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服務對象,如今成了一線社工

2021-01-10 南方公益

從10年的服務對象、實習社工到全職社工,華南農業大學社會工作專業2020屆畢業生周淑妍選擇了回到東莞市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這個大家庭,擔任正陽駐東莞虎門鎮新灣社區的一線社工。

周淑妍與東莞正陽的結緣開始於2010年,那時候她還是一名初中生,參加了東莞正陽駐虎門新灣社工組織的「虎門漁區青少年軍營成長之旅」項目。與正陽社工的相遇,周淑妍的生活也開始發生了改變,在正陽社工的影響下,她一步一步走上了當社工的路。

原本性格安靜的周淑妍在參加軍營活動之後就多了很多小夥伴,人也變得開朗自信。周淑妍稱,「軍營成長之旅」給了她很多挑戰自己、改變自己的機會。在軍營裡,她當起了主持人和播音員,還表演了話劇,這些都是她原本不會也不敢想過的事情,但在社工的鼓勵和支持下,她都勇敢地嘗試了,最終也出乎自己意料地完成了。周淑妍說,自己成長的過程中都有著社工的身影,所以現在對曾經在軍營、學校裡相處過的社工有一種特殊的情感,雖然聯繫會比較少,但是見了面還是很激動。

「我填高考志願時,所有學校的第一志願都是社會工作專業。」周淑妍坦言,社工對自己的影響挺深遠的,因此填高考志願時才這樣堅決。在與社工相處中,她了解到社工是一個能幫助很多人的職業,希望自己也能夠做一些能夠幫助別人的事情。父母也曾希望她選擇師範等專業,不過他們都尊重周淑妍的選擇。「我父母和社區,他們都挺希望我回來服務的。」如今,周淑妍回到了新灣社區,服務群眾,傳遞溫暖。

在實習期間,周淑妍一直參與著「虎門鎮青少年軍營成長之旅」項目和休漁期疍家文化保育項目的籌備與開展。2019年8月,她結束了在新灣社區的實習,雖然要忙於畢業事宜,但還是保持著對項目的關注。放假期間回到新灣社區,遇上有活動開展,剛好自己也有空,周淑妍都會很樂意地去參加、或者積極協助社工的活動。「我是從軍營項目出來的,希望能為項目出一份力,也想讓更多人來參與這個項目。」周淑妍說。

據悉,在虎門鎮社會事務局、東莞市虎門慈善會、東莞市虎門關工委等部門單位的支持下,東莞正陽社工持續運作「虎門漁區青少年軍營成長之旅」服務項目,至今已開展了10屆。自2017年起,項目組將原「虎門漁區青少年軍營成長之旅」更名為「虎門鎮青少年軍營成長之旅」,服務區域覆蓋整個虎門鎮,服務對象擴大至虎門鎮有需要的適齡青少年及其家庭。

該項目以虎門鎮青少年的社會教育、實踐為切入點,以虎門鎮內存在家庭經濟困難及其他家庭、親子、社會需求的10-14歲青少年為項目服務對象,通過勳章激勵機制,對他們進行生活技能訓練、抗逆力培養、自我保護能力提升、親子溝通、社會責任感培養等6大勳章的針對性服務,帶領青少年進入軍營接受軍事化訓練,挖掘他們的內在潛力,提升他們在自我保護、自我管理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自2010年起,項目共招募749名符合條件的青少年開展成長、教育類的活動198個;夢想花園耕耘、軍營體驗、小領袖培養等小組507多節,對項目營員建檔867多份,走訪漁區營員家庭350多戶,累計服務8萬多人次。

