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躍興
新冠肺炎疫情,已是世界範圍的公共衛生事件。我們關注現實生活中疫情蔓延的情況,而關於疾病、病毒和流感等閱讀的記憶也紛至沓來。
關於人類與病毒鬥爭的圖書,筆者首先想到的是2018年5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瘟疫與人》。該書的作者為全球史奠基人、《西方的興起》《世界史》作者威廉·麥克尼爾,本書是他宏觀論述瘟疫與人類歷史關係的史學佳作,全書以恢宏的規模,將生態、人口與政治、文化整合起來,講述3000年來傳染病影響人類與社會的歷史進程。
《瘟疫與人》全書除引言外,共分6章。第一章狩獵者,介紹史前時代人類在徵服自然過程中與傳染病的關係及傳染病對人類文化形成的影響。第二章歷史的突破,探討公元前3000年到前500年間人類所遭受的疫病以及與疫病逐漸調適的過程。第三章歐亞疾病的大交融,論述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200年間的疫病史。第四章蒙古帝國動搖舊有的疾病平衡,闡述公元1200年至1500年間世界各地遭受的疫病。第五章跨越大洋的交流,討論十六和十七世紀世界疫病狀態……
在書中,威廉·麥克尼爾從疫病史的角度,以編年的手法,從史前時代寫至上世紀前半葉,詳實探討傳染病如何肆虐歐洲、亞洲、非洲等文明發源地,而這些疾病又如何影響不同文明的特色。他率先將歷史學與病理學結合,重新解釋人類的行為;他將傳染病置於歷史的重心,給它應有之地位;並指出傳染病在人類歷史變遷和文明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1年前,因世界範圍的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由約翰·巴裡所著、被美國科學院評為「最佳科學/醫學類圖書」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的中文譯本,經上海科學教育出版社出版。這部書重繪了1918年「全球性世紀瘟疫」大流感,「以全景式的史詩視角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至今讀來,其對流感的認識、對病毒鬥爭的經驗,仍給我們很多啟發。
17年前,SARS在世界不少國家和地區肆虐一時,當時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美國資深記者尼科爾斯·福克斯所著《美食與毒菌:食物鏈受汙染的驚人真相》一書。這本書警告「人類正在逐步喪失對食物供應鏈的控制」,這使我們每日不能離開的生鮮食品出現了攜有病原體的可能,啟發我們思考人類應該如何控制自身的欲望,與動物該建立怎樣的關係,與食物建立怎樣的關係這些現實的嚴峻問題……
由《紐約時報》著名記者吉娜·科拉塔所著的《與流感共舞》,值得一讀。《與流感共舞》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它給予了讀者觸目驚心的閱讀感受。書中記敘了1918年世界範圍的大流感的慘痛景象,全世界有1/5人感染,數千萬人病死,甚至,死亡人數超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總和。此外,這本書還描述了人與病魔、科學與瘟疫的戰鬥,人們從恐懼到逃避,從無知到探索,從盲目樂觀到小心翼翼,從被動抵抗到主動免疫,描述了科學家們為尋找該病毒所做的種種努力,對瘟疫的恐懼而導致政府政策的錯誤走向,書中提醒人們大流感可能會重演,要及早找到防止悲劇再度發生的方法……
上個世紀末期,長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叫《第四級病毒》的書。它由美國著名的病毒學家約瑟夫·麥克科密克和蘇珊·費希爾-霍克寫成,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記敘了這些最前線病毒學家的親身經歷,他們在地球上最原始、落後的地區追蹤危險的病毒的故事……令人產生深深的閱讀震撼的是,書中向讀者展示了這兩位「前線科學家」那充滿荊棘的追獵病毒之旅,帶領讀者一起摸索電子顯微鏡下神秘的病毒世界,更令人感動的是這些科學家勇敢的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為解救人類生命苦難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及他們那振聾發聵的吶喊。
閱讀人類不同時期的關於流感、病毒和疾病的書籍,重新思考這些書中的內容,汲取經驗和智慧,提高我們對今天新的病毒和疾病的認知,增強我們抗擊和戰勝這些病毒威脅的信心和勇氣……
2020年3月27日《河南日報》第12版
編輯:河南日報文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