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境界高了,就很少和這些人走動了

2020-12-12 輕衣素食

莊子在《秋水》篇裡說:「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和夏天的蟲子不要談論結冰,因為它沒有見過冬天;和井底的青蛙不要談論大海,因為它沒離開過井裡。

這話用在人身上亦如是,人和人看似差別沒有很大,但其實境界卻各不相同,同樣遇到一件事情,你會有你自己的原則,他會有他判斷的標準;面對人生,你會有屬於你自己的理想,他亦有他的目標。

可朋友之間又講究的是「臭味相同」,相同磁場的人才會有更多的共同話題,你是什麼樣的人,你身邊結交的朋友幾乎會在相同的境界。

所以我覺得,如果境界不同,就不必強融,當一個人境界高了,他的想法會更加成熟,看問題會更加深遠,對於朋友的選擇會更加有原則,該和什麼人親近,該遠離什麼人,他們心中自有定數。

想起我的一個朋友,在某個大學裡當老師,有次我去學校裡找他,我們走在學校的林蔭道上,遇到其他的老師,他們只是相互點頭以示禮貌,除此之外便沒有過多的互動,即使那位老師是和他在同個辦公室辦公。

我問:「你和學校裡的老師都不熟嗎?」他點了點頭,看著我詫異的眼神微微一笑:「我有自己人生的理想,但是我身邊的這些同事大都是在抱怨工資、考核體系,對待工作也多是敷衍。」

「道不同不相為謀,」他扶了扶眼鏡,「所以我更喜歡到校外去結交一些積極向上的文化人,社交圈對一個人三觀的塑造有很大影響,要慎重選擇。」

一個人選擇什麼圈子,就說明他想成為怎樣的人。世界上不乏有奸詐狡猾之徒,如果和這些人做朋友,就成了同道中人,自然也是艱險狡詐之輩才會想要進入這樣的圈子;而主動靠近正直、格局大的人,必然是想擁有博大的胸襟。

在我看來,一個人,境界高了,自然會主動靠近境界高的人,就會很少和以下這幾種人走動。

自暴自棄,毫無追求的人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他對於自己的人生並沒有很大的要求,每天都得過且過,甚至自暴自棄,對未來不抱理想,對現實不抱希望,和這樣的人一起,也會使得自己越來越沒有動力。

境界高的人,雖然沒有要求自己的人生一定要如何地轟轟烈烈,但是不管他追求怎樣的人生境界,至少也不會讓自己過於平凡。

他們珍惜時間,享受生活,所以也無法理解毫無追求的人的心態,自然就走不到一塊了。

見識短淺,眼光狹隘喜歡計較的人

對待同樣的事物,眼光狹隘的人通常會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存著私心,斤斤計較;而境界高的人,因為他們眼界寬闊,自然明白很多道理,處理問題的時候就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跟分析。

如此一來,註定層次高的人和眼界狹窄的人,能夠看到和領悟的東西肯定不一樣,所以這兩類人很難存在共同的語言,只會不斷爭吵。

言語比較粗陋,談吐庸俗之人

境界高的人,往往見多識廣,他們對於自己的要求一向也比較高,特別在言行舉止方面,不會隨意在他人面前失態。

而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就能判斷出他的性格,對於言語比較粗陋,談吐比較庸俗的人,境界高的人在接觸了一段時間後就會自動屏蔽這類人群。

其中的原因,我覺得只是因為他們深感彼此之間磁場不合,不適宜一塊溝通,所以就會減少和這類人走動。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即使人與人之間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但因為社會環境總會形成不同人群之間的互動,同時每個人的經歷和受到的教育都不同,在品格道德上還是會自動分層。

雖然境界高的人不代表名利地位高於常人,但是在思想覺悟上,卻是有追求有理想,不隨意荒廢人生,這樣的人即使身處低谷依然清新脫俗,自然對於朋友也會有所要求。

在我看來,好的友情,應該是隨心所欲,無拘束,如果三觀不同,興趣也不一樣,那麼這種友情遲早不復存在。三觀相同,會讓人一見如故;興趣不同,便仿佛對牛彈琴,兩心相通才能默契相投,人心有別便遲早分手!

境界高的人最清楚自己的追求,他們知道什麼樣的朋友才是自己最合得來的,什麼樣的圈子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人生路漫漫,朋友可遇不可求,但是對於以上這三種人,境界高的人即使身邊毫無朋友,也會理智選擇遠離。

END

今日話題:你覺得不應該和怎樣的人聯繫?

