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請「升學顧問」,這是個問題.

2021-12-23 七年爬藤

輪到自己兒子高一了,這兩天和同學家長交流是否要給孩子請升學顧問的問題,很多的討論和爭論,於是在「七年群」做了一次大討論,我也藉此機會梳理了一下我的觀點。

問題:是不是要花大價錢給孩子請升學顧問?如何使用好升學顧問這個角色?什麼時候開始請升學顧問比較合適?

( 一 )

是不是要請顧問?


七年的態度,一直是不建議家長請顧問的。但是最近我有一些思考,也許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因為信息來源的限制,和自身語言等方面的局限,請一個顧問也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如何選擇和使用好顧問這個角色,還是需要一些思考和探討。

為什麼顧問行業在美國沒有成為行業,在申請學生只佔美國大學生百分之幾的中國,卻成為一個火熱的行業?

一是因為的確中國家長對申請美國大學不熟悉,需要專業人士指導;

二是很多學校自己沒有升學指導,家長只能藉助於市場

三是,我們太稀罕名校了。為了排名不惜成本。

美國大學的升學過程,學生要和家長一起回答諸如:

你為什麼要申請我們大學?

你是個怎樣的人?

你以後想成為怎麼樣的人?

你能為我們學校貢獻些什麼?

這些問題都是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所以,美國大學的申請,對於孩子和家庭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成長環節。

從我看到目前的升學顧問的現狀來說,有很多顧問越廚代皰,直接剝奪了孩子和家庭這個成長的機會。讓人非常可惜。這也是我以前非常建議不要顧問的最大理由。

對於大部分中國家長和孩子來說,升學的確是一件有專業門檻的事情,要自己DIY完成挑戰不小。所以,我現在調整一下七年的建議:

如果沒有下面兩個條件:1,學校有自己比較成熟的升學顧問,2,家長/孩子對美國的升學已經有比較好的信息渠道,或者比較熟悉,給孩子請升學顧問一個升學顧問是合理的。

但是怎樣用好顧問的角色,成為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 二 )

怎麼選擇顧問?


在此之前,大家先探討一下,如何選擇一個適合的升學顧問?

選擇顧問,我的建議的評判標準是:

價值觀>投緣>經驗>背景。

其實,大部分顧問如果做了幾年,在升學上經驗已經OK。 既然我們認為升學的過程是一個很重要孩子的成長的過程,而不是為了排名上升幾名的話。價值觀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因為要和孩子談人生呢。 ;)

怎麼了解選擇,我建議大家可以提前關注顧問的公眾號,經常看一下對眼的文章,然後選擇。聽其言,應該也差不離了。

如果公號文章天天是哈耶普的故事,估計都是那名校做幌子的,如果經常會探討教育和成長的話題,應該企業文化有一些教育的基因。這就是我所謂的價值觀了。

如果你不要把顧問的重要性放到很大的話,選擇也不會這麼糾結。這和下一個要討論的問題也有關係,讓顧問做好顧問的角色,不要讓顧問成為主角。但是,很多太『高端』的顧問,很容易成為主角。

不過,大多家長是衝這哈耶普去的,所以,大部分顧問都要用名校做招牌。

低分高錄是市場衡量顧問的唯一標準,也是顧問行業的可悲之處。迄今為止,我很少(幾乎沒有)聽到哪個顧問有底氣說,我不看重排名,我只重視合適。因為這樣的顧問都餓死了。

對於一些比較成熟的國際學校,本身就有比較好的內部升學顧問,其實,依靠學校本身的升學顧問,是最佳策略。1,學校官方的升學顧問其實對自身學校情況比較了解,比市場上的顧問更加能給孩子定位大學;2,官方升學顧問還有一個先天的優勢:可以直接給大學聯繫和推薦學生,這是商業機構無法想像的。(這也是美國市場獨立顧問不多的原因,校內顧問承擔了升學的主力)。當然,學校的每個顧問負責的學生比較多,需要學生自己有比較高的主動性和成熟度。

( 三 )

什麼時候開始找顧問?


以前,大家都是在11年級才開始找顧問,現在都已經提前到9年級或者10年級了。往前提的原因,一部分是競爭激烈,家長開始未雨綢繆,二是因為顧問們也投其所好,提前鎖定。

「橫空出世一個七年爬藤,一下子提前了七年。 」(本季最佳梗)

我的觀點:9,10年級開始請顧問比較合適。其實之前,主要還是孩子的素質養成,這個不用留學專家。學術卓越,全面發展,個性突出。對優秀的定義是普世的,美國這樣定義優秀,我們也是。所以,之前,按照常識培養即可。太早讓留學專家介入,很容易矯枉過正,變成清單學生。

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探討的。如果家長能使用好顧問,早一點也未嘗不可。這個和第四個問題相關。


( 四 )

怎麼用好顧問?

