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輝:假如我是一線社工

2021-02-23 社工觀察

文/北鬥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幹事 曾永輝

在我的教學督導和機構走訪過程中,有機會不斷地接觸一線社工,了解他們內在的困惑和訴求,而我在這個過程中也在不斷地分享我的經歷和體會,我非常渴望告訴他們,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怎麼做?我希望此舉能夠給那些正在迷茫中困惑徘徊的社工們一些別樣的思考。

一、興趣、能力和價值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首先會問自己是否對這份職業感興趣,是否願意一直追隨和信奉,是否會傾盡所有一直堅守。如果答案是不確定的,那麼我會重新思考是否要從事它,因為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您選擇了一份自己不感興趣的職業,這對於您短暫的人生而言必定是災難性的,因為您的主觀能動性、內在的潛能必將會被嚴重壓抑,難有釋放之日,久而久之就會影響您的能力。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接著會問自己:我是否有能力去做好我的工作?如果我的回答是不確定的,我同樣不會去選擇從事它。現在很多的一線社工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其實是缺乏自信的,這從我們內地督導可以成行成市就能看出來:年輕、資歷尚欠、實務能力不足等等,讓我們的社工難以勝任,能力就此停滯。

所以我希望告誡一線社工,您需要的是擺正心態,開始自主自救,不要把成長的責任推給機構和督導,因為根據社工崗位要求,既然您選擇從事社工,那在您受薪的那一刻,您就應該具備這方面的能力,而不是等著機構的培訓,等著督導的指引,等著他人的搭救,等著別人的包容,等著政府的理解。在您選擇從事社工的那一刻,就註定您必須擁有這方面的能力,至於為何您沒有這方面的能力,要反省的不是別人,是您自己!您需要問問自己,在大學時是如何對待專業學習的?不要告訴我這是教育的悲哀,凡事都歸因於外界的人永遠成不了氣候。這也是我在去年在中大南方社工論壇做主題報告時提到的,社工首先需要的是自救。大學階段本應該是脫胎換骨的時期,而您卻肆意揮霍,身處社工崗位時,您告訴我能力不夠,那該追究誰的責任呢?一個連從事行業的基本自信都沒有的社工,又談何能力去助人?連您都等著機構、等著督導來搭救,又怎能說服他人相信您的專業能力?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一定會努力讓自己增值,增強自身能力,修煉好自身的內功,因為我很清楚這是我獲得專業尊嚴的必經途徑。不要去埋怨外界對社工的誤解有多深,對自身工作有多不尊重和接納,這些都是無能之人的表現。尊嚴是打拼出來的,不是乞討回來的,所以您要做的就是證明自己的實力,用能力說話,以專業服人。當你做到這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能力是可以換回價值的,比如高薪、社會地位、權威話語等等。社會的認可和尊重會讓我們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得以呈現,而一旦價值感、成就感得到滿足,興趣又會進一步增強,所以您會看到一些在行業發展早期沒有很好的就業環境下依舊堅守的真社工,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信念不但沒有絲毫動搖,反而愈發堅定,興趣愈發強化。

二、選擇和擔當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根據上述三個方面對自身有個全方位、深層次的解讀,然後就到了慎重選擇的階段。人生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正確的人、正確的事、正確的平臺,對於短暫的人生而言就是選對了機遇。所以我經常對學生和員工說,一個人一定要非常慎重地對待選擇,選擇也是能決定命運的。可惜我們的教育並沒有告訴學生選擇的重要性:在大學您可以隨意選擇是否上課,哪怕這門課程是您選擇的,但您還是可以草率面對——帶著這樣的自由假象,我們很多的社工在畢業時,已經享受慣了自由,卻忘卻了自身的責任和擔當。