歡迎留言,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一個人,層次高了,就不和這四種人走動了!
    而生活中,高層次的人,內心就像上層領導一樣,關注的重點絕對和有些人不同。畢竟俗話說,夏蟲不可語冰,一個想要當飛行員的人,也不會和一個看不起飛行員的人交流。因此,朋友之間講求臭味相投,更講求有共同話題,而一個人,層次高了,就不和這四種人走動了,這也是必然的現象。
  • 守護一個人的至高境界是什麼?priest的名言一語道破,讓人敬佩!
    那麼說起守護,守護一個人的至高境界是什麼?priest的名言一語道破,讓人敬佩!我們不妨一起讀一下,文字如下:我連魂魄都是黑的,唯獨心尖上一點點,血還是紅的。用它護著你,我願意。倘若一個人愛你愛到這個地步上,誓死還要守護你,那麼你就成全了他吧,因為他是足夠忠誠且衷心的。即便他死了,他哪一顆心還是屬於你的。他忠誠的程度,可以在三國眼裡的關羽和張飛當中可以看出來,他守護你,可以做你的門神,形影不離,就夠了,其他的,他不敢奢求,更不敢奢求你也愛她。
  •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境界就有多高
    同樣的環境,在有些人的眼中是難以逾越的障礙,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卻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受環境的影響,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學經,有些雖然讀過多年,也因看不到「前途」而走出經堂,另謀「出路」。對這些半途而廢的年輕人,我們深感惋惜。表面上看,他們是被環境所迫,其實也是「大浪淘沙」的結果。
  • 想念一個人的最高境界,不是茶飯不思,而是這些
    有人說,對一個人的想念,應該是:「你在時,你是全世界,你不在時,全世界是你。」深愛一個人的時候,就會這樣,連呼吸都是為了他。-02-有些人思念一個人,會茶不思飯不想,但其實這都算不上是最高境界的思念。思念一個人的最高境界,是有這些表現。
  • 在農村,為什麼新人結婚後第一年要去平時很少走動的親戚家拜年?
    在農村,為什麼新人結婚後第一年要去平時很少走動的親戚家拜年?在農村的確是這樣,有時會有「新人結婚頭一年四處走親戚」的說法!我感覺之所以出現這類情況,主要是因為農村人特別注重人情世故、禮尚往來!過去只要沾點親情關係的親戚都會以不同方式參與進來,因而造成了農村人親戚會顯得特別多吧!下面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簡單聊一下:一、新人結婚意味成家立業、添新人:由於農村是以家族、宗族等親情關係維繫的熟人小圈子社會,對新人而言,是一戶剛成立的新家庭,這時需要以新成員方式向親戚們問候一下,以便新人家庭快速融入農村人情世故中來!
  • 農村深夜,很少有人走動,卻能聽到此起彼伏的土狗叫聲,咋回事?
    狗狗是非常有靈性的動物,而且都非常的匆忙,對自己家人都是非常乖巧和溫順的,對外來的入侵者有著極大的敵意,懂得保護家庭保護家人。所以才會那麼多的家庭都會選擇養狗狗來看家,就是因為如此啦。但是在農村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農村深夜,很少有人走動,卻能聽到此起彼伏的土狗叫聲,這是怎麼一回事?其實原因是有幾點的!
  • 過節了,需要去領導那兒走動走動嗎?
    1.沒事最好別走動俗話說,禮多人不怪。這話雖然沒錯,但要看時機、看場合、看對象。可對領導來說,他要冒著風險、頂著壓力接受你的走動,誰能保證背後沒人盯著?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拿來做文章,領導就會百口莫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特別是有的領導在仕途上有更大的抱負和追求,因而自律很嚴,不想給人留下任何把柄,所以不會因小失大,讓下屬去他那裡走動。因此,要明白,你的走動,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在給領導「挖坑埋雷」。
  • 針灸境界:一根針和一個人的修行
    針灸境界:一根針和一個人的修行作者/左常波一、忠告:針對醫術高明的醫生其實咱們的課非常難講,因為在咱們聽課的人當中,有些人臨床做得相當不錯,有些人可能就沒有太多的對針灸的學問做太多的了解。我對那些已經技術非常好的醫生有這麼一個忠告,千萬不要在思想上有這麼一個誤區,就是說我在專業上學到多麼高的功夫去治什麼病。它的誤區有兩點,第一是功夫,第二是治什麼病。為什麼這麼講?你初學的話你可以不聽這一段。其實你不要單純在個人的功夫方面去下功夫,什麼意思呢?你一個人下再多的功夫,你一個人的功夫能有多高呢?
  • 一個人最高的境界:半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早安晚安語錄,ID:zaowanyul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1 人生必定有所遺憾這一輩子逐漸明白,一個人最高的境界2 一半一半,才是智慧一個人最高的境界,是半。人生之中,終究會明白,有些話該說的時候去說,不該說的時候不去說。
