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哲學

2020-12-17 思帆歷史趣聞

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哲學

如果提起為人處事的道理,想必古人則更有發言權,人們活在世上,為人處事是一個比較讓人頭疼的問題,也是十分具有哲理的事情,因為一不小心我們就會陷入與人交往的瓶頸。那麼對於這些問題,古人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我們今天不妨來看一下古人們的智慧吧!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大概意思說的就是當水盛得過滿的時候,就會溢出來。而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容易發生月蝕,沒有什麼事情是能夠做到十分圓滿的。

那麼整句話的引申含義就是:如果一個人過於自滿就會導致最終的失敗,為人還是謙虛謹慎的好,這樣的人生才能走得更加平穩,也不會給自己的人生軌跡招致麻煩。

這同樣也反映出了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姿態,縱觀歷史上有名氣的大人物,他們並不會因為別人幾句誇獎的話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自己的一絲成就而喜出望外。對於自身的成就,小編覺得自己知道就好,而且如果一個人很容易滿足,或者是很容易驕傲的話,就很難再進步。

驕傲自滿是會使自己最終墮落的,它是一個人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同時也會拉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說到底是一件很有損自己人格的事情。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凡是比較成功的人,他們說起話來都會留有一些餘地,從不會將話說得過滿,也不會將自己的成功吹噓得過於嚴重,做起事來也很講究分寸,也不會給他人帶來不快的感覺。

而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雖然說下半句所表達的含義上半句有些相同,但是它卻是上半句的升華。下半句是這樣講的:「自滿則敗,自矜則愚」。

說的就是如果很滿足當前自己的現狀,那麼就很容易導致失敗。如果經常的誇耀自己,那麼也是一件很愚鈍的事情,甚至是一件讓人瞧不起的事情。凡是走到了極點,那麼就容易向著反方向去發展,也就是說如果當一個人太過成功的話,那麼就有可能有一些小挫折出現,所以在這個時候就要十分謹慎,正如老話所說的滿招損,謙受益。

謙虛會使自己能夠更上一層樓,而過度自滿則會使自己跌入深淵。就像人們所經常說的物極必反,因此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必須保持謙卑的形象,以免給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就拿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假如一個人在工作中表現的十分優秀,他為此而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就是眾人當中最厲害的那一個,於是便整天洋洋自得,目中無人。久而久之,他就會引來周圍人的不滿,這也會嚴重影響他個人的人際關係,甚至會對自己的工作和前途產生影響。

那麼假如一個人凡事謙虛謹慎,就會受到身邊人的愛戴,無論是身邊的朋友,還是職場中的同事,都會禮貌待他。大家在相處的時候也會非常融洽,因此謙虛的人可以很容易的獲得各種優質的人脈,這就是為什麼古人說「謙受益」了。

事實上,每個人都會在得到中失去些什麼,那麼我們只能將失去的程度控制到最低,於是謙虛做人,低調做事便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就算是自己再優秀,我們埋在心底裡就好了,沒有必要聲張出去,大家說是吧?

小編最後也勸告大家,失意的時候不要低落,成功的時候也不要自滿,這樣你才能收穫意外的驚喜哦!