顧問的三個角色:1/流程控制,2/材料組織(包括文書打磨),3/還有擇校。我的建議是讓顧問的主要精力放在1/3上,自己的精力要放在2上面。不要讓顧問介入2太多,喧賓奪主。當然,高價顧問覺得自己的價值主要在2上,所以,往往在2上用力過猛。當然,這也是很多家長情願高價的原因。也是我所反對的。

做個小統計,假設七年要做一個顧問服務,只講合適,不講排名。價格是目前市場均價的一半,有人願意來嗎?顧問可以提供專業的升學服務,包括流程控制和擇校,但是文書和材料組織只提供輔助,不會介入太深。會選擇這樣的顧問服務的舉手看看?

還好,給了我一絲心理安慰了。

繼續這個調查問卷,改一下條件:

如果超過100人,七年也需要考慮眾籌一個特別的顧問公司。 ;)

本次討論是開放的,我也只是在交流我的思考和觀點,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七年...

推薦閱讀:

優雅的留學(小學篇)|不談留學

優雅的留學(初中篇)|初中是高質量留學準備的關鍵

優雅的留學(高中篇)|姿勢正確,永遠都不晚

相關焦點

  • 升學顧問告訴你,如何做好 11 年級升學規劃(上)
    但是,升上 11 年級會讓很多學生感到焦慮,尤其大學招生官特別注意最後完整一年(也就是 11 年級)的 GPA,如果這一年的規劃沒有做好,對大學申請結果會產生相當致命的影響。因此,所有 11 年級注意事項的重點,就是「專注」。專注在維持好成績或繼續拉抬成績,專注考好各項標化考試,專注了解預計申請的大學,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專注在強化自己。
  • 美聯移民 | 美聯移民顧問,高效解決孩子赴港升學
    美聯升學顧問高級經理朱恩賢認為,參考內地以往的高考數據,每年約1,000萬名內地生參與高考,只有約16%的人獲本科取錄,能進入「211」及「985」這類重點大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的考生僅佔總體近1%至2%。所以不少家長均有意提早讓子女赴港升學,既可投入更佳的學習環境,還可為未來到海外升學未雨籌謀,提早鋪路。
  • 一站式規劃英國留學丨這份「升學對照表」為你準備好了
    我國教育部發布了《關於高校考試招生及畢業生就業有關情況》,以下這幾組數據讓人印象深刻: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
  • 你選對升學顧問了嗎?
    自去年四月發表了《有史以來留學業界最真情和真實的告白》一文之後,我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長、學生和留學屆同行的關注,也不停有家長慕名前來給孩子 「問診」。大家對獨立顧問這個職業,包括我個人提供的申請指導項目還有很多疑問和不解。接下來希望可以就家長提出的一些共同的問題給出解答。雖然美國大多數高中都有校內升學顧問。
  • 大學申請真的需要私人顧問嗎?
    私人升學顧問一般每年只收30位以內的學生,而且所有工作時間都投入到大學申請上,為每位學生提供的一對一服務是公立員工做不到的。Huffingtonpost文中提到,美國私人升學諮詢服務發展迅速,2013年秋季入學的大學生中,約26%僱傭了私人升學顧問 ,比10年前翻了3倍。雖然我沒見到灣區高中的數據,但就學校的觀察,亞裔學生僱傭私人升學顧問的比例遠遠超過26%。
  • 被留學中介扼殺的私人升學顧問
    觀察君和一個做顧問的朋友閒聊,期間他一直抱怨自己每天要跟籤約,促籤,新員工培訓,KPI考核,業績目標,後期跟進,部門協調等打交道,忙的不可開交,最後還總結了一句:升學顧問是留學行業最苦逼的工作。、面試輔導等);後續服務(美國社會文化培訓、美國大學課程導讀、研究生申請、職業發展規劃等);與留學中介簡單的「送出去」相比,更多了實質性的能力提升,這也是諮詢公司近幾年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很多大的留學中介也緊隨其後,有的也在流程中增加了規劃服務,有的成立或者收購高端的諮詢團隊,這也是時代的一種需求,但與美國的升學顧問還是有很大差別的:1、美國的獨立升學顧問一般是個人,
  • 校內升學顧問是怎樣一種資源?
    以下文章由留學觀察者整理於 INSIGHT CHINA 原文:《中介,升學指導,獨立顧問,都是什麼鬼| 史上最全申請外援攻略》校內升學顧問 - Guidance Counselor在美國,無論是公立或私立高中都設有Guidance Counselor - 校內升學顧問。
  • 搬家習俗 搬家要不要挑好日子?
    搬家吉日搬家要不要挑好日子  但大多數人還是希望能看個好日子,取個好兆頭。而以民間習俗來說,看日子是否為良辰吉日,通常會以農民曆上的資料為參考。  在農民曆中所指的「移徙」就是指搬家;而「入宅」通常是指新居落成遷入新宅; 「安床」是指新婚安置新床或久年不受孕或是諸事不順需重新安床。
  • 【重磅】善恩升學顧問服務推出
