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食品塑化劑超標千倍 臺灣家長人心惶惶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中國臺灣網5月31日消息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今天(31日),全臺灣終止食品含塑化劑行動日(D-Day)正式展開,島內各地檢調、衛生機關對5大類食品展開稽查。一批提供兒童食用的益生菌、乳酸咀嚼錠比菲DODO錠被驗出濃度高達2108ppm,DEHP濃度高達1675ppm,比官方標準1ppm高了一千多倍。報導稱,含塑化劑毒產品如雪球般越滾越大,致家長人心惶惶。

報導稱,家長葳瑪看了報導後,趕緊帶長期吃下問題保健品的兒子到醫院求診,結果小孩出現尿潛血反應,雖然不確成因是否為塑化劑引起,但這位葳瑪痛心的呼籲,希望買過吃過問題產品的家長,趕緊帶孩子們到醫院檢查。

兒童保健品的塑化劑濃度超標千倍的消息,讓家長們又氣又擔心,紛紛網上撰文痛罵廠商沒良心,「恨死那些賺很大的商人」、「我不怕雞雞或蛋蛋變小,還是女性化,我只擔心癌症」,也有家長非常自責,因為家中10幾罐營養品全部含有塑化劑,「自責到眼淚快掉下來,每天都在給兒子餵毒」。

報導指出,含塑化劑毒產品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家長人心惶惶,不知道還能給孩子吃什麼才安全,除焦急地上網查詢資料以外,目前已經有家長計劃成立自救聯盟,串聯要向業者求償,甚至不排除要提告,要幫自己的孩子向廠商討回應有的公道。

另外,包括益生菌膠囊舒伏敏、康富生技的DDS-16淨元益生菌、百晟生技威敏Power-Lac粉末營養食品、欣茂公司固樂好等產品的塑化劑濃度都高出標準值數百倍。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傑梁接受平面媒體採訪時痛斥「可惡」!目前訂定每公斤體重,每天DEHP的最大容許值是20微克,換算成20公斤的小朋友,每天0.4毫克就是超標,而比菲DODO錠等竟超出上千倍,簡直不可思議,尤其兒童正在發育中,如果長期食用,最好到醫院檢查,而臺當局更該主動針對高危險群進行篩檢。(中國臺灣網 劉海偉)

DEHP小資料

鄰苯二甲酸酯(DEHP)是一種在塑膠中常用的塑化劑,臺灣將之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不得添加在食品裡,這種塑化劑如被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影響肝臟和腎臟,甚至致癌。

