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老師要求寫一篇遊記,別擔心,寫遊記類作文也是有方法和技巧的,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不少好詞好句,一起來看看吧~
1、找好寫作角度
寫作文與遊玩攻略不一樣,不是描述吃喝玩樂。記錄每天的行程,通常可以從3個方面來寫:
1.風景休閒
如果國慶去的是風景秀麗的地方,可以寫景。
把自己想像成導遊,按照腳步移動的先後順序來描述,層層深入,細膩表達,再配合遊玩時的心情,借物喻人那就更高級啦!
2.人文古蹟
如果去的是歷史古蹟,人文景點,博物館等地方,就可以聯想古今,加深知識面,讓自己所寫的內容更飽滿,富有張力和內涵。
3.當地人與事
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的特色,可以寫一路上遇到的奇人異事,再摻雜當地文化的薰陶,加入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感受,文章會更豐富哦~
2、感官、重點相結合
在寫遊記時,所見景色的基本特點要真實,所以大家在旅遊時要全方位地觀察和體驗;
比如湖面是碧波蕩漾,還是安謐平靜,都要仔細地觀察,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更有畫面感哦。
寫遊記切忌記流水帳,什麼都寫,反而寫不好,可以有選擇的重點寫。
例如《藍藍的威尼斯》一文中,在介紹威尼斯的秋色時,作者重點寫了秋天的聖馬可廣場,這樣的重點描述,才會讓大家印象更深刻,文章也更吸引人!
3、四字小秘籍
「舍」:只有學會捨棄,才能有重點的描寫。景點太多,一一贅述很難做到詳細、具體。
只有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才能寫出特點,寫清遊歷的情況。
你必須忍痛割愛,選擇其中的一個作為寫作的重點,其他最多用一兩句話帶過。
「短」:不是指的篇幅短,而是指文章涉及到的時間跨度要短。
不要從出發開始寫,一直寫到全天的遊程結束。就從到達這個景點寫起,寫到景點遊覽結束。
時間的集中會有助於你更好的組織材料,突出景點的特色。
「真」:這一點是最容易忽略的,也是最能體現寫作水平的。
很多人以為寫遊記就是把景點的情況告訴別人。其實不然。
遊記,就是遊歷的記錄,更強調了自己獨特的遊覽感受。我們要將自己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
「趣」:旅遊之所以能吸引人,首先就是有趣味。
那麼,你的遊記也要把你在遊歷過程中感受到的趣味表達出來。
這種「趣味」的內涵很廣:可以是放肆的玩耍,可以是悠閒的漫步,可以是滑稽的場面,亦可以是別樣的風俗。
4、遊記好詞好句好段
摘抄整理
環顧 絢爛 盡興 仙境 峭拔 古董 幽靜 青翠 蔥鬱 陶醉 豁然 恬靜 秀美 靜謐 典雅 莊重 霧靄 點綴 喧譁 精湛 浮想 遐思 呈現 朦朧 俯視 眺望 仰望 遠眺 俯瞰 險峻 隱約 縹緲 古樸 宏偉 古老 私邸 浩渺 凝視 凝眸 流連 僻靜 華麗 陡峭 蜿蜒 屹立 雲崖 突兀 環抱 蒼山 明淨 明麗
雲蒸霞蔚 林木疊翠 鬼斧神工 群山拱翠 山勢奇絕 崖高萬丈