相關焦點

  • 郭雪偉:社工如何成為社區康樂性服務對象心中「特別」的存在?
    文/濟南市市中區舜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郭雪偉做社工,身邊最不缺的就是服務對象,面對服務對象我們真誠、熱情的服務於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社工的善意和溫暖,他們也會回我們一個笑容,有時候筆者就在想他們真的信任並認可社工嗎?
  • 曾永輝:假如我是一線社工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接著會問自己:我是否有能力去做好我的工作?如果我的回答是不確定的,我同樣不會去選擇從事它。現在很多的一線社工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其實是缺乏自信的,這從我們內地督導可以成行成市就能看出來:年輕、資歷尚欠、實務能力不足等等,讓我們的社工難以勝任,能力就此停滯。
  • 東莞社工10年「堅守之路」
    10年前,「社工」在東莞尚屬一個非常陌生的詞彙。當時,東莞民政部門正準備籌建專業社工隊伍,滿足社會管理工作的需要,正陽應運而生。那時,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社會工作者帶著滿腔熱情來到東莞,當起了社工隊伍裡的「開荒牛」。
  • 服務對象主動上門是社工工作最佳效果
    □記者餘淼    本報訊「某賽馬會出資2000萬,想冠名你機構的一場服務,你作為負責人是要還是不要?給出你的選擇,並說出原因。」昨日,香港專職社工、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區潔盈老師在鄭州團市委「鄭州市首期青年社會組織培訓」活動上,為我市百餘家青年社會組織骨幹做了「項目策劃」和「組織管理」的相關培訓。    據了解,鄭州目前擁有包括「公益類、社工類、興趣類、行業協會」在內的300多家青年社會組織,存活時間不長、人員鬆散、組織管理不規範、場地經費不足是他們集中面臨的問題。
  • 『總幹事專欄』曾永輝:假如我是一線社工
    如果答案是不確定的,那麼我會重新思考是否要從事它,因為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您選擇了一份自己不感興趣的職業,這對於您短暫的人生而言必定是災難性的,因為您的主觀能動性、內在的潛能必將會被嚴重壓抑,難有釋放之日,久而久之就會影響您的能力。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接著會問自己:我是否有能力去做好我的工作?如果我的回答是不確定的,我同樣不會去選擇從事它。
  • 大亞灣霞湧90後兄弟倆齊齊做社工 堅守社區防疫一線
    近年來,村子發展現代旅遊服務業,許多村民家的樓房改造成了民宿,一到旅遊旺季,村裡遊客很多。「社工帶領志願者在村裡搞活動,為老人提供各種服務,看著挺好。」徐國文說,他大學時參加過學生會組織去養老院慰問的志願活動,所以對志願者、社工有粗淺的認識。看到村裡有社工站,他心裡很受觸動。
  • 青理工社工學生開啟「社工@義工」模式!義務輔導基層社區一線工作...
    在戰疫一線的基層社區工作人員,專業社工、志願者們任勞任怨,衝鋒在前,無私奉獻,譜寫了一首首偉大的讚歌。,通過社工引領義工,傳播「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的社工專業價值觀以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減輕學生課業壓力以及一線工作者的家庭教育負擔,助力「疫情阻擊戰」取得全面勝利。
  • 深圳五成社工缺乏社會認同感 認為地位偏低(圖)
    ,我市一線社工有1639人通過考試,通過率達97%,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近八成受訪的深圳社工認同「社會工作者是專業人士」,但超過五成的社工覺得「社工的社會地位和認同感」偏低。    超五成社工認為地位偏低  在「社工認為自己在社工崗位上扮演的角色」問題中,有250人選擇了「資源協調者」,這說明深圳的社會工作者很清楚自己的定位,知道社工並不是萬能的,需要整合社會資源共同幫助服務對象。
  • 扶持社工機構 激發服務社會活力
    來源:慈善公益報從兒童、青少年到老年人服務,從失業者到傷殘者幫扶等,生活中我們處處能看到社工們服務百姓的身影。如今,社工機構已介入社會工作的方方面面,並以其專業的服務能力成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隨著社會工作發展的愈發深入,社工機構發展遇到瓶頸。如何規範社工工作並激勵社工機構服務百姓的積極性,提升社工人才服務於社會的「幸福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社工機構發展遇到瓶頸在學校、社區以及各大公共服務場所,基層的社會服務以及基層治理也越來越離不開專業社工機構的參與。
  • 7603名深圳社工堅守抗疫一線
    據統計,截至3月17日,深圳61家社工服務機構累計投入疫情防控服務總人數7603人,通過1256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衛生健康、助殘服務、勞務工服務、禁毒服務等項目點,及152條心理諮詢熱線開展線下、線上相結合的疫情防控服務,服務總量達170.8萬人次。 「我們春節假期就返崗了,至今為止已連續工作近50天。」
