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高西低中塌陷,中西部高校如何突圍「雙一流」

2020-12-14 中國新聞周刊
(西安交通大學校園)

我國高校在空間布局上,呈現「東高西低」格局。137所「雙一流」大學,中西部合計不到50所。

日前,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支持西部地區高校「雙一流」建設。

在西部有政策、東部有資源的背景之下,中部地區的河南、山西、江西等地成了重點大學的窪地,有人稱之為「塌陷」。

今年是首輪「雙一流」建設的大考之年。建設計劃每五年一個周期,2016年開始的一輪建設在今年結束,將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範圍。

「雙一流」意在打破名校身份固化,建立滾動淘汰機制,中西部又當如何突圍?

西部一流

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繼續推動西部大開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政府工作報告為教育劃重點。

根據《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西部大開發的範圍包括四川、陝西、雲南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加上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吉林省延邊州),面積超600萬平方公裡。

雖然無法與東部相比,但西部地區不乏知名高校,四川有川大與電子科技,陝西有西安交大與西北工業,甘肅有蘭大,重慶有重大。

不久前軟科發布了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西安交大位列西部高校榜首,全國排名第11,川大全國排名第16,西北工業和電子科技分別位列28和32名,重大和蘭大排名第34和第40。

若論高教實力,陝西、四川當為雙子星,各擁有8所「雙一流」高校,佔據半壁江山。這意味著,西部其他地區如內蒙、重慶、雲南等資源不均

內蒙「雙一流」只有一所內蒙古大學,而且只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為了讓內蒙加快建設「雙一流」,又有人打起了合併高校的主意。

日前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有呼聲將內蒙古工業大學和內蒙古科技大學合併,「相信在理工科真正會有一個塞北清華,最終成為雙一流大學。」

合併理由認為,內蒙古工業大學和內蒙古科技大學屬於自治區財政供應,在固定的資金條件下支撐兩所類似大學,有可能限制發展教學成果。

一邊是西部建設「雙一流」的難,另一邊西部名校卻在東部尋找發展機會。東進江浙,南下廣東,東部的資源優勢頗具吸引力。

2019年,西安高校「二當家」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破土開工,太倉是由蘇州市代管的縣級市,毗鄰上海寶山和嘉定。

東高西低

資源供給不平衡,造成我國高校在空間布局上的不平衡,呈現「東高西低」的格局。同樣是985高校,蘭大2018年的決算經費僅為浙大的1/5。

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在兩會期間指出,建設資金投入不足、高層次人才引育困難等條件,制約著西部高校的「雙一流」建設。

陝西財政高等教育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居全國前列,進一步擴大支出規模的空間非常小,高等教育生均撥款水平連續5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由於中央下劃高校較多,加大了本就緊張的陝西高等教育經費的供求矛盾。

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指出,以部屬高校為主體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其他高校之間的發展失衡問題,越來越突出。

與東部相比,西部少有教育部直屬高校。受辦學經費撥款體制、教育資源配置模式、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地方與部屬高校差距拉大。

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指出,2019年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預算經費超過100億元,除了江浙滬等東部地區的一些地方高校外,絕大多數其他地方高校年度經費不足20億元,有的只有幾億元。

基於此,在條件具備的省遴選一到兩所具有鮮明行業背景和較強實力的地方高水平大學,開展省部共建一流學科,成為不少西部高校的呼聲。

早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針對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問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曾重點談到部省合建。

陳寶生指出,13個省、自治區沒有部屬高校,再加上生產建設兵團,這14家是「13+1」。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育部在過去省部共建的基礎上搞了一個升級版,建立了一個部省合建機制。

