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鬥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幹事 曾永輝
在我的教學督導和機構走訪過程中,有機會不斷地接觸一線社工,了解他們內在的困惑和訴求,而我在這個過程中也在不斷地分享我的經歷和體會,我非常渴望告訴他們,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怎麼做?我希望此舉能夠給那些正在迷茫中困惑徘徊的社工們一些別樣的思考。
一、興趣、能力和價值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首先會問自己是否對這份職業感興趣,是否願意一直追隨和信奉,是否會傾盡所有一直堅守。如果答案是不確定的,那麼我會重新思考是否要從事它,因為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您選擇了一份自己不感興趣的職業,這對於您短暫的人生而言必定是災難性的,因為您的主觀能動性、內在的潛能必將會被嚴重壓抑,難有釋放之日,久而久之就會影響您的能力。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接著會問自己:我是否有能力去做好我的工作?如果我的回答是不確定的,我同樣不會去選擇從事它。現在很多的一線社工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其實是缺乏自信的,這從我們內地督導可以成行成市就能看出來:年輕、資歷尚欠、實務能力不足等等,讓我們的社工難以勝任,能力就此停滯。
所以我希望告誡一線社工,您需要的是擺正心態,開始自主自救,不要把成長的責任推給機構和督導,因為根據社工崗位要求,既然您選擇從事社工,那在您受薪的那一刻,您就應該具備這方面的能力,而不是等著機構的培訓,等著督導的指引,等著他人的搭救,等著別人的包容,等著政府的理解。在您選擇從事社工的那一刻,就註定您必須擁有這方面的能力,至於為何您沒有這方面的能力,要反省的不是別人,是您自己!您需要問問自己,在大學時是如何對待專業學習的?不要告訴我這是教育的悲哀,凡事都歸因於外界的人永遠成不了氣候。這也是我在去年在中大南方社工論壇做主題報告時提到的,社工首先需要的是自救。大學階段本應該是脫胎換骨的時期,而您卻肆意揮霍,身處社工崗位時,您告訴我能力不夠,那該追究誰的責任呢?一個連從事行業的基本自信都沒有的社工,又談何能力去助人?連您都等著機構、等著督導來搭救,又怎能說服他人相信您的專業能力?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一定會努力讓自己增值,增強自身能力,修煉好自身的內功,因為我很清楚這是我獲得專業尊嚴的必經途徑。不要去埋怨外界對社工的誤解有多深,對自身工作有多不尊重和接納,這些都是無能之人的表現。尊嚴是打拼出來的,不是乞討回來的,所以您要做的就是證明自己的實力,用能力說話,以專業服人。當你做到這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能力是可以換回價值的,比如高薪、社會地位、權威話語等等。社會的認可和尊重會讓我們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得以呈現,而一旦價值感、成就感得到滿足,興趣又會進一步增強,所以您會看到一些在行業發展早期沒有很好的就業環境下依舊堅守的真社工,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信念不但沒有絲毫動搖,反而愈發堅定,興趣愈發強化。
二、選擇和擔當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根據上述三個方面對自身有個全方位、深層次的解讀,然後就到了慎重選擇的階段。人生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正確的人、正確的事、正確的平臺,對於短暫的人生而言就是選對了機遇。所以我經常對學生和員工說,一個人一定要非常慎重地對待選擇,選擇也是能決定命運的。可惜我們的教育並沒有告訴學生選擇的重要性:在大學您可以隨意選擇是否上課,哪怕這門課程是您選擇的,但您還是可以草率面對——帶著這樣的自由假象,我們很多的社工在畢業時,已經享受慣了自由,卻忘卻了自身的責任和擔當。
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並不信奉自己所追求的信念,甚至在迷惘中胡亂選擇——反正其無論對或錯,於己而言都不會是什麼滅頂之災。一個對待選擇如此輕率之人,必定是缺乏擔當和責任之人,誰都不要指望他能夠為這個行業帶來希望,他們帶來的,怕是絕望和災難。因為信念不堅,加之年輕氣盛、心浮氣躁,這樣的一線社工很難在問題來臨時依舊保持平和理性的情緒,把困難誇大化和逃避責任往往會成為他們首選的解脫捷徑。所以當前的現實就是,很多一線社工經常愧對選擇,愧對承諾,沒有責任感,更別提擔當和勝任。
因此說,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慎重選擇這個職業,而一旦當我清晰的認定它是我畢生追求的,我將義無反顧地追隨,無怨無悔,沒有藉口,使命必達。我經常跟我的員工和學生講,一個真正有職業操守的人是會持之以恆地兌現自己的承諾,絕不會將自己的承諾當成兒戲。有句話說的,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把它爬完,這其實就是一個有擔當的人應該做到的,說一不二,沒得抱怨!可惜,又有幾個一線社工會認真對待選擇,真正有所擔當呢?
