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5萬經費!6年級小學生研究結腸癌獲獎,「後浪神童」美國出生

2020-12-27 熱點故事燴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在傳統的思維中,會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給孩子最好的條件,有的父母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為孩子的將來謀劃了,所以,有些家長就漂洋過海不遠萬裡出國生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出生就帶外國籍,而回國後就是海歸,從小就贏在了起跑線上,父母給鋪路,進來一個6年級小學生竟然研究直腸癌,還發表了論文,但是仔細一扒才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7月13號,一則「6年級小學生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獲獎」的消息登上熱搜,一個小學生,研究結腸癌,基因敲除,這些高大上的東西一個小學生就能研究,難道是天才兒童,就是傳說中的「神童」,要知道這樣的論文,在碩士,博士級別才能研究一二的東西,這個小學生竟然能研究出成果,並且還獲得了3等獎,但是他居然在研究前不知道基因是啥,還上網搜了一下!

很多博士可能要汗顏了,這個6年級的小學生,竟然早一步發表了博士才能寫的論文,這是「神童」,還是有人替他「捉刀代筆」,要知道,這些研究是需要經費的,需要實驗設備的,那麼這些東西哪裡來?一般的小學是不具有這類專業的設備的,只有專業的科研機構才有,那麼,小學神陳靈石是怎麼創造這樣的條件的呢,在他的日記裡,有記載,曾經有兩位老師指導了他,一個是陳老師,一個是楊老師,這倆人是何方神聖呢?願意讓一個孩子參與研究基因和癌症

經過調查發現,所謂的陳老師,正是小學生陳靈石的父親,楊翠萍正是他母親,陳靈石的父母都是中國科學院昆明研究所的研究員,近水樓臺,為了更好的培養陳靈石,陳勇彬和楊翠萍帶著兒子在實驗室搗鼓了幾天,就寫了直腸癌基因敲除的研究,然後獲得3等獎。湊巧的是,楊老師在2016年就申請了55萬研究經費,研究過C10orf67基因,不過當時研究的是肺癌,不是直腸癌。這樣將一個研究成果移花接木,把肺癌換成「直腸癌」就可以了,至於研究細節,別人當然不知道

學術造假,從小抓起,一個6年級的小學生,憑藉父親的關係,母親的研究成果,加上政府撥發的研究基金,就可以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名單中揚眉吐氣,拿下3等獎,想一想那些在導師帶領下,苦苦研究的博士生,幾年都不可能有的成果,被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打敗」,真的是戰意全無,更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陳靈石可能還是個華人,因為他是在美國出生的,雖然父母目前在國內,其實他們是海歸,讓孩子在美國出生,然後拿著國家經費研究出來的成果,為自己的華人兒子鍍金,然後在去美國獲得其他利益,手法很高啊

知乎扒了下,這小孩是爹媽鑽漏子生的美國籍娃兒。外國籍在中國受優待,然後搞些獎,成年回美國,媒體還要報導「神童!竟被美國知名大學全額獎學金錄取」絕了。中美漏子一起鑽,兩頭通吃,投機取巧用公共資源幫助兒子拿獎,有網友說你們只用了一種批判和否定的角度去看問題,相反,外國小朋友也有這樣的機遇時,他們的國家的大人只有鼓勵和欣賞。少年強,則國強。看問題就要看遠一點啊

