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尼檔案》:孩子的人生離不開父母的精心設計

2020-09-10 宜方

當我們認可一個孩子的優秀,肯定父母對他的教育時,通常希望能看到他的成長軌跡,父母的教育方法。《貝尼檔案》便是這樣一本難能可貴的好書,他讓一份成功的家庭教育有案可查,讓孩子的成長有跡可尋。

貝尼是一位出生於上海、成長於上海的男孩。它從「混沌」的嬰兒成長為品學尖優的少年,更成為上海外國語學院公認的高材生,並被世界頂級大學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

《貝尼檔案》詳細記錄了貝尼的成長,以及父母的撫育過程。本書共收錄了貝尼的58份成長檔案,每一份檔案,周先生都記錄了成功教育孩子的實例。從這些實例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周先生認真地在觀察孩子,及時地捕捉到了教育孩子的最佳契機,從而成功地塑造了孩子的人格、體格,鍛造了孩子超常的學習力。

刻意設計良好的育兒氛圍

那種認為不用設計,相信「樹大自然直」的觀念,看來是怎麼也站不住腳的。每個孩子的先天素質不同,生存環境不同,父母狀況不同,因此,對孩子發展的設計也會很不相同。也許一千個家庭會有一千種設計法。孩子成長設計的個性是設計的生命力所在。

這是貝尼的父親周家明先寫在序裡面的一段話,設計並不是狹隘地替孩子決定將來職業,為孩子制定人生的道路,而是運用獨到的育兒觀念,刻意為孩子設計一個利於孩子步入優秀、走向成功的教育環境。

在周先生看來,孩子來自於溫馨的世界——母親的子宮,「那裡有足夠的養料,那裡四季如春,胎兒浮遊在子宮的羊水中……自由自在、飄飄欲仙。」正因為子宮溫馨,孩子才得已健康成長,那孩子出生後當然也需要一個溫馨的環境。

為此,從貝尼出生那天起,周先生精心為兒子營造了一個充滿溫馨的家。但他除了將家布置得乾淨、整潔、漂亮,還同家人一起自覺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1、時常在鏡前審視自己的儀表儀容。

2、控制、改變自己的聲音,避免粗暴發聲。

3、家中從來沒有爭吵,所有成員對人都笑臉相迎。

4、在對貝尼進行英語啟蒙時,全家人參與,為貝尼人為地創設濃厚地學習氛圍。特別是年邁的爺爺奶奶的參與,大大激發了貝尼的學習熱情。

當我們斥責孩子對人不夠禮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檢討一下自己是否已做到?當我們一邊大聲吼叫孩子,一邊告訴孩子要學會控制情緒時,是不是在自相矛盾?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先成為那樣的人,周先生做到了,所以他的孩子也做到了。

周先生用自己的切身行動來給予了孩子溫馨的家庭環境,除此之外,周先生還有一些獨到的育兒理念。

獨到的育兒理念

1、早期,父母需與孩子親密接觸

與時下頗為認可的嬰兒獨睡觀念不同,在貝尼一歲半之前,周先生堅持跟孩子睡在一間房、一張床。因為周先生認為」讓孩子睡在母親身邊,用母親的體溫去溫暖孩子孱弱身體,這本身是一項至高無上的親情的關懷。「

他和妻子白天每隔一小時輪流擁抱和親吻孩子。跟孩子親密接觸,讓孩子感受的來自父母濃濃親情。

2、讓貝尼三、四個月便練習走路

這個練習只是大人架著孩子的雙臂,牽引孩子往前邁步。周先生此舉只是因為他覺得孩子躺著,眼睛只能關注到頭頂上方的一片小世界,但直立起來就不同了,他能夠」更廣闊地直面整個世界「。

3、鍛鍊貝尼手的靈活性

周先生認為」手語「是孩子最早的語言。這與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看法不謀而合:「人有兩大寶,雙手和大腦」。手的靈活度、動作的精細度直接關乎孩子智力的發展。

周先生將手部的動作細化,並賦予每個動作一個語言的表達,不斷地鍛鍊貝尼的雙手,讓孩子通過熟練動作來準確表述自己的想法。

4、家庭教育,體育為本

柏拉圖曾說:「身體教育和知識教育之間必須保持平衡。體育應造就體格健壯的勇士,並且使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全的體格。」

周先生高瞻遠矚,將孩子的身體置於教育首位。他對貝尼的體育定位為「水陸並進」,從孩子兩歲起,他便堅持陪孩子跑步、遊泳。常年的體育鍛鍊習慣,賦予了貝尼勇氣、意志和毅力。