水波不興 煙波浩渺 鱗次櫛比 鬥拱飛簷 梁柱塗金 金龍盤柱
水繞山環 琳琅滿目 聞名遐邇 瓊樓玉宇 殿角飛簷 幽雅恬靜
紅牆綠瓦 飄飄欲仙 望而生畏 目不暇接 大廈如林 分外耀眼
眼花繚亂 興趣盎然 拾級而上 浩如煙海 渾然天成 砌雪堆玉
嘆為觀止 光怪陸離 名不虛傳 草香泉冽 沁人心脾 古柏參天
奇峰怪石 森然聳立 懸崖接天 巨石磷峋 荷花沁香 幽香陣陣
花木扶疏 峰迴路轉 青山如黛 絕壁如削 萬仞高山 蓬萊仙境
湖光塔影 耀金閃銀 長堤煙柳 清冽可鑑 匠心獨運 川流不息
流連忘返 人頭攢動 秋水如練 帆影點點 殘垣斷壁 雅致寧靜
荒僻冷清 人滿為患 高樓連雲 雲霧繚繞 魚貫而入 大飽眼福
1. 我們登上山頂時,頭上的月亮和稀疏的星星還迷戀著夜色,不肯隱去,腳下一層乳白色的濃霧籠罩著整個山峰。
2. 到了山腳下,只見一片樹林遮住了遠眺的視線,一條曲折而神秘的小路伸向遠方。
3. 這裡的石頭山千姿百態,有的像展翅的雄鷹,有的像打鳴的公雞,有的山凌空而起,有的山連綿起伏。
4. 山,綠寶石一般的山,形如一隻臥虎;森林裡參天的樹木,宛如一支龐大的樂隊,在「風」的指揮下,奏出了那「譁啦啦」的山林交響曲。
5. 啊!無邊無際的大海,碧水和藍天在遙遠處相接,真是水天一色,近處的海浪不斷地向沙灘上湧來,發出譁譁的聲響。
6. 海星、珊瑚等在燈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分外耀眼,再加上雷射的照射,海底生物變得更活靈活現了。
7. 一盞盞點燃起來的燈,遠遠望去,猶如天女撒下朵朵金花,又似滿天繁星,閃著亮光。
8. 霧散雲淨,青山秀麗,一座座屏風般的懸崖峭壁上,塗抹著胭脂紅一樣的彩霞。
9. 我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登上遊船,順著溪流,向水洞深處駛去,立刻覺得好像進入了仙境一般。
10. 放眼望去,蔚藍的江水緩緩東去,陽光灑滿江面,波光粼粼,涼爽的江風徐徐吹來,令人心曠神怡。
11. 離開黿頭渚,晚霞已映紅了西天,那山岡,那湖水,更顯得蒼茫迷濛,使人流連忘返。
12. 我們下了火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蜿蜓曲折的萬裡長城,只見它像一條巨龍,橫臥在山崗上。
13. 放眼望去,蔚藍的江水緩緩東去,陽光灑滿江面,波光粼粼,涼爽的江風徐徐吹來,令人心曠神怡。
14. 剛進入另一展廳,同學們立刻眼睛一亮,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呼啦」一下把巨大的恐龍化石圍個風雨不進。
15. 我們沿著潭邊繞了一圈,來到潭底,看到一座白色的宅塔,走近一看,又像一尊笑眯眯的大羅漢。
16. 出了蓬萊城,我一眼就看到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凌空欲飛的蓬萊閣。山上綠樹成蔭,景色秀麗,真是個遊覽的好地方。
17. 白熊等急了,怎麼老半天還沒人給它發獎呢?於是它站了起來,用前爪向人們擺了擺。原來,它是在向遊人討獎品呢!
18. 是啊,軍營的環境是美麗的,軍營的訓練是嘆為觀止的,軍營的生活也是五彩繽紛、豐富多彩的,這些能不使我們流連忘返嗎!
