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為什麼新人結婚後第一年要去平時很少走動的親戚家拜年?

2020-12-23 啊新聊社會

在農村,為什麼新人結婚後第一年要去平時很少走動的親戚家拜年?在農村的確是這樣,有時會有「新人結婚頭一年四處走親戚」的說法!我感覺之所以出現這類情況,主要是因為農村人特別注重人情世故、禮尚往來!由於農村社會生活相對緊密,即便平時不常聯繫也會處於「熟人社會」的邊緣,以至於在農村婚喪嫁娶之事上就會無法避開。過去只要沾點親情關係的親戚都會以不同方式參與進來,因而造成了農村人親戚會顯得特別多吧!下面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簡單聊一下:

一、新人結婚意味成家立業、添新人:由於農村是以家族、宗族等親情關係維繫的熟人小圈子社會,對新人而言,是一戶剛成立的新家庭,這時需要以新成員方式向親戚們問候一下,以便新人家庭快速融入農村人情世故中來!另外,在農村主要以男系宗族親戚為主,新人結婚後就會意味著宗族中添新人了,這時自然得主動走動一圈,以便互相認識一下,並順便讓新加入的成員理清一下親戚關係!

二、婚嫁之事講究「禮尚往來」。在農村眾多親戚關係中,雖說有些親戚關係已經很少走動,但在農村婚喪嫁娶之事上,即便親戚關係再遠,有時也會參與的!例如農村婚嫁之事上,有些平時不走動或不熟悉的遠房親戚,因為隨了禮金或前來道喜參加酒席,這時作為新人家庭就會講究「禮尚往來」,既然對方隨禮或參與了,而春節拜年時自然就應該前去拜年或喝酒吃飯,以表示「有來有往」,這樣親戚關係才會越來越濃!事實上,在我們這邊農村頭年,女婿跟女兒回娘家後,娘家的家族成員都會煮餃子並端酒前去陪客,而女婿也得一個個回敬,由於娘家親戚也比較多,因而一般女婿頭年回娘家基本上都會被灌醉!而且隨後兩三年內還要在女兒或小舅子的帶領下挨家挨戶去拜年!

三、結婚是人生大事,往往更側重人情禮節!在農村,親戚參與比較多的人情活動多為人生大事,例如常見的婚喪嫁娶,往往就會有很多平時沒有走動或不認識的親戚前來!而對於一對新人來說,結婚自然也是人生頭等大事,自然講究熱鬧喜慶,而至於熱鬧與否,其實就是村裡人和親戚們的襯託!如果自家特別注重人情世故,往往村裡的宗族親屬和村外的親戚關係就會特別多,往往在婚喪嫁娶之事上就可以體現出來,而維繫親情關係的基礎就是走動。因此,對於新人結婚後頭一年走親訪友往往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希望借親戚們的祝福,圖個喜慶熱鬧,婚姻上能有一個美好開始!

雖然有些親戚平時很少走動,也可能與自己隔代三四代了,但因為那是父輩或爺輩的至親,往往也是親戚中相對比較近的親情關係。例如生活中不常見的有姑奶奶、姨奶奶、舅爺爺,但這些卻是父輩的親姑、親姨和親舅,還是需要在人生大事上走動一下的!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相關焦點