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並不信奉自己所追求的信念,甚至在迷惘中胡亂選擇——反正其無論對或錯,於己而言都不會是什麼滅頂之災。一個對待選擇如此輕率之人,必定是缺乏擔當和責任之人,誰都不要指望他能夠為這個行業帶來希望,他們帶來的,怕是絕望和災難。因為信念不堅,加之年輕氣盛、心浮氣躁,這樣的一線社工很難在問題來臨時依舊保持平和理性的情緒,把困難誇大化和逃避責任往往會成為他們首選的解脫捷徑。所以當前的現實就是,很多一線社工經常愧對選擇,愧對承諾,沒有責任感,更別提擔當和勝任。

因此說,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慎重選擇這個職業,而一旦當我清晰的認定它是我畢生追求的,我將義無反顧地追隨,無怨無悔,沒有藉口,使命必達。我經常跟我的員工和學生講,一個真正有職業操守的人是會持之以恆地兌現自己的承諾,絕不會將自己的承諾當成兒戲。有句話說的,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把它爬完,這其實就是一個有擔當的人應該做到的,說一不二,沒得抱怨!可惜,又有幾個一線社工會認真對待選擇,真正有所擔當呢?

三、勤奮和高效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深知資質平庸者眾,自己要想在這個宇宙星辰中留有一絲痕跡,就必須用勤奮、主動來彌補資質的不足。沒有誰的人生可以甚至應該被框定,它是可以被創造出「傳奇一生」的,在我看來,唯一能夠框定自己的是自己的信念和行動。卡萊爾曾說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這個世界最可怕的不是您的平庸,而是有才之人比您更努力,比您更勤奮,比您更主動。很多剛剛出道的社工都會埋怨工作的繁重,但是他們忘記分析繁重背後的原因所在:沒經驗、沒閱歷、沒資本,何來輕易!所以辛苦是必然的,勤勞是必須的。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忙忙碌碌的人生是我想要的嗎? 當然不是,我很清楚自己要的不是忙碌,我要的是高效。很多人並不清楚,忙碌其實不等於效率。縱觀你熟悉的人和團隊,能夠讓我們折服震撼、引以為傲的是什麼類型的?答曰:高效!我最不喜歡的看到我的員工加班加點,我要的不是讓他們因為工作毀掉生活,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在規定的八個小時內高效地完成甚至超額完成任務。但現實就是很多一線社工都有這樣那樣的拖延症,把高效率置之腦後,覺得工作就應該是享受的。的確,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享受,但是必須加個詞:高效,即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享受高效。享受意味著您喜歡,高效意味著您效能。影響我們高效工作的是太多不必要的信息幹擾,讓我們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去處理最為棘手的問題,套用改編下汪峰《存在》的歌詞:「多少人忙著卻困在原地,多少人忙中卻如同死去……」忙碌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在忙碌中死去。

現實就是很多社工在忙碌中趕路,在忙碌中迎來職業倦怠,在忙碌中難以找尋堅守下去的理由,所以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對自己的工作效率進行深刻反省,這種反省必定是源自我們對待工作極其認真負責的態度。所以從現在開始,您我都應該對自己的時間進行有效管理,不要認為時間是公平的,其實時間是最殘忍的,因為它讓我們活生生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差距。時間,不僅可以證明一切,也可以毀掉所有。

