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貝雕藝術博物館成為中小學研學基地。
溫州網訊 「十一」假期,洞頭成為不少市民的出遊首選地。據統計,這個長假洞頭總接待量為42.28萬人,較去年同比增長31.3%,旅遊總收入4.65億元,同比增長30%。除了海島沙灘遊、海上項目遊、花園村莊遊之外,以貝雕非遺工藝為代表的文化研學遊也吸引了不少遊客。
位於洞頭區九畝丘海創園的東海貝雕藝術博物館,是浙江省唯一一家體現貝雕文化的博物館。國慶期間,這裡也成為旅遊「打卡點」,不少遊客專程來此體驗貝雕工藝。
博物館收藏有1200多件唐朝以來的貝雕文物,設有貝雕體驗工坊,提供貝雕畫製作、貝殼繪畫、手串製作等體驗項目。「每年暑假是東海貝雕藝術博物館的旺季,不少市區中小學將這裡作為學生非遺研學活動基地。據統計,今年博物館在6-8月客流量達到3萬餘人次。」東海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燦淵介紹。
今年3月份,為促進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洞頭區政府印發《關於促進文化體育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試行)》(下稱《意見》),鼓勵文化企業開發文體旅體驗產品。《意見》提出,對於結合民俗、音樂等元素的文化旅遊互動體驗產品,投入運營並產生經濟效益的,經認定,每個項目按實際投資額的30%給予補助;對於被評定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綜合實踐(研學)基地的,當年分別給予一次性10萬元、5萬元、3萬元獎勵等。
政府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也為企業注入了信心。上個月,陳燦淵剛剛收到了一筆15萬元的補助金。對於貝雕這項非遺工藝,陳燦淵表示,傳承離不開創新。近年來,東海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將傳統工藝結合現代審美,研發了貝殼雕刻、螺鈿漆器技藝的衍生產品,如茶具、家具、文具等,將非遺工藝融入現代生活。
以東海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批企業,發揮洞頭的貝類資源優勢,帶動洞頭區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00餘人,2019年貝類產品的產值達3500萬元左右。
除了貝類產業,近年來,洞頭區狠抓「兩菜一魚」(紫菜、羊棲菜和大黃魚)區域品牌和產業發展,不斷升級生產鏈,助力海島鄉村振興。漁農業企業在紫菜、羊棲菜精深加工和黃魚養殖技術上克難攻堅,「兩菜一魚」的養殖和加工能量得到釋放。據統計,「兩菜一魚」產業共吸納3000餘人就業,2019年產值約3.95億元。
溫州星貝海藻食品有限公司是洞頭一家以紫菜、羊棲菜等海洋產品加工為主的公司,今年是公司成立第16年,總經理潘峰在產品研發和技術研發上下足功夫,為企業謀劃創新發展的路子。「傳統海產品加工附加值低,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必須要有創新的思路。」
今年,溫州星貝海藻食品有限公司與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高校籤訂合作協議,對「兩菜」的加工提供新思路。「與浙江工商大學合作研發的一款新產品,與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紫菜零食都不一樣,連生產設備也是根據產品重新研發。」潘峰透露,這款新產品將於今年年底上市。
來源:溫州商報
記者 盧盈蕾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