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人在公園,日本老人在工作

2020-12-23 日本二三事

有一次在日本宇都宮附近出差,因為客戶的工廠在較遠的地方,不通電車,只能打車前去。打車前去的路上倒是沒有發生太多事情,但是接我們從客戶工廠回車站的司機,讓我很是驚訝。看樣子至少有70歲的年齡,感覺開車的時候眼睛都是「眯著」的,一路上實在是提心弔膽。並且他還不願意說話,走直路的時候我總害怕這個司機會睡著,把我們帶溝裡去,恨不得跟他說「我來開」。

下車以後,第一次來日本的同事更是震驚,年紀這麼大的老頭還在開車工作,這真的是日本嗎?!我很理解他震驚的原因,在很多國人眼中,日本是一個發達國家,有良好的養老保險制度和年金制度,老人即便是不工作,同樣是可以養活自己。但是在很多場合,都能夠看到老人工作的身影,從進入日本的開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著重注意一下,下飛機以後,入關日本之前,會有專人引導外國人進行登記,而負責引導的大部分都是老人。

其實說日本老人工作的文章,有很多作者創作過,在網上查一下,就會有很多類似的描述。在中國人看來,這樣的場景似乎是不可思議,而對於日本來說,老人工作就是「理所當然」。就像日本人現在到中國,會對電子支付、刷臉上廁所等操作感到迷惑一樣,而對於中國人來說,則是理所當然而已。

日本老人工作的情況是什麼樣呢?可以通過一張統計圖來看一下。2019年的數據顯示,60-64歲的老人有70.3%的人在工作;65-69歲的老人有48.4%的老人在工作。從這個統計數據就可以明顯地看出,60-69歲之間的老人,有一半都會通過某種形式進行工作,而非在家中。

這些人都是屬於退休老人,那麼國內的退休老人是一個什麼現狀呢?首先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農村街頭,很少看到有老人工作的場景,我們能夠看到老人的工作就是「清潔工」或者「門衛」。但是這些也是很例外的事情,一般能夠在某些地方當清潔工或者門衛的老人,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那麼,大多數的老人在幹什麼呢?國內的思想是「家族贍養」的形式,將老人放在養老院的家庭會被人認為是「不孝」,所以不少老人是和兒女生活在一起的。城市的老人常常做的事情也是很固定,在公園跳跳廣場舞、接送孫子孫女上學等,在小區當中,經常能夠看到三五老人坐在一起嘮家常。日本老人在工作,而中國老人不工作,兩者不能僅僅從現象來看,造成這樣的局面是有一定原因的,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原因一:中日之間的家庭觀念不同

先不說中國老人想不想工作的事情,至少在現在,國內的環境是「老人沒有時間工作」是一個主流。傳統的家庭模式就是「老人帶孩子」,當然現在中國的家庭當中,孩子的父母外出工作,維護家庭的收入,贍養老人,而老人則負責帶孩子。這是社會現狀使然,也是無法改變的。我聽說過很多因為老人沒有帶孩子而鬧的家庭不和的事情,我相信各位讀者身邊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日本的家庭觀念當中,沒有「老人帶孩子」這一說法。日本對於家庭成員之間的劃分是比較清晰的,日本婦女有很多當家庭主婦,而丈夫則外出工作。這樣的模式之所以成立,是因為有整個社會的保障體系所在,老人會有養老金,並且不比外出工作少,這樣就減輕了贍養的負擔。加之,日本家庭當中的社會保險是「家主制」,即丈夫只需要繳納一份社會保險,家庭的直系成員(妻子和孩子)就可以同時享有相關的權利,比如醫保等。所以即便是妻子不去工作,有一份正式工作的丈夫,也不會因為家庭經濟問題而煩惱。

原因二:老人的成長的社會環境不同

現在的老人,在三四十年前同樣是青壯年,我們可以看一下三四十年前的日本是一個什麼樣子。往前推四十年,1980年代的日本正處在高速經濟發展期,而現在的這些老人,為日本的高速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懂技術,並且受教育程度高,退休之前大多數都在一家公司當中擔任骨幹成員。他們即便是退休,也有著很高的技術、管理修養,能夠為更多的公司做出貢獻,而許多日本公司也對他們投出橄欖枝。

那麼四十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樣呢?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階段,大多數人轉向城市,開始謀求第一代的財富。而這些人受到的教育程度有限,能夠有一個高中文憑就已經不錯了。從這些人當中走出的佼佼者少之又少,大多數人依然是在外打工一輩子,回家養老的節奏。他們一旦脫離了現有的工作崗位,就很難再找到第二份工作,除非有關係,不然難以就職,這就是現狀。