四、感恩和敬畏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明白何為信仰——拆分它來解讀,信即為感恩之心,仰即為敬畏之意。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時刻銘記感恩,否則我們就真的禽獸不如。古人尚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今者!一位哲人曾說過:感恩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智;感恩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恩中傷你的人,因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感恩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激發了你的鬥志;感恩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的獨立;感恩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恩斥責你的人,因為他提醒了你的缺點,所以請感恩所有使你堅強的人吧。感恩可以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幸福的旋律,而現實情況是,我們缺乏感恩,而是想當然地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給培訓是理所應當的,給督導是理所應當的,給支持是理所應當的,給資源是理所應當的,給高薪是理所應當的……人的本性使然,人的欲望無限,如果沒有感恩作為閘口,欲望和不滿足就會如洪水猛獸般洶湧澎湃,讓我們死無葬生之地!所以在我的生活哲學中,時刻警醒自己不應該充斥著抱怨、不滿,而應該感恩坎坷,感恩生命的豐富多彩,真正做到飲水思源不忘本。我們經常說態度決定命運,感恩的習慣就會是您命運的福音,感恩也應該是一線社工秉承的基本道德操守。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時刻充滿敬畏,因為我知道凡事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所有的成功都帶有很多的偶然性,冥冥中或許還夾雜著幸運,所以沒有誰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今天我有幸遇到北鬥星這樣的機構、這樣的團隊、這樣的同事、這樣的氛圍,是因為除去我的努力,我的生命中還有些許的運氣造化。剛剛處在起步階段的社工行業,磨難還沒有真正開始,市場還沒有真正開始淘汰和摔打,一切未知的因素都在暗潮洶湧,因此,一路走來,機構也好,員工也罷,沒有理由不時刻心懷敬畏之心,您我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有太多我們無法預知的規律、規則和莫名的力量,於是才有了「盡人事聽天命」之說法。可現實中我們往往缺乏敬畏之心:眼高手低者眾,夜郎自大者眾,目中無人者眾,驕橫霸道者眾,趾高氣昂者眾,心浮氣躁者眾,唯獨就是感恩敬畏者寡。


五、融入和革新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首先想到我需要紮根和融入,我要有自己的位置感和被需要感,任何一個人要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融入,都必須用一種創事業的心境去對待工作,而非打份工的心態,這兩種狀態天壤之別:前者是出於無限的熱愛和主動,後者則是為了生計和混日;前者會忘我地投入,後者則會斤斤計較,滿腹牢騷……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深知融入分不同階段:首先要融入這支團隊,因為我要在孤獨無助時候能夠找尋到心靈的慰藉和支持,我需要朋友,需要鼓勵、肯定和認可。我知道這些都不會平白無故得到,我只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去爭取,所以我會告誡自己儘可能地把所有沒體驗的工作都拿過來,讓自己經歷得多一些,再多一些,讓自己被需要感更強大些。為此,我沒有理由休息,沒有理由享受,沒有理由去苛求……我們看到喬丹,看到科比的輝煌成就時,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們所付出的常人無法想像的努力,因此,斤斤計較不應該是我的心態,我應該主動再主動。人際融入是我邁出的第一步,我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自己團隊每個人的性格特點,每個人的資源優勢,每個的工作安排等等,這是我建立關係的基礎。而人際吸引來自用心的交流,內心時刻秉承「誠、善、謙、和」的價值理念去溝通,去互動,去贏得他人的尊重。

環境融入是我要走的第二步,環境融入面其實很廣,比如說社區融入,現在很多一線社工並沒有真正做到,他們離社區居民過於遙遠。我經常提醒一線社工,如果您在社區服務,而當你走在大街小巷時,跟您打招呼的居民少之又少,那麼這就是「偽社工」,並不被認同的社工。因此,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在最短時間內走遍大街小巷,走遍千家萬戶,把社區當做自己的家園去看待,即使走在路上我都時刻警醒自己善於洞察和發現社區種種需要,每時每刻裝在我腦中的,應該是如何更好地服務居民、服務社區。

