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提到西餐,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法國。法國與中國、土耳其並稱為世界三大美食國度。作為現代西餐的領跑者,法餐有西餐裡最嚴格的用餐禮儀,最複雜的餐具使用,最講究的餐酒搭配,也有西餐最基礎的烹飪手法,更有我們熟悉的世界美食評價體系——米其林。想像一下:在環境優雅、燭光搖曳的西餐廳,身著燕尾服或晚禮服的男女們享用著精緻的菜餚,搭配法國本地的葡萄酒,便是對這個浪漫國度最好的詮釋。
一提到法餐,許多人肯定先想到的就是蝸牛、鵝肝、黑松露、奶酪……拜託,法國人真的不是天天吃鵝肝,北京人也不是天天吃烤鴨啊!
其實蝸牛隻是前菜
所以,我不想介紹中國人想像中的法國美食,而是按照地域分布介紹一些典型的菜餚。再去法國旅行的時候,到不同的城市,就能知道選擇哪種當地特色菜了。而且由於個人口味的差異,高檔法餐裡的鵝肝、松露、魚子醬等,中國人未見得吃的習慣。
魚子醬
法餐起源於義大利,16世紀時文藝復興的風潮吹到了法國,也帶去了意餐的烹飪方法。浪漫的法國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別看工作起來吊兒郎當天天罷工,吃上可是極為講究。據統計,法國人平均每天花在餐桌上的時間達到2.5小時,居世界之首。嗯,這很「法國」。
法國美食選料廣泛,對原料的要求極為嚴格,講究使用新鮮的季節性材料。廚師的個人理念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同一種菜餚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做法。而且極為重視葷素搭配,規定葷菜都要配上兩三種蔬菜,既調劑了口味又符合健康飲食的標準,使菜餚清淡不膩、形色美觀、富有營養。再加上進餐時的情調,法餐絕對是一件藝術品。
普羅旺斯每周都有新鮮農產品的市集
高檔法餐廳裡的廚師
中國老百姓過日子誰也不是天天下館子吃大餐,法國人也一樣。除了偶爾去一趟高級的法國餐廳外,其餘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常小館(La Brasserie)或是小酒館(Bistro)裡打發一餐,但往往這些地方才有最純正的法式菜餚。絕大部分法餐都是用極為普通的材料製作的,例如「洋蔥湯」就是普通的洋蔥經過精心烹調而成的。
法國盛產葡萄酒,所以法餐喜歡用酒調味,還喜歡加入多種香料,諸如歐芹、迷迭香、百裡香等,不同的菜用不同的酒和香料,都有嚴格的規定。
其實我個人並不是很喜歡法餐,因為在旅途中吃一頓法餐實在太耽誤時間了!西方人吃飯和中國人不一樣。首先他們實行「分餐制」,每個人一盤菜,而且是一道一道上,不像中國人吃飯大部分菜一起上來,大家還能拿手機「驗毒」。其次「分餐制」雖然少了在一個盤子裡夾菜的熱鬧,卻更加衛生。沒辦法,誰讓這是東西方不同文化沿襲千百年來的傳統呢。
一套完整的法式大餐竟然包括13道菜!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估計法國人自己也沒時間等那麼久,很多餐廳就簡化為3道菜或6道菜。3道菜式就是我們熟悉的「頭盤-主菜-甜品」,稍微上點檔次的餐廳採用「6道式」,包括「開胃菜Appetizer(頭盤)」-「湯Soup」-「魚Fish(又稱為「副菜」或「中盤」)」-「沙拉Salad」-「主菜Main course」-「甜品Dessert」,最後還要喝咖啡或茶。
法國人自己吃飯也不經常點一整套,作為遊客來說就更沒必要了,吃不了反而浪費,畢竟在西方文化裡盤子裡剩下菜是浪費和不禮貌的表現。
別看法國巴掌大點兒地方,畢竟「一方水土養一方原材料」,各地產的原料不同,當地人口味不同,烹調方法也不同,從而就誕生了多種多樣的法式菜餚。我這裡並不想介紹巴黎的特色美食,因為在這座移民城市裡可以找到世界各地的風味,真正的法式菜餚都在小城鎮裡。
法國北部的青口,帶有明顯比利時的特色
那麼,法國都有哪些地區性的特色美食呢?