家庭教育,學習一定是重頭戲,貝尼家也不例外,貝尼的家人對孩子學習依然關注,比起其他父母,更勝一籌。他們沒有依託培訓機構,而是自己親自上陣,因此對貝尼的各科學習了如指掌,並且想出各種適合有效的學習方法,不斷地幫助貝尼一次次取得傲人的成績。

好成績是父母幫出來的

貝尼入小學後,周先生和夫人沒有做陪讀父母,他們沒有每天盯著孩子學習,做孩子學習的監督者、督促者,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就連默寫也是讓孩子自己錄音進行,但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孩子的學習,他對貝尼的學習情況了如指掌,並且開發了一系列對貝尼有效的學習方法。

1、讓學習成為日常

父子二人在跑步時可以代入長度、測量、速度等數學概念。

吃完年夜飯,鼓勵孩子用語言詳細在來敘述聚會的場景,以此鍛鍊孩子的思比個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

旅遊前會讓孩子做足功課,看書、查資料,有了深入地了解後再去,旅行過程中或結束後,一定會跟孩子交流心得、體會。

為了幫貝尼學習英語,周先生和家人將家中的所有物件都標上了英語,走出家門,所見所聞都會是家人和貝尼學習英語的資料,真可謂隨時隨地學英語。

「學習與生活同在,學習與年歲與時俱進。」是周先生用實際教育行動傳達給貝尼的意識。

2、臨睡前的思維異常活躍

周先生認為,人在睡前會有一個臨睡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思維會異常的活躍,人在此時容易產生靈感。因此,他會在貝尼上床後,兩個人花20分鐘時間,一起回憶和複習當天的學習內容。

事實證明,貝尼在臨睡時間複習過的知識,會記得更牢,並且貝尼時常在這段時間會有一些「突發奇想」出來。

3、早學習,超前學習

今天,我們眾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專家都一致反對超前學習。但在幾十年前,周先生已完全認可早學習、超前學習。

貝尼在入學前已開始涉獵自然、人文、英語、數學,並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模式。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每個暑假貝尼都會進行超前學習。針對不同科目,進行深淺不同的學習。通過早學、超前學習,貝尼除 ,了提前掌所握了大量的文化知識,還領會了自學的奧秘。

4、訓練孩子的考試思維,幫孩子學會應試

周先生儘管對教育有很多獨到的見解,但他並沒有劍走偏鋒,漠視、批判考試,而是順應時代的潮流,幫孩子學會考試。

當孩子學習方法有了問題,每次考試過後,他不僅會跟孩子一起詳細地分析各科考卷考試,而且還透過分數來觀察貝尼的考試方法。為此,他編出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來讓貝尼掌握正確的考試理念:沉著冷靜、看清題意。先易後難,注意複查。

對於令大多數家長和孩子都頭疼的作文, 周先生也總結了四句朗朗上口的金句:抓住中心最重要,具體生動不可少。詳略安排要得當,結尾點題莫忘掉。

5、孩子的學習,家庭教育佔主導

由於貝尼超前學習,他在學校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學校曾提出讓他跳級學習。但周先生權衡再三,理智地婉拒了校方的好意。

但他卻提出了一個大膽、前衛的教育理念:讓貝尼自由掌握在學校的時間。原因為貝尼已經熟練掌握了小學所需知識,再按部就班地聽課、做作業,是一種浪費具體如下:

1、在不影響課堂紀律的前提下,貝尼可以自由安排上課時間;

2、免做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

這樣做的結果是,貝尼將大量時間用在了自己感興趣的學習上:奧數、英語。這對本就基礎知識穩固的貝尼來說,可謂如虎添翼,讓貝尼的學習更加優異。

知名學者、教育家周國平先生在一次講座上也曾表示,上學期間,他大部分的上課時間都用來看文學書、哲學書。他如今的成就與當時的大量閱讀分不開。

孩子的學習狀況,父母、孩子本人最清楚。現行的教育制度,老師無法做到因材施教,但父母可以幫孩子爭取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貝尼的家庭教育無疑是成功的,他的父母為孩子精心設計了人生之路,並努力踐行。「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縱觀古今中外家庭教育成功的大家們,都在踐行著這一真理,卡爾·威特如此,傅雷也如此。《貝尼檔案》更為我們詳盡演示了父母如何精心設計孩子的人生:父母需具備獨到、堅定、豐富的教育理念,要善於捕捉教育孩子的契機。

如果您打算成為父母,請打開《貝尼檔案》,它將教會您如何有效進行家庭教育!

如果您已經為人父母,翻看《貝尼檔案》,會讓你不斷收穫家庭教育靈感,令你感慨、反思!