19. 走進大佛寺的第一個大殿,兩旁兇神惡煞地坐著四大天王,正中間坐著一個胖和尚,和尚的背後,站著精神抖擻的韋陀。緊接著又是一個大殿,兩旁立著十八羅漢。
1. 清晨,很早我們就啟程了,來到老虎灘公園。我們登上遊艇,飽覽自然風光。小小遊艇在蒼茫的大海上,一會兒被推進波的深谷,一會被湧向浪的瘋癲。風越來越大,浪越來越高。海風吹來,冷颼颼的,浪花在海風的吹送下,變成無數晶瑩的水珠,打在臉上、腳上,頓覺清涼滋潤,沁人心脾。
2. 來到了天池瀑布,我完全被它的美姿所吸引了。瞧,瀑布有著像李白詩中所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麗景象。如果你稍微抬頭瞧,那蒙蒙的水點,就濺到你的眼睛裡。走近一些,你的衣褲便被打得半溼,讓你覺得渾身上下舒服極了!瀑布下有一泓清泉,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那水底石頭清晰可見,有的形若孫悟空,有的貌似大螃蟹,真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3. 最後一個景點,也是天泉洞最美麗的地方——「石林仙姿」。這裡有各種各樣的鐘乳石,在彩色燈光的襯託下,姿態萬千:石筍出土,熔巖倒掛,異峰突起,怪石林立。大自然的神奇竟然把洞外地表上的石林搬入了洞中,更加玲瓏別致,如仙境一樣,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
4. 天鵝湖是個圓形的湖,四周柳樹環繞,芳草如茵。草坪上零零星星地點綴著紅的、黃的、藍的小野花,遠遠看去,就像是綴著彩色圖案的綠緞子。在湖的中央,橫跨著一座美麗的天鵝橋,像一根彩帶系在那裡,把天鵝湖打扮得更加漂亮。
5. 我還沒看夠,就被鬧鬧嚷嚷的人群卷到了一盞鯉魚燈前,它的嘴巴一張一合,鱗片閃閃發光,尾巴一搖一擺,像是在無邊的大海裡遊動,兩隻大眼睛一眨一眨的,似乎要跳過龍門尋覓可口的食物。
6. 啊——這就是長城,這就是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朝朝暮暮,迎大海日出,送戈壁日落,或翹首於峰巔之上,或俯身於峽谷之中,跌宕起伏,延綿萬裡的長城!這樣的雄偉奇拔!這樣的堅韌古樸!可在地圖上看去,卻像鏽斷了的鎖鏈,被人遺棄在荒野裡。面對這象徵偉大民族智慧和氣概的形象,我的心被徵服了。
7. 我們最感興趣的要算酥油花了。酥油花是藏民用酥油捏成的各種各樣的人物、花草。有《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四人,他們走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唐僧騎著白龍馬,沙僧挑著行李,孫悟空在前面帶路,豬八戒保護著唐僧。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此外,還有「三打白骨精」等群像。
8. 走進大樓,就來到宋奶奶紀念堂。迎面是宋奶奶的巨幅半身畫像,她那和藹的目光中間閃耀著慈祥的光彩,嘴邊還露著微笑,好像在向我們親切地問好。這時,我感到真像在宋奶奶身邊那樣溫暖、幸福。畫像兩邊的木板上刻著綠色的小字,這是宋奶奶的題詞「願少年兒童樹新風,遵紀守法,有健康的身體,有知識,有志氣,為祖國做貢獻。」宋奶奶的殷切教誨,傾注了她老人家對我們無限的愛,字字句句像春風雨露一樣灑在我們心田。紀念屋周圍的櫥窗裡陳列了宋奶奶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的很多相片,有的是宋奶奶和外國小朋友合攝的;有的是宋奶奶和少數民族小朋友合攝的;有的是宋奶奶和演出的小朋友合攝的……你看,宋奶奶把孩子們摟得那麼緊、那麼親,她老人家笑得那麼歡。孩子們擠在宋奶奶的身邊,都用天真、甜蜜的笑臉向著宋奶奶……
9. 上班鈴一響,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人們迅速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很快地做好一切準備工作。製糖車間的阿姨不時地用盤子盛著壓制好的一顆顆光糖送到媽媽所在的車間來,「譁譁」地倒在乾淨的桌面上。包裝車間的工人們各自取了一摞糖紙飛快地包起來。
