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孩子當成大人,他就真的會有擔當

2020-09-10 小土豆和大番茄

可能每個小男孩心裡都有一個自己是哥哥的人設,小豆子也不例外。很小的時候人家叫他小弟弟就不愛搭理,如果叫他小哥哥就特別得勁。實際上我也不太能接受現在那些滿屏粉嫩的男星。於是,好吧,對於今年下半年就要上中班的小豆子,為娘我就把他當成大哥哥看待吧。在我們家裡,小豆子是大寶,我是小寶,孩兒他爹是超大寶。

NO1家長需要懶一點

很多育兒的文章和書裡都提到,家長懶一點,孩子鍛鍊的機會就更多,成長就更快。事實上這點確實奏效。

在家裡我會跟小豆子講"大寶,幫小寶倒杯水;大寶,幫小寶晾下鞋子;大寶,幫龜龜換水……"結果長久下來,這幾歲的小人就真的成了大寶,經常看到我看點什麼就會主動湊過來說"小寶,你是小寶,我來幫你,你歇著吧……"。於是,我跟他爹開始偷著樂。

NO2言傳身教這話一點不假

小豆子他爹外形屬於那種比較彪悍的類型,但是從認識我開始,只要是看到我的鞋帶散了,就會很自然地俯身幫我繫鞋帶。小豆子出生之後,他爹還是一直延續這個習慣。小豆子平時在幼兒園是要求穿魔術貼的鞋子的,所以我們在家裡也沒有教過他繫鞋帶,但是最近一次和他爹帶他出去吃飯,他看到我的鞋帶散了立馬蹲下來要幫我系,雖然最後鞋帶被他纏成一坨塞到鞋子裡,但是他告訴我說"小寶,這樣就不會踩到鞋帶摔跤了,我跟超大寶學會系好看的鞋帶之後再幫你重新系"哎呦,那一刻的幸福感真是無以言表了。

