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面臨散架,西方將目光投向中國,天宮號建成時間已確定

2020-12-18 騰訊網

作為已經服役近20年的國際空間站,如今正在迎來職業生涯的最後時刻。從2000年接收首批太空人直到現在,國際空間站究竟還剩餘多少使用壽命,已經成為了航天界都在熱議的話題。

但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國際空間站已經開始出現大量的小問題,並且這些問題正在讓空間站面臨「散架」。即便是樂觀估計,這座空間站恐怕都會在4年之內徹底停用,此時西方航天界就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投向了我們的天宮空間站。

根據最近的新聞來看,國際空間站其實從去年開始就頻繁發生輕微故障,最值得警惕的就是在2019年出現的空氣洩露事故,到了今年的8月份,洩漏速度比當初擴大了5倍。太空人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研究工作,全面檢查空間站內部的密封性,雖然目前的情況還不足以引發更大規模的事故,但是這也讓航天界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老化嚴重的國際空間站,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急需一個合格的繼任者,而我們的天宮空間站,將「責無旁貸」的站出來接過重任。根據目前最新的進展,天宮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實現在軌建造,預計在2021-2022年裡,利用11次飛行任務將空間站建造完成。而這項計劃中涉及到的所有關鍵技術,都已經實現了獨立自主,並且2021年的載人航天工程將會配合空間站建造計劃一同實施。

雖然作為第三代的天宮空間站,無法和第四代的國際空間站在體型上一較高下,但是在性能上兩者卻處於同一水平線,而且天宮空間站現在還佔據了後發優勢,因此所有需要在空間站上進行的科學實驗,都不會受到影響。不過更加重要的是,現在西方航天界已經無力再現當年的輝煌,哪怕是合作都無法再將第二座國際空間站送入近地軌道。

