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兒童焦慮症

2021-01-08 搖籃網

你可能想不到,兒童也可能患上焦慮症,而且患病比例在逐年升高。男孩與女孩都有可能患上焦慮症,男孩由於大腦控制情緒、情感的區域較弱,因此患上焦慮症的可能性是女孩的7倍!

輕度焦慮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重度焦慮症還會給孩子的生理健康也帶來很大的影響!


然而,大部分家長都不知道、或者不懂得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得了焦慮症,缺乏早期判斷意識和知識。


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快樂,也應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如抑鬱、焦慮、強迫症等。應該讓孩子知道,情緒低落、悲傷都是很正常的,人不可能永遠只有快樂這一種情緒,當他們感覺不好時要說出自己感受並尋求幫助。


有個男孩的家長,經常接到學校老師的反饋,說兒子在學校特別內向,不喜歡說話,愛自己一個人站在角落裡,也不和別的小夥伴一起玩。

一開始,家長和老師都以為這個小男孩只是性格內向,比較害羞,再加上害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於是沒有採取任何有效的行動。

但隨著情況越來越嚴重,家長終於承受不住帶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診斷結果為「焦慮症」。

那麼,除了內向、害羞以外,還有哪些行為表現能夠顯示出孩子有可能患上了焦慮症呢?


兒童焦慮症自測11條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以下多種症狀,很可能是患上了焦慮症。

食慾下降、睡不好覺;

腦海中總有很可怕的幻想,比如有人藏在窗外或床下;

不能融入集體活動,不敢和別人說話;

特別害怕做錯事,比如打翻玩具;

不喜歡噪音,只能待在安靜的地方;

在幾個月內總是重複問大人同樣的問題,比如我們的房子會不會著火;

有潔癖,懼怕觸摸馬桶或水池;

因為害怕某種動物或物品而歇斯底裡大聲尖叫;

過度擔心與他無關的、或者大人的事情,比如家裡有沒有錢;

出現了無緣由的生理性反應,比如噁心、嘔吐;

過於鎮靜或者很容易被激怒。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以上多種症狀,很可能患上了焦慮症。


焦慮症的6個種類

1、一般性焦慮症

孩子過度擔心他本不應該擔心的事情,並且總是想像最壞的情境。

2、社會性焦慮

孩子害怕見人或者和別人說話,並且擔心別人會取笑或羞辱他,總覺得所有人都在評論他的一舉一動。

3、選擇性緘默症

孩子可以和父母及朋友輕鬆交談,但是在老師、權威人物甚至同齡人面前變得非常焦慮,怯場,不能說話。

4、分離焦慮

孩子恐懼和父母分開,他們覺得自己一個人會面臨傷害。

5、強迫症

對儀式感的需求異常強烈,經常有強迫性的行為,比如洗滌或者計數。

6、恐懼症

對事物無邏輯的、強烈的恐懼(比如對狗、嘔吐、電梯或昆蟲的恐懼)。


可能誘發焦慮症的4個原因

孩子的大腦中有類似煙霧報警器的裝置。當大腦感知到危險,報警器就會報警,會發出戰鬥還是逃跑的信號。在患焦慮症孩子的大腦中,報警器的敏感度更高,因此他們也會有更過激的反應。

1. 遺傳因素

如果家長本身就患有焦慮症,那麼孩子患上焦慮症的機率是普通孩子的7倍。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人有相關疾病,就要特別在意孩子日常的行為表現了。

2. 父母過度保護

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平時生活中總怕孩子磕了、碰了、受傷了或者生病了,把周圍環境打掃得一塵不染,任何帶有一點點可能的危險性因素的事物都不讓孩子去碰觸,那麼就很可能增加孩子患上焦慮症的風險。

3. 一系列不可抗事件的發生

比如,當家中連續發生親人去世、搬家、父母有一方失業等「不好」的事情,就會使孩子內心對未來產生極大的不確定性,從而引發焦慮症。

4. 經濟困難所帶來的持續存在的壓力

如果家中經濟困難,父母又總在孩子面前抱怨,就會在孩子心中不斷複製恐懼,引發焦慮。


焦慮症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焦慮症不能自愈需要治療

輕度焦慮症: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能在幾周或幾個月內改善焦慮症。雖然不會完全消除生活中的焦慮,但是孩子能學會判斷他們的感受並且應對他們的反應。

比如,有的孩子有強迫性細菌恐懼症,當看到有人咳嗽時,他就會心跳加快,這個時候深呼吸能讓自己平靜下來。或者用心理暗示,告訴自己「每天很多人都會觸摸各種東西,也不會生病。」

總結一下,家長首先要意識到孩子有可能是焦慮症的行為表現,早期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懷疑孩子可能患上焦慮症,要及時去看醫生,並進行適當的人為幹預,通過認知、行為、談話、藥物等方式進行治療。


