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開展腫瘤研究,初中生發明DNA印泥,中國後浪之神童當道?

2020-09-05 胖胖對你說

從古至今,我們華夏大地上就有不少神童,他們從小就展現出了異於常人的學習能力,可能在我們玩玩具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認識上千的漢字,我們的9年義務教育只為高考奮力一搏的時候,神童早已跨越高考,進入少年班或直接拿到名校offer,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別人家的小孩」。

最近一則大賽的新聞引發了全網的關注,也把一個專門展示青少年科技領域「神童」的平臺帶入了人們的視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質疑,主要是這個比賽的「神童」們研究的成果和項目,太讓「世界矚目」了~

神童扎堆,科技人才輩出的比賽?

這個比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體育總局、知識產權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每年約有1000萬青少年參加不同層次的活動。經過選拔,500多名的青少年科技愛好者、200名科技輔導員相聚一起進行競賽、展示和交流活動,迄今30多年來培養和發現了眾多的青少年科技領域的人才。

當我們還在努力學好數理化,後浪們已經用數理化研究世界難題了

打開這個後浪神童輩出的網站,一個個科技神童用他們的科研成果讓我們明白什麼叫做江山輩有才人出!

下面河南的楊天樂同學,在小學生的時期已經可以用數學公式仿真計算和模擬混凝土絕熱溫升的過程,而且所有的函數和公式都是自創的!

又一位小學生,來自浙江的林恬羽同學,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已經能開啟生熟江蟹膏體甲醛含量對比及成因的實證分析這樣的研究並有成果展出。

同樣來自河南的小學生團隊們,對我們的早餐搭檔——油條開展的研究,他們研究的題目是:隱形殺手,丙烯醯胺——對油條中丙烯醯胺的實驗與研究。

下面兩朵金花作為湖北代表隊,開展了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她們一個五年級,一個三年級。她們課題中提到的EGCG,是現在全世界的腫瘤科學家都在關注和研究的成果。

來自沿海地區的同學,研究的課題足以和權威科學院的研究成果相媲美。

如果說小學生帶來的研究已經讓我們驚豔,那麼中學階段的,相信會令我們拍手叫絕了~

來自福建泉州的初一學生楊波,研究的課題和方向正是我們現在大力倡導的智慧城市和數字經濟所需要的成果。

這是一個重慶初二女生的發明,這個發明叫做水面懸浮垃圾處理器,致力於解決人力捕撈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危險性高等問題。

這個DNA技術的印泥,是來自廣東的兩位初一女生的研究成果。主要目的是為了對傳統書畫藝術進行防偽保護,當很多專家學者還在努力提高自身的鑑別技術,新的技術和新的思路正在慢慢顛覆這個行業。

而這位來自北京人大附中的初二學生,已經對微生物有了相當程度的研究且能夠發表課題。

進入比賽的成果展示頁,從計算機科學、化學、行為和社會科學、生命科學到微生物學、工程學、動物學等學科,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這些需要一個團隊數月甚至數年完成的工作,在神童的努力下,初中就已經完成並且展示成果了。

雖然說「神童輩出」是民族之光,但是這樣的成果和發展方式,不得不讓人懷疑啊!