原因三:老人對待工作的看法不同

大多數中國老人的首要觀念是「家庭」,而工作只是次要的事情。

根據日本內閤府發布的資料,日本老人工作的原因有:失業了、需要必要的收入、想要發揮自己的餘熱、有充分的時間、想要維持健康等。其中想要維持健康的人佔據了26.1%,也就是說超過五分之一的日本人老人認為,通過工作可以維持一個健康的身體。

中國老人則是不同,他們認為的健康是在廣場舞等公園活動當中,認為安養天年是最合適的養老方式。畢竟現在就有很多人的追求是「不工作」!其實許多日本老人還是比較孤獨的,他們想要通過工作的方式與社會保持溝通,以排遣自己心理上的閒暇。

當然日本老人工作的原因還有想要保持必要的收入,其實這個也是日本的現實,很多日本老人退休以後,其實會失去大部分的工資來源,如果想要保持與之前一樣的生活水準,自然是需要其他的收入來源來補充這部分的收入。

造成中國老人在公園,日本老人在工作的原因是綜合的,僅僅的一個方面是無法從整體說明兩國差異所在的。但是整個社會的風向來看,中國老人不工作是國內的潮流。那麼問題來了,隨著現在中國的發展,未來肯定有更多的老人出現,當你老了的時候,你是會選擇繼續工作,還是在家照顧孩子呢?

