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精髓在下半句,老祖宗的處世良言

2020-12-22 尋歷史真相

01

從我們呱呱墜地起,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會教育我們在日後的成長或做事過程中一定要謙虛禮貌,謙虛使人進步而驕傲則使人落後。甚至於我們從小便會聽到類似於孔融讓梨,不恥下問等典故故事,甚至於古人都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可見謙虛對我們的人生有多麼重要。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這句詩還有下半句。

俗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這其中蘊含的人生道理不由得讓我們深思,這句古語的出現告訴我們從古至今驕傲自滿只會惹人厭煩,對我們的人生發展和個人升職都是不利的,反而謙虛則是一個高尚品質它會助力我們的人生節節高升。

這點在官場上就可以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領導所喜愛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能力且謙虛的人,這種人往往除了謙虛一個優點以外他們還眼界廣闊且胸懷坦蕩,所以跟這種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舒暢無比,領導也是人他也會喜歡跟讓自己感覺舒服的人共處,所以謙遜的品質在工作之中會給予我們過多幫助。

02

但這句話的下半句則是「自滿則敗,自矜則愚」,這就是表示往往自我滿足的人在別人眼裡,其實什麼都不是,甚至於他的口碑還會非常的差,是別人眼裡最愚蠢的存在。就比如如果你是一個極其好勝且好大喜功之人,往往一點成就就會讓你得意忘形。那麼這樣的人在工作之中已經聽不得別人的批評,總感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最好的最棒的與他相處也總得以他為中心,試問誰又喜歡和這樣的同事一起共事呢?可見往往不知深淺的狂妄自大才會使我們人生路上最致命的一個弱點。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自己多麼的優秀,都應該話到嘴邊留半句,要知道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如果遇到比自己實力弱或者是自己的晚輩的話,更應該收起自己的鋒芒更多的鼓勵自己的晚輩或者弱者尋找他們的閃光點。這樣你的一個偉岸前輩的形象便樹立了起來,通過晚輩們的口口相傳,你的好口碑久而久之就會被培養出來,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工作上,大家才會更加的喜歡你。

而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這些道理,古人早已琢磨明白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那句不聽古人言,吃虧在眼前的俗語,所以有的時候借鑑一下古人的智慧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容易。關於這句話你有什麼其他的理解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03往期精彩文章

史上最能生的皇后,15年生下12個孩子,31歲被皇帝含淚賜死

她是梁山上最美的女漢子,手下敗將無數,可惜被宋江羞辱一生

古代「變態」的洞房規矩,駙馬洞房前,必須先跟其他宮女睡一晚?

