵,可以說江東出動了超豪華的陣容。合肥守軍不過七千人,將領不過張遼,李典,樂進三人,江東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一場大戰,東吳軍大敗,吳主孫權也差點被張遼活捉了,張遼威震逍遙津,一提到張遼的名字,東吳的嬰兒嚇得都不敢啼哭,這一戰徹底把孫權打懵了。張遼和關羽是好朋友,張遼的能力是比不上關羽的,張遼都把江東殺成這樣了,關羽更瞧不起江東這些人了。

也正因為看不起東吳這些將領,魯肅請關羽過江赴宴,想逼迫關羽交還荊州,關羽才敢於單刀赴會,和魯肅談判破裂後,關羽抓住魯肅的手,像提小雞一樣,把魯肅提到江邊,關羽上了船和魯肅道別,魯肅已經嚇得魂不附體了,呂蒙,甘寧等江東名將,眼睜睜的看著關羽吃飽喝足平安回到荊州,這更讓關羽看不起東吳諸將了,

藐視吳臣若小兒,單刀赴會敢平欺。

關羽對曹操是很敬重的,如果不是和劉備相識較早,關羽有可能成為曹操的大將,關羽跟隨劉備討伐董卓的時候,關羽請令去戰華雄,因為出身卑微,袁紹,袁術弟兄瞧不起關羽,大多數諸侯也有輕看關羽的意思,只有曹操支持關羽,而且還給關羽熱了一杯酒,曹操是一方諸侯,關羽不過是個小兵,這待遇令關羽十分感動,曹操是不看出身,唯才是舉的人,對關羽有知遇之恩,關羽和曹操是政見上有不同,個人關係還是不錯的,所以關羽被困土山,曹操答應關羽,降漢不降曹,關羽就投降了曹操,而且為曹操剿滅袁紹,立下大功。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東吳人才輩出,怪不得三分天下有其一
    漢末三國時期的中國戰事不斷,想要成就一番霸業人才絕對是很關鍵的。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時候,東吳的孫權在江東成為霸主。縱觀孫權從繼位到後來稱帝,他手下的人才濟濟,這才是他能稱霸的原因。就拿東吳最高軍事統帥來說吧,孫權在位的時候一連換了好幾個,但各個都不白給,沒有他們就沒有後來強盛的東吳政權。孫權年紀輕輕便因為哥哥早死繼承了父兄的基業,這時候他手下的人才班底基本都是他的哥哥孫策留給他的。比如說周瑜。周瑜最大的貢獻莫過於赤壁之戰。在真實的歷史之中,赤壁之戰的最大功臣是周瑜,他打敗了南下攻打東吳的曹軍,讓曹操不敢再輕易南下攻打東吳。
  • 三國中,東吳為什麼最後一個被滅?
    當《三國演義》成為文學經典後,三國這段歷史被更多的人熟知。不過,無論是演義還是歷史,它們共同留下一個令人疑惑的問題,那就是東吳憑什麼能夠與曹魏、蜀漢相抗衡?論名將,東吳不及曹魏多,論政治奇才,東吳沒有諸葛亮。
  • 三國時期,東吳有四位「右將軍」,其中一位擒獲關羽!
    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少武將甚至諸侯就曾被封為右將軍,比如張郃、樂進、徐晃、張飛等人,就曾擔任右將軍一職。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東吳,歷史上共有四位右將軍,其中一位更是在偷襲荊州時擒獲關羽、關平父子。一、步騭步騭(?-247年),字子山。臨淮郡淮陰縣(今江蘇淮陰西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
  • 盤點三國時期的「東吳三傑」,有一人雖勸過孫權投降,但能力很強
    在三國時期,要說哪個勢力最沒存在感,當然還是東吳政權了,存在感甚至還不如早期的袁紹政權和呂布政權;但如果因此而小看東吳政權的話,必定要吃大虧,比如關羽和劉備。其實東吳政權雖然存在感略低,但實力卻是不弱,是當時僅次於曹魏的一大勢力,數次讓曹操和劉備吃虧;而奠定東吳政權基業的是誰呢?
