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養育越從容,孩子越優秀

2020-10-27 樺姐談養育


今天讀了一本書,叫《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

這本書跟我以往讀的育兒類的書有所不同。

這本書,沒有那麼多所謂的育兒方法,作者郝景芳的側重點,更多的是在未來、方向和思維層面上。

讓父母了解和明白,教育這條路到底該怎麼走?父母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未來的人生路走好?

幫父母在教育的觀念上打開了一個新的思路。

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今天就要做什麼樣的準備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很累,父母很焦慮?

因為競爭激烈啊,誰都想過上好日子,然而孩子不好好讀書,考不上好大學,怎麼過上好日子呢?

所以,父母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把孩子送進名校,找份好工作,掙多多的錢,過上幸福的日子。

然後,父母就大功告成了。

真的是這樣嗎?

現今的社會是高速發展,今天不知明天會發生什麼,今年不知明年會出現什麼。

而我們現在培養的孩子,其實,是在為未來做準備的。

也就是說,他們在二十年後會成為社會的主力軍。

因此,父母要清楚二十年之後世界的模樣、職場的變化,並提前做出應對,

這才是父母要為孩子做出的最重要的選擇。

這也是我常說的,我們培養的是未來的孩子,而不是現在的孩子。

那麼,未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

未來是知識創意型經濟時代。只有掌握稀缺的知識創造和運用能力,才能在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優勢。

對於我們每一個個體,作者給了幾點建議:

  1. 篤定的內心。不用太過焦慮和迷茫,把眼光放長遠,看清楚大方向,看趨勢,不人云亦云。
  2. 理解人的基本需求。每一個時代的重大發明,都是為了滿足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如果不符合人的心理基本需求,再好的模式也很難長久。
  3. 持續投資於知識技能的提升。對於高技能人才、高創意人才,知識技能的提升是個體獲取成就的機會。
  4. 讓孩子接受能發掘其探索精神、發揮其創意的教育。當我們的孩子長大之後,他們所面對的就業環境可能是,有1/3的職業是與知識生產和創意有關的。若只會機械記憶,不懂如何發現和發揮創意,孩子就很可能會迷茫無措,在社會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5. 不要鄙視孩子的任何發展選擇。在一個多元化、多樣化的未來職業環境中,任何一個方向的個性化發展都有可能成功,最怕的就是毫無個性的平庸。孩子如果喜歡娛樂行業,也有娛樂創意,那不是缺點,而是天賦。
  6. 重視理解事物的本質。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本質。向更基礎的原理挖掘,從最基礎的原理出發思考和解決問題。這樣的深入探究是一種習慣,父母本身有這種習慣,孩子才會養成這種思考習慣。

通識教育,是我們這個時代孩子最需要的一種教育方式

什麼是通識教育?

可能有的人是第一次聽過。

通識教育也是教育的一種,它有兩層含義:

一是讓人發展自由心靈,探索真理與生命的意義;

另一層是讓人理解經典,從歷史整體的角度,了解人類文明何以發展至今日。

它是讓一個人站在世界和歷史時空的高度,看待自身與世界的關係。

其實,說簡單一點,通識教育就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那為什麼通識教育,是這個時代孩子最需要的一種教育方式呢?

因為,通識教育能讓孩子學習自由探索真理的方法,也讓孩子學會理解多種文明,從而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責任與發展方向。

我們現在的大部分成人,只讓孩子關註解題技巧,不把眼光擴大到世界範圍,對於他們應對下一個時代的紛繁複雜,是遠遠不夠的。

孩子需要將世界放入心中,將人類文明歷史放入心中。

孩子通過通識教育,開闊視野,融合各學科知識,開展思考與創造力的實踐。

成為具有深入思考和創造力的獨立個體,在下一個時代找到自己的路。

學習要快樂,但絕不是讓孩子隨心所欲

近兩年,對於快樂教育還是有很多的爭議的。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孩子太脆弱,抗壓能力差,都是「快樂教育」惹的禍。

其實,問題並不在於快樂本身,難道讓孩子痛苦,就一定好了?

真正的問題在於,很多父母把「快樂教育」理解成了讓孩子隨心所欲,只要孩子開心,其它什麼都不管了。

所以,孩子在快樂的同時,並沒有做好面對社會的準備。

常有人說,現在不吃學習的苦,未來就要吃生活的苦。

難道,學習就一定是痛苦的嗎?就一定要逼孩子頭懸梁錐刺股嗎?