由此可見,我們獨立研發、發射建造的空間站,不僅象徵著中國有足夠的物質基礎推動外空間科學研究,也有足夠的技術條件支持這一龐大的科學體系。過去對我們愛答不理,甚至是極力排斥的西方航天界,如今也不得不向我們尋求合作,這再次印證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依靠的不是所謂「共同價值觀」亦或是什麼「國際共識」,而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真實力量。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散架,全球目光轉向中國,俄:留給美國的時間不多了
    不過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美國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在部分領域,中國就已經實現了對美國的超越,比如在空間站方面,今後美國就很可能必須求助中國。空間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對幫助人類探索太空有著重大的意義。國際空間站雖然是目前在軌運行的最大空間站,但如今已經開始散架,很可能等到2024年,就必須面臨退役。
  • 中國天宮號空間站橫空出世,還記得當年遭受的排擠嗎?今自力更生
    中國空間站又名天宮號空間站,於2022年或可能搭建完成,並正式投入到運行中。等到2024年之後,中國的天宮號空間站更有可能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至於已經投入運營十多年時間的國際空間站去了哪裡呢?按照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而言,等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很有可能面臨退役。
  • 國際空間站故障頻發,4年後面臨退役,中國天宮空間站冉冉升起
    天空是蔚藍色,宇宙是黑暗的,是閃亮的,是無限的,是畏懼的,同時也是充滿希望的另一個空間,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在太陽系中存活了將近50億年,和宇宙相比,地球微不足道,過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更好地在太空中工作,建立了國際空間站,如今故障頻發,4年後面臨退役,中國天宮空間站冉冉升起,成為最後唯一的希望
  • 除了中國再無二家!全球唯一空間站將停擺,未來只有「天宮」可用
    近日,俄羅斯赫魯尼切夫科研生產聯合體副總裁弗拉基米爾·索洛夫耶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將會重新考慮是否在2024年後繼續參加國際空間站。此前,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小孔",並"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
  • 曾禁止中國進入的國際空間站快撐不下去了!國際網友:有人要後悔
    然而經過多年的使用,國際空間站已經變得老舊不堪,近日,俄羅斯專家透露出國際空間站的最新消息。據環球網報導: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對外宣稱:國際空間站的表層已經出現了「小孔」,所以,這不僅讓人懷疑,是否能夠將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期限延長到2024年以後。
  •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詳解:中國空間站將建成什麼樣
    2.中國離空間站建造還有多遠記者:如今,太空家園的夢想正一步步走向現實。接下來,中國空間站的建設有何計劃?周建平: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拉開了我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的帷幕。在未來2-3年的時間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還將實施11次高密度發射任務。
  • 風採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中國將用2年時間建成空間站
    12月17日,嫦娥五號已成功返回地球,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在此前的12月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在東莞參加「2020年中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時,接受了中企聯採訪組——《中國企業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吳燕生透露,從明年開始,我國將建設中國的空間站,利用2年時間把空間站建成,繼而保持它長期穩定地在軌運行。
  • 溫家寶總理哈佛演講稿「把目光投向中國」(全文)
    東方網12月12日消息: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0日在美國哈佛大學發表題為「把目光投向中國」的演講。中國外交部官方網站公布了演講全文:把目光投向中國——在哈佛大學的演講校長先生,女士們,先生們:衷心感謝薩莫斯校長的盛情邀請。
  • 神舟號飛船設計師稱中國2020年左右建成空間站
    中國為何要到9年後才能建成中國空間站?昨日下午,錢學森四大弟子之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神舟號飛船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頤黎做客由本報和廣州市科協聯合主辦的廣州科普大講壇,詳細講述了中國人「飛天圓夢」的歷程。他透露,天宮一號已完成演練準備出廠,名字尚未最終確定,「可能不叫天宮幾號」。
  • 新知問答|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有什麼區別?
    人類目前共有四代空間站,中國要建設的是一個相當於第三代空間站水平的天宮空間站,預計在2022年完成,壽命十年,亦可通過維護延期。相較而言,它比起目前420噸級的第四代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確要小一圈,但天宮空間站對於我國而言已經是最佳方案。先說一下前三代空間站的歷史和特點。
  • 中國空間站正式部署,為什麼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
    今天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9月24日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他建議可以把它承包給私人公司進行維護。而就在此前三天,我們剛好宣布了中國航天員中心正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當然,我不認為NASA的反應能如此神速,事實上我國的空間站建設早在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後就已經開始正式部署了。
  • 中國空間站迎來最強外援,華麗變身新國際空間站,美國啞口無言!
    一直以來,人類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但一個國家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事情離不開中國的參與。近日,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的街頭響起了嘹亮的《義勇軍進行曲》,還有義大利民眾高喊「感謝中國」,這是義大利人用他們的方式表達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感謝。
  • 聯想伺服器將把目光投向MSP和CSP
    憑著一個計劃和一個加強版x86伺服器產品組合,中國PC王者聯想將觸手伸向了MSP(託管服務供應商)和CSP(雲服務提供商)方,雖然時機相對較晚但明顯有備而來。聯想的目光沒有停滯在這裡。隨著大量的MSP和所謂的雲系列企業不斷湧現,數據中心託管服務開始壯大,聯想極有可能將這些目標作為目標市場。在完成對IBM x86系統的收購後聯想推出了一個計劃,該計劃涉及股票、市場合作夥伴和一系列重大資金投入。聯想的該計劃為價格敏感的客戶帶來了「企業解決方案服務特殊獎勵政策」。該計劃還加入了信用元素。
  • 誕生二十周年,國際空間站的那些難忘時刻(下)
    龍飛船的第一次太空旅行就遇到了麻煩,導航傳感器出現故障,導致其抵達時間延遲了幾個小時。  不過自從那次旅行之後,SpaceX現在已經可以執行往返於國際空間站的常規貨物運輸任務了,而NASA的投資讓SpaceX的商業衛星發射業務做得紅紅火火。
  • 中國空間站「天宮」首批國際合作項目公布了→
    ,共有來自17個國家的九個項目成功入選——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進入新階段。去年5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聯合發布合作機會公告,邀請世界各國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艙內外搭載實驗等合作。公告發布後,共收到來自27個國家的42個項目建議書。委員會經過兩輪審議,最終確定了第一批9個項目。
  • 中國空間站將正式部署,NASA局長急了:給錢
    這段話的背景,是中國天和空間站即將進入正式部署階段,而美國牽頭建立的國際空間站,卻面臨著即將沒有錢維持的窘境。   在歐巴馬政府期間,就面臨著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國際空間站怎麼辦。1998年美國決定牽頭建立國際空間站的時候,計劃只做到2020年。後面的經費沒有著落。歐巴馬政府一度考慮2020年後國際空間站不再撥款,改為私人經營。當時國際科學界就預測,2020年之後,如果美國政府真的不再撥款,歐洲+日本+俄羅斯根本養不活這個奢華的空間實驗室,只能放棄。
  • 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將於今年啟動 計劃時間表出爐
    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將於今年啟動!這是兩會期間中國航天領域傳來的有一個好消息。時間表出爐,倒計時開始據央視新聞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日介紹,我國空間飛行任務即將拉開序幕。建造空間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最後一步。空間站建成後,將在軌道運營十年以上。
  • 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將於今年啟動,計劃時間表出爐
    (觀察者網訊) 近年來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發展進步神速,去年在軌道火箭發射總數上首超美國,年初「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填補人類歷史空白。 而美國方面不甘示弱。3月2日,由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共同開發的「龍-2」載人航天飛船進行了(無人)試飛,並於次日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 歐洲太空人努力學中文:我想上中國空間站
    「我很希望未來能和中國以及世界各國的太空人一起到中國空間站工作。」馬天說。48歲的馬蒂亞斯·毛雷爾學習中文已經6年了,有個中文名字叫「馬天」。「意思是『天上的馬』,想要飛得很高。」這名德國人想去的地方確實夠高:太空,中國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