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認可一個孩子的優秀,肯定父母對他的教育時,通常希望能看到他的成長軌跡,父母的教育方法。《貝尼檔案》便是這樣一本難能可貴的好書,他讓一份成功的家庭教育有案可查,讓孩子的成長有跡可尋。
貝尼是一位出生於上海、成長於上海的男孩。它從「混沌」的嬰兒成長為品學尖優的少年,更成為上海外國語學院公認的高材生,並被世界頂級大學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
《貝尼檔案》詳細記錄了貝尼的成長,以及父母的撫育過程。本書共收錄了貝尼的58份成長檔案,每一份檔案,周先生都記錄了成功教育孩子的實例。從這些實例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周先生認真地在觀察孩子,及時地捕捉到了教育孩子的最佳契機,從而成功地塑造了孩子的人格、體格,鍛造了孩子超常的學習力。
那種認為不用設計,相信「樹大自然直」的觀念,看來是怎麼也站不住腳的。每個孩子的先天素質不同,生存環境不同,父母狀況不同,因此,對孩子發展的設計也會很不相同。也許一千個家庭會有一千種設計法。孩子成長設計的個性是設計的生命力所在。
這是貝尼的父親周家明先寫在序裡面的一段話,設計並不是狹隘地替孩子決定將來職業,為孩子制定人生的道路,而是運用獨到的育兒觀念,刻意為孩子設計一個利於孩子步入優秀、走向成功的教育環境。
在周先生看來,孩子來自於溫馨的世界——母親的子宮,「那裡有足夠的養料,那裡四季如春,胎兒浮遊在子宮的羊水中……自由自在、飄飄欲仙。」正因為子宮溫馨,孩子才得已健康成長,那孩子出生後當然也需要一個溫馨的環境。
為此,從貝尼出生那天起,周先生精心為兒子營造了一個充滿溫馨的家。但他除了將家布置得乾淨、整潔、漂亮,還同家人一起自覺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1、時常在鏡前審視自己的儀表儀容。
2、控制、改變自己的聲音,避免粗暴發聲。
3、家中從來沒有爭吵,所有成員對人都笑臉相迎。
4、在對貝尼進行英語啟蒙時,全家人參與,為貝尼人為地創設濃厚地學習氛圍。特別是年邁的爺爺奶奶的參與,大大激發了貝尼的學習熱情。
當我們斥責孩子對人不夠禮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檢討一下自己是否已做到?當我們一邊大聲吼叫孩子,一邊告訴孩子要學會控制情緒時,是不是在自相矛盾?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先成為那樣的人,周先生做到了,所以他的孩子也做到了。
周先生用自己的切身行動來給予了孩子溫馨的家庭環境,除此之外,周先生還有一些獨到的育兒理念。
1、早期,父母需與孩子親密接觸
與時下頗為認可的嬰兒獨睡觀念不同,在貝尼一歲半之前,周先生堅持跟孩子睡在一間房、一張床。因為周先生認為」讓孩子睡在母親身邊,用母親的體溫去溫暖孩子孱弱身體,這本身是一項至高無上的親情的關懷。「
他和妻子白天每隔一小時輪流擁抱和親吻孩子。跟孩子親密接觸,讓孩子感受的來自父母濃濃親情。
2、讓貝尼三、四個月便練習走路
這個練習只是大人架著孩子的雙臂,牽引孩子往前邁步。周先生此舉只是因為他覺得孩子躺著,眼睛只能關注到頭頂上方的一片小世界,但直立起來就不同了,他能夠」更廣闊地直面整個世界「。
3、鍛鍊貝尼手的靈活性
周先生認為」手語「是孩子最早的語言。這與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看法不謀而合:「人有兩大寶,雙手和大腦」。手的靈活度、動作的精細度直接關乎孩子智力的發展。
周先生將手部的動作細化,並賦予每個動作一個語言的表達,不斷地鍛鍊貝尼的雙手,讓孩子通過熟練動作來準確表述自己的想法。
4、家庭教育,體育為本
柏拉圖曾說:「身體教育和知識教育之間必須保持平衡。體育應造就體格健壯的勇士,並且使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全的體格。」
周先生高瞻遠矚,將孩子的身體置於教育首位。他對貝尼的體育定位為「水陸並進」,從孩子兩歲起,他便堅持陪孩子跑步、遊泳。常年的體育鍛鍊習慣,賦予了貝尼勇氣、意志和毅力。
家庭教育,學習一定是重頭戲,貝尼家也不例外,貝尼的家人對孩子學習依然關注,比起其他父母,更勝一籌。他們沒有依託培訓機構,而是自己親自上陣,因此對貝尼的各科學習了如指掌,並且想出各種適合有效的學習方法,不斷地幫助貝尼一次次取得傲人的成績。
