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的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步伐也變得越來越快,在這種高節奏的快生活中,很多問題時時困擾人們,同時又得不到時間來消減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壓力,因而很容易就會造成一種焦慮的感受。焦慮是一類特別的心理反應,比如你沒有提前準備,就會導致心情緊張,稱之為焦慮。緊接著我們會努力做準備,以致去減少焦慮,這種正常的反應稱為生理性焦慮。如果長時間的焦慮就會變成病理性焦慮,要是符合一定的診斷標準就可以被稱為病理性焦慮。
但其實不僅僅是成年人會患有焦慮症,就連兒童也同樣可能會患有焦慮症,而且其中有5%~25%的孩子已經患上了兒童焦慮症,而且女孩子佔比較大,這也可能是女孩子的心理比較敏感而產生的。兒童焦慮症是在兒童時期無明顯原因發生的緊張、莫名恐懼與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兒童焦慮症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是一組以恐懼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可以通過軀體的症狀表現出來,具體表現為無指向性的恐懼,膽怯,口乾,頭疼,腹痛等等。兒童焦慮症大致可以分為期待性焦慮症,環境性焦慮症,素質性焦慮症,境遇性焦慮症和分離性焦慮症這五大種。
由於經濟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現在的絕大多數孩子的父母還只停留在盡力為孩子創造的物質條件上,對孩子的精神世界卻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關愛,幼兒焦慮症就是其中一種精神世界缺乏重視而誘發出的精神問題。幼兒焦慮症與先天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有著密切關,這種兒童焦慮症主要會由以下三種原因造成。
首先是先天因素造成的無法改變的結果,有調查資料顯示,大約15%的幼兒焦慮症患兒的父母和同胞也患有焦慮症,大約50%的焦慮症患兒的單卵雙生者也會有類似的診斷。所以一些父母在考慮準備要孩子的時候最好是可以去醫院進行有關方面的檢查,以確保可以將孩子天生就患有這種焦慮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其次是家庭因素,另外有調查研究,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焦慮症,那麼與之一起生活的孩子患焦慮症的風險比正常家庭孩子高六倍。同時對孩子過於溺愛、千依百順,孩子無法正確評估自己,那麼當以後遇到不順,孩子便易產生焦慮。
最後是由於現在的學校教育所會帶給孩子的精神層面的焦慮,由於部分教師教育方法不當,過度的追求高分數、高升學率,採用填鴨式教育。或者是學習任務重,壓抑了兒童好玩的天性,日久就會形成幼兒焦慮症。其實雖然我們現在的國家開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希望以此來將關注兒童的成績轉而變為關注兒童個人身心的全面發展,但是來自於成人心裡的競爭意識仍然在把孩子王焦慮的邊緣逼迫。
從上可知,導致幼兒焦慮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家長和老師必須要搞清楚究竟是什麼引發了幼兒焦慮,並要以此為依據,積極採取相應的措施,及時緩解和消除幼兒的焦慮,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地成長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兒童克服焦慮心理呢?在這裡我提出以下幾個建議幫助孩子克服焦慮心理。
首先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建議廣大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進行爭吵,不要把那些不良情緒帶到孩子身邊。要儘量給孩子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讓他們感覺到幸福。並且在空餘時間可以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這樣就可以較大程度上避免孩子患上兒童焦慮症。
其次要及時注意到孩子的心理狀態,多和孩子進行溝通,適當的放鬆對孩子的要求。因為現在獨生子女家庭較多,父母的期望全部都放在唯一的一個孩子身上,這樣父母免不了對這個孩子的要求嚴格——畢竟望子成龍嘛。所以當代的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狀態,不要只是對孩子嘮嘮叨叨的,或者老是在孩子面前拉這個臉,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焦慮,要給孩子一個自己的空間,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然後家長們要樹立好正確的教育觀念。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需要去觀察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要根據他們的天性和興趣為他們報名興趣班,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指點和幫助。不能一味的讓孩子去學習那些父母認為有用的東西,要讓孩子可以勞逸結合,要引導孩子參與到一些課外活動中去,學會和別人進行交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最後在有必要的時候,父母不要忌諱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當然這種一般是孩子已經被確診為兒童焦慮症了之後,父母才需要去做的。心理醫生可以幫助孩子更快更好的走出焦慮心理,與此同時,家長也要配合心理醫生的治療,讓孩子及時的把那些消極情緒發洩出來。
我相信兒童是上帝賜給人間的天使,他們是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的探索者,但是有時這個世界和成人讓孩子們在探索中迷了路,找不到自我了。而我們既然已經發現了迷茫中的孩子,那麼應該做的是把它們重新引領到理性光輝的照耀下,向著真正的「自我」穩步前進。我更相信兒童在正確的指引下,未來的他們也一定可以讓社會的土壤上開出名為智慧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