圖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兒童焦慮症:幾個症狀告訴你,娃的大腦可能生病了!
    費曼說,他的焦慮是喵喵和家人都不知道的秘密。這麼小的孩子,只能默默承受內心的焦灼和痛苦,而這種痛苦不被理解和看見,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又增加了一重傷害。以前,大家覺得少年不識愁滋味,最是天真浪漫的時候,焦慮症不該跟孩子扯上什麼關係啊。可事實上,兒童焦慮症遠比我們大家想像的要常見得多,嚴重得多。
  • 兒童焦慮症的表現 兒童焦慮症的表現有哪幾種形式
    引起兒童焦慮症的原因:兒童焦慮症主要與心理社會因素及遺傳因素有關。患兒往往是性格內向和情緒不穩定者,在家庭或學校等環境中遇到應激情況時產生焦慮情緒,並表現為逃避或依戀行為。部分患兒在發病前有急性驚嚇史,如與父母突然分離、親人病故、不幸事故等。如父母為焦慮症患者,患兒的焦慮可遷延不愈,成為慢性焦慮。家族中的高發病率及雙生子的高同病率都提示焦慮症與遺傳有關。
  • 兒童焦慮症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兒童焦慮症是一類嚴重影響孩子們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患焦慮症的兒童對學習缺乏信心,嚴重者可影響其智力的發展水平;社會交往行為常表現出退縮,依賴心強,做事優柔寡斷,常不受同伴的歡迎,長期這樣,患兒可能形成抑鬱陰沉、自卑感強等人格特徵,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 孩子老鬧脾氣怎麼辦?很可能是兒童焦慮症,只要簡單幾步輕鬆解決
    但其實不僅僅是成年人會患有焦慮症,就連兒童也同樣可能會患有焦慮症,而且其中有5%~25%的孩子已經患上了兒童焦慮症,而且女孩子佔比較大,這也可能是女孩子的心理比較敏感而產生的。兒童焦慮症是在兒童時期無明顯原因發生的緊張、莫名恐懼與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異常。
  • 兒童焦慮症
    兒童期的焦慮如果未能處理好,會延續到成年,並成為人生發展的阻礙。 1.什麼是兒童焦慮症 兒童焦慮症是一組以緊張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有些以軀體症狀表現出來,如口乾、頭痛、軀體疼痛等。國外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兒童焦慮症的患病率是3.1%~17.5% 。
  • 孩子不想去上學?警惕學校焦慮症的可能
    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這可能預示著更深層次的問題:學校焦慮症。美國焦慮症協會(ADAA)的數據顯示,有2%到5%的學齡兒童有學校焦慮症。家長們該如何知道孩子「不想去學校」的行為是為了避免出現不舒服的情況,還是為求助而哭泣?今天,我們就聊一聊一些有關學校焦慮的原因、症狀和處理方法。
  • 兒童焦慮症怎麼辦?
    當急性焦慮症發作時,患兒表現為過度煩躁,焦慮不安,伴睡眠不好,做惡夢,講夢話,食欲不振,心跳,氣促,出汗,尿頻,頭痛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的症狀。患兒夜間往往不敢單獨睡,怕黑暗,常需要媽媽陪伴,常伴夜間遺尿。
  • 人小不代表沒煩惱:兒童焦慮症 & 正確的應對方式
    ,只能默默承受內心的焦灼和痛苦,而這種痛苦不被理解和看見,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又增加了一重傷害。以前,我覺得少年不識愁滋味,最是天真浪漫的時候,焦慮症不該跟孩子扯上什麼關係啊。可事實上,兒童焦慮症遠比我們大家想像的要常見得多,嚴重得多。
  • 孕期及產後抑鬱症、焦慮症可能會危及兒童發育
    兒童語言、認知障礙和嬰兒期運動發育障礙在一定程度上與母親出現產前、產後抑鬱症、焦慮症有關。這些孩子更有可能表現出內在負面情緒或轉化為針對他人的行為,也會遭遇更多負面情緒並作出更多負面回應。他們的性格會讓他們青春期顯得更為艱難。
  • 孩子說話晚,說話不清楚,這可能是兒童語言障礙,家長要及時處理
    其實兒童語言障礙表現為說話吐字不正或者不愛說話之類,跟其腦部發育有很大關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是心理創傷癒合的最佳場地。同理,沒有人可以替代父母,帶給孩子心理上最大的支持。有的孩子有自閉症傾向,這種情況也會有語言障礙,家長要多跟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多說話。3、如果是大腦發育異常引起的語言障礙,要先治療,然後讓孩子做一些特殊康復訓練。若是器質性病變造成的語言障礙,那麼解除器質性因素。若是孩子精神方面的問題,應該先去看神經科。
  • 孩子在別人面前不說話,可能是焦慮障礙
    於是大部分孩子就會帶著小奶音,含糊不清的問好。情緒方面:內向的孩子在外面,雖然不愛講話,但一般在家長的要求下,還是會問好,情緒並沒有很大的起伏變化。就像上面講到的,孩子剛去學校,多多少少有些焦慮情緒,害怕呀誰都不認識,會想:「後排的同學個子好高啊,會不會欺負我?」孩子心裡會假設各種可能出現的危險狀況,同時也會想出應對方式來處理焦慮的情緒。