現在,快四歲的小豆子會幫大人捶捶背;一起回家時會把大家換下的鞋子收拾好……

真心覺得,把孩子當成大人,他就真的能有擔當。

相關焦點

  • 真的愛孩子,請把他當成你一生中最重要的客戶
    然而對自己的孩子卻未必花過如此多的心思。我們真的愛孩子,就應該像對待客戶一樣來對待自己的孩子,並且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大客戶。我才讀了一小部分,覺得真的很精彩。作為一個媽媽,我覺得這本書的理念對育兒也很有幫助。我們如果能把孩子當成客戶去尊重,一定能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一般人對市場營銷的理解,大概和我讀這本書之前一樣,是講怎樣順利地把產品賣出去的。我們都曲解了,市場營銷管理者的工作是通過創造顧客價值和滿意與顧客建立關係,並從顧客處獲得回報。
  • 為何要把孩子當成大人,這些理由父母要了解,對孩子的成長有益處
    你的孩子會對界限有更好的理解    「孩子就是孩子」這句話經常被用來為孩子的不當行為辯護。作為成年人,我們知道生活充滿了起起落落,我們知道有時候挫折會讓我們掙扎著重新站起來。如果你鼓勵你的孩子,重視他們自己,孩子很可能會對自己有同樣的感覺。他們會對自己充滿自信,並利用這種自信度過今後出現困難的人生。  我們的孩子會變得更強壯,更有韌性。
  • 你真的會鼓勵孩子嗎?《孩子挑戰》教你3種鼓勵的正確方式
    如果我們大人可以放手讓孩子嘗試,讓他們不斷在嘗試-失敗-再嘗試中不斷積累經驗,孩子的疆界就會不斷擴張,他們的信心也會因此而不斷提升。但是我一味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並且打擊了他們的嘗試的信心的時候,只會是傳遞給孩子「你不行,不夠好」的信號,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畏手畏腳,恐懼嘗試新鮮事物,也會對他們長大之後的信心產生影響。
  • 如果你的男朋友這麼稱呼你,他是真的把你當成自己的老婆了!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個小小的別稱,很多時候作為一個男人的他怎麼稱呼你,現實中他就會怎麼愛你。愛情有千千萬萬種定義,你只需要確認現在那個男人是真心真意愛你的,這就夠了。真心真意愛你的男人會有很強的佔有欲,會給你取一個單獨的只屬於你暱稱,想把你融化進他的身體裡,就這樣擁有著你,愛著你,直到地老天荒。
  • 培養有擔當的孩子:學會說對不起很重要,但明白道歉的意義更重要
    但問題是,他道歉很快,可是道完歉他不改正。老師再問他,他就說,我已經道過歉了啊。」嗯,有一些孩子的問題是不願意道歉,而像大米這樣的呢,他明顯是已經把道歉當做了逃脫責任的藉口了。有這種問題的孩子實在讓家長和老師撓頭如果你注意觀察身邊,會發現也有很多大人,嘴上說著對不起,行為堅決不改正。為了讓這樣的大人少一點,我們必須從孩子抓起:對不起一定沒關係嗎?
  • 與孩子發生分歧怎麼辦?父母要把他當成有「獨立人格」的人
    小雅媽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非常寵愛孩子,在物質上會盡力滿足孩子,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尊重自己,把自己當成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比在物質上滿足自己更重要。所以,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強迫孩子,而且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是一個和自己平等的、有尊嚴的人。很多父母,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孩子不理解自己,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甚至抗拒或者逃避自己。其實,這很可能是因為,父母並沒有學會尊重孩子,不知道怎樣和孩子相處。
  • 當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他的第一反應,決定了是否會被當成軟柿子
    等禮貌用語的具體使用語境和方法,會讓孩子每進到一個新環境都遊刃有餘。「上學要跟同學搞好關係,不要欺負其他同學」,卻很少有人告訴孩子「你要保護好自己,不要隨便讓人欺負,被別人欺負要立即反抗」。研究顯示,欺負人的發起者在選擇受害者時,並不完全有針對性。衣服很難看、午飯不好聞都有可能成為他們攻擊受害者的理由。重要的是隨後受害者的表現,如果表現出順從、哭鬧或者驚慌逃跑等對外界刺激敏感的行為,欺負者會得到很大的滿足,並開始喜歡不斷重複對這個對象進行「加害」。
  • 獨立又有擔當的孩子,是因為父母懂得「示弱」
    很多大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現在的孩子想法比之前自己的想法多太多了。這個問題有將近300萬的瀏覽量,就可以看出如何與孩子和平的相處,是所有父母的難題。其中一個家長的回答,我表示認同:他說:我也遇到了和你一樣的問題,直接跟孩子說我做不了,你教我好了。
  • 想讓孩子獨立又有擔當,父母要懂得示弱
    其中一個家長的回答,我表示認同:他說:我也遇到了和你一樣的問題,直接跟孩子說我做不了,你教我好了。孩子立馬一副驕傲的小表情,坐的端端正正開始彈琴。之後,陶虹特意在孩子面前「演」了一齣戲,搭積木的時候,不是大樓塌了,就是橋斷了。還聲音特別大的說了一句「原來,大人也不是完美的,也會犯錯。」
