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18萬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關門了

2020-12-17 財經早餐

作者:沈三萬老沈

5月31日,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正式關店!

在文化界,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可謂聲名赫赫。長達31年的經營歷史,誠品書店敦南店獨創「24小時營業機制」,被CNN評為「全球最酷書店」,被《時代》雜誌評為「亞洲最佳書店」,一度令其衝破實體書店的經營範圍,成為臺灣文化地標。

5月31日關店當日,誠品書店湧入約5萬人送別,包括林依晨等各路明星紛紛發微博表示惋惜。

事實上,雖然誠品敦南店熄燈的客觀原因是「房東不續約」,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

商業和文化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曾說:「沒有商業,誠品是活不下去的;沒有文化,誠品是不想活的。」

不把盈利作為書店經營的最高目標,吳清友的誠品書店在傳統書店尚且艱難度日的環境下,依然殺出重圍,維持著亞洲最大書店的地位,成為文化標杆,實屬不易。

鮮為人知的是,吳清友創辦誠品的契機,並非為財富,而是源於一場疾病。

1988年,38歲的吳清友因為患有先天性心臟擴大症,經歷了三次開胸心臟手術,與死神擦肩而過。

正是這場疾病,改變了吳清友的人生方向。

此時的吳清友,早已功成名就。他手握一家名為「城建公司」的企業,從31歲起獨自將城建公司發展壯大。城建公司的一個客戶這樣評價吳清友:「吳清友家的東西常比別人貴,也不願意被殺價,但產品質量和服務真的沒話說。」這個客戶,就是麥當勞。1984年,麥當勞進入臺灣市場,多半廚房設備來自吳清友的城建公司。

除此之外,吳清友還在投資房地產中獲取了另一桶財富。兩者相加,吳清友富到了什麼程度呢?他曾公開表示:「我在極短時間內賺到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財富。」就在普通人還都在努力想靠房地產掙錢的時候,吳清友已經為擁有財富而感到不安,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付出多少努力就發了一筆橫財。

然而,1988年的一場疾病,差點要了吳清友的命。痊癒後,吳清友的想法徹底改變了。

「我想把生命投入到與心靈相關,而不一定與財務業績相關的產業。」

開一家書店的想法,自此成型。

1989年,吳清友開出了第一家誠品書店。

從最初登場起,誠品書店就走了一條與傳統書店截然不同的路線:砸重金營造人文氣息,大大超過賣書的目的。

在吳清友的打造之下,誠品書店有多「砸錢」?

在臺北的誠品松煙店,吳清友設置了一個室內演奏廳,是臺灣唯一達到國際標準的古典樂演奏場所,每年的維護費就高達400萬人民幣。1999年,誠品首推「24小時」經營模式,營造「不打烊書店」。設置比傳統實體書店更多的座位區,舉辦各類分享活動,開辦畫展、音樂會。從商業角度看,誠品的模式是典型的「體驗式營銷」。需要大規模成本投入,更需要在市場和消費者消費習慣發展到一定水平才能成功。

這也使誠品在業績上承受了空前壓力:自創辦之日起,連續15年虧損!

一個企業,連虧15年,放到哪裡都是不可想像的。誠品書店硬是扛過去了15年虧損,得益於兩個原因。

第一,創始人吳清友。

即使虧損15年,吳清友也從未想過放棄誠品書店。股東撤資,吳清友不惜變賣家產繼續支撐誠品。他的太太曾極力反對,讓他考慮一下兒女。但吳清友卻對女兒說,誠品不能失敗,做不下去的話,大家都會說臺灣書店做不起來,我們不能成為負面教材。

第二,多元化。

矛盾的是,正是誠品的15年虧損,使吳清友摸索出了誠品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多元化。

1994年,吳清友開始將誠建公司整並為誠品書店的餐旅事業處,並將餐旅設備、用品與餐飲等產品概念引入誠品。誠品真正扭虧為盈,就是從依託書籍銷售模式,轉向「百貨公司」模式開始。

也就是從這時起,誠品書店沾上了房地產的影子。此後,業內一度稱誠品書店是一家「左手書店,右手房產」的房地產公司。

最初,誠品書店的房產屬性主要以「二房東」的形式體現。以2006年為例,誠品信義旗艦店開業時,誠品將整棟樓6層都租了下來,但傳統意義上真正賣書的只有兩層。其餘的空間,誠品與商場中的專櫃洽談合作,分享經營收入。誠品負責以其品牌招引客流,讓專櫃駐紮,並依託誠品的平臺成長。