相關焦點

  • 父母離不開孩子or孩子離不開父母
    今天和同事聊天無意中開始討論: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們還是孩子離不開父母?可能在許多人的認知中(也包括幾年前的我自己),孩子是離 不開父母的,沒有了父母的照顧,孩子不知道會成啥樣。(這裡排除掉中年以後的孩子和老年以後的父母)但事實是讓人大跌眼鏡的。
  • 人際依賴心理源於父母的「溺愛」,離不開父母的孩子也離不開別人
    離不開男孩的女孩父母對此感到惱火,他們不喜歡我談戀愛,更不希望沒完沒了地談下去。上高中後,我遇到了一個男孩,他經常給我以鼓勵和安慰。慢慢地我感覺非常依賴他,有點離不開他了。可是後來,他居然提出了分手,我很難受,每次見到他都會特別難受……我總是想起我們在一起的日子,想起依賴他的那種感覺。其實我也不是很喜歡他,就是覺得很想依賴他,想在家被父母寵著,照顧著,在學校被男友呵護。可是現在學校裡沒有男生能給我這種感覺了。
  • 來貝尼吧,讓你過一個不一樣的暑假~~~
    貝尼國際文化藝術培訓中心——暑假班火熱招生現交10元抵100元,50個名額,先到先得1、一個學員任意報名兩個科目
  • 離家24小時通話8次:有時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果真應了那句老話: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而這正是每一個家庭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01之前被全網diss的朱雨辰的媽媽 ,不知道大家還有印象嗎?一邊希望孩子可以獨立,一邊又希望孩子可以依賴,這種矛盾的心理時時刻刻衝擊著為人父母的內心,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矛盾會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一次。曾經聽人說:「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獨父母的愛是為了別離。」多麼傷感又無奈的現實。縱然再捨不得,該放手時還是要放手啊。
  • 有這樣的父母嗎?到底是父母離不開孩子,還是孩子離不開父母?
    這個孩子的媽媽43歲是二胎,老大說是上高中了好像,她一直全職在家從來沒有上過班,有老大就伺候老大上學,現在就是照顧老二,其實也挺辛苦的照顧孩子,我看著她頭髮都花白了。遇到一次在小區裡,她帶著孩子溜達,說是她婆婆她媽媽都在這個小區住,離得很近,去誰家裡晃悠一會,小半天就過去了時間很快的。其實很羨慕她的,親人都在身邊,比我好多了,我的媽媽婆婆都不在我身邊,有時候就感覺孤獨無助。
  •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讚賞
    6、你是個聰明孩子,成績一定會趕上去的。02使孩子充滿自信的7句話自信心是人生前進的動力,是孩子不斷進步的力量源泉。學習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徑。沒有哪一位父母會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要使孩子學習好,一方面在於引導和鼓勵,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成為樂學、肯學的好孩子。另一方面。需要教給孩子有效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高效的學習武器。方法即是孩子學習好的捷徑,即是孩子通向成才之路的橋梁。
  • 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好的家庭教育,這6點父母要牢記
    看過往年和今年的這些高考狀元的採訪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其實有很多共同點,其實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好的家庭教育,以下這6點父母要牢記,想讓自己的孩子優秀其實並不難!,但家長說了什麼,對他們的感染力是不強的,所以作為父母,重要的不是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誨,而是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這些事情應該怎麼做,讓他們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學習,而不是一味的講道理。
  • 離不開的是父母
    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高三家長聚在一起,除了交流孩子學習之外,吐槽最多的就是被孩子「折磨」,這種被折磨的「痛苦」只有高三家長才能體會。交流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希望孩子趕緊考完「滾蛋」滾蛋,巴不得孩子立刻籬開,大有一天都不希望多待,一刻都忍受不了的意味。
  • 父母和孩子,誰離不開誰?
    獨立,是家長培養孩子的終極目標。對於孩子來說,獨立也能讓他感覺到內在的力量。那怎麼樣培養孩子獨立呢?1.教會他做事不教孩子做事,真正到需要孩子做事的時候就會抓狂。每次打完比賽,孩子都是一身汗,如果他不換,就意味著整個小身體泡在溼衣服裡。直到他出發前,我才意識到,臨行前再多的叮囑,如果孩子沒有養成習慣,到時候根本做不到。但是,兒子從小會自己刷牙、洗臉、洗澡這些,全靠他自己,這些我就不擔心。 要想孩子獨立,恐怕我們還得把眼光放遠一點,預計到未來他什麼要靠自己,在家的時候就教他做。
