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空氣清新劑和芳香蠟燭可能會引發癌症

2020-12-19 中國網新聞中心

中國網1月20日訊 據俄羅斯媒體1月17日報導,近期,約克大學的英國科學家們得出了一個結論:芳香蠟燭和空氣清新劑可能會引發癌症。

阿拉斯泰爾·劉易斯教授進行了一項研究實驗,其研究結果表明,用於製成芳香蠟燭及空氣清新劑的物質在與臭氧接觸後,會變異成甲醛。

在正常狀態下無危害的檸檬烯也變成了有害物質。除了在日用化工中被用作增香劑以外,它甚至還被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有關這一物質可能會變異成甲醛的這一事實,科學家們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發現。然而,事實表明,經常在房間使用日用化工品以及增香劑會使這種物質開始在房間中聚集。

科學家們強調說,化學香料在今天被許多家庭使用。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徹底弄清甲醛對於人類健康的長期影響,儘管目前已經證實,這種物質會導致眼睛疼痛、喉嚨發炎及流鼻血。

科學家建議人們更多地關注自己在家中使用哪些日用化工品。如果無法避免有害物質,那麼就必須頻繁地為房間通風,並且栽培一些能夠吸收有害物質的室內植物。(玄松川)

相關焦點

  • 空氣清新劑和香味蠟燭會引起DNA致癌突變和哮喘病
    春天的草地,松林,剛剛洗過的布單,以及神秘的東方;提神的神聖氣味,讓我們家中立刻讓人感到清新、潔淨、放鬆和爽快。     在英國,我們每年要花費4億英鎊在2.25億噴霧、空氣清新劑、凝膠、蠟燭和薰香棒上,每一種都誘人地承諾能夠方便快捷無害地改變家中的空氣。
  • 空氣清新劑究竟是清新空氣還是危害健康
    空氣清新劑的原理:通過散發的香氣暫時掩蓋室內異味,帶有芳香氣體的揮發性溶劑被人體吸收後,很快侵入神經系統,使人產生「鎮靜」感,卻不能真正改善空氣品質。因為它的成分不能分解有害氣體,難以真正清新空氣。2.罐裝清新劑,易發生爆炸罐裝空氣清新劑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均是易燃易爆氣體。不能在狹小空間使用。罐體更不可以放在車內,否則會發生爆炸引起火災。開車的朋友需要注意夏天更不可將罐裝空氣清新劑放在車裡。已有因空氣清新劑引發爆炸案例,安全問題不可忽視。
  • 研究發現女人常用空氣清新劑易患乳腺癌
    大多數的女人都愛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始終芳香撲鼻。然而英國《每日郵報》7月20日報導,美國《環境衛生》雜誌刊登的一項新研究警告說,女人過於潔癖,特別是在家居環境方面過於挑剔,則可能會增加乳腺癌危險。  美國麻省非營利性的科研機構寂靜春天研究所對化學品與女性健康進行了深入研究。
  • 專家指出空氣清新劑可能引發麻疹
    英國環境科學家斯蒂文·史密斯警告說:「如果是在實驗室裡,我們可能在面對這些有毒物質時都會佩戴手套,但人們在家裡往往會忽視這其中的風險。」  專家根據英文字母序列列出的26種可能帶來健康風險的居家用品以及建議的更安全的替代用品。
  • 空氣清新劑是否真能清新空氣?
    原標題:空氣清新劑是否真能清新空氣?  ■打破砂鍋   近日,河南長垣縣一家KTV發生火災,起火原因竟是電熱器烘烤空氣清新劑致其爆燃。此事引發人們對常用空氣清新劑的重新認識。請關注——空氣清新劑是否真能清新空氣?
  • 車裡用空氣清新劑,到底是好還是壞?
    當空氣不好時,很多人就喜歡買一個空氣清新劑,然後就覺得空氣變清新了,心情也變好了。尤其是在車裡,很多人會放空氣清新劑,但是有些人聞到車內的氣味,就會感覺到頭暈腦脹,甚至會感覺到頭暈,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車裡放空氣清新劑,為什麼有些人會頭暈?車裡用空氣清新劑,到底是好還是壞?用空氣清新劑,會清香怡人很多有車的朋友,都喜歡在車裡放空氣清新劑,尤其是在空調處,吹空調時,空氣清新劑會散發到車內,覺得車內的氣味會更好聞一些。
  • 空氣清新劑對人有危害嗎?有的人說有,有的人說沒有,你怎麼看?
    空氣清新劑主要分為三種,一種為固體、還有液體和氣體。但是在夏秋季節日照強烈,易於生成臭氧的季節,沒有必要情況下儘量不要使用空氣清新劑,以防產生危害。但是在空氣清新劑的使用過程上,可能很多人都有個錯覺,覺得只要一用空氣清新劑一噴,家裡的空氣就乾淨了,其實不然。空氣清新劑大部分是由化學合成製成空氣清新劑的,並不能淨化空氣,它只是通過散發香氣混淆人的嗅覺來「淡化」異味,並不能清除有異味的氣體。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來了使用空氣清新劑對人有什麼危害。
  • 5種花養在家裡,就像噴了香水一樣,空氣清新劑香薰蠟燭都比不上
    為了消滅這個臭味,有人在家裡噴空氣清新劑,有人點香薰蠟燭,辦法還挺多的。但要我說,不如養這5種花,花朵自帶香味,平常還能淨化空氣。1、茉莉很多人都喜歡茉莉花,尤其是南方。除了家養,還有大片大片的種植基地,就是為了種茉莉花,或者是提取精油。
  • 你知道空氣清新劑是用什麼設備灌裝的嗎?
    空氣清新劑又稱"環境香水",是目前淨化車內空氣環境,提高空氣品質最常見的方法,由於攜帶方便,使用簡單以及價格便宜,空氣清新劑成為不少司機朋友淨化車內空氣的首選,它的工作原理也很簡單,就是在發出惡臭的物質中加入少量藥劑,通過化學反應達到除臭目的和使用強烈的芳香物質隱蔽臭氣,用一種討人喜歡的香型將異味掩蓋