相關焦點

  • 香港叫停進口臺灣塑化劑果凍 5歲童日食1杯即超標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臺灣塑化劑食品、藥物愈演愈烈。香港公布,「盛香珍蒟蒻椰果(香芋口味)」果凍含塑化劑超標,即日起禁止進口香港及強制回收;一款含塑化劑的「益胃片」胃藥,及萬輝藥業五款藥物亦要回收。另一款楊桃汁疑受汙染,籲停止飲用。特區政府加緊對臺灣供港可能受汙染的食物和藥物作化驗,每天公布化驗結果。
  • 「安全食品臺灣造」淪陷:名企都愛塑化劑
    塑化劑是致癌物質,並被普遍認為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多家臺灣知名食品飲料及製藥企業被檢出產品加入塑化劑。臺灣以近三十年的時間建立起食品安全檢測體系,但屢被學界預警的塑化劑怎樣逃過監管?大陸規定塑化劑不得用於油脂及嬰兒食品包裝。
  • 臺北市稽查塑化劑 益生菌香菇拌醬等食品超標百倍
    華夏經緯網3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衛生局26日公布前一波食品塑化劑的抽驗結果,一共抽驗322件產品,一共有10件產品遭檢出塑化劑含量,超過指標值。其中包括一款嬰幼兒的「百衛康淨體素強化型五兆益生菌」,遭檢出塑化劑DEHP及DINP,其中塑化劑DEHP超標高達159倍;另外雲林誠泰醬油食品商行的「香菇拌醬」、及「香椿醬」,遭檢出塑化劑DINP各超標216倍及173倍,衛生局已經要求業者下架。
  • 臺兒童雨衣塑化劑超標196倍 恐危害兒童生殖器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近日,「綠色和平」組織公布了最新市售兒童玩具抽驗報告,在抽驗的12件樣品中,高達9件含有環境荷爾蒙壬基酚或不同種類的塑化劑,其中兒童雨衣DEHP塑化劑含量超標196倍。這9件不安全的兒童用品,幾乎都來自知名賣場。
  • 為什麼食品中塑化劑會超標?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某某酒企白酒塑化劑超標……這樣的新聞,大家一定會有一些疑問:為什麼酒中會含有塑化劑?塑化劑是哪裡來的?那麼塑化劑是哪裡來的?怎麼跑到食物裡面的?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酸性食品和含酒精食品,酸性食品有:食醋、碳酸飲料、蘋果醋等等。含酒精食品有: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米酒,等發酵類含酒精食品。我們都知道酒精飲料的主要成分除了水以外就是酒精也就是乙醇。食醋、釀造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碳酸飲料的主要成分是碳酸。乙醇、乙酸都屬於有機溶劑。
  • 酒鬼被曝塑化劑超標260% 塑化劑可產生掛杯效果
    有業績「黑馬」之稱的酒鬼酒昨日被曝「塑化劑超標260%」。昨日酒鬼酒臨時停牌。酒鬼酒相關負責人昨日回應稱,作出檢測的第三方權威性存疑,公司已經將產品送權威部門進行塑化劑檢測。檢測報告顯示,酒鬼酒中檢測出3種塑化劑成分,分別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 (DIB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據報導,2011年6月衛生部籤發的551號文件《衛生部辦公廳官員通報食品及食品添加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最大殘留量的函》,規定DBP的最大殘留量為0.3㎎/㎏。
  • 兒童遊泳圈質量調查:65%厚度不合格 塑化劑超標
    兒童遊泳圈質量調查:65%厚度不合格 塑化劑超標 社會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09月11日 13:37 A-A+   65%遊泳圈材料厚度不合格   塑化劑超標是遊泳圈重要安全隱患
  • 兒童遊泳圈調查:65%厚度不合格 塑化劑超標危害大
    65%遊泳圈材料厚度不合格   塑化劑超標是遊泳圈重要安全隱患  檢測人員對遊泳圈的安全性和有毒有害物質的釋放是否達標進行檢測時發現,這兩個項目對應的軟聚氯乙烯薄膜厚度和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含量這兩個指標都不容樂觀。
  • 兒童充氣泳池泳圈抽查 近四成塑化劑超標
    本報訊(記者 鄒偉) 「六一」來臨之際,省質監局昨發布的抽查及風險監測報告顯示,兒童遊泳圈、遊泳池的合格率僅49%,問題均為厚度不達標。另外,參照即將於明年元旦起實施的新版國家標準,38%的兒童遊泳池、遊泳圈塑化劑超標,存在嚴重健康隱患。
  • 兒童平衡車塑化劑超標300倍,都有哪些品牌?
    大家好,這兩天可能很多家長看到了關於兒童平衡車塑化劑超標不合格的新聞,這個測試是長三角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主要是江蘇省消保委做的。不過這個結果公布也比較坑爹,它只公布了合格名單,沒有公布不合格名單。這些不合格產品裡邊,大家關注比較多的是塑化劑,因為看起來似乎問題比較嚴重。過量攝入會累積,會導致生殖毒性。這次這個測試出現塑化劑超標的產品一共有9款,不合格率佔30%。其他是一些重金屬遷移、小零部件的問題。塑化劑超標,最少的超標8倍多,最多的超標300多倍。