答案是:否。

因為,快樂和學習並不對立。

不受約束而感受到的快樂和因為自我滿意而感受到的快樂是不一樣的。

而真正的快樂教育,其實就是孩子因自我滿意而感受到的快樂

因為自豪,孩子實實在在體驗到了自己的力量,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而持續的快樂

其實,孩子最念念不忘的成長引路人,不是那個對他撒手不管的人,而是那個發自內心認可他的人。

放手不管不等於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需要能讓孩子找到不斷超越自己的力量。

這本書,還是值得大家讀一讀的。

作者郝景芳對於兒童發展、腦科學和各流派教育理論都有深入研習,並向各領域專家學習實踐經驗。

並結合了自己養育兩個孩子的豐富經驗,以及用作家的敏銳眼光積累的鮮活案例,為中國家長總結出關於社會發展趨勢的分析,四種父母思維革新模型,五種孩子成長必備核心能力,幫你透過複雜的現象,抓住教育的本質,不走冤枉路。

相關焦點

  • 郝景芳: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
    她的教育新書《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即將上市,在新書中,郝景芳將兒童心理發展、腦科學和教育理論,結合到自己的育兒經驗中,創作了大量理論和應用結合得恰到好處的文章。景芳作家的身份也使得她的育兒類文章寫作清新易懂、打動人心。這本書是一本深入介紹通識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書籍。
  • 理想的教育一定是思想與行動兼具丨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
    獲得科幻小說雨果獎的郝景芳在自己的新書《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中這樣寫到,家長的認知高度,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為了心中的光,他們都足夠勇敢,最終才能獲得成功機會的青睞。,否則孩子的人生中如何會有光在指引呢?
  • 學會做一個「壞媽媽」,你越「壞」,孩子越優秀
    學會做一個「壞媽媽」,你越「壞」,孩子越優秀天下父母都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夙願養育孩子。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就沉醉在初為父母的喜悅中,但是憂愁隨之而來,應該怎樣養育這個孩子成了父母心中最大的問題。為了讓孩子能夠茁壯成長,成年之後能夠「頗有建樹」,父母們使出渾身解數,因各自養育孩子的方法不同,養出來的孩子性格大相庭徑。
  • 你越「狠心」,你的孩子越優秀
    懂得放手讓孩子體驗生活,讓孩子在鍛鍊中自我總結,才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只有狠心的父母,才能養育出放心的孩子。父母最大的悲哀的是,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卻怪孩子不會飛翔。慣子如殺子,你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將來他就要受苦,他身邊的人也會跟著受苦。
  • 父母越捨得給孩子花錢,孩子就越優秀嗎?
    家長願意投資孩子,給孩子花錢,孩子就越有可能接觸到高於他階級的人。看到身邊的人都那麼有錢,再看看自己…不過從發展來看,我就讀的大學確實還不錯。父母對自己越捨得「花錢」,孩子就越優秀~~希望父母能花錢去找班培訓一下如何當父母,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教育孩子~那麼孩子一定會非常優秀的~~
  • 養育男孩,父母需要注意培養3點特質,越早重視孩子越優秀
    其實,不管是養兒子還是女兒,對孩子的教育都需要從小抓起,養育兒子更需要注重3個方面的培養。養兒子不簡單,父母需要重點培養這3種特質,越早培養孩子越優秀2.勇敢沒有一個男孩子天生就是勇敢大膽,孩子之所以大膽,也是家長不斷教育培養的結果。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叫孩子「勇敢一點」,孩子越膽小軟弱
    ,孩子越軟弱?,事情往往越會朝著那個方向發展。因為,你一旦焦慮,你的心態就會失常,就會憤怒,你說出來的話,就會帶著很多負面情緒。而孩子從你的負面情緒中,接收到的信息,不是「要勇敢」,而是:「我不夠優秀,我膽小怕事,這令媽媽很失望」。久而久之,孩子對自我的評價就會越來越低。一個自我評價低的孩子,就會沒有自信,就會變得十分膽小和軟弱。
  • 李玫瑾:養育男孩,家長越「捨得」這3件事,孩子以後越有出息
    她認為,養育男孩,家長要做到在這3件事上「捨得」才行。否則的話,孩子長大後是很難有出息的。李玫瑾:養育男孩,家長越「捨得」這3件事,孩子以後越有出息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我們做人,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忘「本」。在我們的一生中,註定是要遇到很多幫助我們的人。對於這些人,我們必須要懂得感恩。這是家長在教育男孩的時候,一定要教的。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會有所成就。你家有男孩嗎?
