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生:近憂與遠慮——如何度過疫情危機

2020-12-13 真知灼見周春生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球。截至目前,國際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而我國在政府的科學防控措施的指引下,全民同心戰疫,疫情防控已得到有效控制,已基本恢復復工復產。在此背景下,如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疫情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是一道多重挑戰的考題,考驗著每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近日,由乾道集團主辦,新浪財經同步直播的影響力公益品牌欄目——《乾約》第五期隆重開播。乾道學院攜手高端教育品牌——加一大學共邀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周春生就「近憂與遠慮——如何度過疫情危機」做主題分享,乾道集團副總裁董雲巍先生作為嘉賓主持並基於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與周教授對話,共有十餘萬網友在線觀看。

疫情對當下經濟的衝擊

周春生教授指出,受疫情的影響,國內外宏觀環境、中觀行業和微觀個體等多個層面都受到巨大衝擊。

從國際宏觀環境來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對國際金融市場形成衝擊。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的擴散,國際上各類風險資產的波動幅度變大,國際油價出現大幅下跌,黃金市場也出現了劇烈波動,尤其是國外主要股票市場出現了大幅波動,美股更是兩周內4次熔斷。

周春生教授認為,負的「財富效應」進一步抑制消費需求,而股市暴跌、違約率上升將加大企業融資難度、推高企業融資成本,導致企業投資需求下降。

從國內宏觀環境來看,疫情在短期內會對中國經濟帶來較大衝擊,其影響主要集中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部分行業可能會延續至第二季度。

在需求端上,為防控疫情採取的出行管控、關閉門店等措施改變了人們聚餐、旅遊、購物的消費習慣,使得消費需求大大降低。此外,疫情對投資也帶來了較大衝擊,在管控升級的情形下,全國各地都相繼頒布了企業延期復工的通知,企業的生產活動無法按時進行,使得製造業、房地產業、基建投資等在短期內處於基本停滯狀態,投資需求大大降低。在供給端上,疫情防控採取的隔離措施導致了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在流通上受到限制,企業停工停產,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產活動。

從中觀行業角度來看,由於政府部門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取消聚餐,關閉景點、影院,限制交通路線等,疫情對於第三產業中的餐飲、旅遊、電影、交通運輸等行業帶來的衝擊很大。

從微觀個體角度來看,疫情對於不同個體影響程度不同。在企業因疫情衝擊出現經營困難時,員工的薪資也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受本次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旅遊、交通運輸等行業,這些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相關企業在虧損較為嚴重時可能會採取降薪、裁員的方式。

周春生教授表示,企業受到疫情衝擊,財務狀況惡化,瘦身自保成為必然。這必然增加失業人數,加之本就脆弱的一批中小微企業因疫情影響而倒閉,失業問題可能更為嚴峻。

周春生教授認為,從長期來看,新冠疫情對於中國經濟基本面運行帶來的衝擊較小。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趨勢取決於我國經濟發展體制、市場創新能力、產業發展結構、市場調控能力以及消費和投資潛力。中國經濟二季度可能實現零增長或稍有增長。如果疫情不反覆,不形成所謂二次衝擊,三季度經濟將恢復增長,四季度可以達到6%左右增長水平。「由於2020年基數降低,加之補償性增長,預計 2021年經濟增速會加快,可能達到8-9% 」,周教授預測。他同時強調,GDP增速的高低是宏觀數據,微觀上則是企業生死。GDP增速的放緩,不同行業、企業受到的影響不一樣,企業的根本任務是「度過嚴冬,迎接春天」

疫情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

周春生教授指出,疫情會導致信用基本面出現一定程度的惡化,這種風險的惡化會導致信用利差的提高,民營企業可能會遭遇信用市場融資難度的增加。而貨幣政策要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面臨很多的挑戰和困難。幾次降準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但很多亟需「雪中送炭」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度可能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因為商業銀行在具體操作中必須考慮放款的安全。

談及疫情對A股市場的影響,周教授指出,疫情使得很多企業的盈利受到大幅度影響和衝擊,疫情對整體基本面有負面影響。同時,A股市場對資金的敏感度比其他主要市場要高,流動性的大幅提高對A股的支撐作用更強;A股市場結構和其他主要市場也有不同,有很多大型國有機構的參與,加之中國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政策的傳導效果要好於其他主要市場;所有這些因素的累積,導致 A股市場韌性會更高。

