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彈之父」于敏到底有多牛?美國軍方:他最少可抵十個集團軍

2020-12-27 小一歷史筆記

他沒喝過一滴「洋墨水」,沒在西方名校留過學。

但正是這位「國內專家」,在新中國最艱難的歲月裡,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了中國人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獨立研發氫彈的神話!

他就是被稱為「國產土專家1號」的于敏。

1950年,韓戰爆發,美拿核武器威脅中國。

1951年的一天,在北京大學當了不到一年的助教的于敏,神秘地被帶進了新中國第一個核科學技術研究基地——近代物理研究所。

當時,這裡集中了中國核區領域的頂尖人才。

于敏同鄧稼先、黃祖洽、金星南等8人,一同分入了原子核理論小組。

近幾年來,于敏不僅掌握了國際核物理的精髓,還撰寫了一批重要論文,直接把我國的核研究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1952年11月1日,世界第一個由美國研製的氫彈爆炸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一個島嶼上。

1961年,蘇聯試爆氫彈的「沙皇炸彈」,其威力是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的3846倍!

同時,中蘇關係破裂,中國高層的中止不僅是美蘇霸權主義,更有原子彈和氫彈兩塊大烏雲 。

同年,為了國家的最大利益,于敏毅然從研究原子核轉變為研究氫彈原理研發!

這意味著,他不僅將研究多年的學術領域,而且還需要被隱藏的歲月在外面奔波!

不告訴父母,不告訴妻子和孩子。

從工作開始,"于敏"的名字和工作的原因一起成為了國家的最高機密,"自製土專家1號"被雪藏了。

中國氫彈的研製始於一張白紙。

于敏年,研究人員只知道氫彈的釋放當量是原子彈的幾十倍或幾百倍。

如何製造氫彈,核心問題是什麼?

誰也說不清楚,就連彭桓武都 :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他沒有師傅!

在測試前的研討會上,壓力和緊張充斥著整個房間。這時,只聽到——

在任命的那天,他焦躁不安,不想吃東西。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于敏和陳能寬兩位科學家突然你一句我一句地將諸葛亮《出師表》背誦究竟。那一刻,在座所有人無不被感動得淚流滿面……

1967年6月17日,一架戰機在新疆羅布泊上空投下了一個降落傘,伴隨著雷鳴般的響聲,蘑菇雲隨之拔地而起。中國首枚氫彈通過空投爆炸成功試射。

當日,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布了《新聞公報》莊嚴宣告:

「今天,中國第一顆氫彈投爆成功了!」

更讓世界震驚的是,于敏計劃設計的氫彈更適合實戰。中國氫彈誕生之初,就已經接近甚至完成了小型化的應用。

美國軍方說,這傢伙可以第抵十個集團軍!

于敏之所以如此優秀,與他所受的教育密切相關。當時他在北大讀書時,在一次代數考試中,由於試題難度極大,數學系的平均分不到20分,還有一張成績單,幾乎轟動了整個北大校園:于敏,100分

從此,于敏的學名在北大校園,老是跟「天才」二字連在一起,就連張宗燧先生都無比欣慰地說:「我教學了一輩子,從未見過于敏這麼好的學生!」

談到教育,我們必須談談蘇聯。

新中國的教育與蘇聯的教育基本相同,于敏和老一輩科學家都接受了蘇聯式的教育。

蘇式教育的特點是注重知識的傳播.這與歐洲的不同,它先給你一點洞察力,然後一步一步地教你。

二者有各自的優勢,一個是更直接和更容易傳播,另一個是教師需要高度的把控力,因此歐洲和美國的教育對教師來說是非常苛刻的。

而現在大學的理工系依然在使用著蘇聯的教材,大家可能也聽過下面這些名字。《吉米多維奇數學分析習題集》、菲赫金哥爾茨《微積分學教程》、卓裡奇《數學分析》、柯斯特利金《代數學引論》、龐特裡亞金《常微分方程》、柯爾莫哥洛夫《函數論與泛函分析初步》、施利亞耶夫《概率論》……

這些教材依然是經典中的經典,我們中國老一輩的科學家基礎功紮實,其實也是受益於這些教材的訓練。

有人說,我們學習不來蘇聯的教育體制,培養不了人才,這是不全面的。

俄羅斯仍然使用前蘇聯的教材,俄羅斯畢業生仍然是世界上最好一批理工畢業生之一。

網上有個說法。說俄羅斯因為理工科基礎教育太牛,導致黑客泛濫,而俄羅斯現在經濟又不行,所以袋裡沒錢,那怎麼辦?