從省部共建到部省合建,是一大跨越。這些學校被列入部屬高校序列,相當於準部屬高校身份。

中部塌陷

將視線移向中部地區,河南、山西、江西等地,皆是重點大學的窪地。

以「高教盆地」江西為例,環江西一帶的省份,浙江安徽有浙大和中科大,廣東有中大與華工,湖南有湖大跟中南,湖北則有武大加華科。

整個江西,只有南昌大學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南昌大學是全國百強高校,但綜合排名處於前百的中後位置,近年還跌出過前百。江西省頭部高校尚且如此,其他高校如江西師大、江西理工、江西農大等,在全國範圍內更加鮮為人知。

其實,江西高校並不少。截至2019年,江西省共有103所高校,高校總數排名全國第12位,屬於中等偏上水平。不過,在學科評估中的拔尖學科少之又少,沒有拔尖學科怎麼打造「雙一流」?

就在江西學子感到委屈時,河南學子發來慰問。河南一億多人口,高考人數突破百萬,也就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進入「雙一流」隊列。

山西只有一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太原理工,前陣子網紅教授鄭強從浙大空降太原理工,為學校刷了一波存在感。山西高校顯得有些落寞。

東部有教育資源的富集,西部有資源配置的傾斜,中部反而落後。1999年,三地區高校生均教育經費支出分別為17450、13281、11603元,梯度遞減格局明顯。2011年則分別變為27442、18375、22644元,出現了「中部塌陷」現象。

不均衡的現狀,讓中西部高校大多流向東南部發達地區。位於華中的湖北坐擁7所「雙一流」高校,省會武漢更是高教之城,武漢大學還是從珞珈山下奔向深圳,想要異地辦分校區。

武大深圳校區黃了,教育部收緊異地辦學政策,「不支持具有本科教學功能的異地新校區建設」被特別提出,指向人才培養須反哺當地建設。

專家指出,中西部高校要想爭創「雙一流」,還是紮實建設好自身專業做出區域特色,使之符合國家發展的戰略方向,更好地服務當地建設。

如今,大學已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中西部高校應注重把內涵建設這一概念落實到實處,用可見的細節化的內容,構建自身的評價體系。

參考資料:

《全國政協委員宋純鵬:建議釋放更多政策空間 支持非教育部直屬「雙一流」高校發展》,2020年5月23日,大河網

《西部地區高校「雙一流」建設要闖出一片新天地》,2020年5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真的太缺大學了》,2020年5月12日,有間大學

