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的一天上午,上海飛樂電聲總廠門口擺出了一張桌子,不時有人前來交錢買股。這裡所賣出的正是新中國第一隻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票——飛樂音響。那時距離新中國資本市場正式開啟的標誌性事件——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還有整整六年。[詳細]
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現在已成為滬深證券市場的主力軍,而開啟者正是電真空。1987年,電真空作為第一家試行股份制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向社會發行A股股票;5年後的1992年2月,電真空B股上市交易,再次為中國B股市場拉開了帷幕。[詳細]
1993年的前9個月上海股市平淡無奇,直至9月30日,上海昌平路延中實業總部響起那陣緊促的電話鈴聲。一家深圳公司已經暗暗買了延中超過15%的股權,即將成為大股東了,當年的延中實業,在併購重組浪潮中最終演變成今天的方正科技。[詳細]
1991年4月3日,深發展在深交所上市交易,編號「0001」。深市帷幕由此拉開。事實上,「0001」為我們講述的不只是一家商業銀行的上市史,亦是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史。深發展幾經沉浮,印證了資本市場20年滄桑變幻。[詳細]
1997年,農曆「牛年」,中國股市也步入一輪牛市的最高潮。四川長虹作為領軍者,更是一路高歌猛進。市場上流傳著據說是長虹掌門人倪潤峰說的話,「什麼時候買入四川長虹都是對的,什麼時候賣出四川長虹都是錯的」,四川長虹被譽為「第一藍籌股」。[詳細]
20年彈指一揮間,如今,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開業前發行並有交易的深市「老五家」中,代碼為000003的深金田早已經從系統中消失了,但代碼為000002的萬科做到了持續爆發式生長,成為其中最成功地穿越二十年牛熊循環的上市公司。[詳細]
被貼上價值投資標籤的公司,其命運永遠會像那個以價值投資聞名於世的老人一樣——毀譽參半。自2001年8月27日登陸A股市場,作為上市公司的貴州茅臺已經快10歲了。十年裡,貴州茅臺成為了中國的投資者對於價值投資理念的最好的實踐。[詳細]
退市後的PT水仙一直苦苦掙扎:上千名員工下崗分流,僅2000年就達929人;上億資產變賣後仍未清償債務;它已不再擁有上市公司的殼資源,不可能再恢復上市,難以重組。但PT水仙的退市,對於中國資本市場而言,卻是一件載入新中國證券發展史上的大事。[詳細]
2001年2月14日,銀廣夏披露了新一輪逾9億元的配股融資方案,擬投資「前景廣闊」的超臨界CO2萃取技術項目。《財經》雜誌上的《銀廣夏陷阱》一文,徹底改變了銀廣夏的命運,也引發了證券市場的一場「打假」風潮,並打開關閉已久的證券民事賠償大門。[詳細]
1990年,張近東懷揣10萬元剛剛開始自己的事業,2004年蘇寧電器上市,但在當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還未見張近東的身影,2010年,張近東以45億美元的資產榮膺內地富豪榜眼。6年多時間,蘇寧電器的身價累計漲了80倍。[詳細]
以瀋陽金杯客車廠資產為主的華晨汽車(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CBA),是中國在境外市場上市的第一股。它以「瞞天過海」的方式登陸美國,最終被決策層默許。金杯的大膽嘗試,代表了中國上市公司在發展初期積極利用境內外兩個資本市場的努力。[詳細]
2001年8月,趙新先與三九集團受到了中國證監會的嚴厲譴責,原因是違規佔用三九醫藥資金超過25億。調查結果顯示,這筆資金相當於三九醫藥當時淨資產的96%,都被大股東深圳三九藥業及關聯公司佔用,甚至包括未使用的及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募資。[詳細]
2005年4月12日,中國證監會宣布,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已具備啟動試點條件。鮮為人知的是,當天上午,時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的屠光紹,意外出現在湖南長沙的三一重工,與董事長梁穩根 進行了一番長談,希望三一重工擔綱股權分置改革試驗田的歷史性重任。[詳細]
杭蕭鋼構案成為一個很好的契機,它撞開了中國證券市場內幕交易民事賠償的大門。2007年春節前夕,杭蕭鋼構的股價以一個連著一個的漲停板,搭起了另一座漲幅達201%的「超高層建築」。而這一切,源於一份從天而降的價值344億元的天價合同。[詳細]
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上市公司代表敲響上市鍾後合影。 2009年10月30日,首二十八家創業板公司在深圳正式掛牌上市。創業板歷經十年磨礪,終成正果。可有誰人知曉,它們上市前,雖個個「身懷絕技」,但都走過「苦澀」的歲月。[詳細]
300元:2007年10月11日11點20分,中國船舶迎來「巔峰時刻」。中國船舶股票也贏得「硬通貨」的美譽。300元的高價,也猶如A股市場中的珠穆朗瑪峰頂,至今尚無人逾越。拋卻股價而言,「好上加好」的重組模式已經成為央企整體上市和資產注入的典型案例。[詳細]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幾乎每個2008年前入市的投資者都不會忘記這句打油詩:頭頂「亞洲最賺錢公司」光環的中國石油,於2007年11月——牛市最瘋狂之際「海歸」,以48.6元開盤,卻高開低走,最低跌至9.71元,一時套牢投資者無數。[詳細]
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離婚」,其間的複雜性及創新性超乎眾人之想像。2009年的最後一天,東北高速公告,將採取分立的方式重組為兩家上市公司,即龍江交通與吉林高速。2010年3月19日這兩家新公司成功上市,A股市場上的首例分立重組上市案由此完成。[詳細]
在被數任大股東、高管「掏空」後,曾經的績優高科技公司浙大海納「披星戴帽」,2007年9月第一個躺在了破產重整的「手術臺」上。之後,滬深兩市陸續有29家ST公司效仿,按照新《破產法》實施破產重整自救。新破產法2007年實施以來,無一家ST公司退市。[詳細]
26年前的元旦,工行與農行、中行、建行同日誕生。1994年,三家政策性銀行成立,四大行開始了商業化進程。繼建行、中行之後,工行開啟了股改之路。從2005年4月工行股改方案獲批到成立股份制公司,只用了6個月時間,走過了建行和中行一年多的路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