  • 家長把孩子當成大人看,尊重孩子的選擇,成就自信而篤行的孩子
    很多人問我養孩子的正確方法。其實養孩子最簡單的概念就是把孩子當大人,不把孩子當孩子,尊重孩子的內心,走進孩子的世界。這就是養孩子的秘訣,也是養孩子最簡單的方法。為什麼要把孩子當大人?原因一:孩子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界限顧言有句話叫小孩子說話隨便,就是說小孩子說話都這樣,不要太在意。其實這種說法在現在的育兒觀念中是錯誤的。
  • 別讓大人神奇的審美毀了孩子!讓孩子「像個孩子」吧
    如果閉上眼,我真的覺得這是一個聲音非常好聽,又有歌曲表現力,明顯很有唱歌天賦的男孩,但睜開眼,我看到的卻是一個從妝容到表情,再到動作都被「美盲」大人所深深控制的木偶。 在鏡頭中,年僅11歲的小男孩塗著過白的粉底,描著濃黑的細眉和反光的鮮紅色口紅。不僅身體隨著節奏誇張地前後搖晃,還輔之以表現力極強的眉飛色舞,被批成是「套路式表演」。
  • 不要把大人的爭吵帶給孩子,對他造成的傷害你想像不到
    活久見,把親生孩子扔進垃圾桶的事,真是頭一次見到。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雖然夫妻之間的口角難免,互相指責和埋怨也是常事,但是這不能被當成一件小事情而忽略,尤其是要認識到。夫妻之間的爭吵會給孩子心靈帶來難以彌補的創傷,如果孩子目睹父母的爭執,會讓他很小就失去安全感,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最明智的處理方式,莫過於心平氣和的討論問題,以理服人,如果無法說服對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
  • 六一兒童節:愛他,就不要把他當成孩子
    我不禁想起春晚上曾經出現的一首兒歌:「大人總是對我說,爸爸媽媽最愛我,可是我卻不明白,愛是什麼。」在這所有的方式裡面,有一種愛是我到現在也沒法接受的:那就是所謂的苦難教育。大家都學過一篇古文,叫《觸龍說趙太后》,裡面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了讓他以後少受點兒罪,寧可現在讓他多吃點兒苦。
  • 春節最「熊」孩子,但他的背後,站著一個比他更「熊」的大人
    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沒有把孩子教育好,讓孩子到處惹是生非,家長無疑要負最大的責任。然而,現在有太多的家長在孩子闖禍的時候,卻總是站在他的身後,對此「視而不見」。但事實上,年齡小、不懂事的熊孩子,真的就可以為所欲為嗎?
  • 在父母眼裡你是孩子還是大人,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有的人明明已經成人了,但父母總還是認為你是孩子;有的人明明還未成年,父母卻覺得你已經長大了,是大人了。為什麼你已結婚生子卻還是孩子,為什麼你尚且年幼卻被當成大人一般對待呢?看完這個也許你就明白了。十四五歲的時候帶著10歲的弟弟去爸爸家。後媽讓我去搬水缸,那個水缸足足有一米多高,我使勁的又推又挪又搬的,那個水缸卻紋絲不動。
  • 高手的法則:做事有首尾,做人有擔當
    ,你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但是你害怕領導聽到答案會不高興,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呢?我一直糾結於如何拒絕那位領導,深知他在將來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所以擔心拒絕的方式不妥,而影響他對我的評價。本想給他發一條簡訊,又擔心這樣太輕視對方。
  • 想孩子有擔當,父母要做到這點,不要去一味責罵
    為什麼在大人的觀念裡,不犯錯的才是好孩子呢。其實,正確的應該是:知錯就改的才是好孩子。我們不允許孩子犯錯,一犯錯就重罰,使得孩子一犯錯就想著怎麼去隱瞞。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孩子只會成長為犯錯了只會逃避,沒有擔當的人。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一個無用之人嗎?
  • 教育孩子大人也會犯錯,你意識到了嗎?
    我們低估了孩子對大人「愛」和「恨」的敏感程度,也低估了自己的情緒化對孩子的破壞性。正是由於這樣,在教育孩子這塊,家長往往會走進誤區。有調查顯示,全國有超過89%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吼叫,其中又有超過50%的家長,在吼完孩子後會後悔自己的行為。大部分的父母,雖然在氣頭上對著孩子語無倫次,但會在回頭時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 孩子故意使壞惹怒大人,大人不要打罵,要了解暗藏的警訊
    行為背後一定都有個目的,但孩子沒有辦法像大人一樣,用成熟的方式表現出來,他其實不知道該怎麼辦?常見的孩子壞行為,可能在發出什麼警訊呢?X錯誤理解:大人很多會將孩子的哭,當成一種吸引注意力的行為,或是一種手段,這是不對的。
  • 【企業管理】高手的法則:做事有首尾,做人有擔當
    我一直糾結於如何拒絕那位領導,深知他在將來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所以擔心拒絕的方式不妥,而影響他對我的評價。 本想給他發一條簡訊,又擔心這樣太輕視對方。 又想給他打通電話,可感覺電話婉拒又好像不夠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