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盤

2021-03-05 池雲珠

   郭老師被評為「馬雲鄉村教師」了,想起來曾經到他的工作室參觀學習。走進郭老師的「泥塑」工作室,暖暖的陽光打在小小的泥人上面,恍惚間回到了遙遠的舊時光。

   有木雕,有泥塑,「木雕泥塑」,我固執地以為是貶義詞,小學的那間課堂,我親愛的語文代課老師,當和我們的互動卡殼的時候,會用這個詞形容茫然不知所措的我們,我知道,那個時候的我們一定是呆板的,僵硬的,死氣沉沉的。

   為了區別一下詞語的感情色彩,我管它們叫「根雕泥塑」。今天看到這些小有規模的「根雕泥塑」,呼啦啦擺在一起,栩栩如生,逼真,生動,才知道這些藝術品也是有「生命」的。

   熱愛,是最好的詮釋。

  堅持,是最美的註腳。

  小時候是在泥土裡面長大的,摔過泥巴,捏過泥人,甚至穿過土褲子……

  舊時光,一去不回。

 晚上打掃衛生,書柜上面找到了一個古董。這是我讀小學時候使用的算盤,那時候有這個課程的,算盤的兩端系上帶子,上學的時候背著,左邊書包,右邊算盤,一路噼裡啪啦的,放學的時候再背回來,算盤隨著腳步,一上一下,拍著屁股,一路歡歌笑語。

  遺憾的是,我們只是抓住算盤的尾巴,計算器蜂擁而來,算盤落幕。

  以前沒有手機,計算方式是多樣的:口算,心算,列豎式計算,打算盤。還記得鄰村有個賣豆腐的,清早會遛鄉做生意。一刀下去,把蒲包裡面的豆腐劃拉開了,挑出一塊,恰巧不是整頭整腦的,恰巧嬸嬸大娘們不會計算,恰巧我還沒起床,她們就會叫上我,我就會扮演一個知識分子的角色,有模有樣,念念有詞,有時候數字太零散,我就得藉助紙和筆。有時候計算出錯,得重新計算好幾遍,感覺很沒面子。

  那時候我家有個倉庫,我爸收購糧食,在我和賣豆腐的糾纏不清的時候,我爸劈了啪啦撥了算珠,結果就出來了。我感覺非常神奇,把算盤當做玩具,竟然真的找到了感覺。

  「一上一,二上二……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一去九進一,二去八進一……六上一去五進一,七上二去五進一……」

  口訣朗朗上口。

  指尖上的江湖,在清脆的算珠碰撞的聲音中,動情起來。

  為了避免混淆,我在算盤上刻上了「個十百千萬」,看來,決心很大啊。

   那時候我體弱多病,一年會有兩個月的時間在醫院度過,落下了很多課程,語文還好,數學環節性太強,脫節之後就跟不上。「雞兔同籠」「青蛙爬井」「兩車相向而行」「進水管出水管」等行程類問題、猜想類問題我到現在也沒整明白,如果說我對數學沒有放棄,多虧了算盤的啟蒙。

