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曾報導,美國海軍曾在對一艘出海活動的朝鮮潛艇進行監視時失去線索,由於該艇屬於執行特種滲透任務的小型潛艇,加之失蹤水域靠近韓國海岸線,因此美韓頗為緊張。有意思的是,這件事也暴露出美國對朝鮮的監視活動可謂嚴密,稍有風吹草動,美國都會感到神經緊張。
就涉朝情報來源而言,衛星是美國獲取這個「黑洞國家」動向的「最大功臣」。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持續運用「鎖眼」( K e y H o l e , K H ) 系列照相偵察衛星監控朝鮮動向,這種有夜視和變軌能力的衛星始終是朝鮮極為痛恨的「賊眼」。其中,重達14噸的第六代「鎖眼」—— KH - 12 衛星內置巨大的「反射望遠鏡」,可從800千米高度的太空拍攝到解析度為0.1~0.15米的地球表面圖像, 尤其後期運行的KH - 12 衛星還裝備有「圖像倍增管」(ImageIntensification Tube)夜視裝能進行夜間偵察。
為了彌補衛星的不足, 美國還在日韓部署了大量航空偵察平臺。據日本《航空愛好者》報導, 美國空軍派駐日本三澤基地的第69偵察大隊第1 分遣隊(69th Reconnaissance Group,Detachment 1)擁有兩架「全球鷹」戰略無人偵察機,可從黃海和日本海兩個方向抵近朝鮮本土進行偵察,該機裝有雷達、紅外感應和電子情報搜集系統,能在大範圍內觀測固定和移動目標,提供高畫質的雷達成像,並可經由戰術數據鏈把搜集到的情報實時傳回地面控制中心和其他共享平臺。
美國空軍還在衝繩嘉手納基地駐紮有第82偵察中隊(82 RS),使用三種由波音707客機改裝的大型電子偵察機, 即RC - 135 V / W 、RC - 135U和WC - 135C 。RC - 135 主要沿著各國領海基線附近平行飛行,執行電子情報(ELINT)任務,是美軍目前型號最複雜且任務最危險的偵察機, 其中的RC - 135U 是用於識別和定位空中、海面、地面的軍用雷達信號,作為日後電子戰資料庫的素材, WC - 135C 負責搜集大氣成分,用以了解別國核試驗的成效。至於RC - 135 V / W , 它專門負責通信/電子情報搜集,監視目標的通信和防空系統信號,通過分析電子情報數據判斷對方意圖,能在兩分鐘內把關鍵情報後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美國空軍,美國海軍也有一種電子偵察機,即EP-3E「白羊座」2(ARIESII),所謂「白羊座」的英文單詞,實際是「空載偵察綜合電子系統」的英文縮寫,是美國海軍搜集電子情報的平臺之一。主要是搜集各種雷達或無線電信號,包括電話、電子郵件、傳真信號等都是搜集的目標,建檔以便日後使用,與我國殲8戰機在南海撞機即為此型飛機。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高科技平臺提供的「技術情報」存在誤差,需要進一步的「人工情報」作為參考乃至印證,因此駐韓美軍第501情報偵察旅與韓國國防部情報司令部保持平行聯繫,後者下屬的第5679部隊通過第501旅獲取衛星和偵察機拍攝的圖像情報(IMINT)以及通信情報(COMINT),然後利用同文同族的人種優勢,進行準確的情報判讀,尤其是通過截獲的朝鮮通信信號,再結合更直觀的圖像資料進行一系列暗語和密碼解讀後,能更迅速地判明通信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