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熱議,名校畢業教學水平就更高嗎?
今年的疫情讓在線教育找到了新的起點,當家長們在琳琅滿目的課程中篩選時,培訓機構紛紛加速招兵買馬,部分學校甚至開出百萬年薪,網課老師似乎一躍成為了「金飯碗」。然而,高薪招聘的背後也引發消費者的討論。高薪聘請網課老師是宣傳噱頭,還是市場剛需?畢業學校排名越靠前,教學水平就越高嗎?
「名校出身」成網課老師熱詞
前不久,在華為高薪招聘「天才少年」的新聞爆出後,網易有道發布了2021屆校園招聘,主要應聘職位為教師,並表示崗位提供首年年薪40-100萬元,其中「高中大班課主講老師」職位首年年薪50萬元起,優秀者年薪可超過100萬元,另外優秀者可解決北京戶口。
高薪的背後,則是一套被評為嚴苛的簡歷篩選標準:「高中大班課主講老師」職位點名要求清華、北大、復旦等名校畢業生,求職者需在名校畢業、國家級獎項、高考全省前100名等要求中滿足其一。
記者從網易有道相關人員處知悉,此次校園招聘計劃招聘小學、初中老師15人,高中老師20-30人,招聘啟事中公布的薪資水平適用於此次所有入職者。據其介紹,2019年該機構K12主講老師中,年收入超過100萬的老師佔比達45%。
無獨有偶,今年5月,字節跳動旗下教育產品清北網校在中小學網課教師招聘啟事中,將「年薪200萬,上不封頂」作為標題。機構稱其教學團隊「由清華、北大畢業的一線名師組成」。
隨著在線教育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高薪聘請」「名師」等頻頻成為培訓機構的關鍵詞。猿輔導今年5月發布的招聘啟事提到,校招教師年保底25萬元-50萬元,社招教師年保底20萬元-80萬元。
跟誰學財報披露,公司2019年度營收中,有36%即7.2億元來自前十大名師。香港資產管理機構天蠍創投指出,根據平臺分成(按30%)計算,前十大名師的平均年薪應該在2000萬元左右。
「學霸」一定代表好師資嗎?
名校畢業的「學霸」一定意味著高標準的教學質量嗎?隨著高薪網課老師的崗位頻頻出現,網友們也對此產生了關注與討論。
有觀點認為,優秀人才值得用高薪來爭取,企業此舉無可厚非;有些網友認為,成績優異、出身名校的「學霸」只代表個人學習能力較強,與教學水平、教學質量並不能畫等號。也有觀點稱,機構在招聘時,不應只看重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也需注重選擇優秀師範學校出身的畢業生。
北京高中生家長劉女士表示,在為孩子報名線上課程時,自己首先看重的是該課程針對範圍是否精準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其次看教師的授課經驗,而教師的學歷及其他加分項也在考慮範圍內,但佔比並不大。
「我了解到,部分在線培訓學校老師會一起備課,教學內容和方式大致相同,所以怎樣篩選到自己需要的課程內容非常重要。」劉女士說。
學生家長徐先生則認為,部分「學霸」教師的確能夠總結出一套獨特、有效的學習方法,關鍵在於怎樣將自己的方法輸出給學生。「老師的表達方式很重要,直接關係到其教學質量。當然,不可否認老師如果出身名校,則會更吸引眼球。」
據了解,網課主講老師的薪資構成主要包括底薪、課時費以及續報率產生的績效獎金,目前許多名校畢業生在入職在線教育頭部機構後,往往會有半年到一年的成長期,成為主講老師後則薪資或將進一步提升。
一位不願具名的教育培訓從業者告訴記者,目前許多教培機構的網課老師主要工作不僅為備課、授課,還包括課後答疑以及面向學生的服務工作等。據其介紹,網課教師中獲得幾十萬以上高薪的為少部分,月薪在一萬元上下的大有人在。
業內聲音
名校畢業生
與名師之間仍有距離
艾媒諮詢《後疫情時代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4858億元。
智聯招聘與淘榜單3月發布的《2020年春季直播產業人才報告》則稱,教育/培訓/院校領域在直播細分領域中熱度最高,已吸引大量求職者。而在平均招聘薪酬方面,該領域以11577元/月位居第一。
另一方面,艾媒數據顯示51.9%的受訪者選擇教育平臺時會考慮教學效果,其次是師資力量、平臺口碑和價格。分析師認為,用戶傾向於選擇有高質量產品的在線教育,同時,突出的師資優勢可吸引用戶試聽課程進而轉化購買。
談及招聘網課老師的標準,有道精品課高中部總經理蔣葉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教育培訓領域中,優秀教師為稀缺資源,而高薪則意味著可能吸引更多求職者。「我們實際上是瞄準了要跟金融爭人才的方向。」他表示。
蔣葉光進一步提到,學歷及學科競賽、高考成績等代表了求職者的過往經歷,除此之外,招聘時還需考量其教學理念及工作態度。
樂樂課堂創始人兼CEO毛穎認為,名校畢業生要想成為名師,這中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對各家機構的人才培養能力和體系都是考驗。部分名校應屆畢業生多為「學霸」,自身學習能力強,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但如何有效地教授地處三四線甚至偏遠地區的學生,讓他們提升學習效果,則需要接受系統的培訓,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打磨與提升。
財經評論人王權表示,教育機構高薪聘請「學霸」網課老師可被視為一種市場化行為,資源供給方只需完成相關要求就可以實現對價,這在未來或將成為趨勢。「當然,教師招聘不能僅看學歷,機構方面也應適度放寬門檻,多方比對,才能夠披沙揀金。校方甚至可以考慮讓家長、學生參與招聘制度的設計,遴選適合學生的老師。」王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