10. 我們步入吳承恩的書齋——射陽軒。書齋中間安放著吳承恩的半身塑像,看上去很莊重。後牆上的紅色絨布上,寫著「1504-1582」一排金字。東山牆上掛著幾幅小畫,畫面表現的是吳承恩小時候認真讀書以及後來寫《西遊記》時的情景。
11. 還有一幅水彩畫,畫的是唐僧取經和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情景,畫面上的人物無不栩栩如生。西山牆上,掛著當代著名書法家的題詞。南面的柜子裡,存放著國內外出版的《西遊記》的各種版本。
12. 遊覽了動物展覽廳後,我們又來到了古生物展覽廳,看到了巨大的恐龍骨架化石,全身長足有5米,細長的脖子上頂著小腦袋,真有趣。這些古生物都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最後還參觀了南極考察展覽室,室內陳列著海獅、海豹等動物標本。自然博物館的確名不虛傳,值得參觀。
13. 星星悄悄溜走了,月亮慢慢消失在天幕中。霧氣也變得淡薄了,在山坳裡流動,像緞帶似的環繞著筆架山。天邊,幾片發紅的雲彩,不知不覺鑲上了金邊。我知道,太陽馬上就要升起來了。「太陽,太陽出來啦!」不知是誰第一個發現了剛升起的太陽,同學們都跟著歡呼起來。歡呼聲中,太陽使勁衝破霧層,露出小半個臉。
名家美文欣賞:
朱自清《松堂遊記》
①去年夏天,我們和S君夫婦在松堂住了三日。難得這三日的閒,我們約好了什麼事不管,只玩兒,也帶了兩本書,卻只是預備閒得真沒辦法時消消遣的。
引出話題,點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交代了遊蹤。
②出發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頗為悵悵(失落與擔心之情盡顯),難道天公這麼不做美嗎!第二天清早,一看卻是個大晴天。上了車,一路樹木帶著宿雨,綠得發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沒有一點塵土,行人也不多。又靜,又乾淨。
突變的天氣讓出遊橫生波折,「情」隨「事」遷,作者的心情也隨天氣的變化而改變著。
③想著到還早呢,過了紅山頭不遠,車卻停下了。兩扇大紅門緊閉著,門額是國立清華大學西山牧場。拍了一會門,沒人出來,我們正在沒奈何,一個過路的孩子說這門上了鎖,得走旁門。旁門上接著牌子,「內有惡犬」。小時候最怕狗,有點趑趄(zī jū①行走困難。②猶豫不前。)門裡有人出來,保護著進去,一面吆喝著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說,「不礙不礙」。
一路上頗為順暢,可到了目的地,「大紅門緊閉」「得走旁門」「內有惡犬」,須得人保護著才能進去,一系列的「意外」讓此次出遊再生波折。
④過了兩道小門,真是豁然開朗,別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剛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擠著我我擠著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象住宅的院子裡,四角上各來上一棵,疏不是?誰愛看?這兒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來得好。(對比中凸顯此處白皮松的別樣風致。)中間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這座亭子高大軒敞,對得起那四圍的松樹,大理石柱,大理石欄杆,都還好好的,白,滑,冷。(準確簡明地突出松堂的特點。)白皮松沒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淨几,坐下來清清楚楚覺得自己真太小。在這樣高的屋頂下。樹影子少,可不熱,廊下端詳那些松樹靈秀的姿態,潔白的皮膚,隱隱的一絲兒涼意便襲上心頭。
詳寫松堂之景。突出白皮松亭亭直上的形態、疏密合理的種植和松堂白、滑、冷的特點以及作者此時的感受,語言簡潔,意境清新。