小學生真的能研究基因序列嗎,基因突變這些學術,博士生們情何以堪呢,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6年級小學生寫出博士生論文,這是一個批發神童的時代
    最近,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三等獎的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靈石火了。據相關網友爆料,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曾有與之接近的課題,甚至國家自然科研經費贊助的項目中也不乏與之相近的課題。而根據相關數據表示,相近課題曾獲得55萬資金援助。就憑這個選題,也得讓一幫人大呼牛批吧?
  • 6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究竟是神童出世,還是父母包辦鋪路?
    6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幾天完成零基礎入門,輕鬆搞定了普通碩博生十年研究,最後獲得了創新大賽的大獎,實在太讓人震撼了。這個小學生陳同學,僅僅六年級,獲獎的課題是《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他的成果刊登在創新大賽官網上。
  • 小學生開展腫瘤研究,初中生發明DNA印泥,中國後浪之神童當道?
    每年約有1000萬青少年參加不同層次的活動。經過選拔,500多名的青少年科技愛好者、200名科技輔導員相聚一起進行競賽、展示和交流活動,迄今30多年來培養和發現了眾多的青少年科技領域的人才。當我們還在努力學好數理化,後浪們已經用數理化研究世界難題了
  •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神童光環的背後,是通往名校的捷徑
    日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這件事兒鬧得沸沸揚揚,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居然完成了一些碩士博士都感到棘手的課題研究。一時間神童之名,呼之欲出。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實驗之前連基因都不知道為何物,卻能在短時間內獨立完成碩士研究生以上級別的項目,並撰寫出一篇含有大量英文專業術語和專業圖表分析過程的論文,實在有些天方夜譚。畢竟任誰也不會相信,一個六年級小學生能在短短數天從生物學小白,變成生物學大師。而孩子父親中科院研究員的身份,更是為其造假提供了可能性。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造假神童的背後,是通往名校的捷徑
    日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這件事兒鬧得沸沸揚揚,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居然完成了一些碩士博士都感到棘手的課題研究。一時間神童之名,呼之欲出。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實驗之前連基因都不知道為何物,卻能在短時間內獨立完成碩士研究生以上級別的項目,並撰寫出一篇含有大量英文專業術語和專業圖表分析過程的論文,實在有些天方夜譚。畢竟任誰也不會相信,一個六年級小學生能在短短數天從生物學小白,變成生物學大師。而孩子父親中科院研究員的身份,更是為其造假提供了可能性。
  • 「神童」不斷: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16歲女孩日寫2000首詩?
    前兩天出了一則新聞,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報導,引起了大家的一陣矚目:「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憑藉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經過調查後,該獎項被撤回。小學生研究直腸癌獲獎被撤回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
  • 「神童」的跌落: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始末
    7月13日,昆明一小學生陳某在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時,因研究直腸癌基因敲除獲獎迅速在網上傳播,刷爆朋友圈,也因此引起了網友的質疑。7月14日,雲南科協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7月15日,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的父親在網上發表公開道歉,隨後該小學生所獲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從神童到走下神壇,只用了三天的時間, 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奇蹟。
  • 「小學生基因研究獲獎」帶來的聯想
    來源:羊城晚報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靈石,憑藉一個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三等獎。據了解,陳靈石的父母均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領域與陳靈石獲獎課題所屬領域相同。目前,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 小學生研究基於獲獎,是存在的神童,還是有虛假的真相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引質疑 研究所回應:該生系研究員之子,已成立調查組 7月12日,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該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此消息引發網友評論連連。經過質疑,專家組進行深入調查。
  • 李蓬國: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亟需打上「制度補丁」
    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一則聲明稱,經初步核查,該獲獎項目學生是其所研究員之子。(7月13日《新京報》)「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大獎」引起熱議,此事只有兩種可能,要麼這位小學生是神童,而且是真的接近「神」的那一種,要麼存在學術腐敗,論文是家長代筆的。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少女一天作詩2000首,過早地包裝孩子好嗎?
    大家的小學生時光是怎麼度過的呢?是抱著漫畫書看得不亦樂乎,還是在沙場上玩沙子?近日,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刷新了大家對小學生的認知。這位小學生,因為研究癌症而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他的參賽作品,表現出來的科研水平,與研究生相比也毫不遜色。大家不禁質疑,真的有這樣的神童嗎?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得全國大獎,是神童還是有黑幕?
    結直腸癌研究,基因工程試驗,這些在大部分普通人的眼中,絕對是高大上的科學研究,至少也是碩士、博士的項目,但是你可能想像不到,昆明一個六年級的孩子卻憑著這樣的研究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大獎。他的申報項目名稱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看到這個我連題目都讀不順的項目,不由得感慨真是一個天才啊!
  • 李蓬國:三年級小學生研究腫瘤獲獎,真能激發科學興趣?
    雲南昆明一名6年級小學生研究(7月14日《東方今報》)「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餘波未了,又爆出「三年級小學生研究腫瘤獲獎」事件,令人「驚嚇」不已。我以為,這些論文、科學實驗不僅不可能是小學生「獨立完成」的,參加這個「創新大賽」也不能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
  • 李蓬國:三年級小學生研究腫瘤獲獎,真能激發科學興趣?
    雲南昆明一名6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的作品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一事,引發社會關注。無獨有偶,7月14日,有網友發現,來自湖北代表隊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兩名小學生因為研究「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榮獲小學組三等獎。
  • 小學生在研究癌症領域獲獎,學術界有這麼亂的麼?
    近期小編被一則新聞刷屏了,我國昆明市一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研究基因的領域獲獎了,查詢其研究的項目為C10orf67結直腸癌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反正小編是看不懂這個項目的研究方向,只知道我國昆明某個小學生在這個項目研究中得出了一個好的結論,且因此獲獎了。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基因技術獲得國家獎項,網友:「學二代」出現?
    雲南昆明某校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同學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輔導老師呂某某與馬某等人。此消息引發了網友熱議,網友們普遍持懷疑態度。六年級的小學生真能完成博士論文級的研究成果,還是另有隱情?癌症是世界級難題,但在一名六年級學生陳某某面前不值一提。他從對基因一竅不通到完成並發表自己對結腸癌的研究成果,僅用幾個月的時間,並獲得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專業人士分析,這項研究成果已經達到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準。莫非中國醫學界神童現世,一顆醫學新星冉冉升起?
  • 六年級的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遭質疑 父母都是研究員 所在研究院回應來啦
    無論哪個時代都不缺神童40年前的1978年,全國各地21名少年經過千挑萬選,組成了首個少年班,被送入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這21位被選中的少年裡,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也就是說人家11歲還是一名小學生時就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了人們相信神童的存在也相信天賦異稟可最近一則雲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
  • 神童都是科二代?武大基礎醫學院長之女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
    近日,繼昆明六年級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獎項,武漢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根據官方資料顯示,兩人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她們主要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腫瘤效果。武漢科協表示獲獎作品《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學生李某怡和李某卿完成的對比實驗觀察報告。
  • 這屆神童心狠手辣,「後浪」還有機會嗎?
    「女孩1天寫詩2000首」、「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最近的新聞相當暴擊!大多數人一輩子都讀不完2000首詩,別人家的孩子一天能寫2000首;普通人連C10orf67是什麼都不知道,小學生已經憑藉研究突變基因拿下大獎……父母們日益緊迫的焦慮真的不難理解,這屆「神童」心狠手辣,看看家裡懵懂無知的娃,作為「後浪」的他們,還有機會嗎?
  • 惹不起的小學生,拼不起的爹!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獎引質疑
    先是6月29日曹雪濤、董晨兩位院士被質疑論文造假,再是7月3日加州大學付向東教授實舉報中科院學者楊輝學術抄襲,最新的瓜則是7月12日,昆明市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得全國性大獎。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質疑,這樣的科研水平,遠超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