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記者初心故事 觸摸新聞背後溫度 「圓桌故事會」

2020-12-11 澎湃新聞

傾聽記者初心故事 觸摸新聞背後溫度 「圓桌故事會」

2019-11-11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古有詩人圍爐煮酒論天下,今有記者圍桌而坐談初心。11月8日,在第二十個記者節之際, 由玉樹州委宣傳部、州文體旅遊廣電局共同舉辦的慶祝第20個記者節之「圓桌故事會」---一線記者講初心故事活動在州文體旅遊廣電局會議室舉行。州委常委、宣傳部長江海梅,州文體旅遊廣電局、州政協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活動用最輕鬆、最接地氣、最沒有距離的方式,讓一線的記者們圍桌而坐,講述自己親歷的故事,訴說內心觸動,暢談新聞理想。

「我還記得第一次扛著攝影機時的喜悅......我還記得第一次被退稿的滋味.....到現在我已經當記者很多年,唯有時間才能詮釋堅守,作為記者,我們應當把焦點對準對實,牢牢記住出發時的初心與使命」第一位講初心故事的記者是來自玉樹州廣播電視臺的記者索南文德,他用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老記者」的堅守。

「在這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節日裡,我要講我們自己的故事。」玉樹州廣播電視臺的記者才仁巴毛以她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在現場分享了她身邊幾位記者的故事,有在洪澇災害發生時,在雨水中浸泡了近三個小時,耐心等待剛來實習的她做好第一次出鏡的「老嶽」;有在玉樹地震時,被砸傷腦袋,還未來得及包紮傷口,就跑到機房扛起攝像機一路拍攝,拿著一個小小磚塊墊在自己稿子之下,記下所見,把玉樹地震時第一時間的視頻材料發給青海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的「張老師」.....這一個個發生在身邊的記者故事被才仁巴毛娓娓道出,現場講述的過程中,她一度哽咽,似乎那些觸動的時刻,再一次湧上心頭,現場觀眾聽著這些故事無一不感動,頻頻落淚。

最後一位講述者玉樹市廣播電視臺的索南措毛別出心裁地拿出了三張圖開始講起了自己的故事,三幅圖便是三個故事,第一張圖是在大雪中記者報導的場景,這是今年雪災中記者在風雪中堅守的縮影。第二張圖不太清晰,據索南措毛介紹是玉樹市電視臺製作的幫助白血病患者花季女孩的畫面,這檔節目播出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花季女孩獲得新生。第三幅圖是在一座秋日的山上,一頭棕熊藏匿其中的圖片,這是一個因很偶然的拍攝,而獲得極有價值的新聞線索的故事。

聽完了記者們的講述,江海梅贈予了在場的記者們一句話:「我慶幸是一名記者,常常能遇到溫暖的陽光,伴我成長,使人成長。」她鼓勵在場的記者們說道:「今天有很多人都在由衷地祝你們節日快樂,這是因為你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剛才我聽你們說愛這個崗位,言語中有滿滿的自豪,滿滿的對這項工作的熱愛,對待工作就要認認真真,盡職盡責,邁開步,昂著頭,往前走,對自己的要求一定要越來越嚴格。我希望你們快快樂樂地工作,快快樂樂地生活,收穫成就感、幸福感。」

來自全州各(市)縣電視臺、三江源報社的11名記者從不同的角度,用最真摯的語言,傳達出新聞記者的初心與擔當。講述的一個個新聞背後生動的採訪故事,讓現場的每一個人觸摸到了新聞背後的溫度。

▌信息來源丨三江源報

蔡成勇:要真正發現問題 發現真正的問題 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州總工會組織職工赴北京參觀70周年成就展

