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大數據:常州人喜甜嗜辣,全年有49573單備註加辣

2020-12-19 中國常州網

    「民以食為天」,「藥補不如食補」,「病從口入」……中國人對健康的概念始終和「吃」脫不開干係。

    吃的問題映射出我們這個時代諸多社會問題,許多人不是被疾病打敗,而是受困於無知,受累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據中國健康傳媒集團健康大數據中心、輿情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養生、外賣、減肥位列2018年十大熱點前五位。

    為此,本報記者聯繫了四位本地專家來講講,這三個和吃有關的熱點問題,為您解讀吃的正確姿態。

    去年常州公安破獲10億元保健品詐騙案

    專家提醒:三大錯誤心理讓「保健品欺詐」有機可乘

    為了健康,我們似乎陷入了全民養生的怪圈。

    近日,知名自媒體「丁香醫生」發布了文章《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一時網絡上掀起了揭露保健品騙局的熱潮。

    在常州,像權健這樣的「保健品會銷欺詐」案件同樣存在。去年,常州市公安局破獲了一起大型保健品詐騙案,2017年全年銷售額高達10億元。

    這不是孤立的個案,這也不是老年人獨有的悲劇,每個年齡階段都會因為健康問題引發焦慮感。

    人們用養生對抗焦慮,會在吃上採用錯誤的方式:老年人吃保健品對抗疾病,中年人用中藥養生對抗衰老,年輕人靠奶茶蛋糕對抗壓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4醫院常州院區(原102醫院)精神科副主任蔡佔魁表示,資訊時代節奏快,每天都有無數的新事物、新名詞誕生,信息不斷去中心化,很多人對信息無從取捨,容易為貌似科學、權威的事物買單。

    「別說老年人了,即便你年紀不大,接受過高等教育,如果有以下三種心理,還是會被騙子有機可乘。」

    首先是走捷徑的心理。「生了病按照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往往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你不夠有耐心,或者不聽從醫囑,急功近利想走捷徑,追求短時間內達成目的,遇到保健品虛假誇大宣傳,就會更容易動心。」

    蔡佔魁說,期待外界力量改變自己的惰性心理同樣不可取。「像一些慢性病,更多需要內在力量驅動,通過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鍛鍊身體來改善疾病。但是你有惰性,保健品就成為你偷懶的最好理由。」

    最後,從眾心理也是人們被欺騙的原因。「在朋友圈,有些微商不斷發出虛假的顧客評價,營造一種人人都在買養生產品的假象,有些人就可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過去。如果一個圈子裡的人都在買一樣東西,你也很難不被影響。」 蔡佔魁說。

    平衡膳食是健康的基準,保健品不是必需品

    專家提醒:保健品不能替代藥物起到治療作用

    大多數人自我感覺的「身體不適」只是每個人心理及生理的疲倦期,並沒有病理上的問題。你非要求心安,其實選擇正規、適合自己的保健品並不難。

    國家食藥監局對保健品的嚴格定義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明確不能代替藥物,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

    「平衡膳食,是健康的基準,保健品並不是必要的。現實生活中如果做不到,可以通過膳食補充劑這類保健品保障健康。」市一院藥事科副主任藥師夏宗玲表示,選擇保健品要認準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誌,正規的保健品都有對應的準批文號。

    「想選擇療效可靠的保健品,應到信譽可靠、質量有保障的商場、藥店購買。」夏宗玲強調,不要過分相信廣告宣傳,不要相信絕對性用語,個別案例不能作為普遍現象,更不能相信包治百病的誇大宣傳。

    現在補養類保健品受到中年人的青睞,一些商家會打著中藥養生的旗號販賣健康概念。「但中藥是不能當作保健品服用的,像人參、鹿茸、靈芝這類藥食同源的保健品,雖可以起到一定的補養作用,但是依舊不能替代藥物起到治療作用。」夏宗玲說。

    大數據顯示常州人喜甜嗜辣,愛喝奶茶

    專家提醒:別忽略外賣背後的健康安全隱患

    「中午吃什麼?」這是困擾大部分上班族的問題。自從有了外賣APP,這個問題似乎迎刃而解。

    常州行知雲商食品有限公司是負責美團外賣配送的公司之一,負責人李亮表示,2018年公司在常州地區的外賣量達到日均一萬單,這些年保持增長趨勢。

    「網絡外賣發展十年不到,年輕人是消費主流群體,節奏變快,生活變懶,是外賣興起的原因。」常州大學食品質量和安全專業系主任鄒平表示,外賣首先追求的是口感和便捷,營養和健康也是考慮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長期食用可能會有一些隱患。