相關焦點

  • 西北師範大學或入圍雙一流,多所中西部高校正謀劃大局
    隨著江蘇大學官宣入圍雙一流院校後,第二輪雙一流高校評選已經徐徐拉開帷幕。近日,西北師範大學召開2020年秋季學期工作安排會,會議要求「舉全校之力支持教育學科建設,打好一流學科評估衝鋒戰」,提到「要牢牢把握好國家重大戰略和省委、省政府支持西北師大建設一流大學的重大機遇」,通過透露出來的消息我們可以了解到西北師範大學正在籌備教育學科進入一流學科建設從而躋身於雙一流高校行列,並且這個計劃得到了甘肅省高層的高度認可和大力支持。
  • 我國被低估的一所211大學,中西部高校聯盟成員,雙一流大學
    我國被低估的一所211大學,中西部高校聯盟成員,雙一流大學如今只要是說到211大學,很多人心目中都會感覺到它們的實力和科研能力很強大,更是我國社會培養精英的地方,但也比較令人覺得很無奈的地方是,在我國很多中西部的一些211大學中,雖然它們的大學實力很強,但依然顯得是被低估的了,因為很多人對其了解程度很低,甚至是由於位置偏而逐漸被忽視。
  • 西北師大獲甘肅重點支持衝擊雙一流,多所中西部高校正謀劃大局
    隨著江蘇大學官宣入圍雙一流院校後,第二輪雙一流高校評選已經徐徐拉開帷幕。雖然從上一次的評選標準(國家三大獎、學科評估、ESI和QS排名)來看西北師範大學並無特別大勝算,但是從8月教育部副部長孫堯調研西北師範大學指出學校需「要聚焦教師教育辦學特色,在質量建設和內涵建設上下足功夫,積極做好雙一流大學建設的西部文章」,說明本次雙一流評選或有新的標準,再加上《關於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見》獲國家高層審閱並通過,中西部高校或許在雙一流評選上採用非常規標準。
  • 繼鄭大、河大後,河南哪所高校最有希望入選「雙一流」
    但是,作為河南省當時唯一的一所「211」,與其他各省的頂尖高校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進入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了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教育部又開始了「雙一流」建設,以此來取代原有的211、985工程,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值得慶幸的是,在第一輪「雙一流」評選中,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順利突圍,紛紛入選「雙一流」,成為河南高校「雙子星」。
  • 地方高校難,中西部地方高校更難
    經濟落後還導致中西部地區難留人才,「孔雀東南飛」對於中西部地方高校而言,是一種切膚之痛。人才流動在市場化的當下是常態,但人才流動「只出不進」將嚴重影響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西部地方高校不僅難留人才,也難吸引到優秀生源。由於地理位置較偏、經濟發展較弱,石河子大學、新疆大學等高校雖有211、「雙一流」等名校光環,但在不少省份都曾出現過二本線錄取的尷尬,儘管如此,這些院校外地考生報考率依然不高,以鄭州大學為例,2019年畢業生生源省份分布,河南本省生源佔比71.24%,生源佔比第二多的山東僅僅2.62%。
  • 鄭州大學憑什麼入選雙一流B類高校?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共計465個(其中自定學科44個)。鄭州大學雖然是211工程大學,學科評估沒有一個A類學科,雙一流學科僅有臨床醫學(自定)、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化學(自定)三個自定義學科。但卻突出重圍,成功入選「世界一流大學。我們現在就來探討一下,鄭州大學憑什麼入選雙一流B類高校。一、國家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
  • 教育部透露「雙一流」高校和學科動態評估最新進展!
    近日,教育部在回復《關於保障非「雙一流」等高校教育經費,促進高等教育均衡發展的提案》時透露,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將進一步強化「雙一流」高校和學科的績效考核和動態評估。
  • 江西15所一本高校,亟待突圍環江西,江西財經大學義不容辭!
    1993年,江西大學與江西工業大學合併組成新的南昌大學,同時成為江西省第一個博士授予單位,這也是江西省唯一的211高校,雙一流高校。這15所一本高校中,其實也是臥虎藏龍南昌大學本身已經是雙一流院校了,另外的14所一本高校中,除了井岡山大學以外,全部被列入了省雙一流建設行列,由此可見,江西省對於突圍雙一流的決心!
  • 教育部:中央財政撥款資金分配對非「雙一流」高校一視同仁
    教育部近日在答覆「關於保障非『雙一流』等高校教育經費」的相關提案時指出,中央財政始終高度重視提升高等教育事業整體水平,引導和支持地方加大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機制。教育部介紹,一是中央財政通過中央高校預算撥款體系和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支持各級各類高校發展。在分配資金時,重點考慮在校生人數、校舍面積、學校數量、困難程度等基礎性因素,在保「人頭」、保運轉、保資助等方面對「雙一流」高校和非「雙一流」高校一視同仁,較好地支持了各級各類學校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