⑤堂後一座假山,石頭並不好,堆疊得還不算傻瓜。裡頭藏著個小洞,有神龕,石桌,石凳之類。可是外邊看,不仔細看不出,得費點心去發現。假山上滿可以爬過去,不頂容易,也不頂難。(寥寥數語,寫出了假山的空靈秀巧。)後山有座無梁殿,紅牆,各色琉璃磚瓦,屋脊上三個瓶子,太陽裡古豔照人。殿在半山,巋然獨立,有俯視八極氣象。天壇的無梁殿太小,南京靈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通過對比,寫出無梁殿古豔照人的獨特氣質。)山上還殘留著些舊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時在西山練健銳雲梯營用的,在陰雨天或斜陽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雲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樣,前年春天倒下了,看著怪不好過的。
詳寫堂後之景。作者融情於景,通過描寫假山、無梁殿、舊碉堡和白玉石牌坊等景物,表現出這裡「靜」的特點,意境優美。
⑥可惜我們來的還不是時候,晚飯後在廊下黑暗裡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們什麼都談,又賭背詩詞,有時也沉默一會兒。黑暗也有黑暗的好處,松樹的長影子陰森森的有點象鬼物拿土。(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但是這麼看的話,松堂的院子還差得遠,白皮松也太秀氣,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裡松原》那首詩,那才夠陰森森的味兒——而且得獨自一個人。(作者以尋常黑暗中的松影與郭詩中的松影對比松堂的松影,凸顯其秀氣的特點。)好了,月亮上來了,卻又讓雲遮去了一半,老遠的躲在樹縫裡,象個鄉下姑娘,羞答答的。(擬人、比喻的修辭盡顯月亮的朦朧含蓄。)從前人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真有點兒!雲越來越厚,由他罷,懶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個秋夜,刮點西風也好。雖不是真松樹,但那奔騰澎湃的「濤」聲也該得聽吧。西風自然是不會來的。臨睡時,我們在堂中點上了兩三支洋蠟。怯怯的焰子讓大屋頂壓著,喘不出氣來。(擬人,寫出兩三點燭光的淡弱,生動形象。)我們隔著燭光彼此相看,也象蒙著一層煙霧。外面是連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遠近幾聲犬吠,教我們知道還在人間世裡。
不作美的天公讓此次出遊再生波折,可是,暗夜的靜謐與朦朧為松堂平添超俗之感,結尾處以動襯靜,意境深遠。
①中國歷史上有無數個名人,但沒有誰能像諸葛亮這樣引起人們長久不衰的懷念;中國大地上有無數座祠堂,沒有哪一座能像武侯祠這樣,讓人生出無限的崇敬、無盡的思考和深深的遺憾(三個詞,三種不同的感情,一個「遺憾」道盡作者情懷,為後文張本)。這座帶有傳奇色彩的建築,令海內外所有的崇拜者一提起它就生出一種神秘的嚮往。
②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區略偏南的鬧市。兩棵古榕樹為屏,一對石獅拱衛,當街一座朱紅飛簷的廟門,你只要往門口一站,一種塵世暫離,而聖地在即的莊嚴肅穆之感便油然而生。進門是一庭院,滿院綠樹批道,雜花映目,(映階碧草自春色)一條五十米長的甬道直達二門,路兩側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這綠蔭的清涼和古碑的悠遠先教你有一種感情的準備,我們將去造訪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進二門又一座四合庭院,約五十米深,劉備殿飛簷翹角,雄踞正中,左右兩廊分別供著二十八位文臣武將。過劉備殿,下十一階,穿過庭,又一四合院,東西南三面以迴廊相通,正北三諸葛亮殿。由諸葛亮殿順一紅牆翠竹夾道就到了祠的西部——惠陵。這是劉備的墓,夕陽抹過古冢老松,教人想起遙遠的漢魏。由諸葛亮殿前向東有門通向一片偌大的園林,這些樹、殿、陵都被一線紅牆環繞,牆外車馬喧,牆內柏森森。(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諸葛亮能在一千七百年後享此祀地,並前配天子廟,側伴先帝陵,千多年來香火不絕,這氣象也真絕無僅有了。