時事熱點

囊謙:形成脫貧「造血」機制 決勝「清零」戰役

脫貧攻堅

推介��

原標題:《傾聽記者初心故事 觸摸新聞背後溫度 「圓桌故事會」》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新聞背後,還有更多好故事——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報告會...
    身處一線的新聞工作者,他們記錄著一個又一個新聞事件,在這些新聞作品的背後,還有很多好故事。12月21日,冬至。一場新聞人踐行「四力」的經驗切磋、故事分享盛會如約舉行。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報告會走進蘭州,來自全國的13名優秀記者匯集於此,講述採訪中經歷的人和事,講述新聞背後的故事。阿依帕夏·圖拉普是新疆疏勒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同時也是一名駐村幹部。她所講述的故事,與她幫扶村的脫貧之路有關。
  • 好新聞背後的好故事,這13位記者講給你聽
    13位巡講團成員和與會代表合影新甘肅客戶端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郭秀睿 鄒明敏)今天,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甘肅蘭州。來自全國新聞戰線的13位新聞工作者,用生動鮮活的事例、樸實真摯的語言講述了他們的採訪經歷和新聞背後的故事,分享他們深入一線的深刻感悟。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甘肅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郭錦詩,中宣部、中國記協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團團長,中國記協一級調研員王桂玲出席報告會。
  • 講述來自新聞一線的「好」故事,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
    12月21日,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巡講團在甘肅蘭州進行巡講。13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記者與大家分享了一個個優秀新聞背後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愛崗敬業、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責任擔當和職業風採。
  • 新聞背後,我們的身影和故事
    365天,他們每一天都在記錄別人的故事;24小時,他們如車輪般轉動,忙於採訪、忙於寫稿;新媒體時代,他們是每分每秒在線值守的新聞人。   從時政新聞到突發事件,從人物故事到深度調查,通過記者的文字和鏡頭,人們可以跨越時空的界限了解這個世界。其實,每一條新聞背後的故事,可能並不比新聞本身少。11月8日,在這個屬於新聞人的節日裡,請允許記者們講講自己的故事。
  • 湖南41名記者齊聚長沙講好故事 感受新聞背後的溫度
    紅網時刻8月17日訊(記者 黎鑫 徐士潔)新時代孕育好故事,走轉改成就好記者。8月15日至16日,湖南省新聞戰線第五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在長沙舉行。來自14個市州和省直新聞單位的41名一線採編人員相聚長沙,以「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為主題進行演講。
  • 聆聽「好記者」的「好故事」——寫在第二十個記者節到來之際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題:聆聽「好記者」的「好故事」——寫在第二十個記者節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王思北飽含堅定新聞理想,奔赴新聞現場,記錄偉大時代;肩負強烈社會責任,始終心繫人民,推動社會進步;緊跟時代前進步伐,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強音。
  • 在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上 華龍網分享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背後故事
    在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上 華龍網分享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背後故事 2020-11-19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分享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 暢談新聞工作的真切感悟
    原標題:分享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 暢談新聞工作的真切感悟 「好記者講好故事」2019年巡講活動走進成都。來自全國新聞戰線的8位優秀記者,結合自身的採訪報導經歷,分享了新聞事件背後的感人故事,暢談了新聞工作的真實感受和真切感悟。   好故事   展示新聞的力量   我市新聞戰線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用心用力、活學活用,學懂弄通做實,更好地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 論「好記者講新聞好故事」的必要條件