  • 生涯成長檔案,預見孩子的未來
    父母可指導孩子一起收集成長檔案資料,包括:1.學習成果:孩子的學習測驗、作品、成績單、獲獎證書等,它們可以直觀、全面地展現孩子學習過程的進展,這是選擇專業和學校的基礎保障。2.健康資料:每一次健康檢查的結果,可以追蹤孩子的身體發育及健康情況,比如有的孩子聽力非常出眾,後來從事與汽車相關的行業,能夠分辨出發動機的細微區別。
  • 丁真父母身份曝光:優秀的父母,懂得為孩子的人生把關
    一個孩子的選擇,背後往往反映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丁真父親的高瞻遠矚,對孩子的負責,對孩子人生的重視,讓丁真進禁住了誘惑,從而讓孩子走向正確的人生路,為家鄉做貢獻。優秀父母對孩子的影響:1、在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能有更好的未來優秀的父母往往眼界較高,對孩子人生路的見解較深,在孩子做出選擇的時候,能夠給予孩子更正確的建議,正確的三觀能夠影響孩子的思維世界,從而孩子也能繼續父母優秀的品質,
  • 我都是為你好,操控型父母將給孩子設計出什麼樣的人生?
    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控制型父母到底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從小受控制的孩子,有可能在青春期,感覺自己有力量的時候,抵抗,違抗,反抗、作對。生了孩子,她每天都在抑鬱的情緒當中。孩子一哭,她覺得自己不稱職,根本照顧不了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都不配做母親。她每天都在哭。長期在控制下成長的孩子,從小到大一直是遵從母親的要求,等到長大成人之後,在面對人生重大抉擇時,也很難有決斷力。孩子一直被控制,表面順從乖巧,實則滋長負面情緒無處表達,最後產生暴力傾向。
  • 一組地鐵偷拍照引網友狂贊:父母的教養,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導讀:一組地鐵偷拍照引網友狂贊:父母的教養,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組地鐵偷拍照引網友狂贊:父母的教養,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歐巴馬的孩子都很出色,離不開他確立的九項家庭規則,父母快來學
    歐巴馬的孩子都很出色,離不開他確立的九項家庭規則,父母快來學歐巴馬可謂是家喻戶曉,他是美國的黑人總統,他的成功離不開他的母親童年時代對歐巴馬的嚴格教育。歐巴馬曾經分享過他的育兒經驗。他認為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父母有責任教育自己的孩子有自信,有負責感。
  • 《美麗人生》的頂尖設計,父愛如何體現?不喜歡洗澡卻存活集中營
    電影《美麗人生》是一部由羅伯託·貝尼執導的悲喜劇,於1997年在義大利上映,1999年獲第71屆奧斯卡獎,除此還獲得了第14屆西班牙戈雅獎等獎項。電影之所以能獲得這麼大的成功,與它巧妙的視聽語言設計、簡單合理的情節設計、表達主題的人物形象設計是分不開的,它給人以一種藝術上的美。
  • 鄧超:孩子逆襲,離不開父母格局
    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可謂嘔心瀝血。沒有家長認真地跟孩子談過這個問題,似乎,人生的終極意義,就是為了考個好大學。我們看到,很多小一點孩子,在學習上,要家長督促和逼迫,大一點的孩子,在高考後,迷茫甚至迷失,就是因為,孩子心中,沒有真正的理想。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人的活動如果沒有理想的鼓舞,就會變得空虛而渺小。」
  • 媽媽離不開孩子怎麼辦?
    自從有了孩子,我切身地體會到其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特別是像我這樣的上班族來說更是尤為嚴重。平時有點事情出門從來都是火急火燎,恨不得腳底下踩上筋鬥雲趕緊辦完事情回家看孩子。4、移動跟蹤功能孩子會爬了之後基本停不下來,產品可以左右360度旋轉,實時追蹤孩子的活動範圍,即使不在孩子身邊陪著,也可以實時看到孩子的一舉一動。
  • 漢薩康託精心設計打造宜樂、宜遊的商業空間生態
    一些設計優良的商業空間,甚至成為了攝影愛好者喜愛的取景地,時尚一族常曬的「網紅打卡地」,父母帶著孩子玩耍的遊樂園,朋友們漫步聊天的約會處。購物中心設計HKD漢薩康託根據20多年來為商業客戶服的務經驗,總結出了體驗式設計這一商業空間設計理念。
  • 小小檔案袋封面設計,盡顯學子生涯意識
    ——記武漢市鋼城第十六中學學生生涯檔案袋封面設計大賽活動為充分展示學校美術特色,提升學生生涯規劃意識,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一個微笑,一句稱讚,一個擁抱,都會讓孩子感覺到被愛,覺得很開心,所以,在獲得家長的肯定後,孩子就可以順利地成長。關愛的的力量是神奇的。每個孩子,都是由一粒種子長成的小樹,小樹還要長成大樹,但是,並不是每一棵小樹都能健康茁壯,成為棟梁之材。是家長的賞識與激勵、抱怨與斥責的態度決定了他們是天才抑或蠢材、成功抑或失敗、偉大抑或平庸。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一、表揚孩子的努力,不是表揚孩子聰明很多父母會誇孩子:「哎呀,你真棒!」「這孩子真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