③公元二三四年,諸葛亮在進行他一生對魏作戰時病死軍中。一時國傾梁柱,民失父相,舉國上下莫不痛悲,百姓請建祠廟,但朝廷以禮不合,不許建祠。於是每年清明時節,百姓就於野外對天設祭,舉國痛呼魂兮歸來(最不朽的呼喚是心的呼喚)。這樣過了三十年,民心難違,朝廷才允許在諸葛亮殉職的定軍山建第一座祠,不想此例一開,全國武侯祠林立。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晉,以後多有變遷。先是武侯祠與劉備廟毗鄰,諸葛亮前香火旺,劉備廟前車馬稀。(用朝廷與民間反應的對比,說明百姓心中有桿秤。)明朝初年,帝室之胄朱樁來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廢武侯祠,只在劉備殿旁附帶供諸葛亮。不想事與願違,百姓反把整座廟稱武侯祠,香火更甚。到清康熙年間,為解決這個矛盾,乾脆改建為君臣合廟,劉備在前,諸葛在後,以後朝廷又多次重申,這祠的正名為昭烈廟(劉備諡號昭烈帝),並在大門上懸巨匾。但是朝朝代代,人們總是稱它為武侯祠,直到今天。文化大革命曾經瘋狂地破壞了多少文物古蹟,但武侯祠卻片瓦未損,至今每年還有二百萬人來拜訪。這是一處供人感懷、抒情的所在,一個借古正今的地方。
民心所向,從不會因壓制而停滯,武侯祠在瘋狂的年代中能安然無恙,說明中華民族無論何時都有自己的敬畏。
④我穿過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諸葛亮殿走去。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樣深暗,它和為丞相治事之地。殿柱矗立,貫大地正氣,殿門前敞,容萬年之情(對殿柱與殿門的描寫,作者用了對聯式的句式,開合之間見情懷,縱橫之間有大氣)。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臺上,頭戴綸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歷史的風塵不能遮掩他聰慧的目光,牆外車馬的喧鬧也不能把他從沉思中喚醒。他的左右是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瞻與尚在諸葛亮死後都為蜀漢政權戰死沙場。殿後有銅鼓三面,為丞相當初治軍之用,已鏽跡斑駁,卻餘威尚存。我默對良久,隱隱如聞金戈鐵馬聲。殿的左右兩壁書著他的兩篇名文,左為《隆中對》,條分縷析,預知數十年後天下事:右為《出師表》,慷慨陳詞,痛表一顆憂國憂民心(兩部扛鼎之作,成為中國文壇不朽的經典)。我透過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從中發現這位東方「思想家」的過去。我看到他在國亂加喪之時,布衣粗茶,耕讀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廬,羽扇輕輕一揮,八十萬曹兵灰飛煙滅;我看到他在斬馬謖是那一地難言的混濁的淚;我看到他在向後主自報家產時那坦然無私的心(簡述經歷是為了更立體地塑造人物形象)。記得小時候讀《三國演義》,總希望蜀國能贏,那實在不是為了劉備,而是為了諸葛亮。這樣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贏,真是天理不容。但他還是輸了,上帝為中國歷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壯的悲劇。
⑤假如他生在古周、盛唐,他會成為周公、魏徵;假如上天再給他十年時間(活到六十三歲不算老吧)他也許會再造一個盛漢;假如他少一點愚忠,真按劉備的遺言,將阿鬥取而代之,也許會建一個什麼新朝。我心中翻騰著這許多的「假如」,抬頭一看,諸葛亮還是那樣安靜地坐著,目光更加明淨,手中的羽扇像剛剛輕揮一下。我不覺可笑自己的胡思亂想。我知道他已這樣靜坐默想了一千七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違,英雄無法造一個時勢。
三個假如,是「我」的想像,是「我」的愛之深的表現,是用來彌補「我」對諸葛亮的人設的遺憾。而他卻坦然接受了所有,對比中更見諸葛亮的深邃與透徹。