相關焦點

  • 院士孫女發明DNA防偽印泥被質疑作假;教育部發文叫停競賽加分,青創賽開啟「地毯式」核查
    院士孫女的科創成果被質疑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組一等獎作品《一種人工編碼的DNA防偽印泥》被質疑有作假嫌疑,該項研究由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初一學生劉某修和塗某完成。據項目簡介稱,該科創成果的研究方法為「將64種三聯鹼基序列與26個字母、數字及常用符號等進行一一對應的編碼。
  • 神童都是科二代?武大基礎醫學院長之女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
    近日,繼昆明六年級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獎項,武漢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根據官方資料顯示,兩人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她們主要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腫瘤效果。武漢科協表示獲獎作品《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學生李某怡和李某卿完成的對比實驗觀察報告。
  • 6年級小學生研究結腸癌獲獎,「後浪神童」美國出生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在傳統的思維中,會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給孩子最好的條件,有的父母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為孩子的將來謀劃了,所以,有些家長就漂洋過海不遠萬裡出國生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出生就帶外國籍,而回國後就是海歸,從小就贏在了起跑線上,父母給鋪路,進來一個6年級小學生竟然研究直腸癌
  • 小學生研究抗癌、16歲日作詩2000首……神童背後誰在助推?
    男孩叫陳某某,研究結直腸癌發表的論文獲得全國獎項,課題難度堪比醫學碩士、博士水平;女孩叫岑某某,每天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還在2年間出版了三本書,發表多段演講。後浪,真的太浪了。
  • 「神童」不斷: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16歲女孩日寫2000首詩?
    前兩天出了一則新聞,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報導,引起了大家的一陣矚目:「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憑藉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經過調查後,該獎項被撤回。這件事是結束了,但無獨有偶,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16歲女孩一天寫詩2000首……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武漢科協介入調查繼「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後,更多關於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研究進入大眾視野。
  • 湖北倆小學生研究抗腫瘤實驗獲全國獎項,官方:系2018年作品,不排除有科技背景的家長指導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巫曉/文圖 因為雲南昆明一名6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的作品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一事,引發社會關注。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後網友不斷發現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核實。倆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小學生的科研水平堪比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水準?
  • 中國神童發布震撼癌症論文?小學生作業都敢這麼魔幻了嗎……
    隨意在大賽的官網上搜索了一番,你會發現陳同學的這篇生物學論文,還不算是最牛的…(畢竟只有三等獎)報姐這裡就只看小學生的作品。畢竟初中生高中生的話,應該是有能力做一些比較複雜的項目,看不懂也算正常。首先引起報姐注意的是這篇: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這篇和陳同學相比,差就差在寫的太易懂了,大家都知道茶裡有茶多酚(EGCG)。這題目應該改成EGCG的抗腫瘤實驗研究。但不管怎麼樣,實驗過程是非常硬核的。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得全國大獎,是神童還是有黑幕?
    結直腸癌研究,基因工程試驗,這些在大部分普通人的眼中,絕對是高大上的科學研究,至少也是碩士、博士的項目,但是你可能想像不到,昆明一個六年級的孩子卻憑著這樣的研究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大獎。他的申報項目名稱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看到這個我連題目都讀不順的項目,不由得感慨真是一個天才啊!
  • 小學生研究癌症腫瘤獲獎,是天才還是嫁接,應賽教育的利弊
    六年級孩子對基因與癌症發病機制研究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生的茶多酚抗腫瘤研究又出新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小學生超越能力的研究論文,引發社會關注。7月15日,「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收回獎牌和證書。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少女一天作詩2000首,過早地包裝孩子好嗎?
    大家的小學生時光是怎麼度過的呢?是抱著漫畫書看得不亦樂乎,還是在沙場上玩沙子?近日,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刷新了大家對小學生的認知。這位小學生,因為研究癌症而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他的參賽作品,表現出來的科研水平,與研究生相比也毫不遜色。大家不禁質疑,真的有這樣的神童嗎?
  • 這屆神童心狠手辣,「後浪」還有機會嗎?
    「女孩1天寫詩2000首」、「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最近的新聞相當暴擊!大多數人一輩子都讀不完2000首詩,別人家的孩子一天能寫2000首;普通人連C10orf67是什麼都不知道,小學生已經憑藉研究突變基因拿下大獎……父母們日益緊迫的焦慮真的不難理解,這屆「神童」心狠手辣,看看家裡懵懂無知的娃,作為「後浪」的他們,還有機會嗎?
  • 李蓬國:三年級小學生研究腫瘤獲獎,真能激發科學興趣?
    無獨有偶,7月14日,有網友發現,來自湖北代表隊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兩名小學生因為研究「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榮獲小學組三等獎。記者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上看到,該項目的成員為兩名小學生,一名小學5年級,另外一名小學3年級。記者聯繫了湖北省科協青少年創新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在家長或者導師的幫助下,孩子獨立完成的作品都可以,比賽的目的還是為了激發孩子們對於科技的興趣。
  • 李蓬國:三年級小學生研究腫瘤獲獎,真能激發科學興趣?
    雲南昆明一名6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的作品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一事,引發社會關注。無獨有偶,7月14日,有網友發現,來自湖北代表隊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兩名小學生因為研究「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榮獲小學組三等獎。
  •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神童光環的背後,是通往名校的捷徑
    日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這件事兒鬧得沸沸揚揚,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居然完成了一些碩士博士都感到棘手的課題研究。一時間神童之名,呼之欲出。這項賽事在咱們國家是比較出名的,其乃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以及生態環境部等等多家國字頭單位主辦的一項國家級賽事,其前身乃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主辦的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覽,國家希望通過這項賽事活動,發現和培養一批具有科研潛質和創新精神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每年舉辦一屆,至今已舉辦了34屆,可謂是歷史悠久。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造假神童的背後,是通往名校的捷徑
    日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這件事兒鬧得沸沸揚揚,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居然完成了一些碩士博士都感到棘手的課題研究。一時間神童之名,呼之欲出。這項賽事在咱們國家是比較出名的,其乃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以及環保部等等多家國字頭單位主辦的一項國家級賽事,其前身乃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主辦的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覽,國家希望通過這項賽事活動,發現和培養一批具有科研潛質和創新精神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每年舉辦一屆,至今已舉辦了34屆,可謂是歷史悠久。
  • 「小學生研究基因腫瘤獲獎」引熱議:到底是能力出眾還是有人操縱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13日發表聲明稱,獲獎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經查證,這位家長的研究方向與參賽項目幾乎完全一致。15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該論文一等獎被撤銷。獲獎小學生父親也發聲明致歉,承認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
  • 「神童」的跌落: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始末
    7月13日,昆明一小學生陳某在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時,因研究直腸癌基因敲除獲獎迅速在網上傳播,刷爆朋友圈,也因此引起了網友的質疑。7月14日,雲南科協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7月15日,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的父親在網上發表公開道歉,隨後該小學生所獲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從神童到走下神壇,只用了三天的時間, 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奇蹟。
  • 神童?還是一群神爹媽?
    最近幾天網絡上連續爆出「神童」出世,本著開眼界見世面的心態,特意去認真看了一遍,結果跟預期的一樣,完全看不懂。而作為展示平臺「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堪稱是中國衝擊諾貝爾獎的預選,簡單目測了下,人均學術水平都是「碩士」。
  • 6年級小學生寫出博士生論文,這是一個批發神童的時代
    最近,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三等獎的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靈石火了。在實驗過程中,至少需要培養細胞、抽取RNA、反轉錄、定量PCR等操作步驟,要知道其難度之大,令許多碩士都感到吃力,一個六年級小學生竟然做出來了,如何不讓人吃驚?第二,這個小學生學習能力驚人。
  • 小學生研究癌症,少女日均作詩2000首,「神童」背後真相太扎心
    最近幾天,有不少小學生在「學術圈」出了名。首先,是雲南昆明的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陳同學,憑藉【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爭議的不僅僅是陳同學的年齡,還有他的實驗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