周教授強調,疫情對不同行業的影響差異非常大,而A股市場是板塊輪動的市場,不單需要看股指,更重要的是看板塊。當然,A股的板塊輪動比較快速,板塊溢價的情況也比較常見,一定要關注是否有泡沫的累積。

危中尋機,新的「商機」正在走來

1928年美國金融危機,催生了連鎖超市;2003年「非典」時期,誕生了阿里巴巴等一批線上零售,如今,這場疫情中也是「危」中藏「機」,行業或將產生新的機會和變革。

周春生教授指出,疫情是一個催化劑,進一步加速了中國經濟網際網路化進程。遠程辦公、遠程醫療、在線教育、電子商務、無人配送、網路遊戲娛樂產業……這場疫情因億萬人「宅」在家中而加速了這些行業的發展。隨著5G應用逐漸推開,更多的場景將會進入人們的生活,「康育娛」行業將產生大量創新創業的機會。這些不僅是疫情的短期影響,從長遠看也必然是趨勢。隨著新基建、新能源、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體系由傳統經濟佔主導向新經濟佔主導的趨勢正在愈演愈烈,中國正在進入一個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和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全新時代。

最後,在與網友互動的過程中,周教授著重為大家分析了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圍繞上市公司展開的投資併購,不良資產投資機會。他指出,收購兼併是非常重要的資本運作手段,從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方向和政策導向來說,能夠真正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收購兼併正是適逢其時。談到不良資產,周教授說,未來若干年,不良資產都是中國金融市場繞不開的業務。不良資產的市場很大,機會很大,值得重點把握,關鍵就在於處置能力和專業能力。

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前所未有,同時防控疫情也為生產、生活提出了新需求、帶來了新機遇,我們都應該理順個人和大時代的關係,順應趨勢,做好應付最壞局面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真正穿越迷霧,贏在未來!