貝尼入小學後,周先生和夫人沒有做陪讀父母,他們沒有每天盯著孩子學習,做孩子學習的監督者、督促者,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就連默寫也是讓孩子自己錄音進行,但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孩子的學習,他對貝尼的學習情況了如指掌,並且開發了一系列對貝尼有效的學習方法。
1、讓學習成為日常
父子二人在跑步時可以代入長度、測量、速度等數學概念。
吃完年夜飯,鼓勵孩子用語言詳細在來敘述聚會的場景,以此鍛鍊孩子的思比個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
旅遊前會讓孩子做足功課,看書、查資料,有了深入地了解後再去,旅行過程中或結束後,一定會跟孩子交流心得、體會。
為了幫貝尼學習英語,周先生和家人將家中的所有物件都標上了英語,走出家門,所見所聞都會是家人和貝尼學習英語的資料,真可謂隨時隨地學英語。
「學習與生活同在,學習與年歲與時俱進。」是周先生用實際教育行動傳達給貝尼的意識。
2、臨睡前的思維異常活躍
周先生認為,人在睡前會有一個臨睡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思維會異常的活躍,人在此時容易產生靈感。因此,他會在貝尼上床後,兩個人花20分鐘時間,一起回憶和複習當天的學習內容。
事實證明,貝尼在臨睡時間複習過的知識,會記得更牢,並且貝尼時常在這段時間會有一些「突發奇想」出來。
3、早學習,超前學習
今天,我們眾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專家都一致反對超前學習。但在幾十年前,周先生已完全認可早學習、超前學習。
貝尼在入學前已開始涉獵自然、人文、英語、數學,並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模式。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每個暑假貝尼都會進行超前學習。針對不同科目,進行深淺不同的學習。通過早學、超前學習,貝尼除 ,了提前掌所握了大量的文化知識,還領會了自學的奧秘。
4、訓練孩子的考試思維,幫孩子學會應試
周先生儘管對教育有很多獨到的見解,但他並沒有劍走偏鋒,漠視、批判考試,而是順應時代的潮流,幫孩子學會考試。
當孩子學習方法有了問題,每次考試過後,他不僅會跟孩子一起詳細地分析各科考卷考試,而且還透過分數來觀察貝尼的考試方法。為此,他編出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來讓貝尼掌握正確的考試理念:沉著冷靜、看清題意。先易後難,注意複查。
對於令大多數家長和孩子都頭疼的作文, 周先生也總結了四句朗朗上口的金句:抓住中心最重要,具體生動不可少。詳略安排要得當,結尾點題莫忘掉。
5、孩子的學習,家庭教育佔主導
由於貝尼超前學習,他在學校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學校曾提出讓他跳級學習。但周先生權衡再三,理智地婉拒了校方的好意。
但他卻提出了一個大膽、前衛的教育理念:讓貝尼自由掌握在學校的時間。原因為貝尼已經熟練掌握了小學所需知識,再按部就班地聽課、做作業,是一種浪費具體如下:
1、在不影響課堂紀律的前提下,貝尼可以自由安排上課時間;
2、免做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
這樣做的結果是,貝尼將大量時間用在了自己感興趣的學習上:奧數、英語。這對本就基礎知識穩固的貝尼來說,可謂如虎添翼,讓貝尼的學習更加優異。
知名學者、教育家周國平先生在一次講座上也曾表示,上學期間,他大部分的上課時間都用來看文學書、哲學書。他如今的成就與當時的大量閱讀分不開。
孩子的學習狀況,父母、孩子本人最清楚。現行的教育制度,老師無法做到因材施教,但父母可以幫孩子爭取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貝尼的家庭教育無疑是成功的,他的父母為孩子精心設計了人生之路,並努力踐行。「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縱觀古今中外家庭教育成功的大家們,都在踐行著這一真理,卡爾·威特如此,傅雷也如此。《貝尼檔案》更為我們詳盡演示了父母如何精心設計孩子的人生:父母需具備獨到、堅定、豐富的教育理念,要善於捕捉教育孩子的契機。
如果您打算成為父母,請打開《貝尼檔案》,它將教會您如何有效進行家庭教育!
如果您已經為人父母,翻看《貝尼檔案》,會讓你不斷收穫家庭教育靈感,令你感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