⑥一千七百年前,諸葛亮輸給了曹操,但他卻贏得了以後所有人的心。我從大殿上走下,沿著迴廊在院中漫步。這個天井式的院落像一個歷史的隧道,我們隨手可翻撿到唐宋遺物,甚至還可以駐足廊下與古人、故人聊上幾句。杜甫是到這祠裡做客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唱出了這個悲劇的主調。院東有一塊唐碑,正面、背面、兩側或文或詩,密密麻麻,都在與杜甫作著悲壯的酬唱。唐人的碑文說:「若天假之年,則繼大漢之祀,成先生之志,不難矣。」元人的一首詩嘆道:「正統不漸傳千古,莫將成敗論三分。」明人的一首詩簡直恨歷史不能重寫了:「託孤未付先君望,恨如岷江晝夜流。」(多處引用,寫盡後人的情感共鳴。)南面東西兩廊的牆上嵌著嶽飛草書的前後《出師表》,筆走龍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長夜閃電,我默讀著「臨表涕零,不知所云」,讀著「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淚,筆鋒如槍如戟,(用比喻形象地表達了連接著偉大的靈魂的載體,精當恰切)我聽到了這兩位忠臣良將遙隔九百年的靈魂共鳴。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來就這樣始終為諸葛亮的英氣所籠罩,並慢慢積聚而成為一種民族魂。我看到一個個後來者,他們在這裡扼腕嘆息、仰天長呼或沉思默想。他們中有詩人,有將軍,有朝廷的大臣,有封疆大吏,甚至還有割據巴蜀的草頭王。但不管什麼人,不管來自什麼出身,負有什麼使命,只要在這個天井小院裡一站,就受到一種莊嚴的召喚。人人都為他的聰明才智所傾倒。人有才不難,歷史上如秦檜那樣的大奸雄也有歪才;有德也不難,天下與人為善者不乏其人,難的是德才兼備,有才又肯為天下人興利,有功又不自傲。
⑦歷史早已過去,我們現在追溯舊事,也未必對「曹賊」那樣仇恨,但對諸葛亮卻更覺親切。這說明諸葛亮在那場戰爭中並不單純地為克曹滅魏,他不過是要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是在實踐自己的做人規範,他在試著把聰明才智發揮到極限,蜀、魏、吳之爭不過是三種實驗的一個載體。他藉此實現了作為一個人,一個歷史偉人的價值(克曹滅魏,是諸葛亮在實現一個人的價值和規範,和現代人的人性及價值觀可以比肩)。史載公元三四七年,「恆溫徵蜀,猶見五侯時小吏,年百餘歲。溫問曰:『諸葛丞相今誰與比?』答曰:『諸葛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此事未必可信,但諸葛亮確實實現了超時空的存在。古往今來有兩種人,一種人為現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後已;一種人為理想而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個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總要還原為人;不管他的壽命多長,總要變為鬼;而只有少數人才有被百姓篩選、歷史擢拔而為神,享四時之祀,得到永恆。
繼續深入,從諸葛亮的功績到人生價值,從他當時的功勞到歷史意義進行延展深化,說明他已成為後人所擢拔的神。
⑧我在祠中盤桓半日,臨別時又在武侯相前佇立一會兒,他還是那樣,目光泉水般明淨,手中的羽扇輕輕抬起,一動也不動。
優秀學生遊記
沈園古韻
上海世界外國語中學 陳瑞陽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那一整天都是陰沉沉的,太陽被雲深深地藏起來,天空的顏色一改先前蔚藍的面目,被墨色的濃雲籠罩。我趴在書桌前,看著那本攤開的詩集。那一個個漢字在我的眼中是枯澀的,是蒼白的,於是我決定去沈園……
陸遊筆下的沈園,是紹興的沈園。
不同於其他旅遊景點的熱鬧,沈園沒有匆忙招攬遊客的氣派大門,有的只是一個比普通家門略大一點的小木門,無意間給人一種親切感。門前臺階由石頭砌成,門的上方是由烏黑略泛青的油亮瓦片砌成的小屋簷,木匾上赫然刻著三個字:沈氏園。雖說這是個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園,可這三字並不是用那招搖的金色寫就的,而是與牆壁後偷偷鑽出的幾抹綠色相互襯託,給人一種清新自然之感。
走進沈園,它似乎在告訴你,你已走進了另一個世界。在這裡,綠色的輕紗環繞著一切,在那背後,一切若隱若現,若有若無。走近,你可能會發現一泓深潭,一座亭子,一塊石雕,一座假山……咦,那是什麼?