三、勤奮和高效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深知資質平庸者眾,自己要想在這個宇宙星辰中留有一絲痕跡,就必須用勤奮、主動來彌補資質的不足。沒有誰的人生可以甚至應該被框定,它是可以被創造出「傳奇一生」的,在我看來,唯一能夠框定自己的是自己的信念和行動。卡萊爾曾說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這個世界最可怕的不是您的平庸,而是有才之人比您更努力,比您更勤奮,比您更主動。很多剛剛出道的社工都會埋怨工作的繁重,但是他們忘記分析繁重背後的原因所在:沒經驗、沒閱歷、沒資本,何來輕易!所以辛苦是必然的,勤勞是必須的。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忙忙碌碌的人生是我想要的嗎? 當然不是,我很清楚自己要的不是忙碌,我要的是高效。很多人並不清楚,忙碌其實不等於效率。縱觀你熟悉的人和團隊,能夠讓我們折服震撼、引以為傲的是什麼類型的?答曰:高效!我最不喜歡的看到我的員工加班加點,我要的不是讓他們因為工作毀掉生活,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在規定的八個小時內高效地完成甚至超額完成任務。但現實就是很多一線社工都有這樣那樣的拖延症,把高效率置之腦後,覺得工作就應該是享受的。的確,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享受,但是必須加個詞:高效,即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享受高效。享受意味著您喜歡,高效意味著您效能。影響我們高效工作的是太多不必要的信息幹擾,讓我們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去處理最為棘手的問題,套用改編下汪峰《存在》的歌詞:「多少人忙著卻困在原地,多少人忙中卻如同死去……」忙碌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在忙碌中死去。
現實就是很多社工在忙碌中趕路,在忙碌中迎來職業倦怠,在忙碌中難以找尋堅守下去的理由,所以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對自己的工作效率進行深刻反省,這種反省必定是源自我們對待工作極其認真負責的態度。所以從現在開始,您我都應該對自己的時間進行有效管理,不要認為時間是公平的,其實時間是最殘忍的,因為它讓我們活生生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差距。時間,不僅可以證明一切,也可以毀掉所有。
四、感恩和敬畏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明白何為信仰——拆分它來解讀,信即為感恩之心,仰即為敬畏之意。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時刻銘記感恩,否則我們就真的禽獸不如。古人尚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今者!一位哲人曾說過:感恩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智;感恩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恩中傷你的人,因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感恩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激發了你的鬥志;感恩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的獨立;感恩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恩斥責你的人,因為他提醒了你的缺點,所以請感恩所有使你堅強的人吧。感恩可以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幸福的旋律,而現實情況是,我們缺乏感恩,而是想當然地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給培訓是理所應當的,給督導是理所應當的,給支持是理所應當的,給資源是理所應當的,給高薪是理所應當的……人的本性使然,人的欲望無限,如果沒有感恩作為閘口,欲望和不滿足就會如洪水猛獸般洶湧澎湃,讓我們死無葬生之地!所以在我的生活哲學中,時刻警醒自己不應該充斥著抱怨、不滿,而應該感恩坎坷,感恩生命的豐富多彩,真正做到飲水思源不忘本。我們經常說態度決定命運,感恩的習慣就會是您命運的福音,感恩也應該是一線社工秉承的基本道德操守。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時刻充滿敬畏,因為我知道凡事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所有的成功都帶有很多的偶然性,冥冥中或許還夾雜著幸運,所以沒有誰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今天我有幸遇到北鬥星這樣的機構、這樣的團隊、這樣的同事、這樣的氛圍,是因為除去我的努力,我的生命中還有些許的運氣造化。剛剛處在起步階段的社工行業,磨難還沒有真正開始,市場還沒有真正開始淘汰和摔打,一切未知的因素都在暗潮洶湧,因此,一路走來,機構也好,員工也罷,沒有理由不時刻心懷敬畏之心,您我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有太多我們無法預知的規律、規則和莫名的力量,於是才有了「盡人事聽天命」之說法。可現實中我們往往缺乏敬畏之心:眼高手低者眾,夜郎自大者眾,目中無人者眾,驕橫霸道者眾,趾高氣昂者眾,心浮氣躁者眾,唯獨就是感恩敬畏者寡。