  • 農村走親戚拜年,是先去外婆家還是先去丈母娘家?可別搞錯了
    農村過春節最忙的莫過於拜年了,親戚朋友多的從初一開始幾乎就沒多少時間在家停留,辛苦但是卻快樂很少。現在有些年輕人對走親戚拜年並不是那麼熱情,恨不得早點完成「任務」,其實這是加深親戚感情最好的方式,這樣才會讓農村親戚之間充滿人情味。
  • 農村人也都不愛走親戚了, 這是為什麼?
    這樣一來,親戚之間就冷淡了,所以誰都不想走動了,有的親戚家裡還有老字輩的人在不得不去,其他的一概不去,有的甚至連建房、娶媳婦、嫁女兒等擺酒席都不去了,親戚血緣也就這樣斷了。在親戚越走越親,現在在平時比較少到親戚家走動,走動的少,親情淡了,就更少走動了。
  • 農村拜年走親戚,這個順序不要亂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大年初一吃完早餐,大家就得出門互相拜年了。一來熱鬧,圖個喜慶。二來互贈祝福,希望新年有個好願景。但是,這個拜年可不是隨便拜的。本家,親戚,朋友之間可還是有個順序講究的。我說說我們這的習俗。
  • 為何現在農村過年,很少給孩子壓歲錢?而且即使是拜年也不給
    導讀:為何現在農村過年,很少給孩子壓歲錢?而且即使是拜年也不給。記得我們小的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過年了,貌似過年時最開心的時候,在農村的我們,早早的就起床,找到小夥伴,在村裡,挨家挨戶的要糖果,那個時候最喜歡這樣,而且有的時候,看到一家人的糖果比較好吃的話,還會再溜達一趟,還有除了這個就是,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壓歲錢了,這個時候,我們晚輩的孩子會給長輩拜年,他們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每次拿到壓歲錢就會感覺很開心,儘管那個時候的壓歲錢都交給父母
  • 農村走親戚獨特習俗,給長輩拜年禮物可以不拿,但要帶上大型饅頭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佰秀農業666農村走親戚獨特習俗,給長輩拜年禮物可以不拿,但要帶上大型饅頭在我們當地農村,過年走親戚給長輩拜年,禮物可以不拿,但一定要帶上一種大饅頭,你說奇怪不奇怪當地人稱這種大饅頭為大饃,去長輩家拜年,如果家裡兩位老人均建在,就要拿兩個大饃,如果去世一位,就減掉一個大饃,這種習俗延續百年,至今在當地農村依然根深蒂固,走親戚看拿大饃的多少,就知道親戚家老人的情況。所以,農村人對大饃是極其重視的,如果過年來拜年,忘記帶大饃的話,老人家就會很忌諱,說大過年的,想咒我們死嗎?
  • 為什麼在農村現在在孩子給長輩拜年的時候,領到的紅包越來越少?
    春節已經過去幾天了,在農村,這幾天就是最熱鬧的幾天,家家戶戶走街串巷,走親訪友,大家一起互相拜拜年,互相寒暄寒暄送送禮物聊聊天。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孩子們這時候向長輩拜年時,長輩也都會送小孩子一些紅包,也就是壓歲錢。
  • 很多人回老家過年,為什麼都不願意走動?年輕人:累、煩!
    為什麼很多人回老家過年,因為家中有年邁的父母,平時在外面奔波,沒有時間陪自己的父母,而春節又是一個團圓的節日,所以人們一般都會回去陪父母過年。過年各地的風俗是不一樣的,但有很多地方都有在過年期間走親訪友的習慣。
  • 「三年不上門,親戚也不親」,啥意思,為何現在農村人不願走親戚
    特別是拜年時,大包小包,一家人提著各種禮品,從外婆家到姑姑家,從姨娘家到老表家,甚至已經出了幾代的親戚,都還在走動。那時候交通不方便,一天能走一家,就算不錯的。如果家裡親戚多,過兒正月,到二月二龍抬頭,還在拜年走親戚,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且,那時候不管大人小孩,都喜歡走親戚。
  • 農村「斷親」風氣興起,親戚都不願意來往了,到底什麼原因?
    以前在農村,基本上親戚之間離得都不是很遠,所以平時有什麼事情都可以互相幫助,有了喜事也會有很多親戚一起來慶祝,親戚之間的關係非常親近,就連孩子們之間也都是很好的玩伴,幾乎是一起長大的。然而近些年來,農村「斷親」風氣興起,很多親戚之間走動的頻率越來越小,平時家裡有什麼大事小情都很少看到親戚的蹤影,甚至到了過年的時候親戚之間也不互相拜年了。親戚之間的情分越來越淡薄,甚至出現了「斷親」現象,明明都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為何都不願意來往了,到底什麼原因?第一、常年在外打工,沒時間聚在一起。
  • 婚禮習俗,新娘新郎結婚後第一年回娘家風俗禁忌,8成新人都不懂
