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視財經《國際財經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12日在維也納共同召開發布會,宣布了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的第一批項目入選結果,共有來自17個國家的九個項目成功入選——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進入新階段。
去年5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聯合發布合作機會公告,邀請世界各國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艙內外搭載實驗等合作。
公告發布後,共收到來自27個國家的42個項目建議書。委員會經過兩輪審議,最終確定了第一批9個項目。入選項目涉及的領域包括空間天文學、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地球科學等。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 郝淳:後續我們還要繼續發布機會公告,開展更多的項目合作。同時,我們也在研究選拔國際航天員,以及釋放微小衛星的合作的可能性。
據介紹,中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具備支持開展大規模多學科的空間科學研究、技術驗證和空間應用的獨特優勢。
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莫內塔·迪皮波當天對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成員國開放中國空間站的應用資源表示高度讚賞,稱中國的這一舉措有力促進了載人航天國際合作,使得更多的國家能夠有機會參與載人航天技術研究,是對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有力支持。
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 西莫內塔·迪皮波:在聯合國框架下,中國發揮的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大,我們的合作也更加深入。
中國空間站長啥樣?
據介紹,中國空間站命名為「天宮」,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其基本構型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Ⅰ和夢天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通過交會對接和轉位組裝構成空間站本體。
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由神舟載人飛船提供乘員運輸,由天舟貨運飛船提供補給支持。空間站設計壽命10年,可根據需要,通過維護維修進一步延長壽命。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
同時,空間站規劃了密封艙內的空間實驗櫃、艙外暴露實驗平臺以及共軌飛行的巡天光學艙,支持在軌實施空間天文、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等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
(截圖視頻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根據計劃,中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建成並投入運營。如果國際空間站按計劃在2024年退役,屆時中國將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這將會是中國航天探索的新一個裡程碑。
(部分內容來源於中新網)
供稿編輯:蘇增慧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