  • 這些高校或下車雙一流建設
    雙一流高校建設計劃其目的是讓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從而建成高等教育強國。故在評選之初,便公開宣布本次雙一流高校建設主要著重於學科建設和滾動發展,也就是說會效仿足球俱樂部一樣建立起升降級制度,為了保持政策連續性,原許多211高校雖然沒有強勢學科,但是依然被納入了雙一流高校建設給予了雙一流學科自定的權利。
  • 東北百強高校榜單,雙一流高校優勢明顯,這2所特色高校表現搶眼
    這就導致很多考生寧願放棄中西部的985而選擇東部的211甚至是雙非高校。top4國內僅有42所雙一流高校,其中東三省佔位4席,分別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和東北大學。這4所高校理所當然的分居此次榜單的top4,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位列雙一流高校A類,而東北大學則「屈居」雙一流高校B類。
  • 高考生必須收藏,最容易撿漏的幾所雙一流高校,有的二本就能上
    隨著高考的競爭激烈,過去650分上清華北大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正式進入700分時代,部分地區甚至到了500分讀專科的地步,如何選擇高校變成了一門藝術,這裡小編通過歷年數據得出了最容易撿漏的幾所雙一流高校,讀者如果有不懂的歡迎在評論區提出。
  • 高校動向解讀:洛陽的副中心,河南科技大學的雙一流?
    副中心城市建設如何,如何解讀,大家應該已經有了自己認識,我水平有限,不做解讀。但作為關注高校的關注者,工地搬磚之餘,我對有些新聞倒是更加感興趣。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河南科技大學與洛陽市政府近期的互動,以及未來河南科技大學,包括河南高校前景如何?
  • 崛起中的太原理工大學——浙大鄭強為何再次支援中西部地區高校?
    首先,讓我們回到2017年,因為山西高校的慘澹在那一年體現得淋漓盡致。2017年,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發布,山西高校怎一個慘字了得。以中部省份為例,湖北擁有7所雙一流高校,科教實力遙遙領先;湖南與安徽則分別擁有4所和3所雙一流高校,亦不遑多讓;一直為中西部高等教育奔走呼號的河南省則入選了2所雙一流高校,頗有後來居上之勢。
  • 畢業季:清華北大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去哪就業了?
    今天我們透過2019年「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的區域流向,看中國人才爭奪戰背後的城市博弈。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共計465個。「雙一流」高校處於全國高校金字塔頂端,也成為當代高學歷人才新的代名詞。
  • 985高校39所,雙一流高校42所,新晉升的3所高校是什麼背景?
    大家都知道,985高校是39所,包括清北、華東五校、C9聯盟等知名高校。 但985、211工程已經成為了歷史,國家於2015年啟動、2017年正式實施雙一流建設,包括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 這些「雙非」,能否憑藉「頂尖學科」突圍「雙一流」?
    自「雙一流」建設以來,我國高校發展開始由重規模向重質量轉變,也更加強調突出學科特色、質量和貢獻。近期,隨著各校「雙一流」建設自評報告的紛紛出爐,高教界和大眾再次把目光焦點集中在了高校的學科建設上。,79所「雙一流」大學共225個學科入選,另有11所「雙非」高校(文中「雙非」均指非「雙一流」建設高校)也表現出過硬的學科實力,均有1門學科登頂學科排名的最高峰,頗有可道之處!
  • 目標「雙一流」大學!這所高校獲大力支持
    物理學 現階段山西大學想要衝進「雙一流」高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集中發展自己的 總結 山西大學準備了那麼多,個人還是比較看好該校在下一輪「雙一流」高校評選中的表現。
  • 「四非」高校突圍的「道」與「術」
    而放眼全國,在當前「雙一流」建設動態調整的機制下,以燕山大學為代表的「四非」高校又該如何突破身份限制、異軍突起呢?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共有普通高校2600多所,其中本科院校1200餘所。這當中,除了入選首批「雙一流」建設的140所高校外,絕大多數是「四非」高校。這些「四非」高校的發展水平可以說參差不齊,但其中有些與「雙一流」建設高校相比也不遑多讓。
  • 教育部支持中西部高校,位於中部的鄭州大學,是否能升級A類?
    為了促進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發展,國家現在不僅致力於發展經濟,對中西部地區的高校建設也十分支持,教育部就曾經明確表示,要加強中西部地區的雙一流大學建設,在中西部建設更多的重點大學,如今第二輪雙一流在即,很多坐落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大學已經躍躍欲試,渴望在第二輪及以後的雙一流評選中,取得雙一流大學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