直接從網上複製各種資源,而且還把這些資源免費放到網上,裡面的資源多到你想不到,反正連鳳凰傳奇的音樂都有。

在美國的俄羅斯留學生還會將所有的教科書破譯,免費放到網上供窮國來的學生使用。有人統計,現在我們在網上能找到的專業英文書籍電子版,其實都是俄羅斯人搞出來的。

網絡有個俗語:如果你懂俄語,那世界對你都是免費的

有機會的話,你應該給你的孩子看俄羅斯的科普書籍。

上個月,一位讀者給我發了一封私信,問我是否有那套俄羅斯人寫的科普書。

他沒有說這本書的書名,但我一聽說,我就知道他書哦的是《俄羅斯大師科學叢書》,一共有十本。

這是俄羅斯最著名的科普大牛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曼寫的。

他牛到什麼程度?

為了表彰他的成績,第一個被人類拍到的環形山被命名為"別萊利曼"。

這套書一共有十本

可以說,這套書涵蓋了一些理工類的的基本知識。

這裡面的講解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在一輛行進的火車上,有一個點卻是往後開的。這個點是什麼點呢?

這個書比較合適小學高年級以及初中的孩子。孩子還需要一定的閱讀能力的。在孩子的學習中,可以看一些漫畫類的科普書,但最終一定要歸到這樣專業性的科普書上。

看了他們俄羅斯的書,你才得懂俄羅斯為什麼這麼牛。

我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看看這套俄羅斯人寫書。對孩子提高科學認識,尤其是漲成績,很有效果。為什麼呢?

一是俄羅斯本身的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他們的教學方法很特別。

另外,俄羅斯的教學體系跟中國教育是無縫銜接的。因為中國的教育體系就是學蘇聯的啊。

最後,中國更容易理解俄羅斯的思維模式。大概大家還是有淵源的。

二來,我們引進英美的書多,但俄羅斯的引進的少,這意味著,一旦引進,就是這個類目最好的。

今天特地把這套書介紹給大家,這套書一共十本,原價是301,團購價是139.9元。

這套書包括數學和化學的所有方面。適合小學到初中的孩子。閱讀後,他們將對數學和化學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大家點擊下方商品卡,讓孩子接受俄羅斯的一流輔導:

相關焦點

  • 緬懷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鄧稼先|原子彈|于敏
    2年前的今天  2019年1月16日  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的于敏  與世長辭    他是沒留過洋的核物理學家  他是中國「氫彈之父」  他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他是于敏院士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  我們深切緬懷他
  • 「非著名科學家」于敏逝世 他從不以「中國氫彈之父」自居
    相反,外界並不知曉誰是中國氫彈背後的英雄,更不知道于敏是何許人也。時隔多年,于敏華發稀疏,當他再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我們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面對這樣龐大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這樣的肺腑之言至今仍擲地有聲。
  • 「氫彈之父」與世長辭:他的名字曾是絕密,他的功績史冊長存
    1966年12月28日,氫彈原理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和英國之後,第4個掌握氫彈原理和製造技術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僅用兩年8個月就研製成功,是世界上用時最短的國家。在研製氫彈的過程中,于敏曾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 改革先鋒人物故事1:無留學背景的「氫彈之父」于敏
    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和突出貢獻?本壹點號從今日起,將陸續講述他們的感人故事,為各行各業改革開放的這些擔當者和英雄點讚!今天講述沒有任何留學經歷、土生土長的「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院士的感人故事。1960年底,在錢三強的組織下,以于敏等為主的一群年輕科學工作者,悄悄地開始了氫彈技術的理論探索。這次從基礎研究轉向氫彈研究工作,對于敏個人而言,是很大的損失。于敏生性喜歡做基礎研究,當時已經很有成績,而核武器研究不僅任務重,集體性強,而且意味著他必須放棄光明的學術前途,隱姓埋名,長年奔波。從此至1988年,近30年時間,于敏過起了隱名埋姓的保密生活。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正當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研究道路嶄露頭角的時候1952年11月1日美國研製的世界上第一顆氫彈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一個小島上爆炸毛澤東指示: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萍子撇撇嘴:你不說他今天結婚麼,新娘長什麼樣啊,比你漂亮嗎,有多好看?有多好看?我在想該如何回答。隔著繚繞見薄的霧氣和幾乎見底的白酒,我低下頭,酒氣上湧燒紅兩頰,燙的我幾乎睜不開眼睛。過了一會兒,我說:應該是比月亮還好看吧。……2008年冬,攝於哈爾濱。肖叢和我隨著閃光燈定格在08年冰燈夜的二十幾個小時前,他還遠在大不列顛潮溼的陽光下裝紳士,或者拿著課本攻讀他學的比死還難受的金融。
  • 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丨中國「氫彈之父」于敏:他的名字曾絕密...
    在1988年被媒體報導以前,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誰,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麼,連他的妻子孫玉芹都說:「沒想到老於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于敏從事的「高級的秘密工作」是研究氫彈和核武器。于敏的科研生涯始於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任所長的近代物理所。在原子核理論研究領域鑽研多年後,1961年,錢三強找他談話,將氫彈理論探索的任務交給了他。
  • 何祚庥憶于敏:當之無愧的氫彈構型最主要發明者
    >> 初出茅廬:于敏立即來了個「火燒博望坡」于敏最推崇的是諸葛亮講的「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這兩句話。這成為他終身的座右銘。在年青朋友之間,少不得大家嘲笑他「以諸葛亮自居」,最好再加上「周瑜」,改名為「於亮」。但是,這位諸葛亮一參加到氫彈的預先研究中來,立即來了個「火燒博望坡」。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國產土專家」,他的名字曾絕密二十八年
    木星可能有一個石質的內核,相當於10-15個地球的質量。內核上則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質集結地,以液態氫的形式存在。液態金屬氫由離子化的質子與電子組成(類似於太陽的內部,不過溫度低多了)。木星共有67顆木衛。按距離木星中心由近及遠的次序為:木衛十六、木衛十四、木衛五、木衛十五、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木衛十三、木衛六、木衛十、木衛七、木衛十二、木衛十一、木衛八和木衛九。
  • 《科學家的故事》第三十三期:科學家于敏的事跡
    原子彈的研製,算是蘇聯領著我們走了一段路,可是在1951、1953年,美國和蘇聯分別研發出氫彈了,氫彈的威力是原子彈的幾百倍,我們只有原子彈遠遠不夠。而氫彈的奧秘,蘇聯對我們三緘其口,一點話都套不出來,我們國家要想不受制於人,不懼別國的核威懾,只能自己啃下來這個硬骨頭。于敏則是1960年第一批被調去研究氫彈的研究人員。那時候的研究員們有多艱辛,我們可能根本體會不到。
  • 不作死就不會死,鄱陽男子辱罵「中國氫彈之父」于敏被拘
    1月16日,中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重要推動者,「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逝世,各大媒體紛紛發言表示哀悼,以紀念于敏對國家國防事業的貢獻,更表示人們對他的崇敬和不限感念。在萬眾悼念先輩,感懷他們偉大的貢獻之時,卻總有不和諧的聲音出現。鄱陽網友彭某為標新立異、出風頭,對先輩們冷言冷語,極端諷刺。他留言道:于敏們這樣的人都應該早點死去,禍害整個世界。我們不知彭某此言從而說起,于敏們為國防事業貢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讓國家強大起來,讓列強不敢隨意欺辱我們。
