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在傳統的思維中,會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給孩子最好的條件,有的父母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為孩子的將來謀劃了,所以,有些家長就漂洋過海不遠萬裡出國生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出生就帶外國籍,而回國後就是海歸,從小就贏在了起跑線上,父母給鋪路,進來一個6年級小學生竟然研究直腸癌,還發表了論文,但是仔細一扒才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7月13號,一則「6年級小學生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獲獎」的消息登上熱搜,一個小學生,研究結腸癌,基因敲除,這些高大上的東西一個小學生就能研究,難道是天才兒童,就是傳說中的「神童」,要知道這樣的論文,在碩士,博士級別才能研究一二的東西,這個小學生竟然能研究出成果,並且還獲得了3等獎,但是他居然在研究前不知道基因是啥,還上網搜了一下!
很多博士可能要汗顏了,這個6年級的小學生,竟然早一步發表了博士才能寫的論文,這是「神童」,還是有人替他「捉刀代筆」,要知道,這些研究是需要經費的,需要實驗設備的,那麼這些東西哪裡來?一般的小學是不具有這類專業的設備的,只有專業的科研機構才有,那麼,小學神陳靈石是怎麼創造這樣的條件的呢,在他的日記裡,有記載,曾經有兩位老師指導了他,一個是陳老師,一個是楊老師,這倆人是何方神聖呢?願意讓一個孩子參與研究基因和癌症
經過調查發現,所謂的陳老師,正是小學生陳靈石的父親,楊翠萍正是他母親,陳靈石的父母都是中國科學院昆明研究所的研究員,近水樓臺,為了更好的培養陳靈石,陳勇彬和楊翠萍帶著兒子在實驗室搗鼓了幾天,就寫了直腸癌基因敲除的研究,然後獲得3等獎。湊巧的是,楊老師在2016年就申請了55萬研究經費,研究過C10orf67基因,不過當時研究的是肺癌,不是直腸癌。這樣將一個研究成果移花接木,把肺癌換成「直腸癌」就可以了,至於研究細節,別人當然不知道
學術造假,從小抓起,一個6年級的小學生,憑藉父親的關係,母親的研究成果,加上政府撥發的研究基金,就可以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名單中揚眉吐氣,拿下3等獎,想一想那些在導師帶領下,苦苦研究的博士生,幾年都不可能有的成果,被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打敗」,真的是戰意全無,更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陳靈石可能還是個華人,因為他是在美國出生的,雖然父母目前在國內,其實他們是海歸,讓孩子在美國出生,然後拿著國家經費研究出來的成果,為自己的華人兒子鍍金,然後在去美國獲得其他利益,手法很高啊
知乎扒了下,這小孩是爹媽鑽漏子生的美國籍娃兒。外國籍在中國受優待,然後搞些獎,成年回美國,媒體還要報導「神童!竟被美國知名大學全額獎學金錄取」絕了。中美漏子一起鑽,兩頭通吃,投機取巧用公共資源幫助兒子拿獎,有網友說你們只用了一種批判和否定的角度去看問題,相反,外國小朋友也有這樣的機遇時,他們的國家的大人只有鼓勵和欣賞。少年強,則國強。看問題就要看遠一點啊
小學生真的能研究基因序列嗎,基因突變這些學術,博士生們情何以堪呢,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