為了達到此番目的,我必須每天都跑社區,必須每天都接觸居民,必須每天都反思沉澱,必須每天都忘我投入,必須每天都跟時間賽跑……這一切都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即使沒有掌聲,沒有鮮花,沒有支援,但也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雷打不動,永不間斷。如果真的做到這些,您其實已經不用擔心所謂評估,不用擔心購買方的質疑,所有這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讓您整天驚恐不安的不應該是蹩腳的評估,非理性的質疑,而應該是每天眷顧著您的服務對象是否安好?是否已經有能力處理自身的問題?這是沉澱後產生的一種超然的心態,放鬆的心態,安然的心態,這種意境才是我們的一線社工應該嚮往的:自己心繫的是服務對象的變化。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絕對不會滿足一成不變的服務,我一定會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革新,不斷折騰,願意主動探索接納新事物。我渴望與時俱進,我渴望追上時代的步伐,我渴望享受時代的產物。因此我會對新事物永葆好奇,我知道這是唯一不被淘汰的緣由。但真正的革新和折騰我想應該是源於對這份職業的熱愛,只有熱愛,您才能投入,只有投入,您才能認真,只有認真,您才能有創舉。但現實卻是安於現狀,按部就班成為很多人的工作常態,年紀輕輕的他們寧願做一顆組織需要的「螺絲釘」,也不願輕易離開自己永不變化的工作狀態。我曾經在輔導中心一線工作,中心裏面有一個大概三四十平米的接待室,這個接待室每天最少也有6個值班人員上班,一年就會有近2000人次值班。可是許多年過去了,接待室沒有任何的變化,哪怕一草一木都沒有太多的改觀。我是個喜歡革新,喜歡折騰的人,上班時間我只要坐在接待室裡就會思考一個問題:接待室的功能定位應該是怎樣的?我的工作要求對待接待室的布置該如何?等等。所以我開始革新,為了能夠讓來訪者在受到接待的那一刻就感受到放鬆平和的心境,減輕焦慮不安,我申請添置了播放輕音樂的播放器和碟子,同時有意識地在室內布置花花草草,因為我深知心理輔導是從接待的那一瞬開始的……

革新不是想當然的,應該是在對所從事的工作的一種不滿足,一種超越的渴望,一種精益求精之「潔癖」。


六、表裡如一,言傳身教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希望做回我自己,我不希望帶著面具去工作。我當然清楚職業角色對我的期待,但其實不影響我跟自己在一起。現在很多的一線社工其實用雙重甚至多重角色去待人接物,這是非常糟糕的「偽社工」行為:對待案主他呈現了專業角色的期許,充滿關愛、包容、理解和優勢視角等,但一旦從服務中抽離,對待同事和朋友,他卻完全沒有了社工味,變得尖酸刻薄,吹毛求疵,喜怒無常,斤斤計較,嚴於律人,寬於待己……這種人前人後不同樣、表裡不一的社工是人格分裂型"社工",並非我認受的真社工。

因此,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需要做到的就是表裡如一,性格秉直,充滿正能量和正向思維,這才能真正做到生命影響生命,真正言傳身教去感染和打動別人,同時因為能夠經常和自己在一起,才不至於迷失,才能懂得善待自己,照顧自己。懂得愛自己並非自私,而是心智健康者必須做到的,您只有自己心中有陽光才能普照他人,否則就是自虐式摧殘。