相關焦點

  • 菁英讀書薈——近憂與遠慮
    菁英讀書薈:閒閻粹語作者:閻春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換言之,人有遠慮可解近憂。遠慮對近憂而言,它能以未來為導向,認識今天的現實,安排今天的行為,也即有導向功能。倘就今天看今天,眼前的眾多矛盾,如荊棘叢生,如愁雲慘霧,令人憂不勝憂,愁不勝愁,無從起步,也無從下手。 然從今天看明天,則可看出明天與今天的聯繫。看出今天通往明天的途徑,看出矛盾中有生路,危機中有機遇,困難中有光明。
  • 寫作訓練:要遠慮,還要近憂
    4.既要遠慮,又需近憂。例文:人需遠慮 還要近憂「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墨子一語道破人類應該如何面對錯綜複雜的世界,如何面對一切措手不及的突發狀況。正如以前瞻性放眼未來,充滿憂患意識的影片《流浪地球》告訴我們的一樣:人需遠慮,還要近憂,如此我們才不會「流浪」。華為為何能立於不敗之地,一次又一次令國人沸騰?還是在於其有長遠眼光、全球視野,當別的手機廠商盯住流量、注重外形之時,華為已經在擁有領先世界的5G技術之下又將眼光投入到正在興起的無人駕駛領域。難能可貴的是,高瞻遠矚之下,華為又能常懷憂患意識。
  • 遠慮與近憂-中新網
    遠慮與近憂   我們常說其實,人有遠慮,才會有近憂。我的朋友李姐一直把這句話當座右銘,信奉為真理。她開了一家賣文具的小店,由於她肯吃苦,小店生意很不錯。  但是李姐每天都是憂心忡忡的樣子,她總說:「我得為將來打算,兒子學習不爭氣,我要拚命掙錢,將來還得給他找工作。你知道嗎,我天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每天躺在床上,連夢都是累的。可是想到兒子的將來,我還得打起精神張羅。」
  • 遠慮與近憂互為因果
    不免令人疑惑:為何不做長遠考量(遠慮),很快就會面臨危機(近憂)?反而應該是今天不長遠思考(近慮),未來便會爆發危機(遠憂)。若單純從表面的字義解釋,這句話似乎有時空倒置的疑慮。今日的憂愁是昨日所致。昨日的哪些相關決定如果不正確,昨日的作為如果不夠周延,才造成今日的苦果?倘使重新來過,哪些錯誤是可以避開的?進而去認知、體悟這些事物間的因果關係。
  • 熬過了近憂,攜程的遠慮更值得擔心
    從彼時的意氣風發,到當下的一家獨大甚至可以主導行業發展,在後疫情時代的關鍵節點,重新審視攜程——現實主義者的攜程,正與其信奉的適者生存的信條一道,面臨著一場信仰危機:短期內的向好,難掩對於未來的恐懼。疫情之下,攜程自救對於攜程而言,突如其來的疫情,如同一記重拳迎面砸來。
  • 解決中國經濟的近憂更需遠慮
    文/郭凱  解決中國經濟的近憂更需遠慮  我們是不可能永遠靠政府支出來拉動經濟的,這種增長本身是不可能持續多久的。不斷加深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讓歐美工業國家的經濟處於了自由落體的狀態,各大機構紛紛預測,從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都將陷入衰退,衰退的時間和深度都很有可能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前所未見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直接衝擊並不算大,各種公布的數據表明,中國雖然在次貸危機中也遭受了損失,但並沒有對我國的金融機構造成重大的影響。
  • 布局疫後·運維文旅:十四五規劃的近憂與遠慮——吳必虎
    今天上午吳必虎教授在大地風景進行了如題「十四五規劃的近憂與遠慮」的半小時線上授課,分析了疫情當下及十四五開局的文旅行業研究分享。周末在家剛睡醒,飲飢如渴,飽嘗了一頓豐盛的早餐。接下來對於十四五環境的判斷,大家都知道今年的開局國內經濟受疫情的影響猶如經受了暴擊,旅遊行業受影響尤為顯著。況且在外部環境變化上:全球經濟下行、局部地區社會動蕩,不確定性增強,貿易保護主義、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英國脫歐等,發達經濟體發展乏力,壓力明顯,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了。
  • 聰明烏鴉築巢:有了遠慮,也不能忘了近憂
    他們果斷地搬家,不辭辛苦地尋找可以度過秋季災害的處所。最終,它們選擇了一棵粗大低矮的大樹椏,上面有著茂密的樹葉,不但可以遮陽,更能防止大風的襲擊。然後,它們就非常努力地開始從高出的樹枝上往下搬家,由於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烏鴉們越幹越起勁,終於建成了自己的新居。新建的鳥巢比以前舒服百倍千倍,它們窩在大樹椏上,再也不用害怕會遭到大風的入侵。
  • 人有遠慮,也有近憂
    人有遠慮,也有近憂有一句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的是一些沒有頭腦,得過且過的人,遇到了困境,卻不知困境所從何來。盲目地活著,直到走進困局,沒有了出路,才開始知道犯愁。實際上,對有些人來說,既有遠慮,也有近憂。
  • 國足選帥 近憂與遠慮並存
    雖然卡達世預賽將於今年9月初開踢,但6月上旬兩場國際熱身的結果將決定國足能否獲得世預賽種子球隊身份,那麼留給主教練組隊、籌劃「6月熱身搶分行動」的時間實際只有兩個月,因此有關方面和中國足協在選帥問題上既要從「衝擊2022年世界盃」的長遠目標出發,又要顧及世預賽種子身份競爭的急需,正是所謂的遠慮與近憂並存。從這個角度來說,相對熟悉、了解中國足球的卡納瓦羅依然是國足下一階段主帥的候選人之一。