    他精於啟發學生自我挖掘自我發現,優化申請策略,達成極佳的升學結果。周老師本科和研究生分別就讀於北京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周老師將作為善恩升學顧問的總負責人,協調善恩升學顧問團隊的工作,並親自審核每一位學生的申請材料。
  • 為知識付費,請停止你的「法律白嫖」|王鼎元工作室
    但,有些當事人明明只是想免費諮詢,卻表現出一種「我很信任你,這個案子一定讓你代理」的態度,騙取律師的信任,諮詢後也很滿意,但說到籤合同的時候就以各種理由如「律師專業不太行」「律師態度不太好」「律師費用太高」等,擦擦屁股就走人。
  • 通知|有關2021/22「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申請
    為了向前往內地讀學士學位課程的香港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持,以及確保學生不會因經濟困難而無法獲得專上教育的機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出了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以下簡稱為資助計劃)。資助計劃包括兩部分:「經入息審查資助」(每名通過入息審查的學生視乎需要可獲全額資助或半額資助)和「免入息審查資助」。
  • 9月19日,行知學園「日本升學分享會」天津站🔥預約報名中
    9月19日,行知學園「日本升學分享會」天津站火熱預約中,正在規劃2021-2022年赴日的小夥伴趕快戳文末「了解更多」與我們顧問了解吧!
  • 國際學校的孩子們,你們真的知道學校升學顧問的價值嗎?
    大部分升學顧問在填寫表格之後還會同時提交一封正式的推薦信,這封推薦信就像一本書的前言,給學生的整份申請資料定了調。招生官看完成績單之後看的第一份資料就是升學顧問的推薦信。如果升學顧問很了解學生,就算在最苛刻的招生官面前,這封推薦信也會幫助學生提高錄取概率。
  • 2021「港澳臺聯考」難度增大!內地港生殺出重圍的「升學利器」還香嗎?
    等到高中階段面臨升大學,在內地就讀高中的港籍學生不能跟內地的同學一樣直接參加內地高考,而需要參加「港澳臺聯考」,所以港澳臺聯考是內地讀書港生升學必選。港生有2大主要升學利器,分別是「港澳臺聯考」和DSE,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升學方向多元程度不同、競爭激烈程度不同。
  • 一定要遠離這3個害人的「學生思維」
    現在每晚我都會在星球回答大家的問題,今天總結3個最常看到的問題,問題的背後都是來自這三種思維
  • 升學顧問與招生辦的關係真的有價值嗎?
    如果有人給你承諾哈佛大學的錄取,你願意支付多少錢?
  • 美國私立學校文化之旅-「第七站「Tabor Academy泰博學校」
    在接下來的三個星期裡我的團隊將橫穿美國教育之路,我會用本公眾號記錄每一個受邀走訪的高校 。 希望通過我們的視角能讓家長和學生對這些充滿文化的學校有個更直觀的了解。90+學生可得到面試機會TOEFL平均成績:~110/120SSAT平均成績:2100/2400由於篇幅有限,如果您想了解泰博學校面試具體的得分指南,或者如何在文書面試中體現「雙重融入」的計劃,或者學校的入學要求以及其它更詳細的信息請通過我們的工作人員預約與Ada Wang顧問的單獨面談時間,聯繫方式如下:
  • 如何和升學顧問保持好關係?
    尤其是那些標榜為College Prep(大學預備)的高中,他們的升學諮詢顧問會更富有經驗、對學生的幫助及影響更大。升學顧問(high school guidance/college counselor),或簡稱顧問(advisor),對於美加這邊的高中生來說,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 請停下「計數器」思維
    因為我們都知道一個制定目標的 SMART 原則,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目標必須可衡量(Measurable)」。那麼,為什麼還說「不要量化」呢?原因很簡單:量化目標,實質上是一種「降維」的做法。它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而是通過把問題簡單化、平面化,讓你產生一種「解決了問題」的錯覺而已。
  • 「習う」、「學ぶ」、「勉強する」有什麼區別?
    例如可以說「日本語を習う」、「日本語を學ぶ」、「日本語を勉強する」。雖然都表示學習日語的意思,但這三個動詞在學習內容、方式、語體上略有不同。「習う」:多指技能方面的學習,表示通過模仿、反覆練習掌握某種技能或學問,但技能多於學問。「學ぶ」:既可指技能,又可指學問方面的學習,內容涉及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