也正是在這一年,誠品扭虧為盈。

讓誠品書店站上「炒房爭議」的風口浪尖的,是蘇州誠品書店事件。2015年,蘇州誠品書店開業。出人意料的是,很快地,誠品一同推出了其首個地產項目「誠品居所」。

誠品居所是高檔樓盤,位於蘇州誠品書店周邊。誠品生活商店佔地45000平方米,書店佔地僅4600平方米。而同期興建的「誠品居所」僅第一期出售就達292戶,均價每平方米4萬-5萬元。在當時的蘇州,項目周邊三公裡左右範圍內,精裝公寓的價格僅僅為每平米1.5萬-1.6萬元。

質疑聲隨之蜂擁而來。

輿論認為,誠品此舉是要介入大陸房地產市場,有意借誠品生活店推高周邊房價,而後通過出售開發的樓盤獲利。這令誠品的「文化標杆」之名一夜破滅,市場評論認為,誠品看似是書店,實則早已是一種房地產模式。

但從吳清友的角度看,這個決定顯然不可回頭。事實上,從誠品書店的運營模式從「單一」轉向「複合」時起,誠品書店就不斷依靠收取高額的租金來填補賣書「主業」的虧空,扭虧為盈。在蘇州推出的誠品居所,只是對房地產這塊業務的「深加工」而已,希望依託品牌效應把業務擴展到生存機會更大的板塊。

爭議

從文化角度看,誠品書店無疑是成功的。相對於2300萬的臺灣人口,每年誠品超過1.2億的客流量,這個數字著實令人震撼。

然而,從商業角度看,誠品書店卻是爭議中帶著悲情。吳清友在商業和文化的矛盾中尋覓了整整31年,努力想找到一種平衡,可以在以盈利為目的的殘酷商業世界中讓不盈利的書籍得以有一絲安身立命的空間。

2017年,吳清友病逝。三年後的今天,「文化標杆」誠品敦南店關閉,並且預計今年會繼續關閉7到8家店。蘇州誠品書店也不復當年開業時的火爆,更多意義上成為了外地遊客打卡的觀光地。

坊間傳言,1985年,吳清友賺到第一桶金後,在臺灣陽明山買了一塊地準備蓋房子。一位風水先生告訴他:「吳先生,你要賺錢,那房子要朝南;你要健康,那房子要朝北;但如果你希望讓生命積累一點智慧,那你的房子要朝東。」