    「現在不少中式外賣是二次加工的形式,像洋快餐一樣,使用速食包進行標準化作業後從中央廚房配送到各個點。」鄒平說,有良心的商家會採購好品質的速食包,但是也有商家為了控制成本購買低劣的速食包,你無法追溯食材和配料的來源。「速食包裡是不是過期肉,醬油是不是焦糖色素調配出來的,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醬料,這些都不可控。」

    美團2018大數據統計了全國部分城市的幾項飲食偏好,甜和辣最引人注目。「常州人喜甜,外賣奶茶以16倍取勝咖啡。常州人愛加辣,全年有49573單備註加辣,比不辣的多5000單。」美團江蘇區相關媒體負責人說。

    無論喜甜還是嗜辣,重口味都不是好事,人們吃東西越來越追求口腹之慾,而不是營養。

    「奶茶配料中就含有糖分,哪怕不放糖,依舊會有糖的攝入。」鄒平介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首次提出對添加糖攝入量進行限制,每日不超過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內。

    「500毫升的水至少要加15克左右的糖才會感到一點甜味,如果是奶茶,要綜合掉一點苦味,糖分至少翻倍。每天喝一杯奶茶,糖分攝入輕鬆超過標準值,很容易引發肥胖。」

    鄒平說,像龍蝦、火鍋、滷菜這些,商家為了讓你在味覺上達到極致體驗,配料會重鹽、油、糖,甚至加一些非法添加劑,久而久之你的口味會發生改變,清淡健康的食物就無法吸引到你。

    即便外賣安全營養又有保障,外賣包裝盒也存在安全隱患。「外賣的包裝盒80%以上是淘寶上購買的,很少會有安全監測報告,紙包裝盒是否有螢光增白劑,塑料容器是否會在加熱過程中釋放增塑劑,這些都是未知的。」鄒平說。

    引發代謝性疾病,肥胖給健康亮起黃燈

    專家提醒:病從口入,沒有健康的胖子

    「每天一杯奶茶的習慣很不好,像這樣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是引發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二十年前,我們國家還是營養不良的大趨勢;才二十年,這一切就翻轉過來了。」市三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張凡感嘆。

    醫學界把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形容為「死亡四重奏」,肥胖容易導致這4種代謝性疾病以及脂肪肝。《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中國現有確診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近3億人,86%的中國人死亡原因正是慢性病所導致。

    張凡解釋,代謝症候群(MS)是以中心性肥胖、胰島素抵抗(IR)、高血壓、高甘油三酯、高膽固醇、糖耐量下降或2型糖尿病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個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不僅可以增加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的發病危險,同時也增加了心腦血管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

    「肥胖只是一個前驅情況,預示著未來可能會出現代謝症候群。」張凡說,體重並不完全是衡量肥胖的標準,即便一個人看上去不胖,但是做人體成分分析後,很可能會發現肌肉比重不足,體脂百分比超標。

    「體脂百分比男性超過20%,女性超過28%,就是一個『隱形的胖子』。」張凡說,她遇到最小的脂肪肝患者才4歲,體重40斤也在標準範圍內,但做了人體成分分析,發現體脂超標了20%。

    「這孩子就是一直吃各種垃圾食品,喝碳酸飲料。所以說『病從口入』,攝入過量的熱量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則是健康的黃燈信號。」張凡說,很多患者直到身體出現狀況才來醫院,減肥就成了首要任務。然而「管住嘴」並不容易,「邁開腿」更難。

    「我們脂肪肝門診可以做到多學科聯合診療幫助患者減肥,減少慢病危害,重塑健康生活。」張凡介紹,患者到三院脂肪肝中心來就診,臨床醫師、營養師、健康管理師以及心理諮詢師會集中到一起,多學科、多對一地進行診療,給出個性化診療方案。

    「只要嚴格按照我們的方案來的人,一個月可以減5斤以上脂肪。去年3月開到現在,500多位患者在這裡建了檔案,我們一直在跟蹤他們的健康數據。」 趙霅煜 文 夏敏 製圖