  • 三國時期,蜀國為什麼一直比曹魏和東吳弱小呢?這4點原因很重要
    三國時期,天下有三個勢力鼎立,分別是曹魏、東吳和蜀漢。三國從始至終,蜀漢都要比另外兩個集團要弱小,雖然說強弱從來不是永恆不變的,它是一直都在變化。例如秦漢時期的項羽雖強,後面還是給弱小的劉邦所打敗,自刎烏江;三國時期,袁紹兵多將廣,不也在官渡之戰中被弱小的曹操打得全軍覆沒嗎?
  • 三國時期東吳四個名門之後,赫赫有名,號稱「東吳四友」!
    在漢末三國時期,很多諸侯和文臣武將,基本上都來自於世家大族,也即出自名門之後。比如袁紹和袁術,出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再比如曹操手下的荀彧、荀攸,出身潁川荀氏,是荀子之後。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東吳來說,「東吳四友」就是名門之後的典型。
  • 三國時期,東吳共有四位前將軍,後面兩人都背叛了吳國!
    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少著名的武將就被封為前將軍,比如劉備於公元219年進位漢中王的時候,就將關羽冊封為前將軍,這也是關羽最高的官職了。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東吳,歷史上共有四位前將軍,並且後面兩人都背叛了吳國!
  • 東吳在三國中是什麼樣的定位?
    兩千多年前的東漢末年,有一百年的時間被後世稱之為三國時代,在那個紛爭不斷的年代中,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人物與精彩故事。經過了三國前期的大浪淘沙之後,天下只剩下了三個大勢力逐鹿中原,分別是曹魏、蜀漢與東吳。
  • 東吳以江東六郡為根基,那麼歷史上的「江東」是現在的哪裡呢?
    三國時,小霸王孫策在其父孫堅死後,率領其父的舊部過江襲取江東,擊敗劉繇、王朗、嚴白虎等人,兼併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建立霸業。甚至曹操在聽說孫策的驍勇後,稱讚「獅兒難與爭鋒」。在孫策死後,孫權上位,年紀輕輕的小將軍成了一方霸主。
  • 如果三國時期東吳也評五虎將,孫權哪些大將有資格?
    (千年風霜·第108期·三國史 文案/沐小瞳 圖片/沐小瞳)熟讀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劉備在戰場上徵戰最得意的便是他的五虎大將,個頂個的英勇,而曹操集團也有智勇雙全的五子良將,雖說江東孫權沒有那麼強的猛將陣容,但他手下也少不了能徵慣戰的大將,除過四大都督
  • 三國時期荊州被東吳奪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原本在大好的局勢下,東吳卻背後捅刀,以致於關羽功敗垂成,蜀漢損將失地。那麼關羽為何沒有防備東吳?作為沙場宿將,他難道不知道出徵在外必須要穩固後方嗎?△關羽襄樊之戰的背景形勢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之前,割據形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劉備佔據漢中並在漢中稱王,而後曹操不甘失敗,提大軍再度來戰。當時關羽已被封為前將軍,假節,全權統管荊州事。
  • 曹操劉備在世的時候,魏蜀第一將是夏侯惇關羽,東吳第一將是誰?
    後漢三國,將星雲集,十七史百將傳,三國名將佔了十三個名額,其中蜀漢有諸葛亮、關羽、張飛,曹魏有張遼、張郃、徐晃、李典、鄧艾、司馬懿,東吳有周瑜、呂蒙、陸遜、陸抗。宋朝以前文武不分家,諸葛亮當丞相之前是軍師將軍,司馬懿一開始只是曹操的小秘書(文學椽),但是這二位卻成了本國軍政第一人。
  • 三國時,東吳的大都督為什麼身體都不好?