相關焦點

  • 『總幹事專欄』曾永輝:假如我是一線社工
    文/北鬥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幹事 曾永輝 在我的教學督導和機構走訪過程中,有機會不斷地接觸一線社工,了解他們內在的困惑和訴求,而我在這個過程中也在不斷地分享我的經歷和體會,我非常渴望告訴他們,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怎麼做?
  • 我是堅守一線的樓宇社工
    趙小豔我是北京融合益拓社會工作事務所的一名社工,在北京市海澱區海澱街道紅帆黨群服務中心開展社會工作。我作為一名樓宇社工,第一時間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盡最大努力為企業、商戶復工復產保駕護航。我負責的是歐美匯購物中心和新中關購物中心兩座大型商場的疫情防控工作,商場裡有近500家企業、商戶,人流量大,屬於高危場所,要重點防控。
  • 7603名深圳社工堅守抗疫一線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莊瑞玉 通訊員 常曦文 王冠 3月17日是第14個國際社工節,記者從深圳市民政局獲悉,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社工勇擔職責使命,堅守抗疫前線,譜寫了「最美逆行社工」新篇章。
  • 10年前的服務對象,如今成了一線社工
    從10年的服務對象、實習社工到全職社工,華南農業大學社會工作專業2020屆畢業生周淑妍選擇了回到東莞市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這個大家庭,擔任正陽駐東莞虎門鎮新灣社區的一線社工。周淑妍與東莞正陽的結緣開始於2010年,那時候她還是一名初中生,參加了東莞正陽駐虎門新灣社工組織的「虎門漁區青少年軍營成長之旅」項目。與正陽社工的相遇,周淑妍的生活也開始發生了改變,在正陽社工的影響下,她一步一步走上了當社工的路。原本性格安靜的周淑妍在參加軍營活動之後就多了很多小夥伴,人也變得開朗自信。周淑妍稱,「軍營成長之旅」給了她很多挑戰自己、改變自己的機會。
  • 假如有了學校社工
    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層面, 學校社工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協助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學校社工有責任引導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進行訓練和輔導是學校社會工作的重要內容。《小孩不笨1》中,新來的李老師沒有用「笨小孩」「差生」之類的詞彙對待最低等級班的學生, 反而以自身為例來引導學生與學科做朋友,了解它、認識它、摸透它,從而去掌握它。
  • 製圖、理髮、翻譯……北京東城社工防疫一線展「特技」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人說:「自己見得最多的除了家人,就是社工。」「理髮師」、「翻譯官」、「製圖員」、「程式設計師」、「粉刷匠」……北京東城社工化身各類行業能手,奮戰在社區防控一線。
  • 朝陽00後大學生原創抗「疫」歌曲致敬一線社工
    這首溫情的《我會再次擁抱你》,是19歲男孩梅若軒寫給他的社工媽媽和所有堅守在一線的社工們的。他用音樂傳遞力量,為抗擊疫情助力加油。梅若軒今年讀大一,家住潘家園街道華威裡社區,他的媽媽皮建菊是一名社區工作者。疫情發生後,皮建菊跟同事們日夜奔波勞碌在社區防控一線,從入戶摸排到數據整理,從點位值守到區域巡查,只為把危險擋在社區之外。
  • 青理工社工學生開啟「社工@義工」模式!義務輔導基層社區一線工作...
    在戰疫一線的基層社區工作人員,專業社工、志願者們任勞任怨,衝鋒在前,無私奉獻,譜寫了一首首偉大的讚歌。  在國際社工日的到來之際,青島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系主任劉世穎老師牽頭,社會工作專業各年級優秀學生組成「社工小課堂」工作小組,為響應「關心關愛基層社區工作者」以及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在全學院範圍內召集志願者,與黃島區社會治理中心以及薛家島學區聯動,針對社區一線工作人員(網格員)子女以及因停課無法回歸校園的小學生開展「社工小課堂」系列活動,義務為黃島區基層社區工作人員、學習困難學生提供一對一的線上輔導
  • 大亞灣霞湧90後兄弟倆齊齊做社工 堅守社區防疫一線
    大亞灣霞湧90後兄弟倆齊齊做社工 堅守社區防疫一線 2020-05-11 11:4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聊聊我做社工的這幾年
    現在一起聊聊我關於做社工這幾年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剛開始,我是憧憬的。我是在大學做志願者的時候接觸到社工,逐漸認識社工行業的。我從中了解到社工是一個幫助有需要的人,促使人的發展,促進社會公正的一個職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社會工作的價值觀,例如,「助人自助」「用生命影響生命」。大學剛畢業的我,想到幫助人也可以是一份工作,那何樂不為呢?