1、西北部地區:代表城市卡昂(Caen),下諾曼第大區的首府,距離北大西洋僅15公裡,二戰時期的諾曼第登陸,卡昂更是首當其衝,因此城市遭到了嚴重破壞,今天看到的主要有卡昂城堡、諾曼第戰役紀念館等。
卡昂
法國北部的諾曼第大區(Normandy)特產肉、奶製品和蘋果,飲食也受到附近比利時和弗拉芒文化影響很大。許多菜餚中加入蘋果也是最大的特色。
代表菜品:卡昂風味牛百葉(Tripes à la Mode de Caen)
還是那句話:誰說老外不吃內臟?別說是義大利人愛吃牛雜漢堡,法國人也一樣喜歡吃內臟。這道菜從中世紀就開始流行在法國北方地區,用牛百葉、大腸等切成小塊,配以胡蘿蔔、洋蔥、韭菜、大蒜和其他香料,加上蘋果酒長時間慢燉。
2、東北部地區:代表地區勃艮第(Bourgogne)&阿爾薩斯(Alsace)。
阿爾薩斯隔萊茵河與德國相望,所以飲食有著濃重的德國風味。代表城市就是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這座城市兼具德法兩國的特點,兩種文化的交融與碰撞,塑造了其獨一無二的風格。12-15世紀修建的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鐘樓高達142米,被雨果稱為「集巨大與纖細於一身令人驚異的建築」。
斯特拉斯堡
代表菜品:酸菜肉腸(Choucroute)
典型的德國風味,滿滿一大盤的各種豬肉、香腸和土豆,搭配酸白菜解膩。
酸菜肉腸
勃艮第就更不用說了,法國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這一地區更靠近法國中部,森林河流自然資源豐富,因此某些地區還保留打獵的傳統,日常飲食中當地人也喜歡野味。代表城市是第戎(Dijon),它是法國四大美食城市之一,不僅是滿載文化遺產的藝術之城,更是探索勃艮第葡萄酒產區的起點。
第戎老城
代表菜品:勃艮第紅酒燉牛肉(Boeoeuf Bourguignon)
名字聽著就讓人垂涎三尺,用紅酒作為基礎醃製本地的高品質牛肉,加上土豆、蘑菇、洋蔥、、培根、香料等一起文火慢燉。這道菜熱量高,所以是當地人秋冬季節用來補充能量的主菜。最佳搭配自然就是勃艮第地區出產的紅酒。
不僅在勃艮第,這道菜在整個法國中部地區都很流行,甚至延伸到了普羅旺斯北部包括阿維尼翁等城市。我記得有一年我夏末秋初去法國去餐廳想找這道菜吃,當地人聳聳肩膀:這是我們冬天才吃的菜!
3、東南地區:代表地區&城市普羅旺斯(Provence)尼斯(Nice)
法國最浪漫的地區,每到夏天一望無際的薰衣草田喚醒了無數人的少女心。普羅旺斯的全名叫「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Provence-Alpes-Cote d』Azur)」,依山傍海,是法國最熱門的度假勝地。其中最推薦的城市就是法國僅次於巴黎的旅遊城市尼斯(Nice)。市如其名,這是能夠用「Nice」形容的一座城市。蔚藍的地中海與巍峨的阿爾卑斯山是這座城市永恆的地標。 由於臨近義大利,海產品豐富,這裡的菜餚帶有鮮明的地中海風格。
尼斯
代表菜餚:普羅旺斯魚湯(Bouillabaisse)
這道菜其實本名「馬賽魚湯」,最早是港口城市馬賽(Marseille)漁民的便餐,因為當時漁民貧窮,只能用一些剩下的魚「亂燉」,後來加以改良發展才成了今天的樣子。湯裡至少要有4種不同的魚類、貝類等海鮮,用羅勒、月桂葉等香料一起燉煮。最佳搭配就是普羅旺斯的桃紅葡萄酒或白葡萄酒。
普羅旺斯魚湯
不過,這道菜有些中國人可能接受不了,覺得它比較腥氣。而且我也不推薦專門去馬賽吃它,因為馬賽是法國最不安全的城市之一,外出旅行還是安全為好。
4、西南地區:代表城市土魯斯(Toulouse)&卡爾卡松(Carcassonne)
土魯斯因城市磚紅色的建築被稱為「玫瑰之城」,法國人稱它為「早晨玫瑰色,中午淡紫色,傍晚紅色」。這座城市是飛機製造商空客的總部。卡爾卡松有歐洲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中世紀城堡。
卡爾卡松城堡
法國人愛吃鴨肉,鴨胸肉就是法餐裡最常見的一道主菜。西南地區出產上好的鴨子和禽類,最佳賞味季節自然是鴨子上市的秋冬季。
代表菜品:油封鴨(Confit de canard)
雖然在法國各地都能吃到,但最早還是起源於法國西南部。「Confit」就是「醃漬」的意思,把鴨腿用鹽和蒜醃製冷藏至少36小時,用鴨油浸泡,再刮掉外面的鹽,長時間低溫烘烤,肉質鬆軟,骨肉分離。最佳搭配是西南地區果味豐富的紅酒。
油封鴨
5、西部地區:代表地區布列塔尼(Brittany)
大西洋沿岸地區的海洋性氣候給這裡帶來了豐富的蔬菜水果和海產品,波爾多(Bordeaux)更是著名的葡萄酒產區之一。
波爾多地區
代表菜品:布列塔尼白菜包肉(Bardatte)
本來是當地農民在農忙季節隨身帶的便當,有點像日本的壽司,後來發展成了布列塔尼風味的家常菜,用白菜葉子包上兔肉,和慄子一起長時間煨烘。這種烹調方式在法國中部也很常見,只不過兔肉改成了豬肉,配菜改成了土豆,叫做「Chou farci」。
Emmm~目前我聽說的大部分中國人還是不喜歡這道菜的,可能這種絞碎了的肉和菜葉子混在一起的吃法不太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吧。
說到西部地區就不得不提一種甜品——可麗餅(Crepes)。它是起源於布列塔尼地區的甜品之一,其實本來也是有一年遇到饑荒,當地人就只能把儲藏的麵粉攤成薄餅充飢。要是按咱中國人看,這不就是煎餅麼?!法國人絕對是「煎餅卷一切」,小麥粉製成的薄餅裡可以卷火腿、香蕉、刷上慄子醬、巧克力醬、榛子醬等,最佳搭配是布列塔尼的蘋果酒(Cidre)
其實法國美食遠遠不止這些,而且甜品所代表的甜蜜正好和法國人的浪漫天性不謀而合。對於他們來說,沒有麵包、甜品和葡萄酒的法餐是沒有靈魂的。但甜品、葡萄酒在法國就太多太多了,幾天幾夜也介紹不完。法國人對吃極為講究,他們去就餐本身就不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為了欣賞和享受美食。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