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球。截至目前,國際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而我國在政府的科學防控措施的指引下,全民同心戰疫,疫情防控已得到有效控制,已基本恢復復工復產。在此背景下,如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疫情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是一道多重挑戰的考題,考驗著每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近日,由乾道集團主辦,新浪財經同步直播的影響力公益品牌欄目——《乾約》第五期隆重開播。乾道學院攜手高端教育品牌——加一大學共邀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周春生就「近憂與遠慮——如何度過疫情危機」做主題分享,乾道集團副總裁董雲巍先生作為嘉賓主持並基於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與周教授對話,共有十餘萬網友在線觀看。
疫情對當下經濟的衝擊
周春生教授指出,受疫情的影響,國內外宏觀環境、中觀行業和微觀個體等多個層面都受到巨大衝擊。
從國際宏觀環境來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對國際金融市場形成衝擊。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的擴散,國際上各類風險資產的波動幅度變大,國際油價出現大幅下跌,黃金市場也出現了劇烈波動,尤其是國外主要股票市場出現了大幅波動,美股更是兩周內4次熔斷。
周春生教授認為,負的「財富效應」進一步抑制消費需求,而股市暴跌、違約率上升將加大企業融資難度、推高企業融資成本,導致企業投資需求下降。
從國內宏觀環境來看,疫情在短期內會對中國經濟帶來較大衝擊,其影響主要集中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部分行業可能會延續至第二季度。
在需求端上,為防控疫情採取的出行管控、關閉門店等措施改變了人們聚餐、旅遊、購物的消費習慣,使得消費需求大大降低。此外,疫情對投資也帶來了較大衝擊,在管控升級的情形下,全國各地都相繼頒布了企業延期復工的通知,企業的生產活動無法按時進行,使得製造業、房地產業、基建投資等在短期內處於基本停滯狀態,投資需求大大降低。在供給端上,疫情防控採取的隔離措施導致了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在流通上受到限制,企業停工停產,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產活動。
從中觀行業角度來看,由於政府部門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取消聚餐,關閉景點、影院,限制交通路線等,疫情對於第三產業中的餐飲、旅遊、電影、交通運輸等行業帶來的衝擊很大。
從微觀個體角度來看,疫情對於不同個體影響程度不同。在企業因疫情衝擊出現經營困難時,員工的薪資也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受本次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旅遊、交通運輸等行業,這些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相關企業在虧損較為嚴重時可能會採取降薪、裁員的方式。
周春生教授表示,企業受到疫情衝擊,財務狀況惡化,瘦身自保成為必然。這必然增加失業人數,加之本就脆弱的一批中小微企業因疫情影響而倒閉,失業問題可能更為嚴峻。
周春生教授認為,從長期來看,新冠疫情對於中國經濟基本面運行帶來的衝擊較小。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趨勢取決於我國經濟發展體制、市場創新能力、產業發展結構、市場調控能力以及消費和投資潛力。中國經濟二季度可能實現零增長或稍有增長。如果疫情不反覆,不形成所謂二次衝擊,三季度經濟將恢復增長,四季度可以達到6%左右增長水平。「由於2020年基數降低,加之補償性增長,預計 2021年經濟增速會加快,可能達到8-9% 」,周教授預測。他同時強調,GDP增速的高低是宏觀數據,微觀上則是企業生死。GDP增速的放緩,不同行業、企業受到的影響不一樣,企業的根本任務是「度過嚴冬,迎接春天」
疫情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
周春生教授指出,疫情會導致信用基本面出現一定程度的惡化,這種風險的惡化會導致信用利差的提高,民營企業可能會遭遇信用市場融資難度的增加。而貨幣政策要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面臨很多的挑戰和困難。幾次降準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但很多亟需「雪中送炭」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度可能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因為商業銀行在具體操作中必須考慮放款的安全。
談及疫情對A股市場的影響,周教授指出,疫情使得很多企業的盈利受到大幅度影響和衝擊,疫情對整體基本面有負面影響。同時,A股市場對資金的敏感度比其他主要市場要高,流動性的大幅提高對A股的支撐作用更強;A股市場結構和其他主要市場也有不同,有很多大型國有機構的參與,加之中國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政策的傳導效果要好於其他主要市場;所有這些因素的累積,導致 A股市場韌性會更高。
周教授強調,疫情對不同行業的影響差異非常大,而A股市場是板塊輪動的市場,不單需要看股指,更重要的是看板塊。當然,A股的板塊輪動比較快速,板塊溢價的情況也比較常見,一定要關注是否有泡沫的累積。
危中尋機,新的「商機」正在走來
1928年美國金融危機,催生了連鎖超市;2003年「非典」時期,誕生了阿里巴巴等一批線上零售,如今,這場疫情中也是「危」中藏「機」,行業或將產生新的機會和變革。
周春生教授指出,疫情是一個催化劑,進一步加速了中國經濟網際網路化進程。遠程辦公、遠程醫療、在線教育、電子商務、無人配送、網路遊戲娛樂產業……這場疫情因億萬人「宅」在家中而加速了這些行業的發展。隨著5G應用逐漸推開,更多的場景將會進入人們的生活,「康育娛」行業將產生大量創新創業的機會。這些不僅是疫情的短期影響,從長遠看也必然是趨勢。隨著新基建、新能源、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體系由傳統經濟佔主導向新經濟佔主導的趨勢正在愈演愈烈,中國正在進入一個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和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全新時代。
最後,在與網友互動的過程中,周教授著重為大家分析了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圍繞上市公司展開的投資併購,不良資產投資機會。他指出,收購兼併是非常重要的資本運作手段,從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方向和政策導向來說,能夠真正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收購兼併正是適逢其時。談到不良資產,周教授說,未來若干年,不良資產都是中國金融市場繞不開的業務。不良資產的市場很大,機會很大,值得重點把握,關鍵就在於處置能力和專業能力。
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前所未有,同時防控疫情也為生產、生活提出了新需求、帶來了新機遇,我們都應該理順個人和大時代的關係,順應趨勢,做好應付最壞局面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真正穿越迷霧,贏在未來!