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5 0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4月份的武漢陰霾漸散,春暖花開。
4月19日,星期日。將近中午,工經處三室主任李樹強加完班走出辦公室。得知楊園理髮店終於復工營業了,他來到熟悉的「老地方」想好好理個髮清爽一下。在家隔離,他已經兩個多月沒理髮了。
沒想到走進楊園理髮店,卻和正在這裡採訪的中央電視臺記者不期而遇。
採訪過程中,央視記者對鐵四院的復工復產情況十分關注。
「按照武昌區批覆,鐵四院從3月23日起開始組織員工分批次逐步到崗,到4月8日已基本全面復工了。我也是第一批覆工人員。」李樹強對記者說,「鐵四院為復工復產做了充分準備,員工到院嚴格執行進出管控和測溫登記,同時實行錯峰上下班、電梯控流,訂製盒飯等措施,並於4月初對全體復崗人員進行了核酸和血清檢測。」
剛剛過去的幾個月,是李樹強一家難忘的一段歲月。他有太多親歷和感慨。
李樹強和愛人何雁是高中同學,是定居在武漢的山西人。
一個是曾長年擔任大線專冊的鐵路工程師,一個是守護著一方平安的白衣天使,夫妻倆堅守本職工作,結婚10年都沒有回老家過年。
今年春節,兩口子下定決心回老家過年,早早便做好工作安排,如期踏上歸家旅途。
李樹強、何雁幸福的一家
北方的年夜零下十幾度,家家戶戶卻紅紅火火其樂融融,人們開心地吃著年夜飯,似乎新冠病毒離他們很遠很遠。
電視裡、手機裡傳來了武漢封城的消息:「確診病例不斷增加、醫護人員不足、防疫物資短缺、武漢急需支援……」李樹強夫妻心系武漢,寢食難安。
「若有戰,召必回!」身為中南醫院醫生的何雁在看到醫院倡議書後,義不容辭提前結束假期,夫妻倆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返回武漢的徵途。
1月31日,在連夜驅車11個半小時,自駕1200公裡後,兩人返回了武漢主戰場。
在河南過境時,被當地老鄉攔車消毒
何雁在戰「疫」一線
作為醫護工作者家屬,李樹強全力支持妻子抗疫一線工作,打理家務、照顧兒女,為她守護好「大後方」;作為生產室主任和黨支部書記,他「守土盡責」,抓好部門疫情防控和生產組織工作,盡心盡力為同事排憂解難。
李樹強居家辦公、輔導女兒功課兩不誤
在武漢防疫物資極度緊張之時,李樹強帶領三支部黨員,主動承擔起了工經處防疫物資採購工作,多方聯繫貨源,細心甄別品質,千方百計採購到了多批防疫物資。
2月至3月,在四院總部還未正式復工前,李樹強多次申請前往辦公室為居家辦公的同事提供服務,幫忙開關電腦、傳輸工作資料,分發防疫物資,解除大家的後顧之憂。
3月18日,他再次前往單位,獨自承擔了多項投標前繁雜的準備工作,為成功中標池黃高速鐵路變更設計、材料價差第三方審價項目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樹強為總部第一批覆工人員
在記者問他「疫情過後是否有一些特別感悟」時,李樹強說:「作為一名普通的武漢市民和企業職工,疫情期間我們沒有作出很大的貢獻,相比企業需要我們,我們其實更加需要企業。「
雖然最後新聞播出時,李樹強接受採訪時所說的話,沒有全部播出,但李樹強說,他希望通過這次採訪,能傳遞給關心過武漢的全國人民更多的正能量,展示出我們武漢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狀態。
和鐵四院一樣,楊園理髮店也是一家60多年的「老店」了;和鐵四院一樣,楊園理髮店也是靠手藝留客追求生意長久。生活回歸,從「頭」開始,工作回歸,從「頭」開始。咔嚓咔嚓聲中,是我們對生活的那一份講究,是我們對本職工作的一份堅守,也是對信任我們的「回頭客」的一種回報!
(完整視頻戳這兒)
原標題:《一則理髮新聞背後的故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