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在空間布局上,呈現「東高西低」格局。137所「雙一流」大學,中西部合計不到50所。
日前,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支持西部地區高校「雙一流」建設。
在西部有政策、東部有資源的背景之下,中部地區的河南、山西、江西等地成了重點大學的窪地,有人稱之為「塌陷」。
今年是首輪「雙一流」建設的大考之年。建設計劃每五年一個周期,2016年開始的一輪建設在今年結束,將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範圍。
「雙一流」意在打破名校身份固化,建立滾動淘汰機制,中西部又當如何突圍?
西部一流
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繼續推動西部大開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政府工作報告為教育劃重點。
根據《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西部大開發的範圍包括四川、陝西、雲南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加上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吉林省延邊州),面積超600萬平方公裡。
雖然無法與東部相比,但西部地區不乏知名高校,四川有川大與電子科技,陝西有西安交大與西北工業,甘肅有蘭大,重慶有重大。
不久前軟科發布了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西安交大位列西部高校榜首,全國排名第11,川大全國排名第16,西北工業和電子科技分別位列28和32名,重大和蘭大排名第34和第40。
若論高教實力,陝西、四川當為雙子星,各擁有8所「雙一流」高校,佔據半壁江山。這意味著,西部其他地區如內蒙、重慶、雲南等資源不均。
內蒙「雙一流」只有一所內蒙古大學,而且只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為了讓內蒙加快建設「雙一流」,又有人打起了合併高校的主意。
日前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有呼聲將內蒙古工業大學和內蒙古科技大學合併,「相信在理工科真正會有一個塞北清華,最終成為雙一流大學。」
合併理由認為,內蒙古工業大學和內蒙古科技大學屬於自治區財政供應,在固定的資金條件下支撐兩所類似大學,有可能限制發展教學成果。
一邊是西部建設「雙一流」的難,另一邊西部名校卻在東部尋找發展機會。東進江浙,南下廣東,東部的資源優勢頗具吸引力。
2019年,西安高校「二當家」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破土開工,太倉是由蘇州市代管的縣級市,毗鄰上海寶山和嘉定。
東高西低
資源供給不平衡,造成我國高校在空間布局上的不平衡,呈現「東高西低」的格局。同樣是985高校,蘭大2018年的決算經費僅為浙大的1/5。
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在兩會期間指出,建設資金投入不足、高層次人才引育困難等條件,制約著西部高校的「雙一流」建設。
陝西財政高等教育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居全國前列,進一步擴大支出規模的空間非常小,高等教育生均撥款水平連續5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由於中央下劃高校較多,加大了本就緊張的陝西高等教育經費的供求矛盾。
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指出,以部屬高校為主體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其他高校之間的發展失衡問題,越來越突出。
與東部相比,西部少有教育部直屬高校。受辦學經費撥款體制、教育資源配置模式、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地方與部屬高校差距拉大。
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指出,2019年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預算經費超過100億元,除了江浙滬等東部地區的一些地方高校外,絕大多數其他地方高校年度經費不足20億元,有的只有幾億元。
基於此,在條件具備的省遴選一到兩所具有鮮明行業背景和較強實力的地方高水平大學,開展省部共建一流學科,成為不少西部高校的呼聲。
早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針對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問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曾重點談到部省合建。
陳寶生指出,13個省、自治區沒有部屬高校,再加上生產建設兵團,這14家是「13+1」。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育部在過去省部共建的基礎上搞了一個升級版,建立了一個部省合建機制。
從省部共建到部省合建,是一大跨越。這些學校被列入部屬高校序列,相當於準部屬高校身份。
中部塌陷
將視線移向中部地區,河南、山西、江西等地,皆是重點大學的窪地。
以「高教盆地」江西為例,環江西一帶的省份,浙江安徽有浙大和中科大,廣東有中大與華工,湖南有湖大跟中南,湖北則有武大加華科。
整個江西,只有南昌大學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南昌大學是全國百強高校,但綜合排名處於前百的中後位置,近年還跌出過前百。江西省頭部高校尚且如此,其他高校如江西師大、江西理工、江西農大等,在全國範圍內更加鮮為人知。
其實,江西高校並不少。截至2019年,江西省共有103所高校,高校總數排名全國第12位,屬於中等偏上水平。不過,在學科評估中的拔尖學科少之又少,沒有拔尖學科怎麼打造「雙一流」?
就在江西學子感到委屈時,河南學子發來慰問。河南一億多人口,高考人數突破百萬,也就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進入「雙一流」隊列。
山西只有一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太原理工,前陣子網紅教授鄭強從浙大空降太原理工,為學校刷了一波存在感。山西高校顯得有些落寞。
東部有教育資源的富集,西部有資源配置的傾斜,中部反而落後。1999年,三地區高校生均教育經費支出分別為17450、13281、11603元,梯度遞減格局明顯。2011年則分別變為27442、18375、22644元,出現了「中部塌陷」現象。
不均衡的現狀,讓中西部高校大多流向東南部發達地區。位於華中的湖北坐擁7所「雙一流」高校,省會武漢更是高教之城,武漢大學還是從珞珈山下奔向深圳,想要異地辦分校區。
武大深圳校區黃了,教育部收緊異地辦學政策,「不支持具有本科教學功能的異地新校區建設」被特別提出,指向人才培養須反哺當地建設。
專家指出,中西部高校要想爭創「雙一流」,還是紮實建設好自身專業做出區域特色,使之符合國家發展的戰略方向,更好地服務當地建設。
如今,大學已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中西部高校應注重把內涵建設這一概念落實到實處,用可見的細節化的內容,構建自身的評價體系。
參考資料:
《全國政協委員宋純鵬:建議釋放更多政策空間 支持非教育部直屬「雙一流」高校發展》,2020年5月23日,大河網
《西部地區高校「雙一流」建設要闖出一片新天地》,2020年5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這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真的太缺大學了》,2020年5月12日,有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