相關焦點

  • 中國老人退休後公園散步跳舞,日本老人則繼續工作,子女還不贍養
    中國老人退休後公園散步跳舞,日本老人則繼續工作,子女還不贍養近幾年來,出國旅遊成為了很多人非常喜歡的一件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旅遊已經不再是一件讓人稀奇的事情,人們喜歡去國內很多熱門的景點遊玩,又或者喜歡去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旅遊
  • 日本人逛中國公園,見到這一幕很疑惑:中國的老人都不用工作?
    前一段時間就有一位日本人來中國旅遊,當他走到當地的公園,看到這樣一幕的時候,就讓他感到非常的疑惑,心裡就在想:他們都找不到工作?原來在我們中國的公園內有著許多老人晨練,又或者在各種街頭巷尾都能夠看到老人的身影,每天早上就聚在一起運動。
  • 日本老人養老觀念與中國老人截然不同,值得反思
    日本「50代」(50歲以上)的老人,掌握了七成以上的國民存款額,日本政府規定60歲可以退休,65歲開始領取養老金,但很多人卻踐行著「退而不休」。他們堅守在超市收銀員、計程車司機、便利店服務員、機場引導員等各種工作中。明明有退休金可以領,為什麼日本人還要拼命工作呢?僅僅是因為人口老齡化嗎?
  • 日本「下流老人」為中國敲響警鐘
    導讀: 日本老人不大理解中國老人為什麼要幫子女帶孩子。為日本經濟繁榮貢獻了一生的老年人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安全、安心地度過晚年的場所,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是日本政府乃至整個日本社會需要長期面對的重大課題。其經驗教訓值得已經步入老齡化的中國加以借鑑。
  • 中國老人需要玩具
    受訪專家: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 杜 鵬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秘書長 楊 萍本報記者 高 陽 □本報駐日本、美國特約記者 李 珍 張東秀一提到玩具,人們就會想到那是小孩子的最愛,跟老人似乎沾不上邊
  • 蔣雯麗:公園裡莫斯科的老人在看書 我們的老人在跳舞
    據人文館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書香節整體銷售情況不錯,最後一天全場7.5折,圖書成交量也有小幅增長。   記者在臺灣館、文具館等也發現,一些受歡迎的商品,基本售罄。「銷量整體還可以,食品區很多都賣完了。」臺灣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換書活動大受青睞   「排隊需30分鐘以上」,書香節最後一天,換書區早早就掛上了溫馨提示牌。
  • 為了給一位日本老人實現心願 嘉定紫藤園舉行了一場直播
    今天上午,上海市友協和嘉定區政府在紫藤園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直播,觀眾是一位88歲的日本老人,嘉定紫藤園之父藤本道生先生,來上海賞花,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圖說:嘉定紫藤園為日本老人藤本道生舉辦直播雲賞花 李一能/攝藤本道生曾是日本岡山縣和氣町町長,致力於經營和氣町的紫藤花園建設。
  • 一些日本老人從不「養兒防老」,晚年生活怎麼辦?
    現在國內的獨生子女父母對養老問題非常糾結,討論很多,我在日本工作了多年,對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都有所了解,我來說一下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及養老問題。第一點是:幾乎所有的日本老人都不「養兒防老」。這是國家之間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問題造成的。
  • 一個中國老人,在日本皇宮前掩面而泣
    2019年5月26日上午,在日本東京皇宮正門二重橋前,一位中國老人掩面而泣。他為何落淚呢?他因見不到近在咫尺的唐井碑而悲傷。這位79歲的老人叫王仁富,吉林省白城人,1941年出生。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白城師範學院原圖書館館長教授,著名的唐井碑研究學者。
  • 日本「養兒不防老」,能令老人「老有所樂、老有所養、老有所為」
    日本老人「養兒不防老」的退休生活,卻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生活比較幸福。如果是中國老人的話,一直習慣「養兒防老」,卻是一生都為孩子。中國老人一生都為孩子活,到了晚年的時候都存錢為孩子買房買車,一直與孩子住,為孩子帶孫子孫女一直做家務。
  • 日本大量老人老無所依,長期獨居病亡無人理!與我國老人相差懸殊
    而且經常有朋友從日本旅遊回來就說,日本的老人簡直看不出老來,很多七八十歲白髮蒼蒼的老人還在社會上工作,加油站幫你加油,幫你開大巴車,在便利店幫你收銀等等。但是反過來想,那個是身體健壯的老人,身體健壯自然還能出來工作,生活還比較順暢,自己還多份收入挺有意思的。
  • 中國每天走失1300多位老人 盤點防老人走失好辦法
    中國每天走失1300多位老人 盤點防老人走失好辦法 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七旬老人找不到家」,「老人耳背,迷路街頭」,「85歲老人獨自外出3天未歸」這樣的消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 「自動報警器」幫日本老人解憂
    「自動報警器」幫日本老人解憂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8.08 星期一     日本老人的觀念裡,若自己因為身體疾病、突發意外等需要子女照顧,是一件非常羞愧的事。
  • 西安:老人種花護花九年 環城公園蜀葵花海爭奇鬥豔
    中國園林網5月23日消息:「快看,這些花好漂亮呀。」在北門外西側的環城公園健身區域旁邊的空地上,種植著一大片五顏六色的蜀葵,很多從此處路過的市民都會發出這樣的讚嘆。在北門外西側的環城公園裡,一大片蜀葵靜靜地盛開著,白色、粉紅色、紫色……奼紫嫣紅,爭奇鬥豔,成為公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這些花兒都是韓勁松老人從2004年開始義務種植的。9年來,種花、護花,老人一直沒有間斷過。五顏六色的蜀葵爭奇鬥豔這片花海佔地面積有500餘平方米,最高的一株有2米多高,最小的一株剛剛從地上發出嫩芽。
  • 因為瀕危的神鳥朱䴉,95歲的日本老人,村本義雄和中國結下的情誼
    4月18日,日本95歲的「朱䴉衛士"村本義雄收到中國友人意外來信,他滿面笑容說:「這就是朱䴉帶來的緣分,是我生命的洗禮。」給村本寄信的是陝西省西安市當地報社工作的莊苗苗。14年前,還是大學生的莊苗苗認識了來陝西進行朱䴉保護工作的村本。
  • 伊川:百歲老人 溼地公園樂悠悠
    伊川:百歲老人 溼地公園樂悠悠 2020-12-15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請你幫我準備好葬禮,我要死在中國!」這位日本共產黨老人說
    他是一位日本人,名叫川崎廣人。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日本共產黨員,在退休之後來到中國參加了推廣堆肥技術的工作,不少人問他:「川崎老師,你為什麼要到中國來?」川崎廣人笑著回答道:「我是為了替日本軍人贖罪,除此之外,也為了尋找個人價值。
  • 日本人退休後到底有多少養老金?為何日本老人退休後還在拼命工作
    古詩中提到:不信芳春厭老人,老人幾度送餘春。這是說,春天是捨不得去討厭每一位老人的,因為老人年事已高,他們還有多少個春天可以到來呢?其實關於養老問題一直是人們不願意放棄的話題。作為民生問題之一,養老問題一直牽絆著國內外百姓的心。
  • 日本老人向我提問——他們關心什麼,為什麼?
    日本在應對人口老齡化進程中開創了許多全球典範,也遇到了許多人類社會剛剛觸及到的新難題。其快速的工業化、城市化、老齡化、少子化,其傳統家庭結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急劇變化,與今天的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可以從日本的今天觀照到中國的未來。中國的老齡化比日本晚了整整三十年,只是中國今天的人均GDP尚不及日本三十年前的一半。
  • 北京朝陽公園拒絕外地老人免費遊覽被指歧視
    ,但公園不讓持四川老年證的老人免費入園,稱只對京籍老人優惠。昨日,國際風情節組委會和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均證實目前非京籍老人在京遊覽公園不能免費。  網友  免費僅限京籍被指歧視  昨日下午5時25分許,實名認證的微博網友孫亞菲發微博稱,她帶著母親去逛朝陽公園的「國際風情節」,母親拿出四川省發的老年證,但管理人員稱只有持北京的老年證才能免費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