  • 民辦社工服務機構:作為一種新型社會組織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裡的民辦社工服務機構不包括社會工作行業協會和社會工作基金會。從整體數量來看,這兩類民辦社工機構要比民辦社工服務機構少很多,尤其是社會工作基金會。 民辦社工服務機構具備了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的基本特徵,比如服務性、非營利性、非政府性、相對獨立性等。
  • 用專業力量助推企業社工發展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莉瓊 文/圖 黎志芬是龍崗區至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副總幹事,今年剛剛30歲的她,已是一家近500人社工機構的二把手。從一線社工到機構二把手,黎志芬用了5年的時間。5年來,她深耕於企業社工、婦女兒童等領域,堅持用專業力量助推社工發展。
  • 【暖新聞】「社工接力」10對1,困境男孩變形記
    王衝的成長成了奶奶的心病,也成了社區的心病。社區主任鄭萍萍說,自打王衝上小學,她就開始關注他,不時上門查看生活情況,生怕出點意外。雖然社區裡「掛上了號」,但到底不是專業的社工方法。去年街道和社區拿出資金購買了10個公益創投項目,其中一個就是愛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中標的「特殊家庭關愛服務」 。「一年6萬元,要是能對社區裡幾個『老大難』的家庭和孩子起點作用,這錢就花得值!」
  • 我國有專業社工近50萬名 社工服務機構達4686家
    原標題:我國有專業社工近50萬名 社工服務機構達4686家   據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 3月15日是第10個國際社工日。民政部部長李立國15日在國際社工日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表示,我國已培養近50萬名專業社工,發展4686家民辦社工機構,開發了18萬餘個社工崗位,成立了455個社工行業組織。
  • 陳雅茹:六年社工路的一絲感悟
    從那個剛出大學稚嫩的社工小白,到如今積累了不少經驗的老社工,在這個過程中,身邊不少的朋友都曾詢問過我,是什麼讓我願意一直做社工,或許下面自己對6年來社工生涯的感悟就是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但在之後的不斷深入學習社工知識,在不斷參加老師和學校社工協會帶領的各種服務、外出交流學習,以及之後在進入到社工機構真真切切地服務對象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我發現「社工」是一份能夠讓自己成長的工作,在處理形形色色的服務過程中,自己也能夠從中汲取到成長的「養分」,讓自己在生活中以及工作中都能夠更好處理各種關係和問題;也改變了自己的性格,從不會很好與他人相處,到現在一看到居民都能主動打招呼,與服務對象建立良好的關係
  • 禁毒社工:即使無法幫助 也請給予善意的微笑
    中午時分,上海市自強社會服務總社徐匯區長橋街道社工點的社工楊曉雲打開手機,朋友圈正被一組組「九宮格」照片刷屏,照片裡滿是燦爛的笑容。  這些在朋友圈分享歡樂的人,曾有過一段吸毒經歷,是楊曉雲和同事幫教服務的對象。7年前,楊曉雲從一名外企經理轉型成專業禁毒社工,初遇這些幫教服務對象,正是他們人生掙扎浮沉之際。7年後,他們有了穩定工作,有的已結婚生子。
  • 未來以香港社工為參照
    就在一年前,這個從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社工系畢業的學生,剛剛應聘到濟南山泉社會工作服務社,並以政府購買崗位的形式被派駐到兒童福利院。回想起剛畢業時的心態,她毫不掩飾抉擇時的迷茫。那時,濟南的社工機構才剛剛起步,社會認可度不高,體系也不完善。為了推動山東社工事業發展,香港資深社工黃志雄每年都會資助並安排山東高校教師、學生、一線社工赴港學習。
  • 我是堅守一線的樓宇社工
    趙小豔我是北京融合益拓社會工作事務所的一名社工,在北京市海澱區海澱街道紅帆黨群服務中心開展社會工作。我作為一名樓宇社工,第一時間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盡最大努力為企業、商戶復工復產保駕護航。我負責的是歐美匯購物中心和新中關購物中心兩座大型商場的疫情防控工作,商場裡有近500家企業、商戶,人流量大,屬於高危場所,要重點防控。
  • 社工們如何打通民政服務「最後一米」?
    社工們用腳畫出民政服務「地圖」 提起廣東省,人們通常會想到繁華的珠三角地區,但實際上,珠三角以外,佔據廣東省三分之一面積的粵東、粵西、粵北地區,2019年人均GDP仍然普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裡集中了廣東省所有的建檔立卡貧困,和85%以上的民政服務對象。
  • 孫文鬱:社工不僅僅是一個職業 | 實習心得
    對「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者」的一些感想:當自己從一名社會工作的學生轉換成為一名一線社工的時候,我更加深刻感受到社會工作價值觀的重要性,儘管這些年,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勢頭很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社工路依然很艱難,每一名一線社工肩上的擔子都很重,在我初入這個大家庭,成為一名一線社工時,就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同時「在行動」的社工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