  • 靜,一個人的最高境界!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靜,體現了一個人的成熟,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的境界。靜,是一個人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如果不能及時地將這陰霾拭去,一直沉迷在毫無意義的幹擾之中,那我們最後只能迷失在愚昧和無知的深淵裡不能自已。莊子說:「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境也。」
  • 【潤笙學堂】境界高的人,都自帶光芒
    當一個人位高權重的時候,還能放低姿態,卻是骨子裡的教養使然,這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品質。 謙遜或傲慢的心態,跟一個人的物質貧富無關,卻與精神貧富緊密相連。 如果內心修為不夠,很容易稍微做出點成績就開始目中無人,或招搖過市,或鋒芒畢露。但教養是自帶的,裝不來。
  • 一個人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一個人的一生很長,按八十年計算的話,有700800小時,但是一個人的一生也很短,短到只有幾十年時間,稍不注意,它就一晃而過,一生的時光有多長,都取決於你怎麼利用,如果你每天無所事事,一輩子真的好長,如果你利用好每一天,一生的時間是不夠的,那麼在這短短的一生中,我們應該怎麼過呢,該如何做人呢
  • 一個人認知的四個境界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指一個人不知道事物的深淺,這是缺乏深度學習和實踐體驗的認知層面,常見於孩子和學生人群,他們對世界的認知處於矇昧無知或者膚淺表面(局限於文字和說教)階段,所以,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也是這類人群,
  • 心理學:一個人思想境界越高,越是會拒絕這3件事情!
    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人思想境界越高,他們越是會拒絕這3件事情!思想境界高的人,會想到這個人值不值得我去幫助,他是否有成長空間,未來他是否能幫助到我,若是沒有,那就只會點到為止。無條件的付出時間久了人們就產生慣性,對你產生依賴性你就很難甩掉了,這種人,你要直接拒絕。
  • 一個人的格局、底線和境界
    這次聊一下道德和知己的界線,定義和界線在成人的世界,往往是生活中急需面對的,比如(出軌可不可以原諒,你所能接受的程度。)生活中的是是非非,當局者和旁觀者,能說清的又有幾個呢?讓我們進入古人的視角,感受一下那時的故事。東方有人焉,曰爰(yuán)旌(jīng)目,將有適也,而餓於道。
  • 《道德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簡單的人,想的事少,對待一件事、一個人更專心,不會搞彎彎繞繞。處世之方:層次低的人強勢,境界高的人隨和。養生之法:層次低的人「養」,層次高的人「順」。謀事之術:層次低的人「收」,境界高的人「放」。
  • 從佛家談人生境界
    這是佛家所說的三重境界。大致解釋如下:看人是人,他是一個30歲的男人。看人不是人,他是一個家財萬貫的富商或者官宦子弟。看人還是人,他就是一個30歲的男人 。第一重境界對應小孩,心思純潔,看山是山。第二重境界對應大人,戴有色眼鏡,看山不是山。第三重境界對應智者,明透世理,看山還是山。
  • 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深度好文)
    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 求同存異,才是一個人的最高境界
    錢不能衡量一個人愛你的深淺,但是時間可以。真正愛你的人,一定會願意花時間陪你,陪你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即使嘴上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但心裡卻因為他的陪伴而幸福著。 一個人要戰勝別人並不難,往往只需要付出比對方更多的努力即可。
  • 一個人有福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要活得太累
    有的時候我看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有的人起早貪黑,有的人雖然光鮮亮麗,可是這背後又有多少心酸。每一個人都在用心的活著,哪怕壓力真的很大,哪怕自己肩上的擔子並不輕鬆。所以有的時候看著人生百態,我覺得眾生皆苦,人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經歷種種磨難的,最後達到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一個人有福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要活得太累,可是還有三種人,是活得最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