吳清友此後一生,都堅持房子朝東。誠品書店的文化之魂,在吳清友的時代始終擁有一席之地。

如今,商業和文化,這一對矛盾難題,再次橫亙在了誠品書店面前。而這一次,誠品再沒有吳清友掌舵解決了。

相關焦點

  • 堅持了21年18萬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關門了
    21年18萬小時不打烊的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關店了這個曾經被CNN評為「全球最酷書店」,被《時代》雜誌評為「亞洲最佳書店」,一度令其衝破實體書店的經營範圍,成為臺灣文化地標。在閉店當天,店裡湧入了5萬多人送別,包括林依晨等各路明星紛紛發微博表示惋惜。雖然這次關店的客觀原因是「房東不續約」,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1989年,吳清友在臺灣創立了誠品書店。初期專賣藝術與建築類書籍。
  • 過了今晚,這家21年18萬小時沒熄過燈的書店就要關門了!
    走過31年時光、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自營業起已堅持186000+小時不斷電的臺灣誠品敦南店,將在今晚選擇熄燈關門。以後,那盞整整亮了21年,曾在臺北敦南街頭溫暖過無數人的書店之燈,將永遠落下了。
  • 【誠品30周年活動預告】蘇州誠品書店36小時不打烊
    2019年3月,誠品30周年,蘇州誠品書店首次嘗試36小時不打烊——3月16日早十點至17日晚十點,書店將通宵營業,三場【誠品30大講堂】接力分享,兒童閱讀課堂和文具書寫體驗輪番開啟,誠品人會員還可享受深夜食堂的暖胃照顧…
  • 誠品書店蘇州首次啟動「36小時不打烊」活動
    據蘇州工業園區消息稱,2019年是誠品創辦30周年,3月16日上午10:00至3月17日晚上22:00,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蘇州首次啟動「36小時不打烊」,展演廳、光合廣場、誠品兒童館、精品文具館、文學茶薈區等多個空間連續發聲,誠品大講堂、深夜食堂、兒童閱讀課堂、文具書寫體驗、深夜音樂電臺、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晨間律動等多場活動接力分享
  • 誠品三十年 閱讀「不打烊」
    1989年,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創辦誠品,不敢想像。而誠品把閱讀變成了一種風尚。「那些家裡裝了酒櫃的先生們,他們的孩子走進了誠品,或許還在那『混』到半夜不回家。」林懷民稱讚:「吳先生帶出的誠品,已經成為我們社會的財富。」「要擺些賣不出去的書」30年,誠品從一家書店成長為一個品牌、一個標誌、一種文化符號。記者會同一天,紀錄片《夢想騎士的誠品之旅》在誠品松煙店首映,通過吳清友家人、朋友、同事的講述,回顧誠品走過的漫漫旅程。
  • 臺北誠品書店:永不打烊的文化賣場(圖)
    三年前的那段經歷,讓他直到現在仍印象深刻,「誠品特有的文化氣息,似乎能滲透到靈魂深處,讓人震撼」。  在華人世界,不少人到臺灣只是為去一趟誠品;臺北市被評為「國際最佳居住城市」的原因之一,據說也是由於這裡有書香滿溢的誠品。可以說,誠品書店已成為高品位的精英文化象徵。你也許不知道,書店的董事長吳清友本來只是個知識水平不高的飯店老闆。
  • 誠品書店都關門了!實體店轉型機會,務必關注這三個方向
    對於誠品書店,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文案,它就如同夏日裡的一絲絲涼風,清新自在,讓人心曠神怡。小新還想著以後一定要去臺灣的誠品書店走一走,但這個夢想還沒來得及實現。卻得到了關於誠品的不好的消息:5月底,持續21年18萬小時「不打烊」的中國臺灣敦南誠品書店,正式關門。
  • 誠品創始首店5月熄燈,但24小時書店永不消失
    敦南店5月底熄燈,臺北人無可取代的回憶1989年,吳清友先生創辦誠品,「敦南店」開業。這裡,是誠品書店的起點…十年之後,該店啟動24小時營業制,成為全球第一家不打烊書店,開啟零時差的城市閱讀生活。5月31日閉幕當天,誠品敦南店呼應「24小時書店閱讀不打烊」精神,將舉辦24小時不停歇的活動。從凌晨零時起連續18小時不間斷的名人講座馬拉松;晚上還會舉辦「星空下的Live騷動」樂隊演唱會等活動,迎來最後的倒數。這家店最吸引人的一道風景線,莫過於這個彩虹光譜裝置。
  • 13萬㎡的誠品書店將開在蘇州 上海店2016年開業
    11月29日,「誠品生活蘇州」將盛大開幕,這個有26年歷史的傳奇商業品牌正式在內地落地。  為了一個完美的亮相,誠品的蘇州項目開發了四年,開業時間一再推遲。與人們在香港和臺灣看到的大多數誠品書店不同,誠品蘇州項目是一個大型綜合體項目,建築面積超過13萬平方米,包括兩棟塔樓和一個四層的裙房。
  • 誠品三十年 閱讀「不打烊」(說臺灣)
    1989年,事業有成的吳清河在走過大病鬼門關後,決定為生命留下有意義的東西,在臺北創辦誠品書店。 「那是臺灣股市最蓬勃發展的時候,大家在餐廳裡喝XO都是乾杯的。如果家裡沒有個酒櫃,是很丟臉的。」林懷民回憶。1989年,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創辦誠品,不敢想像。 而誠品把閱讀變成了一種風尚。
  • 全球首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謝幕,實體書店還有意義嗎,何處是情懷
