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在《秋水》篇裡說:「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和夏天的蟲子不要談論結冰,因為它沒有見過冬天;和井底的青蛙不要談論大海,因為它沒離開過井裡。
這話用在人身上亦如是,人和人看似差別沒有很大,但其實境界卻各不相同,同樣遇到一件事情,你會有你自己的原則,他會有他判斷的標準;面對人生,你會有屬於你自己的理想,他亦有他的目標。
可朋友之間又講究的是「臭味相同」,相同磁場的人才會有更多的共同話題,你是什麼樣的人,你身邊結交的朋友幾乎會在相同的境界。
所以我覺得,如果境界不同,就不必強融,當一個人境界高了,他的想法會更加成熟,看問題會更加深遠,對於朋友的選擇會更加有原則,該和什麼人親近,該遠離什麼人,他們心中自有定數。
想起我的一個朋友,在某個大學裡當老師,有次我去學校裡找他,我們走在學校的林蔭道上,遇到其他的老師,他們只是相互點頭以示禮貌,除此之外便沒有過多的互動,即使那位老師是和他在同個辦公室辦公。
我問:「你和學校裡的老師都不熟嗎?」他點了點頭,看著我詫異的眼神微微一笑:「我有自己人生的理想,但是我身邊的這些同事大都是在抱怨工資、考核體系,對待工作也多是敷衍。」
「道不同不相為謀,」他扶了扶眼鏡,「所以我更喜歡到校外去結交一些積極向上的文化人,社交圈對一個人三觀的塑造有很大影響,要慎重選擇。」
一個人選擇什麼圈子,就說明他想成為怎樣的人。世界上不乏有奸詐狡猾之徒,如果和這些人做朋友,就成了同道中人,自然也是艱險狡詐之輩才會想要進入這樣的圈子;而主動靠近正直、格局大的人,必然是想擁有博大的胸襟。
在我看來,一個人,境界高了,自然會主動靠近境界高的人,就會很少和以下這幾種人走動。
自暴自棄,毫無追求的人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他對於自己的人生並沒有很大的要求,每天都得過且過,甚至自暴自棄,對未來不抱理想,對現實不抱希望,和這樣的人一起,也會使得自己越來越沒有動力。
境界高的人,雖然沒有要求自己的人生一定要如何地轟轟烈烈,但是不管他追求怎樣的人生境界,至少也不會讓自己過於平凡。
他們珍惜時間,享受生活,所以也無法理解毫無追求的人的心態,自然就走不到一塊了。
見識短淺,眼光狹隘喜歡計較的人
對待同樣的事物,眼光狹隘的人通常會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存著私心,斤斤計較;而境界高的人,因為他們眼界寬闊,自然明白很多道理,處理問題的時候就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跟分析。
如此一來,註定層次高的人和眼界狹窄的人,能夠看到和領悟的東西肯定不一樣,所以這兩類人很難存在共同的語言,只會不斷爭吵。
言語比較粗陋,談吐庸俗之人
境界高的人,往往見多識廣,他們對於自己的要求一向也比較高,特別在言行舉止方面,不會隨意在他人面前失態。
而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就能判斷出他的性格,對於言語比較粗陋,談吐比較庸俗的人,境界高的人在接觸了一段時間後就會自動屏蔽這類人群。
其中的原因,我覺得只是因為他們深感彼此之間磁場不合,不適宜一塊溝通,所以就會減少和這類人走動。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即使人與人之間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但因為社會環境總會形成不同人群之間的互動,同時每個人的經歷和受到的教育都不同,在品格道德上還是會自動分層。
雖然境界高的人不代表名利地位高於常人,但是在思想覺悟上,卻是有追求有理想,不隨意荒廢人生,這樣的人即使身處低谷依然清新脫俗,自然對於朋友也會有所要求。
在我看來,好的友情,應該是隨心所欲,無拘束,如果三觀不同,興趣也不一樣,那麼這種友情遲早不復存在。三觀相同,會讓人一見如故;興趣不同,便仿佛對牛彈琴,兩心相通才能默契相投,人心有別便遲早分手!
境界高的人最清楚自己的追求,他們知道什麼樣的朋友才是自己最合得來的,什麼樣的圈子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人生路漫漫,朋友可遇不可求,但是對於以上這三種人,境界高的人即使身邊毫無朋友,也會理智選擇遠離。
—END—
今日話題:你覺得不應該和怎樣的人聯繫?
歡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