  • 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性格孤僻?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
    導讀: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性格孤僻?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性格孤僻?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兒童也會患上焦慮症
    兒童焦慮症,是指兒童因為擔心達不到預期目標或害怕克服困難而產生過度焦慮的表現。這樣的兒童在生活中往往老實溫順,是家長眼中的「乖孩子」。但他們通常自尊心強,很在意老師、家長及同伴的看法,相對其他的孩子來說他們更為敏感、多慮、缺乏自信心,這使他們常有莫名的煩惱,經常表現出焦慮,甚至恐慌。特別是在陌生的環境中或處理陌生的事情時,他們常常處在焦慮和緊張的狀態,害怕不能把問題處理好。
  • 孩子說話晚,不愛學說話是自閉症嗎?
    最近,我常收到讀者的留言,問一些關於自閉症的問題,如:自閉症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孩子說話晚,不愛學說話就是自閉症嗎?不是自閉症的孩子,也要進行語言開發嗎?以上僅是針對自閉症孩子的一些突出表現,做的簡要介紹,如果您發現孩子有以上問題,建議去正規三甲醫院做進一步診斷,通常對這類問題掛神經內科。對於不愛說話的孩子,我們不能僅以此方面問題,即判斷為自閉症。但對於說話晚的孩子,受「貴人語遲」心理影響,常常得不到家長的重視。
  • 兒童焦慮症的幾種常見的表現
    因此在平時出現焦慮也比較常見,兒童焦慮症多數表現為亂發脾氣、難以入睡,晚上睡覺的時候容易驚醒、哭鬧、煩躁不安等。兒童焦慮症有什麼表現症狀,臨床上多見的有:1、年幼的孩子由於語言發育尚未完善而不能很好地表達內心的不安和惶恐,常表現為愛哭鬧、不易安撫、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在環境變化時焦慮加重,出現睡眠障礙和排洩習慣紊亂,如入睡困難、夜驚、尿床、便褲等。
  • 兒童分離焦慮症的表現 焦慮症怎麼調節 叫你實用指南
    兒童分離焦慮症的表現,焦慮症怎麼調節。zxy分離焦慮指的是一個與他人建立了親密的情感關係的孩子,但當心產生悲傷、痛苦的情緒時,也會分離,並且可能拒絕通過各種行為分開。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快樂。補充RSHWHO可以幫孩子有效地緩解這種分離焦慮感。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快樂健康。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無憂無慮,沒有心理問題。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
  • 兒童焦慮症知多少?
    焦慮症的表現是怎麼樣的呢? 父母和教師若對兒童過於苛刻,要求太高,而不考慮這些要求是否超過了兒童的發育水平,智力水平,使兒童因害怕家長和老師的權威整天處於緊張狀,久而久之,也會形成了過度焦慮的反應。 父母對兒童的過度放縱溺愛沒有明確的具體要求,在家中對其百依百順,這樣的孩子也不能正確的估計自己能力,當孩子走出家庭走在社會上或學校中碰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兒時,就會突然發生焦慮。 父母和教師如果對孩子的教育要求不一致,喜怒無常,獎懲無度,也會使兒童不知所措,經常感到焦慮。
  • 小小孩子也會有焦慮症?媽媽不注意會有大影響
    有時候家長會發現寶寶的情緒很不好,經常縮頭縮腦的,害怕跟陌生人接觸,這時候不要選擇忽略,要格外的關注寶寶的心理活動,主動詢問寶寶怎麼了,如果寶寶有了兒童焦慮症,那就更要謹慎對待了,如果不處理好,很容易影響寶寶接下來的生活。
  • 兒童焦慮症的表現與治療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對孩子的培養越來越看重,但是正是因為社會的發展,導致孩子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比如焦慮症。兒童焦慮症的表現與治療介紹如下,希望對你有幫助。南京精神病醫院醫生說焦慮症的主要表現是焦慮情緒、不安行為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不同年齡的患兒表現各異。
  • 自閉症兒童不會說話怎麼辦?自閉症兒童學說話的九個方法
    自閉症兒童不會說話怎麼辦?自閉症兒童不回應、沒有反應怎麼辦?怎樣幫助自閉症兒童說話?自閉症是一種社交交往障礙,不僅影響兒童口頭表達能力,其他溝通能力也一樣影響,不只是幼少兒,自閉症青少年甚至成人都無法開口說話。那麼影響自閉症語言交流的因素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