    結婚除了婚禮布置,婚宴酒席,回門這些流程外,還有個可能很多新人都不是很清楚的習俗,那就是婚後第一年回娘家的講究,小編大概整理了一些比較傳統的習俗一起來看看~~首選第一年回家禮物所以禮物都是雙份的,四件或者六件,禮物比較常見的就是菸酒、茶葉、點心,回去的時候也都是要雙份的留或者雙份帶回。
  • 「兒媳,你們結婚後,以後親戚來拜年,你們給紅包」「想得美」
    每個家裡面都有一些很難處理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當中有一半都來自於婆媳關係,或者是由於利益關係,牽扯到了錢上面的事情都很難說。白女士和男朋友在一起已經很多年了,兩個人雖然還沒有結婚,可是已經有了夫妻之實,兩個人一起去旅遊,一起做很多事情,感情也特別好。今年過年的時候白女士和男朋友一起去男朋友家裡面。
  • 大年初二到底應該去舅舅家還是其他親戚家拜年呢
    大年初二到底是去舅舅家拜年還是去其他親戚家拜年,這個就要看當地的一個風俗習慣。因為有的地方是舅舅最大,比爸媽好使,因此大年初二拜年肯定要去舅舅家的。另外,個人覺得,大年初二究竟是去其他親戚家還是舅舅家,還要看跟哪家走的近些。平時關係都不好,有必要大過年的去討沒趣嗎?
  • 在農村,親戚間完全經不起「考驗」,沒出3代人就不走動了,為何
    年輕的時候可能還沒感覺到故鄉的可貴,總感覺農村窮,農村的人「愚昧」,村裡的生活單調而沒有樂趣,就算是離家年兒半載的也不會有什麼想家的感覺。現在人過三十,身上愣頭青的那股勁兒已經消退,重新審視農村老家,又有了不一樣的感覺,這其中最懷念的就是農村的人,農村的事兒以及農村的那些曾經一起過窮日子的親戚們。
  • 為什么正月初一挨家挨戶要拜年,而且要磕頭拜
    初一大拜年!這是鄉風民俗。在農村鄉鎮,這是每年過年例行的活動。現在,農村在外打工的多,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只有大過年的大家才能趕回來聚一聚。大年初一,互相串串門,拜拜年,也能聯絡聯絡感情,交流交流心得。要好的,炒幾個菜,小酌幾杯,好不快活。
  •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要拉倒」,現在親戚關係到底怎麼了?
    以前,每個家庭都會有幾個孩子,孩子結婚後多了女方的很多親戚,如此沾親帶故,會組成非常龐大的親戚圈,我的家鄉有的村子所有人都只有一個姓,是完完全全的一個大家族,在農村,如果誰家有大小事情,親戚是首先要到場參加的,而且還要裡裡外外的幫忙,可以說,親戚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 為什麼親戚間都不怎麼走動了?
    01為什麼會出現沒有「老表」的情況?在民間,「老表」一直被公認為是很牢固的親屬關係,農村有著「姑表親,代代親」的說法。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如果不放開「二胎政策」,以後很多稱呼都要成為歷史了,雖是玩笑話,但也是事實。02為什麼都不願意走動了?
  • 過年拜年走親戚,拜年的順序你要了解
    過年走親戚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趁著過年熱鬧和喜慶,大家碰個面,相互分享了一下家裡的美食,交流一下感情。現代人平時忙於工作,過年這段時間就顯得很珍貴,如何合理的安排時間拜訪親戚朋友就很重要。去親戚拜年都講究個親疏遠近,同時要考慮符合禮俗。中國自古是一個禮儀之邦,過年的習俗也一直沿用至今,不防參考一下。大年初一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一家人聚在家中,相互拜年,為新年祈福。如果是大家族,晚輩要去長輩家中拜年,長輩給晚輩封利是作為回禮。
  • 為什麼80,90後年輕人越來越討厭農村親戚,原因是這樣
    為什麼80、90後年輕人越來越討厭農村親戚,甚至看見裝作不認識,原因是這樣在過去之所以有很多人喜歡跟農村人接觸,就是因為農村人比較淳樸,而且喜歡去鄉下玩的原因,是因為鄉下空氣非常好,可以感受到農民那種特有的淳樸氣息。
  • 姨和舅都不在了,表兄弟妹這樣的親戚還要走動嗎?
    過年走親戚,姨和舅舅都去世了,這樣的親戚還要走嗎,剩下的婊兄弟姐妹之間是否還要聯繫,成了很多家庭都會面對的親戚關係,也有人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都拉到「,雖然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看著親情就這麼一點點的疏遠,你的心裡能心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