    她演講的內容是《無臂羊倌三退低保》,故事以失去雙臂的曹建新為主線,講述了他三退低保、養羊脫貧,並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好的故事具有靈魂,好的新聞人物具有溫度,挖掘、講述好故事是好記者能力的展現,也是職業的要求。作為一名新聞記者,講好新聞故事的必要條件有以下幾個方面。
  • 記者節,聽鹹寧日報「記者魏明」講他們的故事...
    新聞工作是忙碌的、辛苦的,但是更多的時候,它給我們帶來的是快樂、滿足和幸福。因為,每一個新聞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記者,一個很平凡、很普通的職業,我們,也是很平凡很普通的人,但是,我們有鏡頭,有筆,有聲音,有畫面。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傳遞出有價值的信息,用心用情講好普通人的故事,做有責任、有溫度的報導。專刊中心這是一個會講故事的部門,他們最擅長於挖掘鹹寧的典型人物,講好民生大小事,是最接地氣的部門。
  • 2020記者節特刊 | 深港新聞人與前海的故事(視頻)
    前海傳媒特別策劃視頻 ·《我們與前海的故事》聽深港新聞人說說自己的「前海故事」Shenzhen Daily駐前海站記者|譚異凡我們在前海的團隊從1個人變成3個人,可謂是「煎炸燉煮」樣樣都行,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的!
  • 「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江蘇,講述新聞背後那些動人的好故事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蘇寧/文 胡楠/攝)好新聞是怎樣產生的?12月24日,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江蘇。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12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新聞故事,展現了中國速度、中國力量。這場巡講讓現場180多名來自各個新聞單位的工作者備受觸動。
  • 一則理髮新聞背後的故事
    一則理髮新聞背後的故事 2020-04-25 0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故事】10位記者,10個好故事
    這些年,我奔走上萬公裡,採訪了許許多多護邊故事。作為記者,我會用新聞的力量,去延續柯爾克孜族人護邊的故事     石頭上刻寫的漢字「中國」,是一位生活在南疆邊境線上的柯爾克孜族老奶奶這輩子唯一會寫的文字。
  • 記者節特輯丨是見證者,更是記錄者!8位「新聞人」講吉林故事……
    這就是作為記者,堅守初心,才能有靈活的「腦力」,也才能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妙筆生花的「筆力」。同樣半杯水,消極的人會說:哎呀,只有半杯水了。積極的人會說:哎呀,還有半杯水呢!採訪有深入,思想才有深度,才能使腳力增強,眼界打開,訓練腦力,使得筆端有力量!
  • 「好記者講好故事」引領新聞價值觀
    12月18日,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第二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人在中國記協新聞大廳舉辦首場巡講活動。活動以「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記者代表向聽眾講述了他們親見、親歷、親為的感人故事。(12月19日《光明日報》)  記者是社會新聞事實的傳聲筒,更是以筆承擔新聞道義的無冕之王。由此記者在社會活動中的作用卻是無人能夠替代。
  • 什麼樣的新聞是好新聞?好新聞重在講故事
    人們公認陸定一的新聞定義最權威,即「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導」。新聞就是報導事實,講故事應該是新聞最基本的特徵和最基本的表現手法。離開講故事,即使是新聞評論,也會艱澀枯燥乏味。  不少報社辦有《××報人》之類的內部刊物,作為業務交流之用,刊發的文章多是緊張的工作之餘,記者放鬆心情,筆下生文膽,講故事給大家閱讀,故事有趣,讀來很受用。
  • 聽故事、踐「四力」,13位記者這樣講
    陝西廣播電視臺記者薛嘉茜做了題為《永攀世界之巔》的報告,一個攀登者的身影是如此渺小,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他們一次又一次做出這樣的選擇?隨著採訪深入,薛嘉茜心中有了答案。新疆喀疏勒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阿依帕夏·圖拉普的報告題目是《搬出來的幸福》,她講述了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戶從搬遷到就業,再到增收的脫貧故事。
  • 字體背後的人、故事與溫度
    展覽分四部分,分別呈現了定海橋區域的工廠、人物、日常等。其中,設計師厲致謙的作品佔據了展廳一端的一整面牆——黑色帶有反光的印刷油墨被不規則地塗得昏天黑地,而在人視線的高度,橫貫了三條銀色的由金屬鉛字組成的三個故事。這件名為「被隱去的字」的裝置作品,配合昏暗的黑牆和炫目的銀線,讓不同的字體在油墨的襯託下,講述屬於各自的故事。
  • 雙舉海參贈書新入職記者背後的故事
    也有讀者問「咋只向6名新入職記者贈書?其他記者沒有嗎?」「贈書背後有沒有其他故事?」「雙舉海參同威海日報社之間有著怎樣的淵源?」針對這些疑問,記者走進雙舉海參進行了採訪。李雙舉(右)向新入職記者贈書。 記者 王彥博 攝「雙舉海參能有現今的品牌影響力,威海日報社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