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很多事等著推進,卻仍在刷手機?說好開始運動瘦身,又在家裡當了肥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輕人之間互相調侃的&34;變成了——熬夜、掉發和拖延症。
減肥很難、早睡很難、治好拖延症更是難上加難!
此前網絡上有一句調侃拖延症的話:&34;
一直以來,拖延症患者都被貼上&34;的標籤,但最近的一項研究卻發現拖延症與TH基因的變異有關。
其控制著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不僅是你的&34;,還會影響統籌思維、時間管理等能力。
也就是說,我們有理由光明正大的拖延下去了 拖延症部分來自於遺傳,當然也有主觀上的懶惰。
如果是天生的,那這豈不是&34;了?別著急,還有得救!
計劃堅持不下去?間歇性雄心壯志、持續性萎靡不振?你的拖延症是不是已經到達了&34;級別?
想跟&34;徹底說拜拜,那就動起來吧!
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運動只不過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怎麼還能治拖延症呢?
2018年,紐約大學神經科學中心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期運動能夠促進多巴胺的分泌以及讓海馬體容量增加,提升你的專注力和時間管理能力。
此外,美國喬治梅森大學也證實了這一點。相較於不運動的人,規律運動的人能夠完成更多的目標。
簡單來說,運動帶來的內啡肽和多巴胺能夠讓人感到快樂,和長跑中常說的&34;原理相似。這種&34;能夠持續在身體內發揮作用,幫助你更高效的完成目標。
雖然聽起來似乎挺容易的,但是對長期拖延症患者來說,運動最難的就是「開始」這一步。
想要對付拖延症,我們需要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可以按照以下三步進行,它們也被稱為「習慣迴路」——刺激(Cue)→ 慣性行為(Routine)→ 獎勵(Reward)
萬事開頭難,我們先要有一個動機開始運動,例如&34;這樣具體且可行的目標。
而且開端最好儘可能的輕鬆且容易堅持,假設目標過於龐大,我們還可以進行拆解。
例如剛開始跑步的人大多將目標設定在5公裡,那麼可以將其分解為三個階段——保證30~40分鐘的運動時間、採用跑+走的形式、嘗試跑完第一個5公裡。
如果覺得依舊困難,不妨試試用51行智能運動魔環連接51行APP,多條國內外精美實景路線能讓你輕輕鬆鬆便完成一個小目標。
有了目標之後,便是漸漸養成習慣的過程,不過運動的痛苦讓很多人中途放棄。
如果有一塊51行智能運動魔環的陪伴,那麼每次跑步提供的詳盡數據能夠幫助你完善運動方式,讓你越跑越輕鬆。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在努力之後收穫&34;總是最開心的事情。
在51行APP,你可以自建房間賽事邀請好友一起比拼,或者加入其他的運動賽事,一次次勝利的喜悅,一定會讓你堅持下去。
之後便是「設置新的目標-努力完成-獎勵」這樣的循環,相信堅持兩到三周的時間,你就能夠逐漸擺脫拖延症的困擾。
最後,給大家送上一碗&34;:&34;
消滅你的拖延症,只需一個開始、一個改變。而51行智能運動魔環將會時刻陪伴你左右,向更好的自己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