  • 靠接濟上學,埋名工作28年靠詩詞安眠,"氫彈之父"于敏的輝煌一生
    于敏因為家遠,沒有回家的路費,每到寒暑假,他都在學校裡讀書,有時候,一個人跑到景山上去,帶上紙筆,一邊賞風景,一邊做題。有一次,求學考試題目很難,班裡的同學都得20幾分,而于敏的卷子是100分,讓老師也為之一震。
  • 【校友擷英】于敏:民族的脊梁 北大人的榜樣
    (前排左三)與彭桓武先生(前排左二)返校從原子彈到氫彈,按照突破原理試驗的時間比較,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英國四年零三個月,法國八年零六個月,前蘇聯四年零三個月。9月,38歲的于敏帶領一支小分隊趕往上海華東計算機研究所,抓緊計算了一批模型。但這種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變比低,不符合要求。于敏總結經驗,帶領科技人員又計算了一批模型,發現了熱核材料自持燃燒的關鍵,解決了氫彈原理方案的重要課題。于敏高興地說:「我們到底牽住了『牛鼻子』!」他當即給北京的鄧稼先打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電話。為了保密,于敏使用的是只有他們才能聽懂的隱語:暗指氫彈理論研究有了突破。
  • 還相信「于敏構型氫彈永不過期」,「只有中國有氫彈」?那你該看看這篇科普
    當然,這都是廢話……今天這篇,就留給各位有心人,如果以後再看到把金燦榮老師講座上的隨口笑談(所謂全世界只有中國有現役氫彈,于敏構型可以超長期保存說法的來源)當真,認真的說,世界上只有中國有氫彈,「與敏構型」氫彈可以「永葆青春」的讀者,你們就複製黏貼下面這段給他看吧……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氫彈。
  • 于敏:驚天的事業 沉默的人生
    「我們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面對這樣龐大而嚴肅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入強國的事業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于敏是一個神秘人物,由於保密的原因,他的著述多未公開發表。直到1999年9月18日,于敏才重回公眾視野,作為23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代表發言。在這之前,因為從事工作的保密性,他隱姓埋名長達28年。
  • 于敏:這位「兩彈一星」功勳者的科學人生是怎樣煉成的?
    青年時期于敏于敏之所以能夠在中國核物理領域做出卓越的成就,一定有其深刻的內因和外因,其內因就是他的聰穎、勤奮和鑽研,當年曾有一次頗有難度的考試,全班平均成績僅20分,而于敏卻考了100分,並且比第二名多出40分,由此可以看出于敏的出類拔萃
  • 他隱姓埋名28載,為氫彈突破作出...
    沒有留過洋,卻也成為世界一流的理論物理學家;在原子核理論研究的巔峰時期,他毅然服從國家需要,開始從事氫彈理論的探索研究工作。那是上個世紀60年代。一切從頭開始,裝備實在簡陋,除了一些桌椅外,只有幾把算尺和一塊黑板。一臺每秒萬次的計算機,需要解決各方湧來的問題,僅有5%的時長可以留給氫彈設計。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二彈一星時期的知名專家誰還活著?
    中國氫彈之父 隱姓埋名的科學家于敏,1926年8月16日生於河北省寧河縣蘆臺鎮(今屬天津市)。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本科畢業後在北京大學讀研究生併兼任助教。1951年于敏以優異的成績從你北京大學畢業後,于敏被錢三強、彭桓武調入1950年長成立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他與同事們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結構模型,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時,1960年底,在錢三強的組織下,以于敏等為主的一群年輕科學工作者,悄悄地開始了氫彈技術的理論探索。
  • 「致敬」于敏: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正如于敏自己所說的那樣,他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轉折就是他開始從事氫彈研究,從那時起,他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生涯。20世紀60年代初參加氫彈原理研究時的于敏在國際上,氫彈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核武器,氫彈研究更是被核大國列為涉及國家安全的「最高機密」。
  • 氫彈威力有多大?蘇聯人差點將300萬㎡炸成廢墟,中國氫彈如何?
    之後美國又研製出了更具威力的氫彈,氫彈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點燃氫的同位素氘、氚等輕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氫彈又被稱作聚變彈、熱核彈。氫彈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原子彈裂變反應釋放的能量四倍,原子彈存在臨界狀態,到達一定的質量後就會自動爆炸,而氫彈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氫彈的當量可以無限大。
  • 他的名字曾是中國絕密,隱姓埋名28年改變中國地位
    世界上有幾個國家擁有氫彈?目前為止公認的有五個,而我國是其中之一。但為中國設計氫彈的人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叫于敏,在他1988年退休之前,他的名字曾是中國絕密。連他的妻子孫玉芹都說:「沒想到老於是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的。」他被大家稱為「中國氫彈之父」,但是於老連忙說:「研究氫彈原理的是一批科學工作者,參加設計、實驗的人就更多了,要說攻關,是集體攻關,我只是其中一個卒子。」而他自己口中的「卒子」到底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