磚牆上,兩塊石板,一左一右。細看右側那龍飛鳳舞、蒼勁有力的題字,「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這不正是陸遊的《釵頭鳳》嗎?再看左側,「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這悲切的情思,娟秀的字跡……
哦,陸遊和唐婉的悽美愛情故事就曾於此上演。
望著周圍綠紗環繞的仙境,一晃神,在一片陽光沐浴下,我仿佛看見陸遊正淚眼迷離地吃著唐婉送來的酒餚,卻又只能望著唐婉和她丈夫的背影獨自嘆息。再想想那首詞,「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這眷戀之深,這相思之切,這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悽楚痴情,是那麼真切!
來到沈園,我第一次體會到了古詩詞的魅力。短短幾行詞,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委婉難言,可以豪邁壯烈,還可以悽楚低沉,是古詩詞賦予了沈園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也是沈園賦予了古詩詞深刻的內涵。
重新坐上書桌,窗外陽光落在書桌上。陽光下靜靜躺著陸遊的「釵頭鳳」。那滿園的綠色,清澈如鏡的潭水,亭子裡落魄的陸遊,我可曾見過?
陽光穿過玻璃窗照上心頭,我輕輕地吟誦起來。
遊天目山大峽谷
上海中學東校 魏紫穎
天目山大峽谷的魅力,應在流水。
「平靜的水,高高的山上有幾棵稀疏的樹,說不準還有許多懸崖峭壁……」這是還在上海的我,想像中的天目山的模樣。
而當我來到天目山大峽谷,才知道那山水跟我想得大不一樣。水是不平靜的,它們衝到石頭上濺起高高的水花,四處飛濺著、奔騰著直衝山下;那巨大的火山巖石,不知經過了多少年的衝刷,光滑無比,巋然不動,我不禁對大自然的壯觀景象肅然起敬起來。
峽谷中不是只有幾棵樹,而是大片茂密的樹,層林環繞,鬱鬱蔥蔥,仿佛來到世外的仙境,迎面吹來涼爽的風和瀑布飛濺在臉上的細密水珠。
走進長長的廊道,環顧四周的瀑布、溪水與密林,我感受到了不屬於城市的喧囂,處處是鶯歌燕舞帶來的弦樂。
在那裡,水是給你聽的。水花落下來發出「譁啦啦」的響聲,打在水面上發出輕輕的「嗒嗒」聲,打在石頭上發出重重的「噠噠」聲,這剛好構成了兩個音部,交響成曲。
在那裡,水是給你欣賞的。有白色水花,透明的溪流,還有深綠與淺綠交替的水灣,在陽光的映射下,我看到了五彩繽紛的水,我第一次看到了水的顏色如此變幻莫測,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在那裡,水是讓你「淋」的。當瀑布飛濺來的水花落在身上時,就如同花瓣落在身上,輕柔而溼潤。
越向上走,涼意越濃,流水聲、蟬叫聲、鳥鳴聲環繞在我的周圍,我的眼睛一刻也不離開那峽谷中的水,我想多看看她變化的形狀和色彩,我把自己想像成一名詩人,我想這是最可以寫詩的景色;我把自己又想像成了一名畫家,我想這是最可以畫出畫的美景;我把自己想像成一名音樂家,我想只有最著名的音樂家才會欣賞這大自然的聲音。
終於爬到了大峽谷的頂層,映入眼帘的水是一條奔騰的巨龍,在火山巖石的撞擊下,發出一陣陣怒吼,飛流而下,直到我的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去了,可惜沒幾個人能看到這美妙的景色,很多人剛走一半的路就放棄了繼續前進,我也慶幸自己堅持了下來,站在最高處欣賞這震撼的美景。
我想,天目山大峽谷的水就是最美的風景。那變化多端的流水,讓人心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