    三國時期,東吳的大都督為什麼身體都不好?這要分什麼情況來說了。先說一下大環境。大家都知道,南方由於氣候溫暖甚至是炎熱,而且溼度很大。所以,南方人的壽命普遍比北方人要短一些。比如,世界公認,印度人的壽命要比中國人短。
  • 東吳大將呂蒙為何非要殺了關羽?原因其實很簡單!
    魏蜀吳三國鼎立,名將輩出。吳蜀時而聯合時而兵戈相向。兩國之間最大的結仇,應該是蜀國關羽為東吳呂蒙所殺,直接引起劉備率軍徵討,最終也是雙方互有折損,都傷了元氣。 蜀將關羽,是蜀國劉備結拜兄弟,五虎上將之首,一生英雄蓋世,義薄雲天,後世備受推崇,以武聖關公留名千古。
  • 三國殺:東吳四大都督為何只有魯肅沒封神?資深玩家:他就是神!
    對於魏蜀吳三國,有人因為奸雄曹操愛上魏國,有人會因為運籌帷幄的諸葛亮愛上蜀國,但小野卻愛上了人傑地靈的東吳!東吳一點也不像關羽說的那樣全是鼠輩,相反,從孫權到四大都督,都是千年難遇的奇才!我們今天要聊的主人公就是東吳的四大都督,其中周瑜、呂蒙、陸遜都在三國殺封了神,為何單單魯肅沒有呢?是因為他老實好欺負嗎?
  • 為什麼感覺東吳的實力強於蜀國,但是在三國歷史存在感不如蜀國?
    三國時魏蜀吳三國鼎立,共同演繹了一曲氣壯山河、盪氣迴腸的歷史讚歌;但看完小說的人常常會掩卷遐思 ,感覺三國裡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吳國的少,好像存在感不如蜀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夷陵之戰,劉備為何敗給了東吳陸遜?
    公元221年,昭烈帝劉備經過一年多的準備,發動了對東吳的這次大規模的戰役—夷陵之戰。這次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戰役的結果以蜀漢敗北,東吳勝出而結束,對後來的歷史進程影響深遠。圖-蜀吳夷陵之戰示意圖夷陵之戰前,公元219年,駐守荊州的關羽以策應劉備北伐漢中,發動了襄樊之戰,水淹曹操七軍,威震華夏,結果卻被東吳呂蒙截殺,荊州落於孫權之手。公元220年,曹操卒,魏王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次年,劉備也稱帝,國號漢。劉備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打著為好兄弟關羽復仇的旗幟,率軍東徵東吳孫權。
  • 三國時期,四位將領出自今阜陽市一帶,全都為東吳效力!
    在漢末三國時期,今安徽省阜陽市一帶雖然屬於曹魏的疆域,但是,就該地區誕生的幾位將領,則全都為東吳效力。那麼,問題來了,這幾位將領分別是誰呢? 魯肅去世後,呂蒙代守陸口,襲取荊州西部三郡,徹底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對此,在筆者看來,東吳可以奪取荊州之地,呂蒙這位名將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在剛剛擊敗關羽之後,也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年末(220年初),呂蒙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 三國東吳四位大都督實力排名,到底誰最厲害
    三國時期,曹、劉,孫三大陣營,除了曹操、劉備,孫權這三位絕對主角以外,每個陣營中都還有著許多的代表人物。 而孫權手底下,最拿得出手的,顯然就是四大都督了,都是功勳卓著,為鞏固孫吳政權立下汗馬功勞,每個人都可以稱得上是一代人傑。
  • 三國時期的東吳名將陸遜,就是一個善於隱藏實力的高手
    三國時期的東吳名將陸遜,就是一個善於隱藏實力的高手 藏好底牌,讓它成為致勝絕招。藏好自己的底牌,目的在於使對方沒有防備之心,讓對方忽略你。等到真正較量的時候,再拿出自己的真實本領,這樣你就有更大的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