  • 百年馬自達的遠慮與近憂
    從1974年到2015年,這家位於廣島的公司與福特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儘管這種關係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開始破裂,並在2015年瓦解。此前,馬自達一直在嘗試新的設計和技術,試圖找到自己的獨特品牌基因。到世紀之交,馬自達陷入了困境、資金拮据,該公司在2001年沒有推出任何新車。然後,隨著2002年推出的全新Mazda6,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 疫情之戰反思之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原創)
    然而,當前疫情嚴重,國家也是不很已而為之。特殊時期特殊情況,不得而為之,我們在困境之下,可能再次反思反省。反思一些國家職能部門,反思一些公務人員的所思所行所果。他們是否做到了工作中的深謀遠慮了?是否做到了全力以赴?是否在工作時大有作為還是虛為和不為?
  • 《素書》:善策者才無惡事,無遠慮則有近憂
    就像《素書》之中所說的一句話:務善策者無惡事,無遠慮者有近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專心致力於籌策謀劃的人沒有險惡的事情發生,沒有長遠謀略的人必定有眼前的憂患出現。這就是我們通俗所說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道理,具備長遠的思考謀劃的思維,才沒有攪擾人心的憂患,無論遇見各種問題,能夠思索長遠,做一個長遠的打算,就能很好地避免險惡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 人保財險新帥之近憂與遠慮 去中介旗幟飛揚南轅北轍?
    面對風雲變幻、激流勇進的財產險市場,近憂與遠慮勢必縈繞心頭,老大難當,長路漫漫。人保財險在「去中介」與「聯姻中介」如何選擇,相信不久會有答案。 慮在保險科技、升級轉型謝一群此前還兼任人保金服董事長,愛保科技作為人保金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保「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要棋子。
  • 寧德時代:新能源黑馬的近憂與遠慮
    它是如何實現快速發展的?當前又存在著什麼樣的憂慮?2009年第一輪動力電池投資熱潮興起後,電池行業曾經一度春風得意。但到了2014年,行業開始哀鴻遍野。短短一年間,就有包括海霸、今明陽等在內的30多家鋰離子電池企業破產、倒閉,2015年又有40餘家企業倒閉。大浪淘沙之後,留下來的都是金子。
  • 「鴿子大王」周春生的創業故事
    25年前,湖南人餐桌上還鮮見乳鴿的時候,衡陽農村小夥周春生便專程赴外地買下10對乳鴿飼養繁殖。如今,他已經擁有8畝廠房,6000多隻鴿子,成為衡陽名符其實的「鴿子大王」。周春生的衡陽家和養殖專業合作社鴿場基地位於珠暉區茶山坳鎮茶山村甘林組李老屋。
  • 第76集團軍某旅士兵保送入學調查:大齡排長們的近憂和遠慮
    第76集團軍某旅副連長趙新航進行射擊訓練。  如果說年齡和家庭是他們的「近憂」,那麼學歷偏低、未來發展受限便是他們共同的「遠慮」。  「保送生」幹部從士兵中誕生,他們普遍軍事素質過硬,但文化水平偏弱,在部隊的成長空間受限。很多人畢業回單位「一眼望到頭」,幹到營、連一級就「到頂」 了。  有時,他們會被別人戲稱為「功夫俠」,言下之意是除了「功夫」好,別的都不行。
  • 鋁無近憂但有遠慮
    從美國、歐盟以及摩根大通全球PMI指數來看,PMI指數都是不斷創出新高,主要經濟體PMI指數已經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表明當前宏觀整體氛圍偏暖。  二三月份,受疫情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大幅下滑,市場處於一片恐慌之中,原鋁價格也大幅下挫,疫情期間的封城措施使得市場認為後期固定資產投資額度可能難於完成。但是,從後期市場運行來看,至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就已經轉正,扭轉了市場預期,之後每個月不斷攀升,截至10月份,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已經增長6.34%,這對於封鎖了較長時間的年度投資來說,增速已經非常可觀。
  • 英國留學生生存貼士:如何度過疫情危機!
    由於英國疫情形勢十分嚴峻,再加上因為Excel問題導致的數據漏報以及封城等消息,對於2020年的留學生來講,今年絕不是安全穩定的一年。除此以外,雖然是疫情,但申請留學的學生反而還增加了,這讓留學生更加瑟瑟發抖。對此,小編會為各位留學生提供一些求生攻略。
  • 「危機預言家」拉詹:取消對中國的關稅,有助於美國度過疫情危機
    他說,目前美國還沒有陷入全面的金融危機,如果果斷採取行動遏制冠狀病毒及其影響,就可以避免12年前發生的情況重演。《巴倫周刊》採訪了拉詹,了解美國應該如何避免全球金融危機,為什麼需要 TARP 2.0,以及美國是否會陷入負利率螺旋。拉詹此前擔任印度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行長期間,曾幫助印度經濟走上更加穩定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