  • 社工機構給抗疫一線人員子女上蛋殼風鈴DYI創意課
    原來是來自益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專業社工和志願者正在為16名四年級的一線抗疫人員子女開展變廢為寶的小課堂。為了讓小朋友們了解生活中的廢物利用的好處及意義,社工們從生活中舉例子為孩子們生動地介紹了常見的廢物利用,並且讓小朋友們自己思考回答自己做過哪些變廢為寶的小作品,現場氛圍達到高潮。
  • 社工日記
    讓我們一起來翻翻他們的工作日誌:2011年7月21日 晴 記錄人:李健來殯儀館找「弟弟」的聊城大姐  下午2點55分,正準備去二樓會議室參加學習,剛進服務大廳就見兩位女同志在東張西望,其中一位見我是工作人員立刻攔住我說:「我家是聊城的,昨天電視上說殯儀館收了一具無主屍體很像我走失多年的弟弟,現在想看看是不是。」
  • 【雲天社@甘肅分社】鮮衣怒馬少年時(另一首) 作者/曾永輝
    鮮衣怒馬少年時作者/曾永輝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題記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初次等待而又多愁善感的青春。三年前的夏天,我們伴著微風相遇;三年後今天,卻又要,伴著花香分離。願你能不負所期,千裡不獨行。
  • 一線幼兒園教師的故事:"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
    今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的主題為「我是幼兒園教師」。本期文教周刊選取4位一線幼兒園教師的故事,讓我們聆聽她們的心聲,觸摸這個看似熟悉又陌生的職業,品味她們的酸甜苦辣。  攥著這張「密碼」般的小紙條,淚水悄悄模糊了我的眼睛。這張小紙條被我珍藏至今,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孩子那顆純真的心。作為幼兒教師,我惟有投入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愛心,給他們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多年來,我始終以「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為標準,來衡量、規範自己及其他教師。
  • 國際社工日 西安街頭出現蓮湖社工「快閃族」
    「我是社工,我是社工,平凡的模樣,平凡的勞動,我很幸福,我很光榮,我很光榮……」3月20日是國際社工日,西安街頭,30位社工唱《我是社工》歌曲、手語表演進行「快閃」活動。30歲的馬青,臉上敷著面膜,路過鐘樓廣場時,看到社工們表演,她就現場學習手語表演,並加入「快閃」活動中。「社工是什麼?」一位老人問。據此次活動負責人介紹,參與「快閃」的有社會組織的管理人員、一線社工,也有志願者和社工的服務對象,通過這樣的聯動向外界傳遞社工這一概念。
  • 用專業力量助推企業社工發展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莉瓊 文/圖 黎志芬是龍崗區至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副總幹事,今年剛剛30歲的她,已是一家近500人社工機構的二把手。從一線社工到機構二把手,黎志芬用了5年的時間。5年來,她深耕於企業社工、婦女兒童等領域,堅持用專業力量助推社工發展。
  • 化州橘予社工參加廣東省禁毒社工專業能力提升項目
    我們橘予社工服務中心的6名持證社工有幸參加了此次禁毒社工專業能力提升課。老師通過豐富的禁毒一線社會工作經驗,運用專業的知識給到場的茂名地區67名社工進行了兩天的精彩課程。不一樣的課堂兩位老師根據自己豐富的一線禁毒社工工作經驗
  • 楊嬋:我為什麼會做社工? | 社工心語
    文/深圳市坪山區陽光家庭綜合服務中心 楊嬋我為什麼會做社工?答案很簡單,大學專業調劑讓我進入社工專業,本以為畢業後要成為居委會阿姨,哀哀怨怨地度過了四年,2008年畢業碰上深圳發展社工,為了一份工作,我成為了一名社工。大學的時候,我的職業期待是成為一名穿著光鮮、打扮漂亮、收入不俗的商務白領,很多女孩子的白領夢。看看現在,好像一個都靠不上。剛做社工的時候,我給了自己三年的時間積累社會經驗,然後轉行。沒想到,3個3年就這麼過去了。
  • 從精防社工到學校社工,我是這樣適應的……
    我是一名從業近八個月的駐校社工,2020年4月,我從工作了一年多的精神衛生領域轉崗到了教育領域,成為了一名駐校社工。 在此之前我是一名精防社工,從精神衛生領域到教育領域,因為兩個領域服務對象的不同,所以提供的服務內容也會有所不同,但是都還是用我們的社工專業技能為我們的服務對象提供服務,所運用的工作方法也是一樣的,在沒有正式調崗之前這是我當時的心態。
  • 那些做了社工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下面是知乎上一些社工的回應:14年社工本科畢業,16年msw畢業。16年7月-17年7月,一線社工。17年9月至今社工教師。再看我其他讀社工,做社工的朋友,我覺得是他們很容易快樂,物質生活雖然不能說太富足,但精神世界真的很充實,很強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