 高中的時候我讀文科,在女生當中,我的數學竟然好過她們,這讓我多少有些受寵若驚。偶爾,給她們背誦一下算盤口訣,在她們的尖叫聲中讓虛榮心膨脹一下。

  後來,聽說有了珠心算,算盤經過改良,變  得小巧輕便了,只是我從沒有找過手感。

  算盤,還是厚重的好,就像知識,輕飄飄的不踏實。

相關焦點

  • 算盤子
    摸習慣了圓圓、滑滑的算盤子,看見野外的算盤子樹,也是很親切的。那些紅紅的果實,實在和算盤子是一模一樣的。
  • 民間中草藥:算盤子
    古代人民離不了的寶貝,算盤子定要算一個。這個大戟科直立灌木,不知是喜歡算帳,亦或是算盤的粉絲,比著算盤生出了自己的娃:果實算盤子。由此,這植物自己也得了算盤子的大名。不過,若算盤子果繼續長長長,有可能長成一個大南瓜模樣,所以,野南瓜成了其別名。
  • 時尚算盤戒指原來清朝就有,來,一睹博物館裡的算盤戒指真容
    戴個小算盤,覺得獨特又時尚,而可能很多朋友會以為這是咱現代人才會時尚地用算盤做首飾,古代的前輩只會拿算盤當工具用。實際上,前人比我們時尚,早在清朝就出現了算盤戒指。這是一枚存放在博物館裡的算盤戒指,足金打造。如圖,它的戒面是算盤造型,還是老式的七珠算盤。戒圈上還有花紋裝飾。可能有朋友會說,以前的人為什麼會想到把算盤做成戒指戴呢,是因為太閒了嗎?
  • 英語六級翻譯訓練:算盤
    加關注【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漢譯英試題訓練請將下面這段話翻譯成英文:算盤阿拉伯數字出現以前,算盤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算盤是矩形的木框,木框上固定著帶算珠的木桿。木框中間的橫梁(beam)將木桿分成兩部分:木桿上方的兩顆算珠 (counting beads)每個代表5,下方的五顆算珠每個代表1。隨著算盤的應用,人們總結出很多計算技巧,提高了計算速度。由於算盤易於製造,而且計算口訣易於記憶和操作,因此算盤在中國十分流行。
  • 【圖說新聞】算盤一響 黃金萬兩
    圓形掛屏算盤。算盤,是我國古老的手動操作計算輔助工具,迄今已有26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素有「算盤一響,黃金萬兩」一說。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算盤是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在黔江算盤收藏愛好者鄭江波家中,就收藏有我國各個時期的算盤。近日,記者來到鄭江波家中,一睹它們的風採。
  • 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 算盤(圖)
    至唐代,算盤已出現在詩、詞、歌、賦之中。在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畫卷最左端,繪有「趙太丞家」的藥鋪桌子上就放著一架算盤,這是算盤最早的圖形資料。從明代中期以後,算盤始傳入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並流傳到世界各地。  收藏年代久遠的算盤。
  • 【走進新教育】《認識算盤》教學有思
    所以我猜是算盤,算盤用手撥一撥,就會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說完,她一雙眼睛閃閃發光的看著我,等待我的肯定。沒等我開口,其他的孩子馬上隨聲附和:「對,對,就是算盤,就是算盤。」我說:「那我有好多疑問要問問大家:那你們說算盤上怎麼會有四面牆?算盤上的珠寶又是什麼?」 班上又一陣議論,很快又舉起了幾十雙小手。
  • 2021年英語六級翻譯練習:算盤
    請將下面這段話翻譯成英文:  算盤(abacus)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也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大發明。
  • 你知道「算盤」用英語怎麼說嗎?
    中國算盤,一般高20釐米,寬度則因使用者需求各異。It usually has more than seven rods. There are two beads in the upper deck and five beads in the lower on each rod.
  • 傳承千年的算盤依舊被撥得響亮
    8月8日是世界珠算日,因為阿拉伯數字「8」形似算珠相疊,數字的讀音又與算盤被操作時發出的噼啪聲類似。不少以珠算為話題的電視節目應景而出,昨晚,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推出短片 《珠算———影響世界的珠子》,梳理了中國珠算的文化發展脈絡與國際影響力。
  • 【理念加算盤】自主經營是什麼意思
    這樣,符合中國文化和國情,中國企業自己的「【理念加算盤】自主經營」模式完整理論,在2008年誕生了。那麼,阿米巴【理念加算盤】自主經營是什麼意思呢?在此,道成諮詢給了一個清晰的定義。阿米巴【理念加算盤】的自主經營就是:1. 以利他的經營哲學、理念為基礎,經營原理、原則為指導;2. 構建細分市場和客戶的經營策略;3.
  • 考上大學的金融生,送個算盤給她,有什麼涵義?