相關焦點

  • 古人講「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精髓在下半句,老祖宗的處世良言
    甚至於我們從小便會聽到類似於孔融讓梨,不恥下問等典故故事,甚至於古人都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可見謙虛對我們的人生有多麼重要。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這句詩還有下半句。俗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這其中蘊含的人生道理不由得讓我們深思,這句古語的出現告訴我們從古至今驕傲自滿只會惹人厭煩,對我們的人生發展和個人升職都是不利的,反而謙虛則是一個高尚品質它會助力我們的人生節節高升。這點在官場上就可以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 老祖宗智慧: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什麼?中年人不妨留意
    老祖宗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自滿則敗,至矜則愚」。人無完人,誰都有糊塗的時候,好在古人留下言語教導後人,道理就在那裡,學不學、能不能學會則是自己的事。今天,我們便來解讀這句俗語,細剖古人智慧,方能知其真義,為人處事,中年人不妨一看。
  •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當我們給水杯盛水時,都不會將水杯盛滿,會留一部分空間出來,這樣水就不會溢出來,端杯子的時候也不會擔心開水撒在手上燙傷了,而月亮也是如此,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月蝕,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
  • 大大用典【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一個人不管當到多大幹部都要有組織紀律性,職位越高組織紀律性應該越強,防微杜漸才能不出問題。  ——摘自習近平《嚴明黨的組織紀律,增強組織紀律性》,2014年1月14日  【原文】  夫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齊之虧且溢,可立而待,不會亦何傷乎?
  •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一個容器,若裝滿了水,稍一晃動,水便溢了出來。一個人,若心裡盛滿了驕矜,便再也容納不了新的知識、新的經驗及別人的忠告。長此以往,事業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猝然受挫。只有持盈若虧,人才能不斷進步。        有一回,孔子帶領弟子們在魯桓公的廟堂裡參觀,看到一個特別容易傾斜翻倒的器物.孔子圍著它轉了好幾圈,左看看,右看看,還用手摸摸、轉動轉動,卻始終拿不準它究竟是幹什麼用的,於是就問守廟的人:「這是什麼器物?」
  •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要懂得知足
    其實人生一輩子,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充滿了許多的落寞,也充滿了許多的輝煌。人生一世,要知道,一個人輝煌到極致,或許就會逐漸變得落寞,就像月亮一樣,太圓了,就會逐漸變成彎月了。人生一輩子太不容易知足,那麼自己就會逐漸走向下坡路。
  •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深度好句)
    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四、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們常說「虛心使人進步」,只有沉下心來,正視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通過彌補這些不足來成長。不尊重別人,也不願意接受認知範圍以外的東西,自然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狹隘,失去不斷進步的機會。五、如果你覺得誰都沒有自己懂得多,那恰恰是因為,你對自己無知的認識太少。
  •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看似簡單的俗語,實際上暗含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在學習俗語的時候,能夠將其中的道理運用的生活中去,對於我們的生活有著莫大的好處。許多俗語因為趣味盎然而被人們熟知,但是人們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被人們熟知的俗語,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可惜很少有人能夠知道,比如這句「兔子不吃窩邊草」。
  • 古語說「酒不護賢,色不護病」,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人生四戒
    常言道:「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老祖宗創造的精神財富,時至今日依然讓人們受益匪淺。 他們將生活百態、親身經歷,都融匯在了一句句俗語中,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的身後,就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不至於吃虧上當。
  •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小滿,你同意這個觀點麼?
    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意味著自然萬物還有向上生長的空間,生命也是如此,順勢而為,把握好尺度,身體將獲得新的能量。我們常嘆古人智慧之精,小滿節氣,不僅僅是季節轉化的標誌,更是對人生的一種提醒和啟示。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一切達到極致後必然走下坡路。大滿並不是古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而「小得盈滿」,是將熟未熟還有向上的空間,還可以「繼長增高」這恰好也是人生最好的狀態。什麼是小滿?
  • 俗語:百日斫柴一日燒,啥意思?老祖宗的人生哲學
    俗語:百日斫柴一日燒,啥意思?老祖宗的人生哲學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全世界範圍內最為博厚悠久且豐富的歷史文化,這是全世界人都認可的,再也沒有一個國家或者民族有我們國家這麼久遠豐富的歷史。經過上千年漫漫歷史長河的沉澱,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十分寶貴的文化,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將會永遠是我們國家一筆不可代替、不可衡量的財富。都說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生命力、創造力與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根本、是靈魂,所以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慶幸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珍貴的「財富」,我們應該將屬於我們國家特有的這些「財富」好好地珍存,繼續發揚傳承下去才是。
  • 老祖宗留下的10句老話: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變
    老祖宗留下的10句老話: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1. 始知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自從聽到這席話後,比自己讀十年書收穫還大。意為自聽某人講述後,頓時懂得許多道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萬般:各種各樣。下品:下等。舊時認為在所有的行當裡,只有讀書求功名是正經門路,最為高尚,其餘都等而次之。4.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水滿了就會溢出來,月亮圓了就要缺了。
  •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一個人最大的錯誤就是愛得太滿,物極必反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花滿則衰,愛滿則痴。愛需要適當的距離,不要愛太滿,物極必反。 03 在感情中,女人若是愛得太滿,最後受傷的往往也是你,就會像握在手裡的沙,握得越緊,沙會流得越快,握得越松,沙在手裡的停留時間才會越久。
  • 古人言: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古人言: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要想細水長流,明月高照,還是謙虛低調,踏踏實實的過日子,如果再瞎折騰,等待您的,也許是折騰之後的「爛攤子」!
  •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得到中總會失去些什麼這是世之常理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得到中總會失去些什麼這是世之常理。所以,在生活中,面對失去的,我們應該平靜如水,面對得到的,也應該保持一棵平常心。人生如戲,每一個人都是主宰自己生命唯一的導演。笑看人生,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人生不會太圓滿,擺正心態對苦甜。
  • 【至理名言】自古人生最忌滿,半智半愚半聖賢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滿則驕」,講的是三種自然現象,又比喻的是為人處世的姿態,也是先輩留下的至理名言。
  • 常說:救急不救窮,其實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諄諄教導
    常說:救急不救窮,其實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諄諄教導以前人們的生活條件很差,而且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先進的科學設備,人們要是想記錄一件值得紀念的事情,通常情況下都會去買一些竹簡,紙張在那個時候賣的很貴。每一句俗語都是古人寶貴的生活經驗,它可以讓我們後人少走一些彎路,就算以後遇到了挫折大家也不至於束手無策。還有的俗語可以幫助大家預測即將要發生的事情,比如那些關於節氣的俗語。農村俗語對我們後人來說是十分有益的,我們應該利用好這筆寶貴的財富。
  • 俗語:「男做上怕三,女過滿怕午」,啥意思?你們這樣講究嗎?
    小時候在爺爺家生活的時候,爺爺經常給我講一些歷史故事,還教我一些諺語和俗語,說長大了會用到。我記得很清楚的一句俗語就是:「男做上怕三,女過滿怕午」,看字面意思可能看不出來,但這句俗語講的其實是關於生日的一些講究和忌諱。
  • 皆知俗語「萬惡淫為首」,卻不知下半句才是精華,還少有人能做到
    作者:微微皆知俗語「萬惡淫為首」,卻不知下半句才是精華,還少有人能做到在中國的發展中,俗語對歷史進程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這是古代人們生活和智慧的結晶,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富。不管這些俗語是否能夠運用到我們的生活裡,也不管這些俗語有沒有什麼智慧大道理,這些都是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總結的一些東西,就像我們的古代先人根據當時時代對女子的約束,從而衍生出了我們大家都知道的「萬惡淫為首」。大家都知道,男女大防一直是古代人重視的問題,女子和男子之間交往都是有一定的約束和限制,尤其是對待魚子來說,這種約束和限制更加嚴格。
  • 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是老祖宗留下的忠告,最好長個心眼
    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是老祖宗留下的忠告,最好長個心眼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我們每一天都是要和人進行交往的,所以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人與人之間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處理方式上面也就會多種多樣,比如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交往的人是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