    來源:常州晚報

相關焦點

  • 蜀人嗜辣亦嗜甜,四川自古以來就無辣不歡嗎?甜食才是川菜「老祖」
    今天的四川人如果說自己喜歡吃甜食,必定會被視為異類,但實際上自古的四川人是喜歡甜食的。「人但知蜀人嗜辣,而不知蜀人亦嗜甜」。一:無辣不歡是四川?錯!說起四川人的胃口特點,但怕是沒哪個不會說起一個「辣」字的。
  • 「加辣,變態辣!」 上海火鍋外賣訂單猛增
    來自美團外賣的數據顯示,4月8日武漢解封當天早上7時30分至8時30分,全市售出近千份豆皮外賣,整個上午,熱乾麵外賣售出近萬份,小龍蝦售出8000多份。市民們紛紛感嘆,「那個熟悉煙火氣下的武漢又回來了!」放眼全國,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加速推進,疫情期間受重創的餐飲行業正在有序復甦。
  • 嗜辣的中國人,你是否在內?
    在中國,嗜辣的人不在少數。俗話說:「湖南人不怕辣,貴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湖北人不辣怕。」對於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湖北和雲南等地區人來說,辣是一味必不可少的調料。對於他們來說,可能辣不僅僅是一種刺激性的味道,更是一種情懷。在辣的深處,隱藏著的更多的他們的熱情、豪爽的性格。在中國嗜辣的地方,他們以辣會友。提到四川、重慶,一定會想起火鍋,可以說它們是中國火鍋的代表了。因為地理環境等因素,辣是他們每頓飯必不可少的調料,火鍋更是另一種辣的體現,招待不能吃辣的朋友,選擇微辣火鍋就已經是他們的底線了。
  • 為什麼江南地區的口味特別偏甜,「嗜甜」遠超「嗜鹹」
    以名冠吳越的「無錫排骨」為例,製作時1000克豬肋排需要加八種調料,其中糖多達50克,而精鹽只需2克,兩者相差25倍,可想而知江南民間對甜有多寵溺。「嗜甜」本能正所謂「物無定味,適口者珍」,甜味是人出生後最先接受的味道。
  • 喜甜重鹹偏愛辣?口味突變別大意,警惕身體發出的「健康信號」!
    文|隴原世家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在這個物資充裕的的年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口味,有人喜食甜口,有人偏愛火辣,還有人嗜酸如命,雖然口味偏好是我們的個人飲食習慣,但實際上,這些小習慣還決定著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
  • 「卑溼之地」的特殊地理氣候是長沙人嗜辣的重要原因
    湖南地區的辣椒無論是自身品種還是製品,種類都非常繁多,據湖南省園藝研究所的搜集統計,湖南的地方辣椒品種就有三十七種之多。另外,湖南具有豐富的辣椒產品體系,其辣椒製品和辣味型比其他地方菜系更多更具特色。如:辣椒醬、辣椒油、辣醬油、剁辣椒、泡辣椒、漬辣椒、醃辣椒、伏辣椒、醬辣椒、幹辣椒、白辣椒、辣椒粉、辣椒麵等。
  • 甜不辣是什麼做的?
    是fish cake (魚板)的一種,在日本南方有些地方叫魚板為Tenpura,所以「甜不辣」這詞是從日本傳來的。而中國將Tempura (天婦羅)音譯成甜不辣。但是此物不同於天婦羅。  日料中的天婦羅是指:將新鮮的魚蝦和時令蔬菜裹上漿放入油鍋炸成金黃色,這樣的食物才叫做天婦羅(tenpura)。而我國稱為甜不辣的,只是將一些食材(肉、海鮮、魚肉等)弄成漿與麵粉混合成型的食物。
  • 學日語的「酸,甜,苦,辣」
    學日語的「酸,甜,苦,辣」日語,很多人在學。日語,很多人學過。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嘗盡了「酸,甜,苦,辣」。酸,是什麼味道?很難形容。未必喜歡,又無法拒絕?日語中有漢字,發音也不難。初學見效,甜。甜,是什麼味道?很難形容。刺激?興奮?上癮?成就?說不清。
  • 他被封「中國辣王」,嗜辣如命卻孤獨求敗,一心只求別人打敗他
    他被封「中國辣王」,嗜辣如命卻孤獨求敗,一心只求別人打敗他。 辣椒也是一種很有刺激性的食物,是很多人的最愛,特別是四川人吃辣是出了名的,辣椒不僅僅是它的辣味能夠刺激我們的食慾,對於溫胃驅寒都有很大的功效,所以很多人也是非常喜歡吃辣椒的。
  • 臺灣最佳美食——甜不辣
    可見每一個人的心中,對美食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不同地方的美食有著不同的韻味。你說旅遊需要詳細的規劃,我說其實你只需要跟著美食走。吃完了那個地方的所有美食,你也會對那個地方會有更深的理解。拋開你的地圖,跟著我走帶你遊遍臺灣。臺灣的小吃有很深的歷史文化,自然而然好吃的就不少。
