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孩子送往幼兒園,除了讓他們接觸新事物之外,更多的是希望能培養他們生活的獨立能力,從而對健康的成長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可這種初衷卻被一些老師悄悄改變,他們貫以&34;的名義,施行著一些有損師德的舉止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偏離正軌。
球球是一個可愛、簡單的孩子,在幼兒園聰明、乖巧的表現讓老師非常喜歡,這一天老師給孩子們留了家庭作業:讓孩子們畫自家的車標。
球球回到家後告訴了爸爸學校留作業的事並告訴他,很喜歡爸爸騎的自行車,希望可以畫它。爸爸本著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想法,便表示兒子的想法非常好。
第二天球球交完作業後,老師面對他立馬收起了平日的溫柔和笑容,態度變得十分冷淡。當天爸爸去接球球放學,老師的態度也一改從前的親切、熱情,這讓球球爸覺得有點難堪。
幾天後球球向爸爸表示:老師對他的態度越來越不好了,所以希望爸爸明天可以開家裡的大汽車送他上學。球球爸聽後心生憤怒,僅僅因為一個作業就讓孩子變得愛攀比。
其實這樣的老師並不在少數,他們會通過家境來區別對待孩子,久而久之也會影響孩子的三觀,讓孩子產生虛榮的攀比心理,同樣也會給那些家境不太好的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傷害。
1.直指源頭,給老師指正和建議
雖然大部分老師都是愛孩子的,但並不能排除害群之馬的存在,父母將孩子送到幼兒園的時候不要認為把孩子送進去了就了事了。
父母要在孩子入園之前及時了解教育老師的處事態度和教育方式,也可以從孩子的口中對老師進行一個初判斷。如果發現老師行事作風存在著問題,務必要和老師溝通給出合理性的意見。
因為老師在孩子眼裡極具權威性,老師一旦有問題就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對孩子的心理構建將會造成弊端。
如果父母的建議未能被老師理會,那麼家長應該考慮給孩子換個教育環境,確保孩子能夠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學習之地。
2.引導孩子,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父母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告訴他們錢是用來購買生活中的一切所需從而維持正常的生活狀況,並不是用作攀比的&34;。
在孩子提出要購買某樣物品時,父母要記得先查明原因,如果是正常需求可以選擇給孩子購買;若是為了攀比而獲取滿足榮譽心理,父母一定要果斷拒絕並告訴孩子這種做法的危害點,讓他們意識到金錢真實的意義所在。
3.引導孩子理性看待,保持初心
有些家境普通的孩子在沒有上幼兒園之前,原本有著快樂、簡單的生活,可上了幼兒園之後卻變得不開心、不愛笑。
原因無非是了解到自己的家境不如別的小朋友從而產生自卑心理,特別是碰上價值觀扭曲的老師,他們受到的影響將會加劇。
這時候家長就需要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從錯誤的價值觀裡走出來,告訴孩子真正優秀的人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創造一片天地,金錢對他們的人生並沒有多大的影響,讓孩子獲取到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嚮往。
我是,閒暇之餘可以一起來聊聊家庭發生的趣事以及在線分享育兒經,關注我和我一起解鎖更多的育兒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