  • 臺灣地區25%受檢食品檢出塑化劑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灣地區消基會公布檢驗20件食品,有5件、佔25%驗出塑化劑,其中1件是果醬、4件是益生菌,以檢出量最大的1.2ppm益生菌試算,對健康無急性風險,但呼籲審查生產工藝是否受汙染,以確保長期食用安全。
  • 產品抽檢塑化劑超標,麗嬰房30條兒童被子被召回
    南都訊 記者楊麗雲 30條麗嬰房品牌兒童被子,因塑化劑超標被召回! 因鄰苯二甲酸酯超標 30條兒童被子被召回
  • 臺灣衛生署:已制定塑化劑監測指標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市衛生局日前公布去年抽驗市售食品塑化劑報告,在322件檢體中檢出10件產品塑化劑含量超標。臺灣衛生署表示,去年10月已頒訂企業指引,建立監測指標,且10件都屬舊案。
  • 臺灣研究:兒童常接觸塑化劑會變笨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灣地區日前公布一項研究發現,2至12歲兒童尿液中的塑化劑濃度每增1倍,智商成績會降低1分,由於塑化產品廣泛存在於生活中,建議少用或使用前後洗手。   臺灣地區研究機構26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政策成果發表會。由研究員王淑麗報告《塑化劑等食品相關汙染物與健康》。
  • 「樂扣微波飯盒塑化劑未超標」
    新京報訊 (記者廖愛玲)「LOCK&LOCK(樂扣樂扣)」等7款微波加熱的塑料飯盒析出塑化劑,三成塑料飯盒會「放毒」?  昨天,該消息在網上引起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和擔憂。  中國樂扣樂扣聲明稱,塑料產品均符合國家標準。  專家表示,正確使用塑料飯盒,消費者不必對「未超標」的塑化劑過於恐慌。
  • 臺灣寵物玩具抽檢 塑化劑含量超標危害大
    消基會公布在雙北市店面及網絡購樣25件寵物玩具,檢驗發現有5件、佔2成塑化劑超標,最高超標226倍,會損害寵物性微表現;並有3件過小,寵物及小孩都可能發生吞食窒息危險。  消基會檢測後發現,計有5件商品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含量超過國家標準規定,包含「寵物精緻小玩具兔寶寶」、「寵物防舔咬頭套遊泳圈」、「寵物玩具」、「寵物冰枕」,以及「寵物冰墊」。
  • 島內市售燈籠玩具2成含塑化劑 最高超標達136倍
    華夏經緯網2月1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周五就是元宵節,燈籠是小朋友的應景玩具,「經濟部標檢局」抽驗市售元宵節燈籠,還是有塑化劑檢驗不合格的情形,21件樣品中,有4件塑化劑超標,不合率將近2成,其中超過規定標準最高達136倍之多;中文標示違規比率更高,有19件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9成。
  • 塑化劑潛伏臺灣食品30年 檢測員意外發現
    民眾拿著有疑慮食品到臺北市衛生局檢驗是否含有塑化劑DEHP從上月23日開始,整個臺灣的食品業經歷了一次劇烈的塑化劑DEHP地震。「這是全球首例DEHP汙染案例,汙染規模亦為世界罕見,是臺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長期研究塑化劑的臺灣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說。據悉,事實上,塑化劑存在於臺灣食品中已有近30年歷史,它是如何在現在才被發現的呢?「臺灣版三聚氰胺」的蓋子被揭開,完全是一個意外。
  • 塑化劑,我們「誤會」了你七年
    2019年11月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發「關於食品中『塑化劑』汙染風險防控的指導意見」;2019年12月3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微信「深圳市場監管」刊登排查塑化劑超標的「靈芝孢子油」。4月27日,塑化劑事件中的「磚家」、國家食品包裝協會(野雞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因敲詐勒索企業約650萬,判決有期徒刑14年。
  • 藏在生活用品裡的塑化劑正在迫害我們的下一代,速看!
    比如我們日常經常接觸到的PVC材料塑料食品容器、塑料包裝、家具、兒童玩具等就含有塑化劑,還有沐浴露、指甲油等,也會加入塑化劑。塑化劑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在我國塑化劑是被明確禁止用於食品加工中的,而在2011年,臺灣衛生部在一種叫「起雲劑」的食品添加劑中發現了塑化劑的成分,這一事件牽連的廠商已經接近200家,受汙染的食品可能接近500種,堪稱人類史上最大的塑化劑的汙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