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裡總有說不完的事兒,業主與開發商、業主與物管、業主與業主之間都可能發生一些摩擦和糾紛。近日,東原長洲小區的一名業主向直播綿陽反映,她家的衛生間連年滲水,很是鬧心。
陳曉容一家於2015年6月住進了東原長洲小區,本來搬新家是一件高興的事兒,但沒想到,他們的煩惱才剛剛開始。2015年9月,衛生間的暖風機突然無法使用,原來是衛生間的頂部出了問題。「暖風機突然就沒法用了,結果發現上面有很多水,從樓上漏下來的。」 陳曉容說。
這是典型的滲水狀況,看起來並不嚴重。幾經溝通後,小區物業公司出面做了補漏處理。
經過修補,暖風機的位置沒有再滲水。然而,這個問題並沒有根除。2016年年初,衛生間頂部的其它位置再度出現同樣的狀況。滲水讓頂部的扣板變了形,陳曉容一家不得不對部分扣板進行了更換,新扣板和舊扣板明顯有色差。「我們當時看到扣板上出現了鏽斑,然後取下來又裝不上,才發現這裡也開始滲水。」 陳曉容說。
沒辦法,陳曉容只能再度找到物業公司,但物業公司認為,這本來就是樓上住戶向下滲水,應該由樓上住戶負責。無奈之下,陳曉容只能找到樓上住戶幾度溝通,最終商定仍然採用補漏的方式解決。
這次修補後,也僅僅維持了半年時間,陳曉容家的衛生間頂部的其它位置又出現滲水現象。一而再、再而三地滲水,陳曉容一家受不了了,多次找到樓上住戶,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樓上以各種理由推脫,說是開發商的問題,他說他防水做得很好,然後我們又找開發商,開發商說問題在樓上。」陳曉容說。
樓上住戶與開發商都不願承擔責任,於是,滲水的問題就擱置下來。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陳曉容家的衛生間頂部陸續出現兩處滲水點。目前的滲水點滲水雖不嚴重,大約兩三個小時滲出一滴水,但因為持續不斷,陳曉容只能將碗盆放置在頂部扣板上接水。而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近兩年時間,陳曉容一家覺得相當鬧心。
「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但我們一直要掛記這個事情,一直要想辦法從根本解決才行。但是樓上和開發商一直互相推,就是不解決問題。」 陳曉容說。
為了驗證陳曉容一家的說法,直播綿陽記者聯繫上了樓上的業主朱先生。「這是開發商的問題,我給開發商總部打了電話的,他們抓著說裝修了就不管了,所以我這邊正在積極找律師,準備起訴他們,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朱先生說。
樓上住戶一口咬定是房屋質量問題,應由開發商負責。於是,記者聯繫了開發商下屬的小區物業公司。物業公司認為,這是鄰裡糾紛問題,他們不存在責任。
考慮到品牌問題,物業公司不願接受採訪,但他們協調開發商東原集團的相關人員,向記者出示了樓上住戶朱先生當初裝修時留下的備案表。
據相關人員介紹,朱先生在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2月20日對房屋進行了裝修。按照慣例,在裝修前和裝修後,他們分別讓朱先生自行找人對房屋質量做了檢查,其中就包括廚房、衛生間的閉水測試,這是專門針對房屋防水的一種測試,朱先生在測試後都有籤字確認。開發商認為,這兩份備案表可以證明,他們交付給朱先生的房屋質量是沒有問題的,之所以現在出現了滲水現象,極有可能是朱先生自己的問題。
樓上住戶和開發商都認為責任在對方,對此,記者也諮詢了律師。四川春雷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吉熙認為,朱先生自願在裝修備案表上簽字,所以這些備案表是有效的,但這並不能完全證明開發商沒有責任。「因為當時在做閉水測試報告的時候,房屋確實沒有滲水,但這並不能排除因為時間推移房屋質量出了問題而引起滲水。」劉吉熙說。
也就是說,滲水問題的癥結仍然在於原因的鑑定。但由於這種滲水問題的鑑定是一個大工程,需要完全破壞原有裝修來檢查,開發商與樓上住戶朱先生誰也不願對鑑定負責。對此,律師認為,事件多方可以再度協商,通過先鑑定後負責的方式解決問題。「費用可以先由開發商、樓上住戶或者樓下住戶任何一方墊付,提前籤訂協議。經過鑑定,確認責任主體之後,鑑定費用和相關損失以及施工恢復的費用應該全部由責任主體承擔。」劉吉熙說。
小直說:到底是樓上住戶的問題,還是開發商的問題,這一時間也沒人說得清。但雙方爭執不下,實際受害者卻是樓下的陳曉容一家。律師的建議挺好,鄰裡之間,業主和開發商之間,還是多坐下來談談,「先鑑定後負責」,能和氣地解決問題當然是最好。實在不行,我們也只能建議樓下住戶陳曉容一家將開發商和樓上住戶一同起訴到法院,通過法律的途徑解決問題。(綿陽廣播電視臺記者: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