  • 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
    同時她結合自己育兒的豐富經驗,以及用作家的敏銳眼光積累的鮮活案例,為中國家長總結出關於社會發展趨勢的分析,四種父母思維革新模型,五種孩子成長核心能力以及家庭啟蒙的實用方法。
  • 女孩具備這四種習慣,越長大越優秀,你的孩子佔了幾條?
    有一些女孩在關鍵時刻的臨場反應,讓大人都自愧不如,比如下面這位孩子。案例:6歲的梅梅跟3歲的弟弟是家裡的兩個活寶,每天都把父母逗得非常開心。但是由於父母工作繁忙,不上學的日子裡兩個小傢伙基本上都是跟著爺爺奶奶度過。奶奶家裡雖然沒有什麼好玩的,但是有一臺電視機,成為了梅梅最後的依靠。她總是跟著弟弟守在電視機前,等待著動畫片的播放。
  • 養娃越養越焦慮?抓大放小整體養育,讓你從容養育
    養娃三年,我常常聽到身邊很多父母感嘆,孩子小時候這個沒做好,那個沒做好,要麼就是不知道要這樣做,導致現在各種煩惱和焦慮。這說明,我們父母養育孩子需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明白自己每個時期的著眼點在哪裡,而《整體養育》這本書恰恰給到這樣一個長遠的規劃。
  • 讓孩子自在的成長吧!父母越焦慮,孩子越痛苦
    越擔心越焦慮,越焦慮越恐慌,就這樣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然而,過度的焦慮常常讓我們以愛之名,行綁架之實,做出很多傷害孩子的事情,結果就是父母越焦慮,孩子越痛苦。她不明白,自己24小時撲在孩子身上,怎麼換來了孩子的疏遠與厭惡。其實原因很簡單,她的過度焦慮變成了過度養育,大到孩子的學習,小到孩子的交友,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 孩子越誇越優秀,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導讀:孩子越誇越優秀,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誇越優秀,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爸爸帶孩子越久,孩子越優秀!原因竟然是這樣......
    一個沒回復,你都已經把娃哄睡了?再一次事實證明,養孩子這件事是打怪升級,不管男女都一樣。沒時間陪娃? 辦法都是想出來的。老公是個搞技術的,工作超級忙,在孩子陪伴上是缺席的。孩子會說:我不喜歡爸爸!不要爸爸親我!看到孩子這樣我很心酸,就經常跟他吵,我說你沒給孩子換過尿布沒哄她睡過覺,活該孩子跟你都不親。上次我們吵得狠了,一個禮拜沒說話。
  •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心中有夢,眼裡有光
    這種事事包辦,過多擔心,不願放手,就是打心眼裡不信任孩子。哪怕沒有一句否定,孩子卻讀懂了言語下的潛臺詞:你能力不行,你學習不專注,你沒辦法照顧好自己。長此以往,自然是切斷了孩子試錯的機會,打壓了孩子學習的信心,阻礙了孩子獨立發展的能力。
  • 越優秀的女孩婚姻越失敗?李玫瑾:是父母養育疏忽造成的
    我國離婚率持續走高,而在「離異大軍」中,不乏許多十分優秀的女孩。李玫瑾教授就這一現象,給出回答:優秀女孩的婚姻失敗,跟父母的養育疏忽有極大關係。越優秀的女孩婚姻越失敗?李玫瑾:是父母養育疏忽造成的部門主管李姐,近期火氣格外大:一份排版不出挑的文件,一個報表中小小的錯誤,都會讓她疾言厲色的「訓斥」一番。主管的反常行動,讓部門中人如履薄冰,生怕被挑出錯誤。部門同事小a悄悄告訴我:李姐老公正和她離婚,最近小心點哦!
  • 父母越能「忍」,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李嘉誠說:父母事業再大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子女教育上的失敗。教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絕對是我們這一生最值得驕傲的事。作為父母,最可貴的就是時常反思,不以錯誤的方式埋沒了孩子的成長成才。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不同心態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天差地別。
  • 養育男孩,父母在這3件事上越捨得,孩子將來越優秀,家長別不信
    養育男孩,父母在這3件事上越捨得,孩子將來越優秀,家長別不信!1、給孩子敢於承擔的自信心和責任擔當責任給人以擔當,自信給人以力量。事後,爸爸很高興地表揚了小晨,摸著孩子的頭感嘆孩子長大了,但是隨即又說道「這是你闖的禍,爸爸幫你把玻璃錢掏出去,但是這部分錢得需要你來彌補」小晨並沒有滿臉不情願,而是再次勇於面對,對爸爸說「這一周的家務都由我來做!」。這就是孩子有了自信心和責任擔當的表現。
  • 父母在這兩件事上越「自私」,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託爾斯泰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如何教育。」教育孩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只有愛與教育並行,孩子才能越來越出色。但現實往往是,父母越愛孩子,教育就越是寸步難行。父母無底線無原則的疼愛,導致孩子成長受阻,更容易毀掉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