    我一聽就脫口而出,送個「算盤」吧。1.算盤的寓意算盤是長方形的,四周是木框,裡面固定著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著木珠,中間一根橫梁把算盤分為兩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兩個珠子,每個珠子當五,下半部有五個珠子,每個珠子代表一。常規的算盤是矩形的,但現在的算盤形狀不一,材質各異。
  • 珠算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多數小學生沒見過算盤
    從珠算被列入備選目錄起,漸行漸遠的算盤就再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一下五去四,三下五去二,一去九進一……」許多市民或許都還留有小時候學習打算盤的深刻記憶。12月3日,記者對城區目前的算盤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後發現,如今算盤蹤影難覓,一些孩子只聽說過它的名字。
  • 七旬老嫗收藏3000把算盤 欲建計算工具博物館
    走進與算盤打了60年交道、收藏了近3000把算盤的陳婆婆家,映入眼帘的皆是算盤。辦一個西南地區最大的計算工具博物館,讓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算盤流芳百世,是77歲的陳婆婆的最大心願。  耍家?這些算盤以形狀分,有雙珠、摺疊式、箱形、寶塔形等,以材質分,有木算、象牙算、玉算、金銀算、青花瓷算等。陳婆婆說,這些算盤中最大的制於民國年間,長1.1米,寬0.41米;最小的純金算盤長11毫米,寬7毫米;最古老的是出土於西周的陶丸算珠;最現代的是日本的手錶算盤。  "如果把這些算盤都拿出來,夠開一個算盤商店了。"
  • 傳統算盤為何是上二下五珠?珠算口訣是啥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現在人們在進行數字計算的時候,基本上會使用計算器,已經很少有人會使用算盤了,下面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算盤的結構吧!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伴隨中國人經歷了1800多年的漫長歲月。它以簡便的計算工具和獨特的數理內涵,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珠算的計算功能逐漸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頑強的生命力。算盤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簡便計算工具。
  • 為什麼中國人用算盤,西方人用計算機
    文 | 劉大可 古裝劇中,手持算盤的帳房先生是常見角色之一,手熟者撥弄飛快,很快就能理清一天的帳目。今天,還有不少中小學講授算盤用法,然而只是作為傳統文化的修行,很少有人真的再用它計算。 算盤,西亞人的發明 和一般人想像的不同,算盤並非中國人的發明。最早的算盤出現在公元前2700年到2300年左右的蘇美爾文明,最初只是一個有橫隔的泥板,擺上泥丸或者石子,按位累加,放滿清空,並在下一列加1——這就是進位制的最初起源。
  • 2.8米長的百年算盤,藏於太行深處「金山」裡
    珠算文化館裡共收藏有1000多件算盤,這些算盤是館主歷時二十年從全國各地收集而來的,每一件都有著獨屬於自己的故事。有以歲數大而受尊敬的長者,是300多歲高齡的明代算盤;有以長度而著稱的,是長達2.8米的算盤桌,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數位數也數不清,而這架算盤也有著百歲高齡了;也有看似小巧玲瓏乍一看不起眼的,但其算珠是玉石的……
  •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4.4《認識算盤》微課視頻
    (教材第34、第35頁)1.認識算盤,知道算盤各部分的名稱。2.會用算盤表示數。重難點:會用算盤表示數。課件、算盤。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數學王國的新朋友——算盤。【設計意圖:藉助談話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1.你知道嗎。
  • 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算盤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算盤 2017-02-14 11:15 來源:
  • 算盤的「前世今生」這種快被人們遺忘的祖先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這是賈迎春為《紅樓夢》算盤所作的一個生動的謎語。英國學者李約瑟說:「算盤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是對中國算盤的最高評價。現存最早的算盤是公元1444年中國製造的7珠25級算盤(第15級缺失)。我國最早記述算盤的書籍叫《魁本對相四言雜字》,被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