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看中某個玩具沒有給他買,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時候;
當孩子抱著ipad長時間看動畫片,家長說了幾句就鬧情緒;
當孩子玩積木,遇到困難,氣得直接把積全都甩在地上;
當孩子的玩具被同同伴搶走,不懂分享,抓狂甚至會打人發脾氣;
……
孩子情緒失控,我們大人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首先,我們要搞懂孩子為什麼會情緒失控?
大家都知道,情緒的英文為(Emotion),國外有一種解釋是Emotion= Energy in Motion,即是我們的情緒是流動的能量。
情緒管理,並非壓制它,而是要找到情緒的出口,讓它流動起來。
我們大人尚且難很好地控制我們的情緒,更何況小孩呢?孩子對情緒的識別與表達,尚且處在一個懵懂的階段。他們其實是用這些看起來讓人很討厭的行為,如摔壞東西、亂發其等來進行「無效的溝通」。
而情緒本身,其實,是有好壞與輕重緩急之分的。
今天樹洞為大家推薦6種溝通案例,助力你們養成高情商孩子
在孩子鬧脾氣時,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很關鍵。下面的不同的溝通、處理方式,值得所有父母思考,一起來看看吧。
01當我們的孩子發脾氣,亂扔東西時
你可能會說, 「你不要再亂扔東西了,要不然我就···········!」
你也可以說,「你扔這些玩具,脾氣這麼差,會讓其他小朋友討厭你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作父母越是要求,孩子越不做。
不如換個角度來跟他們說話,告訴他們「你正在做什麼,這個行為無法表達你想說的意思。」
02當我們的孩子生氣,動手打人時
你可能會說, ″你怎麼這樣子呀?你再打人試試·······,我以後不帶你出來了″
你也可以說,「我們能理解你生氣,憤怒的情緒,是一種自然的情緒,但是我們打人就不對了!」
樹洞在這裡,還是要和大家明確一點:情緒是沒有錯的,錯的是表達方式
打人、踢人這種傷害他人、傷害自己都是不被允許的,拿別的東西出氣更不是解決憤怒最好的方式。
03當我們的孩子做錯事,受到懲罰時
你可能會說 ″夠了你,有完沒完,你到那邊站著,沒有我的允許,不能出來!!!!″
你也可以說″我們可以找個地方冷靜下來。″
懲罰處置不當,只會讓孩子的憤怒再度升級。
我們的教育重心並不在於懲罰,而在於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
04當我們的孩子,無心學習時
你可能會說″不要走神,集中注意力。″
你也可以說 ″寶貝,是不是累了?那我們先休息10分鐘,再回來。″
根據研究,休息10分鐘效果是最佳的。
這種「課間」休息,能幫助孩子從重壓的環境中抽離出來,腦部適當休息,集中精神,重新再來。
在孩子平時做作業時,適當的穿插一些彈鋼琴或者跳繩的活動時,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再找回注意力。
05當我們的孩子,在公眾場合哭鬧時
你可能會說 ″你這樣很丟人。″
你也可以說″我們找個沒人的地方,好好溝通一下這件事。″
在這種不受控制的情況下,如果接著訓斥孩子,其實,可能使得事情變得更糟糕。
將孩子帶走,換一個場合,找個安靜的地方,進行溝通,才能避免事情的進一步惡化。
06當我們的孩子情緒崩潰,嚎啕大哭時
你可能會說″好煩呀,我數321,你給我停下來!″
你也可以說 ″你想像一下,眼前有一個畫板,如果綠色代表平靜,黃色代表沮喪,紅色代表生氣。你現在是在哪個房間,我們怎樣才可以走回到綠色的房間?″
當我們生氣時,身體會發生應激反應,讓我們產生不安全感。
由於孩子此時多數處於「具體運算階段」,父母除了陪著孩子,還需要給情緒一個可視的形象,讓抽象的興趣變得具體,這樣能更有效地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07幫助孩子管理好情緒,有以下幾點可參考
1.同理共情,認可孩子的情緒;
2.劃定界限,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3.正確引導,教會孩子管理情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