五、融入和革新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首先想到我需要紮根和融入,我要有自己的位置感和被需要感,任何一個人要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融入,都必須用一種創事業的心境去對待工作,而非打份工的心態,這兩種狀態天壤之別:前者是出於無限的熱愛和主動,後者則是為了生計和混日;前者會忘我地投入,後者則會斤斤計較,滿腹牢騷……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深知融入分不同階段:首先要融入這支團隊,因為我要在孤獨無助時候能夠找尋到心靈的慰藉和支持,我需要朋友,需要鼓勵、肯定和認可。我知道這些都不會平白無故得到,我只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去爭取,所以我會告誡自己儘可能地把所有沒體驗的工作都拿過來,讓自己經歷得多一些,再多一些,讓自己被需要感更強大些。為此,我沒有理由休息,沒有理由享受,沒有理由去苛求……我們看到喬丹,看到科比的輝煌成就時,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們所付出的常人無法想像的努力,因此,斤斤計較不應該是我的心態,我應該主動再主動。人際融入是我邁出的第一步,我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自己團隊每個人的性格特點,每個人的資源優勢,每個的工作安排等等,這是我建立關係的基礎。而人際吸引來自用心的交流,內心時刻秉承「誠、善、謙、和」的價值理念去溝通,去互動,去贏得他人的尊重。
環境融入是我要走的第二步,環境融入面其實很廣,比如說社區融入,現在很多一線社工並沒有真正做到,他們離社區居民過於遙遠。我經常提醒一線社工,如果您在社區服務,而當你走在大街小巷時,跟您打招呼的居民少之又少,那麼這就是「偽社工」,並不被認同的社工。因此,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會在最短時間內走遍大街小巷,走遍千家萬戶,把社區當做自己的家園去看待,即使走在路上我都時刻警醒自己善於洞察和發現社區種種需要,每時每刻裝在我腦中的,應該是如何更好地服務居民、服務社區。
為了達到此番目的,我必須每天都跑社區,必須每天都接觸居民,必須每天都反思沉澱,必須每天都忘我投入,必須每天都跟時間賽跑……這一切都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即使沒有掌聲,沒有鮮花,沒有支援,但也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雷打不動,永不間斷。如果真的做到這些,您其實已經不用擔心所謂評估,不用擔心購買方的質疑,所有這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讓您整天驚恐不安的不應該是蹩腳的評估,非理性的質疑,而應該是每天眷顧著您的服務對象是否安好?是否已經有能力處理自身的問題?這是沉澱後產生的一種超然的心態,放鬆的心態,安然的心態,這種意境才是我們的一線社工應該嚮往的:自己心繫的是服務對象的變化。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絕對不會滿足一成不變的服務,我一定會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革新,不斷折騰,願意主動探索接納新事物。我渴望與時俱進,我渴望追上時代的步伐,我渴望享受時代的產物。因此我會對新事物永葆好奇,我知道這是唯一不被淘汰的緣由。但真正的革新和折騰我想應該是源於對這份職業的熱愛,只有熱愛,您才能投入,只有投入,您才能認真,只有認真,您才能有創舉。但現實卻是安於現狀,按部就班成為很多人的工作常態,年紀輕輕的他們寧願做一顆組織需要的「螺絲釘」,也不願輕易離開自己永不變化的工作狀態。我曾經在輔導中心一線工作,中心裏面有一個大概三四十平米的接待室,這個接待室每天最少也有6個值班人員上班,一年就會有近2000人次值班。可是許多年過去了,接待室沒有任何的變化,哪怕一草一木都沒有太多的改觀。我是個喜歡革新,喜歡折騰的人,上班時間我只要坐在接待室裡就會思考一個問題:接待室的功能定位應該是怎樣的?我的工作要求對待接待室的布置該如何?等等。所以我開始革新,為了能夠讓來訪者在受到接待的那一刻就感受到放鬆平和的心境,減輕焦慮不安,我申請添置了播放輕音樂的播放器和碟子,同時有意識地在室內布置花花草草,因為我深知心理輔導是從接待的那一瞬開始的……
革新不是想當然的,應該是在對所從事的工作的一種不滿足,一種超越的渴望,一種精益求精之「潔癖」。
六、表裡如一,言傳身教
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希望做回我自己,我不希望帶著面具去工作。我當然清楚職業角色對我的期待,但其實不影響我跟自己在一起。現在很多的一線社工其實用雙重甚至多重角色去待人接物,這是非常糟糕的「偽社工」行為:對待案主他呈現了專業角色的期許,充滿關愛、包容、理解和優勢視角等,但一旦從服務中抽離,對待同事和朋友,他卻完全沒有了社工味,變得尖酸刻薄,吹毛求疵,喜怒無常,斤斤計較,嚴於律人,寬於待己……這種人前人後不同樣、表裡不一的社工是人格分裂型"社工",並非我認受的真社工。
因此,假如我是一線社工,我需要做到的就是表裡如一,性格秉直,充滿正能量和正向思維,這才能真正做到生命影響生命,真正言傳身教去感染和打動別人,同時因為能夠經常和自己在一起,才不至於迷失,才能懂得善待自己,照顧自己。懂得愛自己並非自私,而是心智健康者必須做到的,您只有自己心中有陽光才能普照他人,否則就是自虐式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