  • 香氛蠟燭「有毒」?
    香氛蠟燭「有毒」?   香氛蠟燭通常被認為是清除家中不良氣味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之一。殊不知,它們散發出的香味,可能會對人體健康有害!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會、皇家兒科和兒童健康學院日前聯合發布報告稱,包括香氛蠟燭在內的一些家居物品散發出的氣體,可能是每年奪走全英約4萬人性命的「元兇」。
  • 香水有毒 空氣清新劑有機化合物可致癌
    【太平洋家居網 行業頻道】家居用品防甲醛已經是老生常談,在甲醛還是防不勝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消除氣味的空氣清新劑,竟然也會有毒?這幾天,網上一條消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這條消息說,家裡常用的空氣清新劑,不僅不能淨化空氣,還能生成新的汙染物。空穴來風,作為消費者必須看清每一樣產品。空氣清新劑也有毒?
  • 空氣清新劑:不起眼的隱形殺手
    空氣清新劑上註明使用注意事項記者走訪了我市一些大型超市,看到貨架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空氣清新劑,有固體和液體之分,而在液體空氣清新劑的說明中也明確提及產品含有石油氣和壓縮氣體。其注意事項也表明:這種物品為易燃品,切勿撞擊,勿放在火源或者其他高溫易起火處使用,同時不要放在煤氣灶、加熱片或者溫度超過49℃的地方,以免引起罐身爆裂。
  • 空氣清新劑或有毒?多數市民不知情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空氣清新劑可能有「毒」,研究者檢測了14個品牌的26盒空氣清新劑,發現其中的萜類化合物與空氣中的臭氧反應,會生成甲醛、過氧化物、二次有機溶液等有害物質,對室內空氣品質造成影響,甚至能引起室內症候群。為此,記者走訪了解到,南昌多數市民並不知道空氣清新劑可能有「毒」一事。
  • 化學空氣清新劑對人體和健康有害嗎?
    化學空氣清新劑對人體和健康有害嗎?,很多人都習慣把它作為消除家裡異味或者清新空氣的主要幫手,尤其是在很多家庭的衛生間裡,空氣清新劑、芳香劑等更是成了「常住居民」。
  • 使用空氣清新劑或產生甲醛
    然而相關實驗表明,使用空氣清新劑會造成室內空氣汙染,會產生甲醛等有害汙染物。9日,記者採訪發現,在市區一些超市,空氣清新劑銷售情況都還不錯。山東大學環境科學專家建議,在家中不用或者少用空氣清新劑,頻繁使用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清新空氣、去除異味最好的方法是開窗通風。」專家稱。
  • 室內空氣健康嗎?先來看看6種室內空氣汙染的來源
    3、蠟燭雖然它們很可愛,但大多數蠟燭會汙染你的家中有害氣體和沉積物。蠟燭是由石蠟,植物油,大豆還是蜂蠟製成並不重要。在燃燒的同時,所有蠟燭都會釋放出一些煙塵碳顆粒,這些顆粒會在空中傳播並導致呼吸問題。研究表明,燃燒石蠟也會釋放出大量的苯和甲苯,這兩種已知的致癌物質。蠟燭中的其他毒素包括人造染料和合成香料,尤其是用於芳香療法的那些。這些成分通常含有有毒的增塑劑和溶劑,在您點燃蠟燭時會釋放出來。安全的選擇是購買由蜂蠟或植物油製成的蠟燭,以及天然染料和香水。
  • 空氣清新劑可引發身體不適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最重要
    今天上午,記者採訪發現,市場上銷售的空氣清新劑主要有固體和液體兩種。固體清新劑的成份一般都標明為香料、海 藻膠、表面活性劑,但並未註明是何種香料。液體空氣清新劑一般不註明成份,但在瓶體一般都寫有「清除異味,淨化空氣」等字樣,其淨化空氣的原理是,噴出的微粒與臭氣微粒結合,產生中和作用,使臭味徹底消失;有些空氣清新劑則明確標明「抗菌除臭配方」。
  • 空氣清新劑裡的化合物和臭氧反應,會產生多種有害物質
    」這五位顧客買清新劑的理由很一致:能淨化空氣,味兒好聞。清新劑裡的化合物達94種萜類化合物會和臭氧反應,能產生甲醛    「別以為薰衣草的清新劑就是用薰衣草提煉出來的,其中可都是化學成分。 」這個結論是兩位中科院專家近日提出的。消息一    出,立即引發大家的關注。
  • 空氣清新劑真的能讓空氣清新嗎?對人體有害嗎?聽化學專家告訴你
    如果房間裡或者車裡氣味難聞,空氣品質糟糕,最方便和便宜的選擇就是噴空氣清新劑。不過最近網上有傳言說這空氣清新劑是一種化學物品,長期吸入,對人體有害,特別是在車上使用的時候,甚至會引起頭暈噁心想吐的症狀。果真如此嗎?
  • 空氣清新劑的成分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安全隱患
    最近有關空氣清新劑會導致人體不適的帖子在朋友圈流傳,有網友表示,自從使用了車載空氣清新劑,開車的時候經常會感到頭暈、噁心。還有文章表示,空氣清新劑的主要成分是化學物質,使用時間久了容易引發中毒。記者就此走訪了市區幾家大型超市,發現市面上的空氣清新劑按照類型,主要分為固態、液態和氣態3種。使用範圍一般都是臥室、衛生間和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