  • 對辣沒有抵抗力?什麼辣味最好吃?第一名讓人想不到!
    對辣沒有抵抗力?什麼辣味最好吃?第一名讓人想不到!中國有一句話叫做無辣不歡,可見我們喜歡吃辣到了一定的地步。不說川渝兩地的辣椒辣的人心發麻,單就是東北飄著紅油的麻辣燙也可以看出我們對辣執念到了什麼地步。
  • 火爆成都20年的甜不辣,老闆「霸道」從不給加菜,卻天天排長隊
    火爆成都20年的甜不辣,老闆「霸道」從不給加菜,卻天天排長隊成都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美食之都」,走在每一條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美食店或者小吃攤,而且成都也很流行「蒼蠅館」,顧名思義就是餐館看起來簡陋,但美食卻深受人們的喜歡。
  • 點外賣備註「請辣死我」,老闆態度異常爽快,網友:真是厲害!
    點外賣備註「請辣死我」,老闆態度異常爽快,網友:真是厲害!自從有了外賣以後很多的人都是變的非常的懶的,他們不喜歡出去買飯,基本上都是會點外賣的,外賣也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多的方便,我們只需要一個手機就能在上面點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我們也經常能在街上看到送外賣的小哥,我們都知道點外賣有的要求是不能和商家直接說的,所以在下單的時候都會在上面備註。
  • 嗜辣一族必看! 盤點那些辣到逆天的「世界名椒」
    墨西哥不僅是天下第一辣國,而且它的辣椒是世界上第二辣的辣椒,過百種的辣椒,新鮮同曬乾的名稱各有不同,炮製方法亦多不勝數,如用於醃肉、煲湯、燒烤、沙拉、糖果、飲品都有,真可謂是無所不辣。正宗的墨西哥菜,材料多以辣椒和番茄主打,味道有甜、辣和酸等,而醬汁九成以上是辣椒和番茄調製而成。印度斷魂椒印度斷魂椒又叫鬼椒。鬼椒到底有多辣?
  • 吃辣上癮?解辣小妙招教你一秒不辣
    有些人不能吃辣,有些人卻無辣不歡。辣是美味食物裡不可缺少的調味劑,像麻辣燙、火鍋、辣雞翅等等,辣也分很多等級,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食物是微辣還是重辣,能產生辣味的食物:辣椒、姜、蒜、芥末等等,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對吃辣上癮呢?當吃的食物太辣但是又特別想吃的時候我們要準備什麼解辣的東西呢?
  • 中國最能吃辣的地方,究竟在哪?
    中唐宰相元載被抄家時,家裡尚存有約等於今天 64噸重的胡椒,這就算貪汙了。辣椒出現後,這些中國人最早獲得辛辣來源的調料不再吃香。生薑、胡椒跌下神壇,成了現代家庭烹飪時常用的闢腥佐料,「茱萸」則乾脆跑到教科書上供學生背誦,唯有花椒,在嗜辣的四川人食譜之中尚存一席之地。
  • 酸+甜+苦+辣=?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 你們好 歡迎收看 由贛州師專冠名播出的 第二期獨家揭秘節目——酸+甜+苦+辣=?
  • 吃播博主帳號裡的「甜不辣」是什麼食物?它到底是甜的還是辣的?
    第一次吃到甜不辣的時候還是在街邊的路邊攤,那時候第一次吃到這個口感的食物是在關東煮裡面,並且聽到老闆介紹這個名字為「甜不辣」的時候不禁一臉懵逼,為什麼要取這樣一個奇怪的名字,而且排隊來這裡吃甜不辣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引得如此多的人前來一品它的滋味?
  • 一道容易又實用的家常菜:甜不辣
    甜不辣tampura (天婦羅)是fish cake (魚板)的一種,在日本南方有些地方叫魚板為tampura,所以「甜不辣」這詞是從日本傳來的。而咱們將tampura (天婦羅)音譯成甜不辣。魚板是將魚肉打成魚漿,加些澱粉、肉、海鮮什麼的,弄成想要的形狀,再下油鍋炸成「甜不辣」。 通常超市看到的甜不辣有長條形、圓形、扁形等等,將它切片後,與芹菜、蝦一塊兒燒,是道容易又實用的家常菜。做法:首先把米糕切成長短均一的段,洋蔥切絲,白菜切絲。
  • 吃辣一時爽,一直吃辣一直爽?
    當他們往菜裡加胡椒時,底層人民便認為那是高雅的吃法,也學著往菜裡加胡椒。於是,加胡椒的吃法,很快在歐洲大陸流行開來。胡椒原產地是印度。它是怎樣跋山涉水來到歐洲的呢?代購鼻祖阿拉伯人把胡椒帶到埃及,再批發給威尼斯商人,並把它包裝成可以治療瘟疫的神奇香料。而到了威尼斯商人的口中,胡椒又成了「天上摘下來的」「天堂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