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近幾年平價一些了,以前它可是名貴的海鮮,畢竟「鮑參翅肚」這耳熟能詳的四海珍中鮑魚就是頭一個。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水產養殖技術也進步了很多,所以鮑魚已經走上了百姓餐桌。從鮑魚這個食材本身來說起,按照加工方式一般有三類四種可以選擇,不同加工方式的鮑魚所對應的做法有所不同:
1、鮮活鮑魚:最常吃的就是這種了,我家周邊的超市、市場都有不少鮮活的小鮑魚賣,價格也還挺便宜的,更為碩大的就得去酒樓或者專門的海鮮市場了。優點是滋味鮮美,烹飪方法簡單便捷,缺點就是自己要動手宰殺、刷洗,稍微費點事。
2、幹品鮑魚:幹鮑魚簡單分為淡幹鮑和鹹幹鮑。
①淡幹鮑魚:淡幹鮑一般就是自然晾曬的鮑魚乾品,沒有什麼化學品、添加劑的幹涉,就是陽光、微風和時間塑造的美味。優點是對於鮑魚的原始風味保留的很好,缺點可能就是售價上相對不那麼「親民」了。
②鹹幹鮑魚:鹹幹鮑好像已經不那麼多見了,簡單地說就是先將鮑魚用一些鹽醃漬一下,然後再曬乾或者烘乾得到的產品。它的優點就是更容易保存,存放時間更長,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它比較鹹鹽分高,跟現在人們普遍地油低鹽的健康飲食趨勢不符,所以也比較少見了。
上述的加工方式中,幹鮑從發制到烹飪的周期太過漫長了,都是以「天」來計算的,所需配料也十分龐雜,又昂貴又熬功夫,可以說有這個條件能烹飪的人,都是專業人士,而且人家弄一次鮑魚最後得到的大量鮑汁高湯,也有別的商業用途。所以投入大、再累都值得,咱們老百姓在家裡吃就別受這個累了,這次分享鮮活鮑魚的做法:
蔥蒜蒸小鮑魚
【準備材料】:鮑魚仔10個、料酒2匙、生抽2匙、蠔油1匙、香蔥一把、大蒜2頭、食用油適量。(也可以加點粉絲一起蒸,滋味也是不錯的)
【鮑魚預處理】:
小鮑魚仔可以用一個湯匙貼著殼伸進去將其整個剜出來,如果鮑魚稍大的話,就用小水果刀將其背後閉殼肌先割斷,這樣整個鮑魚就可以從殼裡取下來了。這個殼不要丟,刷洗乾淨,一會還要用它來盛放鮑魚的;
鮑魚肉刷洗乾淨,尤其是裙邊部位比較容易藏汙納垢,把鮑魚的內臟去掉,嘴部連帶的食管等去掉。鮑魚肉光滑的足部那面略改劃刀方便入味,最後把處理乾淨的鮑魚原樣放回刷洗乾淨的殼裡。
【醬汁的製作】:
1、把小蔥摘洗一下,留兩根切蔥花最後上菜時候點綴提味用,剩下的香蔥切段,大蒜去皮切末;
2、鍋中下多一點油準備熬蔥油,將蔥段下鍋熬製顏色枯黃帶點褐色的程度就差不多了,把蔥撈出來棄掉。然後下蒜蓉、料酒、生抽和蠔油,小火加熱攪拌成汁即可關火盛出。
【蒸鮑魚】:
蒸鍋加水燒熱,等待水開的時候,把醬汁均勻的淋在每個小鮑魚上面,水開之後鮑魚入鍋蒸5到6分鐘左右即可,再來點蔥花點綴一下,家常又簡單的小鮑魚就烹製好了,喜歡吃粉絲也可以墊一些泡軟的粉絲在殼裡一起蒸,鮮香爽滑。
其實這種新鮮的小鮑魚吃法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平時燉雞、燉紅燒肉、燉土豆等等都可以加進去。但唯獨記住它到底還是個海鮮,燉著吃跟煲煮喝湯還不一樣,所以不要久烹,基本上都是其他那些食材燉的差不多了之後,再將鮑魚入鍋互相借味,如果從一開始就放進去一起慢慢咕嘟著,那鮮鮑魚基本就「糟蹋」了。
鮑魚的小知識:
1、「四頭鮑」、「雙頭鮑」這個說法中的「頭」是什麼意思?
答:我們常見的「幾頭鮑」的說法是以前衡量鮑魚大小的標準,最初是指「幾個如此大小的幹鮑魚能湊合1司馬斤,那如此大小的幹鮑魚就是幾頭的」。通俗點說就比如:我手裡有個挺大個的幹品鮑魚,4個這麼大的幹品鮑魚就是1司馬斤重,那這個就是「四頭鮑」,其中1司馬斤大約是604.79克,也就是說「四頭鮑」差不多是150克左右一個的大小。
不過現在也不太有這個硬講究了,很多都是用市斤(500克)來衡量的,畢竟這樣一來「四頭鮑」就等於是125克一個了,原本的「五頭鮑」就升級了啊,而且有些賣鮮活鮑魚的也用「頭數」來表明自己的鮑魚個頭大,這就不用較真兒了。
2、鮑魚的內臟到底能不能吃?
答:我們一般吃水產品,大多數的內臟都是不能吃的,因為畢竟很多生物都是雜食的,有些甚至會腐。但鮑魚的情況稍微有點特殊,它只吃藻類,所以有些人也覺得鮑魚內臟才是「大海的精華」,比如韓國料理裡就會用到鮑魚肝之類的,日本也有鹽辛鮑魚肝。
事實上鮑魚的內臟是不建議吃的,因為它們吃的一些藻類會產生光敏性毒素,吃了之後如果暴露於陽光之下,可能會帶來皮炎似的反應,一些本身就是過敏體質的人尤為如此,比如我就是,所以這個內臟還是去掉。
美食話題:鮑魚你選幹的還是新鮮的?覺得怎麼做更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