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研究基於獲獎,是存在的神童,還是有虛假的真相

2020-09-03 娛樂玖零後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引質疑 研究所回應:該生系研究員之子,已成立調查組

7月12日,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該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此消息引發網友評論連連。經過質疑,專家組進行深入調查。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顯示,2018年1月6日,陳同學在指導教師、盤龍小區教師呂冬梅的帶領下,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他的日記中記錄到他還未接觸基於的真實含義,同年1月9日,陳同學表示老師們給了他「一個基因」,隨後陳同學「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在實驗記錄上,陳同學手寫了「基因(遺傳因子)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的筆記。1月10日實驗記錄中,陳同學表現出了困惑,直言「還是不太了解基因」,但在老師的幫助下明白了「基因要翻譯成蛋白後才能發揮作用」的道理。到了2018年1月13日,僅僅三天時間,陳同學就表示了解了PCR技術的原理,知道了PCR引物的設計等,了解了為何通過螢光強弱就可以知道哪些基因的RNA表達水平。著這不禁又引起網友熱議,這孩子在三天的理解能力真是驚人。


根據陳同學的實驗記錄,剛開始他連基因是什麼都不清楚,「連基因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小朋友,怎麼可能明白基因片段和癌症直接的關係?」

知名醫療媒體帳號「丁香園」評論說,「縱觀整個獲獎項目,不論是項目的立意,還是後期具體的實驗設計,都和一個碩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般無二。」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回應表示,經初步核查,該獲獎項目學生系我所研究員之子,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 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該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當然,也許有那些天資特別聰穎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確實有天賦。但網友和媒體挖掘的陳同學實驗記錄中的「陳老師」和「楊老師」與其不同尋常的關係,讓大家對「神童」還「造假」產生更多疑問。「網上有評論說,這個項目我這個研究生都搞不出來,那可能只能說明這位研究生導師的水平沒有人家小學生老師的水平高。」這位老師稱,公眾要理性看待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目的和側重點。