宋朝人豐富的夜生活:吃喝轟趴點外賣,上街購物逛青樓

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3大原因令人佩服

04參考資料

《中國俗語》、《中國傳統俗語叢書》等

題/古人講「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精髓在下半句,老祖宗的處世良言文/尋歷史真相-宥乾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哲學
    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哲學如果提起為人處事的道理,想必古人則更有發言權,人們活在世上,為人處事是一個比較讓人頭疼的問題,也是十分具有哲理的事情,因為一不小心我們就會陷入與人交往的瓶頸。
  • 老祖宗智慧: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什麼?中年人不妨留意
    老祖宗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自滿則敗,至矜則愚」。人無完人,誰都有糊塗的時候,好在古人留下言語教導後人,道理就在那裡,學不學、能不能學會則是自己的事。今天,我們便來解讀這句俗語,細剖古人智慧,方能知其真義,為人處事,中年人不妨一看。
  •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一個容器,若裝滿了水,稍一晃動,水便溢了出來。一個人,若心裡盛滿了驕矜,便再也容納不了新的知識、新的經驗及別人的忠告。長此以往,事業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猝然受挫。故古人云:「滿招損,謙受益」。只有持盈若虧,人才能不斷進步。        有一回,孔子帶領弟子們在魯桓公的廟堂裡參觀,看到一個特別容易傾斜翻倒的器物.孔子圍著它轉了好幾圈,左看看,右看看,還用手摸摸、轉動轉動,卻始終拿不準它究竟是幹什麼用的,於是就問守廟的人:「這是什麼器物?」
  • 古人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精華在下半句,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意思就是說人在某方面極具努力的話就會有某方面相應的成就,現在很多人也會用這句諺語來表示因果輪迴。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後面還有半句而這半句才是前半句的總結和精髓。所以那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後半句則是「一切禍福,自作自受」。這表明上課就在人的一念之間,若我們在設立自己目標的時候心存歹念,向著自己那個不正確的目標一直前進,那麼最後很可能會收穫與之相反的結果。俗話說得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大大用典【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一個人不管當到多大幹部都要有組織紀律性,職位越高組織紀律性應該越強,防微杜漸才能不出問題。  ——摘自習近平《嚴明黨的組織紀律,增強組織紀律性》,2014年1月14日  【原文】  夫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齊之虧且溢,可立而待,不會亦何傷乎?
  • 老人言「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精髓,老祖宗留的為人處世道理
    老人言「水至清則無魚」,老祖宗留的為人處世道理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老百姓,雖然沒有文化但卻擁有生活智慧。很多民間俗語看似很淺顯,但卻蘊含了很多人生道理。這些由古人總結出來的人生真諦,只有在親身體會之後,才能徹底讀懂其中的深意。
  •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當我們給水杯盛水時,都不會將水杯盛滿,會留一部分空間出來,這樣水就不會溢出來,端杯子的時候也不會擔心開水撒在手上燙傷了,而月亮也是如此,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月蝕,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
  • 古人言: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古人言: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要想細水長流,明月高照,還是謙虛低調,踏踏實實的過日子,如果再瞎折騰,等待您的,也許是折騰之後的「爛攤子」!
  •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小滿,你同意這個觀點麼?
    古人云:「小滿,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意味著自然萬物還有向上生長的空間,生命也是如此,順勢而為,把握好尺度,身體將獲得新的能量。我們常嘆古人智慧之精,小滿節氣,不僅僅是季節轉化的標誌,更是對人生的一種提醒和啟示。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一切達到極致後必然走下坡路。大滿並不是古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而「小得盈滿」,是將熟未熟還有向上的空間,還可以「繼長增高」這恰好也是人生最好的狀態。什麼是小滿?
  • 《易經》:水滿則溢,人滿為患
    水滿則溢,人滿為患。一個容器如果裝滿了水,稍微晃動一下水就溢出來了,一個人過度自負,心裡裝滿自己認為的「豐功偉績」,便容納不了新的知識,新的經驗,和別人的良言忠告,長此以往之後,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突然受挫。滿招損,謙受益,驕傲自滿者常生禍患,謙虛卑下者才能善於保身。
  •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要懂得知足
    3 水滿則盈,月滿則虧無論如何,請務必要明白:月滿則虧,人不知足,則會失敗。因為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不是如意的,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充滿了許多艱險,然而磨難過後,要學會去活出自我。請記住,人生一世,水滿則盈,月滿則虧,人生最美的感覺,是努力了,是拼搏了,還殘留著些許的遺憾。花未全開,朝露之下才是最美麗的;月圓未圓,才是天空中最有深邃的意味。人生一世,萬不可不知足,請記住,知足常樂。
  •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深度好句)
    看到朋友圈裡活得繪聲繪色的別人,再看看自己一個月沒疊的被子,改變自己變得毫無鬥志。七、不要因為貪婪,故意去擋別人的路,因為大家一起走,路才會越來越寬。不要因為嫉妒,故意去壞別人的事,因為別人過不好,你也不會很好過。不要因為好勝,故意去爭不該你得的東西,因為德不配位,往往有餘殃。
  • 古語說「酒不護賢,色不護病」,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人生四戒
    常言道:「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老祖宗創造的精神財富,時至今日依然讓人們受益匪淺。 他們將生活百態、親身經歷,都融匯在了一句句俗語中,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的身後,就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不至於吃虧上當。
  •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一個人最大的錯誤就是愛得太滿,物極必反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花滿則衰,愛滿則痴。愛需要適當的距離,不要愛太滿,物極必反。 03 在感情中,女人若是愛得太滿,最後受傷的往往也是你,就會像握在手裡的沙,握得越緊,沙會流得越快,握得越松,沙在手裡的停留時間才會越久。
  • 老祖宗留下的10句老話: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變
    老祖宗留下的10句老話: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1. 始知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自從聽到這席話後,比自己讀十年書收穫還大。意為自聽某人講述後,頓時懂得許多道理。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水滿了就會溢出來,月亮圓了就要缺了。告訴人們,取得了好成績,不要驕傲自滿,驕傲自滿會使人落後。5. 人無氣勢精神減,囊少金錢應對難。囊:口袋。
  • 【至理名言】自古人生最忌滿,半智半愚半聖賢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滿則驕」,講的是三種自然現象,又比喻的是為人處世的姿態,也是先輩留下的至理名言。
  • 老祖宗三句良言,句句經典!
    老祖宗三句良言,句句經典!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它們言簡意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既然能夠歷盡千年歲月滄桑而長盛不衰,身為一脈相承的炎黃子孫,更應該奉守老祖宗的這些教誨。俗語一:腿軟不同房,肉軟不吃涼
  • 古人云:「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本身前半句就沒徹底弄明白,別說這一整句了。後來,為了弄明白,特意請教了幾個人。第二部分指的是太講義氣的人守不住財富。有些人會把這句話錯誤地理解成講義氣的人獲得不了財富。太講義氣的人,會各種仗義疏財,看到什麼人都會幫一把,最後賺的錢都會放在別人身上,導致自己的財富積攢不下,甚至全都搭出去。
  • 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酒滿茶半杯,七分為敬,酒滿茶淺意義深遠
    「爺爺泡的茶,有一種味道叫做家...」看到茶話題的時候,作為一個80後,首先想到的是周杰倫的這句歌詞。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不僅發現了茶,而且還利用茶,據說從4700年前的神農時代開始,可以說在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 茶話記|酒滿茶淺,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
    民間俗語有云: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存在即有道理。這條經驗既然能夠傳承至今,其中自然蘊含著代代傳承而來的深厚內涵。古人通過上千年的生活實踐、經驗積累,給我們攢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我們在吸收傳承時,不僅要做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01酒滿茶淺中國人向以「無酒不成席」,酒滿敬客,代表的是主人深厚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