    600件古書,之後24小時書店會另覓新址,「讓閱讀不打烊」。11月14日的下午,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宣布將於2020年5月31日謝幕,現正式開啟200天「熄燈倒數」。屆時,這家從1999年成為全球首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將正式「熄燈」。也許,對於經常光顧這裡的讀者來說,夜晚又少了一個溫暖的地方。
  • 誠品書店的「奇蹟」
    臺灣人民要鐵茶臺灣,酒的消費量不大但茶的內銷數量卻達到噸,這對於兩千多萬人口的臺灣人民來說是個不小的比例。誠品書店不僅是臺灣家喻戶曉的書店,而且在東南亞甚至在世界華人圈裡,都享有盛譽,它「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理念,將過去只賣書的傳統書店成功轉型為極受現代人歡迎的新型書店,它曾創下的「史無前例」的三項紀錄,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
  • 臺灣最大書店: 誠品還要關幾家?傳統書店將成臺灣稀有風景..
    臺灣最大的誠品書店,陪伴讀者數十年的誠品敦南店及士林店將於5月31日同日歇業,加上日前熄燈的臺南安平店及臺東店,以及同於5月歇業的高醫店和6月收攤的實踐店,光是上半年度,誠品就已收起6間門市。2006年起誠品敦南店舉辦「一卡皮箱SHOW自己」是許多創作者展現的舞臺、夢想的起點誠品士林店開業至今營運21年,佔地170坪,面對文林路,後臨士林捷運站出口,附近學校聚集,鄰近士林夜市,且為交通轉運要道
  • 臺灣誠品書店:24小時書店值得堅守?
    談到24小時書店,首先跳入腦海的就是臺灣的誠品書店。據悉,十幾年前,誠品曾舉辦了「夢想中的書店」徵文,結果有40%以上的人夢想有一家24小時都開放的書店。誠品隨即推出「閱讀零時差、全天不打烊」的敦南店和京華城店。前不久,臺灣誠品書店舉辦了20周年店慶活動,董事長吳清友表示,計劃兩年內進軍大陸開店。
  • 臺灣誠品創始店2020年熄燈 市場擔憂24小時書店恐劃下句點
    臺灣敦南誠品(圖片來源:「中央社」)【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東森新聞雲」5月29日報導,24小時不打烊的臺北敦南誠品因租約到期,將於2020年吹熄燈號。誠品董事長吳旻潔今日(29日)證實此事,敦南誠品的24小時書店也將消失。
  • 臺北首家誠品書店關門 數萬讀者湧入道別
    在臺灣,陪伴臺北居民31年的首家24小時書店——誠品書店敦南店,隨著租約到期,於5月31號正式結束營業。當天,業者舉辦活動,以講座、舞蹈,以及樂團表演等18個小時不間斷活動道別,並在晚間進行結束營業倒計時。上萬名民眾從凌晨開始湧入,除了外籍遊客,不同世代的臺灣民眾紛紛來跟回憶告別。
  • 從臺北到北京 24小時不打烊書店兩岸飄書香
    圖片來源:光明日報       事件:三聯韜奮書店開啟24小時營業模式> 填補北京空白      快評:偌大的北京城,從第19個世界讀書日的今天起,終於有了一個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三聯韜奮書店。從4月8日開始試行24小時書店起,三聯韜奮書店就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    我們看到,三聯夜間書店也得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回信。李克強希望三聯韜奮書店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讓不眠燈光陪護守夜讀者潛心前行,引領手不釋卷蔚然成風,讓更多的人從知識中汲取力量。    實體書店是一座城市書香延傳的基地,而24小時書店更是被認為是「城市的精神地標」。
  • 別了,誠品敦南店!5月31日,書店最後狂歡24小時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2019年11月,「誠品敦南店明年5月31日謝幕」的消息曾引無數人感慨,這是全世界首家24小時書店,已陪伴讀者30年。小時新聞曾報導:董事長吳旻潔明確表示,原因是租約到期,但24小時書店一定會繼續。如今這個倒計時已經接近尾聲了,5月31日,書店將正式熄燈。誠品網絡官方帳號從2019年11月14日啟動了200天倒計時,由3000本書堆砌而成的「時光之冊」 藝術裝置,象徵書店陪伴愛書人走過的足跡。
  • 5萬人告別誠品書店,國內獨立書店真的要落幕了?21年的誠品書局
    21年的誠品書局宣告閉店,這些獨立書店仍在與世界對抗2020年5月31日,一代精神象徵、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敦南店在開業21年後正式閉店,當晚,超過5萬名讀者來到現場,告別這個陪伴了他們21年青春的記憶。
  • 臺灣誠品書店經營理念:配合文化人的生活作息和思維
    重慶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近日開幕,這間斥資超過2000萬人民幣的購書中心佔地9000平方公尺,店內設有文藝沙龍空間、咖啡廳和小型會議室,書店總經理說,籌備過程曾經多次到臺灣誠品取經,「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對大陸書店的影響非常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