相關焦點

  • 「神童」不斷: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16歲女孩日寫2000首詩?
    小學生研究直腸癌獲獎被撤回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小學生基因研究獲獎」帶來的聯想
    來源:羊城晚報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靈石,憑藉一個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三等獎。據了解,陳靈石的父母均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領域與陳靈石獲獎課題所屬領域相同。目前,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需要調查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一則「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據悉,該小學生父母所在單位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作深入調查,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當絕大多數小學生還在看動畫片或參加才藝培訓班時,卻有小學生竟能「研究癌症獲獎」。都是小學生,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 「神童」的跌落: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始末
    7月13日,昆明一小學生陳某在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時,因研究直腸癌基因敲除獲獎迅速在網上傳播,刷爆朋友圈,也因此引起了網友的質疑。7月14日,雲南科協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7月15日,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的父親在網上發表公開道歉,隨後該小學生所獲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從神童到走下神壇,只用了三天的時間, 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奇蹟。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人造神童」何時休?
    獲獎小學生科研水平過高遭質疑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關鍵突變基因C10orf67……各類專業名詞和研究方法出現在六年級小學生的研究項目中,不禁讓網友感到驚訝與疑惑:該項研究的水平可以達到碩士甚至博士水準;且在實驗記錄中,該學生曾寫道:「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不太了解基因」…社會上不乏天賦異稟的小學生出現,但就該項目而言
  • 6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究竟是神童出世,還是父母包辦鋪路?
    6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幾天完成零基礎入門,輕鬆搞定了普通碩博生十年研究,最後獲得了創新大賽的大獎,實在太讓人震撼了。這個小學生陳同學,僅僅六年級,獲獎的課題是《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他的成果刊登在創新大賽官網上。
  •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神童光環的背後,是通往名校的捷徑
    日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這件事兒鬧得沸沸揚揚,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居然完成了一些碩士博士都感到棘手的課題研究。一時間神童之名,呼之欲出。而在2010年,保送政策被取消,但各省還是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對獲獎的學生給予不超過20分的高考加分政策優惠。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造假神童的背後,是通往名校的捷徑
    日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這件事兒鬧得沸沸揚揚,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居然完成了一些碩士博士都感到棘手的課題研究。一時間神童之名,呼之欲出。而在2010年,保送政策被取消,但各省還是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對獲獎的學生給予不超過20分的高考加分政策優惠。
  • 小學生研究癌症,少女日均作詩2000首,「神童」背後真相太扎心
    最近幾天,有不少小學生在「學術圈」出了名。首先,是雲南昆明的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陳同學,憑藉【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爭議的不僅僅是陳同學的年齡,還有他的實驗日記。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得全國大獎,是神童還是有黑幕?
    這個小學生的動手能力絕不局限於做個紙飛機,解剖個青蛙,而是「敲除基因」,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操作不是這個專業的還真說不清,但是顯然需要非常專業的生物實驗室和儀器。令人驚嘆的還不僅如此,翻看他的實驗日記,才讓你真正懂得神童的境界。
  • 6年級小學生研究結腸癌獲獎,「後浪神童」美國出生
    ,還發表了論文,但是仔細一扒才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7月13號,一則「6年級小學生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獲獎」的消息登上熱搜,一個小學生,研究結腸癌,基因敲除,這些高大上的東西一個小學生就能研究,難道是天才兒童,就是傳說中的「神童」,要知道這樣的論文,在碩士,博士級別才能研究一二的東西,這個小學生竟然能研究出成果,並且還獲得了3等獎,但是他居然在研究前不知道基因是啥
  • 「小學生研究基因腫瘤獲獎」引熱議:到底是能力出眾還是有人操縱
    天才年年有,今年尤其多。最近頻繁上熱搜的一些「神童」事件,讓網友大跌眼鏡,唏噓不已。讓人不禁感慨又是「學了半輩子,知識量還不如一個孩子」系列……不過,這些「神童」是真的能力出眾,還是背後有人操縱就說不準了。
  • 李蓬國: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亟需打上「制度補丁」
    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一則聲明稱,經初步核查,該獲獎項目學生是其所研究員之子。(7月13日《新京報》)「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大獎」引起熱議,此事只有兩種可能,要麼這位小學生是神童,而且是真的接近「神」的那一種,要麼存在學術腐敗,論文是家長代筆的。
  • 16歲日作詩2000首,小學研究癌症獲獎,「神童」背後的真相太扎心
    最近總是被各大「神童」刷屏,比如這位擁有同齡人難以比肩的「華麗履歷」的16歲「神童少女」。是「神童」出世,還是一場鬧劇?這位16歲的少女叫岑怡諾,她到底「神」在哪裡呢?我們先看看她「華麗」的簡歷。就在這兩天,又有一個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被批造假。原本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同學,憑藉《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課題,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但是這條消息很快的就引發了網絡爭議,爭議的點除了他的年齡,還有他的實驗日記。
  • 神童還是傷仲永?小女孩每天作詩2000首?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了?
    一個是雲南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了。另一個是14歲女孩每天作詩2000首,作詞300首。雲南六年級小學生的爸爸出來道歉說:我未充分掌握及領會組委會發布「項目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關鍵信息,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還有少女的父親也公開表明:所謂創作,實際比的是打字速度。讓人驚掉了下巴!!神童居然是炒作出來的。研究癌症獲獎的孩子的父母都是從事攻克癌症相關的研究工作。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引眾怒,人造神童何時休?
    人造「神童」何時休?  近日,層出不窮的人造「神童」事件引發公眾熱議。  ●12歲小學生癌症研究論文獎項被撤  7月12日,雲南昆明六年級學生陳某某憑藉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獲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強烈質疑,有網友指出該項目科研難度相當於博士研究生水平。
  • 「神童」獲獎是怎麼「評」出來的?該徹底清理青少年科創大賽亂象了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字強、嶽冉冉、龐明廣)7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神童」獲獎是怎麼「評」出來的?該徹底清理青少年科創大賽亂象了!》的評論。近日,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憑藉《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科研項目,在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三等獎一事引發輿論熱議。公眾質疑,究竟孩子是「神童」?
  • 惹不起的小學生,拼不起的爹!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獎引質疑
    先是6月29日曹雪濤、董晨兩位院士被質疑論文造假,再是7月3日加州大學付向東教授實舉報中科院學者楊輝學術抄襲,最新的瓜則是7月12日,昆明市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得全國性大獎。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質疑,這樣的科研水平,遠超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六年級的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遭質疑 父母都是研究員 所在研究院回應來啦
    無論哪個時代都不缺神童40年前的1978年,全國各地21名少年經過千挑萬選,組成了首個少年班,被送入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這21位被選中的少年裡,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也就是說人家11歲還是一名小學生時就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了人們相信神童的存在也相信天賦異稟可最近一則雲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
  • 小學生研究癌症腫瘤獲獎,是天才還是嫁接,應賽教育的利弊
    六年級孩子對基因與癌症發病機制研究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生的茶多酚抗腫瘤研究又出新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小學生超越能力的研究論文,引發社會關注。7月15日,「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收回獎牌和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